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貌若潘安 潘安究竟有多美?潘才如江 潘岳到底多有才?

2020-12-15 19:45:01
相关推荐

潘岳】 (247~300年),字安仁,小名檀奴,荥阳中牟(今河南郑州市中牟县)人,西晋著名文学家。潘岳的祖父潘瑾,曾为安平太守。父亲潘芘,曾为琅邪内史。他的从父潘勖在汉献帝时为右丞,《册魏公九锡文》即出自其手笔。潘岳从小受到很好的文学熏陶,"总角辩惠,摛藻清艳",被乡里称为"奇童",长大以后更是高步一时。

潘安

01

世称潘安貌

潘岳是中国文化中美男子的不二代表,形容男子长相好就说"貌比潘安"。潘安之名始于杜甫《花底》诗“恐是潘安县,堪留卫玠车。”后世遂以潘安称焉。后代文学作品中女子心爱之人,也常以"潘郎"、"檀郎"为代称。如杨巨源在《崔娘诗》中写的"清润潘郎玉不如,中庭蕙草雪消初。风流才子多春思,肠断萧娘一纸书。"李煜在《一斛珠》中写道:"绣床斜凭娇无那,烂嚼红茸,笑向檀郎唾。"

潘岳究竟美到什么程度?据《晋书》记载,司马炎建晋后,年仅二十岁的潘岳被司空荀顗召授司空掾,到洛阳为官。时夏侯湛幼有盛才,而美容观,年纪轻轻便被授为太尉掾。二人志同道合,十分友善,皆美姿容,又兼少年得志,意气风发。经常同车出行,人们形容他们在一起,就好比串起来的两块碧玉,温润秀洁,熠熠生辉,京城都称他们二人为"连璧"。可见他的美为当时公认。

掷果盈车

《世说新语容止》中记载:潘岳妙有姿容,神情佳好,少年时挟弹出洛阳道,妇女们看到他,连手围住他的车子不放,并纷纷往车上掷水果,每每满载而归。这就是"掷果潘安"的来历。而另一位曾让"洛阳纸贵"的大才子左思(《晋书潘岳传》记为张载),长相绝丑,却也想效仿潘岳乘车出游。不料竟遭到成群的妇女一齐向他乱吐口水,落得个"委顿而返"。

02

二毛堪悲秋

晋武帝泰始四年(268年),武帝司马炎躬耕藉田,潘岳作《藉田赋》以美其事,其中有颂词曰:思乐甸畿,薄采其茅。大君戾止,言藉其农。其农三推,万方以祗。耨我公田,实及我私。我簠斯盛,我簋斯齐。我仓如陵,我庾如坻。念兹在兹,永言孝思。人力普存,祝史正辞。神祇攸歆,逸豫无期。一人有庆,兆民赖之。

词藻清艳,声震朝野。然而,一时名动京城年仅二十一岁的潘岳从此为众人所嫉,在司空掾(相当司空府秘书助理)这样的小官任上迟滞十年之久。

咸宁四年(278年),太尉贾充召潘岳为太尉掾。时年潘岳三十二岁,在太尉府中任太尉掾兼虎贲中郎将,主要是在散骑官署宿卫值夜。那里高阁连云,很少见到阳光所照。当他看到那些"珥蝉冕,袭纨绮"的显贵在那里嬉闹游逛时,不免想到自己职位卑下,辛苦忙碌,早起晚睡,不得安宁,像池鱼笼鸟一样,产生了江湖山野之思,于是提笔写下了赋中名篇《秋兴赋》。

赋中有"余春秋三十有二,始见二毛"之句,二毛指头发黑白相杂,意为开始长白发。后来人们以"潘鬓"形容中年鬓发初白。

赵孟书《秋兴赋》

此赋意境高远,行文流畅,用典贴切,写景生动。通过对秋哀的感情抒发,对秋景的铺陈描写,对庄子"齐万物,一生死"观念的深刻议论,表达了对当朝达官显贵们的轻蔑和自己处境的愤懑。结尾"逍遥乎山川之阿,放旷乎人间之世。优哉游哉,聊以卒岁。"用典来自《庄子秋水》篇,由老庄哲学想到归隐是此赋的理想境界,也表达了作者超然物外,全身远祸的心境。

