趣文网 > 作文大全

乐山“郭沫若故居”参观游记

2020-12-15 13:15:01
相关推荐

一代文化全才郭沫若

——乐山“郭沫若故居”及纪念馆参观记

罗允琪

郭沫若(1892—1978)四川乐山沙湾镇人,学名开贞,号尚武。现代杰出的文学家、科学家、革命家,在文学艺术、历史考古、思想文化、科学教育、社会活动等领域都有卓越的开拓之功。

“郭沫若故居”及纪念馆,位于乐山市沙湾镇上,二娥山麓。正门临“文豪路”与右侧“文豹街”的交汇处,并不宽大的八字正门匾题“贞寿之门”四字,旁有“乐山郭沫若故居”标牌。左右各有一间门面,为当年郭家经营杂货、酒类的店铺,仍保留当年布置实况。走进大门,前庭不宽,一连三个不大的天井,周围均为小青瓦盖的中式木装板平房,四合院并不宽大。从前厅至后院,分别为前厅供奉先人神位,匾题“宅启亲仁”,正墙神龛联曰:“金鼎焚香酬祖德;银台炳烛答宗功”。 通过二进天井来到中庭,匾题“汾阳世家”,柱联曰:“事以利人皆德业;言堪持正即文章”,门联为:“传家有道惟存厚;处世无奇但率真”。中庭四周分别标明有郭沫若的祖父母、父母、兄弟三人等的卧室和郭沫若与原配结婚的洞房和后妻于立群的住房。后院题匾“馁山山馆”,联曰:“雨余窗竹图书润;风过瓶梅笔墨香”,这里是郭家子弟的书房和当年延师在家开办私塾讲学的地方。在故居各房之中,均按当年的功用摆放旧式床帐座椅凳几之类家俱,和房内居住人的照相,游人只能站在门槛外或隔窗观看。再后是花园,竹树草坪而已,并无亭台楼阁、小桥流水的幽景。这座故居建于清代康熙年间,集居室、家塾、商铺、园林于一体共有房36间,总面积3260平米,房建1128平米。2006年国务院批准为第6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故居花园一带围墙隔开,有小门相通,墙那面即为解放后建成的“郭沫若纪念馆”了。

“郭沫若纪念馆”大门开在“文豹街”,高大的正门匾题“沫若文化苑”, 由马识途题并书联曰:“峨眉锺灵大渡铸魂中华唯怀黎庶系心笔落摇山河真是文豪本色;女神惊世屈原动魄雷电为颂洪波度曲诗成泣鬼神果然名士风流”。进入大门,园地宽阔,正对面约两百多米之外,是一幢两层楼高的现代幕墙建筑,即是“郭沫若纪念馆”, 进大门后的左边有一座五层高以郭沫若乳名“文豹”命名的木塔建筑,塔后有一带楼房为研究郭沫若的协会和图书馆之类,进大门右旁沿围墙一带长廊直接故居后院围墙,布列着郭沫若一生中为个人、单位、组织、名胜、杂志、图书等题写的墨迹。在“郭沫若纪念馆”前正中有一座大于真人的郭沫若坐像雕塑,穿着皮鞋,翘着二郎腿,显得很随意潇洒的状态。进入两层楼的纪念馆,从楼下到楼上。按郭沫若的家世、幼年时代、外出求学、留学日本、回国抗战、解放前后从政治学、著述成就等,分类陈列图片、文字、实物,最末还有多个科学、文化界名流对他的评价语汇。

展出的“郭氏家训”强调“宗族团结、家庭和谐、提倡文化习得、要求家庭成员勤俭为本、清廉淡泊”,因而郭氏成员能形成“崇善、崇孝、清廉、和谐”的家风。有郭沫若的曾祖父郭贤琳遗训“子孙贤,族乃大;兄弟睦,家之肥”。 其父郭朝沛遗训“积金不如积德;善虽小不可不为”。其母杜邀贞遗训“尚廉洁,甘淡泊,毋苟得,毋冒进,致失本来面目,以贻先人羞”。足见经商致富的郭氏家族不仅崇善崇孝,更是十分重视文化知识和德行操守教育培养的。

郭沫若是中国现代史上百科全书式的文化巨匠,他的多种经历、多重角色、丰富学养,对人生观、道德观、权力观进行多角度的观察与思考,以独特的政治智慧提出“人民本位观”;关于戒骄防腐的警示,奉行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知行合一的道德品格,以赤子之心追求做人,要一片天真的人生境界。为丰富廉政思想及营造廉洁风气做出了贡献。早在1944年郭沫若在其重要著作《甲申三百年祭》中,就提出了执政党应“戒骄戒躁”的问题。从毛泽东到习近平几代中国共产党领导人,一直强调《甲申三百年祭》中提到的历史教训,把“戒骄戒躁”和两个“务必”作为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内容,“不当李自成”,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的执政警钟。

郭沫若不仅文学著作和学术著作多,其翻译作品也不少。在甲骨文的考古研究方面造诣很高,是研究甲骨文号称“甲骨四堂”中的“鼎堂”,余为罗振玉(雪堂)、王国维(观堂)、董作宾(彦堂)。

在展厅的最后部分,还集中了部分文化名人如夏衍、沈钧儒、臧克家、周扬、巴金、季羡林等对郭沫若的评价,夏衍说,“郭沫若不仅是一位天才的诗人、学者,而且是一位社会活动家,他创造的巨大的精神财富是中国人民的骄傲”; 沈钧儒说,“人如其文,文如其人,洁然而秋,蔼然而春,人钦其表,而吾仰其真”; 臧克家说,“郭沫若先生才华横溢,学兼中外,他是文学家、社会科学家、革命家、伟大诗人,功业巨大,影响深远”,······。展厅结束语中评价郭沫若是“社会主义中国诞生和建设时期世界和平统一战线的形象大使”。

参观完毕,走出展厅,园区内树木花草在阳光照耀下衬托着纪念馆和左侧的“郭沫若故居”,令人遐想。斯人已去,风范长存,中华文化史中又增加了一位留名青史的文化全才了啊。

附一:“郭沫若生平略表”

附二: 郭沫若赞

沙湾郭氏酝文豹,

博学鸿词才艺高。

游弋学政留青史,

可与东坡试比高。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观察作文800字 人和景的作文 与书结缘作文600字 英语作文写作格式 禁止吸烟作文400字 写夜的作文 有关冬天的作文 春天放风筝作文二年级 窗外作文初中 暑假的一次旅游作文 关于写家庭的作文 文明只差一步作文500字 良渚博物馆作文 母亲两三事作文 我们的校园作文500字 我的小传作文700字 心灵的选择作文800字 我的爸爸300字作文 关于健康作文 来自大自然的启示作文 人间有爱作文 绶溪公园作文400字 我的妹妹作文结尾 别样的感动作文 什么老师作文 高考通用作文素材 坚持600字作文 我心中的中秋节作文 我的世界很美丽作文 飘落的树叶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