03

河阳一县花

太过有才的人往往不合时宜,不久,潘岳便被出为河阳(今河南孟州)县令。

潘岳虽然仕途不顺,但毕竟还年轻。三十来岁当一县之长,也许对于起步较早的他来说,会觉得有点委屈,可是也还好吧,并未到前途无望的时候。在任期间有《河阳县作》诗二首:

其一

微身轻蝉翼,弱冠忝嘉招。在疚妨贤路,再升上宰朝。

猥荷公叔举,连陪厕王寮。长啸归江山,拥耒耨时苗。

幽谷茂纤葛,峻严敷荣条。落英陨林趾,飞茎秀陵乔。

卑高亦何常,升降在一朝。徒恨良时泰,小人道遂消。

譬如野田蓬,斡流随风飘。昔倦都邑游,今掌河朔徭。

登城眷南顾,凯风扬微绡。洪流何浩荡,修芒郁岧峣。

谁谓晋京远,室迩身实辽。谁谓邑宰轻,令名患不劭。

人生天地间,百年孰能要。颎如槁石火,瞥若截道飙。

齐都无遗声,桐乡有馀谣。福谦在纯约,害盈由矜骄。

虽无君人德,视民庶不恌。

其二

日夕阴云起,登城望洪河。川气冒山岭,惊湍激岩阿。

归雁映兰畤,游鱼动圆波。鸣蝉厉寒音,时菊耀秋华。

引领望京室,南路在伐柯。大厦缅无觌,崇芒郁嵯峨。

揔揔都邑人,扰扰俗化讹。依水类浮萍,寄松似悬萝。

朱博纠舒慢,楚风被琅邪。曲蓬何以直,讬身依业麻。

黔黎竟何常,政成在民和。位同单父邑,愧无子贱歌。

岂敢陋微官,但恐忝所荷。

以潘岳这样的大才,处理起县级政务来当然绰绰有余,于是,其文人之气便开始显露出来。人生而美好,就会爱惜自己的美,并且想让周围的一切都变得美起来。潘岳一时兴起,让全县满植桃李花,春华秋实,正可满足文人理想之美,人号曰:河阳一县花。潘岳也可以说得上是“花样美男”的鼻祖。

后来,人们便用"河阳一县花" 、"花县"等比喻地方之美或地方官善于治理。

花样美男——潘安

南北朝时大才子庾信作《春赋》,其中有:

宜春苑中春已归,披香殿里作春衣。新年鸟声千种啭,二月杨花满路飞。河阳一县并是花,金谷从来满园树。一丛香草足碍人,数尺游丝即横路。……

庾信更为知名的《枯树赋》写道:

殷仲文风流儒雅,海内知名。世异时移,出为东阳太守。常忽忽不乐,顾庭槐而叹曰:此树婆娑,生意尽矣。……

淮南子云:"木叶落,长年悲",斯之谓矣。乃为歌曰:建章三月火,黄河千里槎。若非金谷满园树,即是河阳一县花。

桓大司马闻而叹曰:昔年移柳,依依汉南。今看摇落,凄怆江潭。树犹如此,人何以堪?

唐朝李商隐《县中恼饮席》:若无江氏五色笔,争奈河阳一县花。

李白《赠崔秋浦三首》之三:河阳花作县,秋浦玉为人。地逐名贤好,风随惠化村。

河阳花是县,秋浦玉为人

04

越鸟恋南枝

河阳县令一任就是四年,潘岳既不得志,常怀不满,而时任尚书仆射山涛、领吏部王济、裴楷等都被武帝所亲遇。当时洛阳阁道有童谣流传:"阁道东,有大牛。王济鞅,裴楷鞧,和峤刺促不得休。"据说就是潘岳对他们心生怨恨而私下里题写的。

"鞅"是套在拉车牛马脖子或肚子上的皮带,"鞧"是兜在牛马屁股上的皮带,"刺促"是形容忙碌不停的样子。山涛位高权重,一些后进大臣如王济、裴楷等都逢迎他。童谣中把山涛比作被戴上套拉车的"大牛",王济为前边的鞅,裴楷为后边的鞧,和峤更是跑前跑后,忙个不休。讽刺的是看似这三人在逢迎山涛,实际上是控制了山涛。

潘岳被贾充提携,而这几人都是贾充政治上的对手。有一次晋武帝问裴楷,自己登基以来,"应天顺时,海内更始,天下风声,何得何失?"裴楷回答说:"陛下受命,四海承风,之所以还不能和尧舜比德,只因为有贾充这样的人尚在朝廷。陛下应当任用天下贤人,以弘扬正道,不宜让人觉得陛下以私用人。"于是,晋武帝出贾充为关中都督。贾充不愿离开朝廷,用荀勖计纳女于太子,才得以留下来。

写童谣的事可能还是被那些人知道了,于是又转潘岳为离洛阳更偏远的怀县令。潘岳不敢再做过多的抵触,一时倒也勤于政绩。在任期间有《在怀县作》诗二首:

其一

南陆迎修景,朱明送末垂。初伏启新节,隆暑方赫羲。

朝想庆云兴,夕迟白日移。挥汗辞中宇,登城临清池。

凉梠自远集,轻襟随风吹。灵圃耀华果,通衢列高椅。

瓜瓞蔓长苞,姜芋纷广畦。稻栽肃芊芊,黍苗何离离。

虚薄乏时用,位微名日卑。驱役宰两邑,政绩竟无施。

自我违京辇,四载迄于斯。器非廊庙姿,屡出固其宜。

徒怀越鸟志,眷恋想南枝。

其二

春秋代迁逝,四运纷可喜。宠辱易不惊,恋本难为思。

我来冰未泮,时暑忽隆炽。感此还期淹,叹彼年往驶。

登城望郊甸,游目历朝寺。小国寡民务,终日寂无事。

白水过庭激,绿槐夹门植。信美非吾土,秪搅怀归志。

眷然顾巩洛,山川邈离异。愿言旋旧乡,畏此简书忌。

祗奉社稷守,恪居处职司。

不久,被朝廷调补为尚书度支郎,稍迁为廷尉评,又因公事被免。

太熙元年(290年),晋武帝司马炎病重,杨后的父亲车骑将军杨骏联合皇后篡改诏书,自封太尉、太傅公、都督中外诸军事、录尚书事。太子司马衷继位为晋惠帝,改元永熙,杨骏辅政。高调广选吏佐,潘岳被引入杨骏府下为太傅主簿。

太傅主薄当然是潘岳梦寐以求的职位,但是好景不长。

永熙二年(291年),正月,改元为永平元年。三月辛卯,皇后贾南风联合楚王司马玮发动政变,杨骏坐罪被杀,夷灭三族。壬辰,大赦,改元为元康。

杨骏被诛,潘安作为其幕僚也在被杀之列。当初,谯郡人公孙宏年少孤贫,客居于河阳,以租田耕种为生,善鼓琴,颇能写文章。潘岳为河阳令,爱其才艺,待之甚厚。而到这时,公孙宏为楚王司马玮长史,专管生杀大权。凡与杨骏有牵连的都当连坐,和潘岳同署的另一主簿硃振已经被杀了。当晚潘岳刚好有急事在外,公孙宏对司马玮说潘岳只是一个假吏。因此得免,被贬为民,赋闲在家。

元康元年五月,时任散骑常侍夏侯湛病死,年仅四十九岁。潘岳异常悲痛,写下了《夏侯常侍诔》。诔文追忆夏侯湛的一生,思念二人知己之情。文中说,"心照神交,唯我与子",并劝慰夏侯湛:世俗之人难容俊异之才,总是爱挑文雅之士的毛病。像扬雄那样大学问的人,位不过执戟之臣;像贾谊那样有才能的人,也被放逐到长沙。似你这般的高士,耻居物下,自然不以为意。你曾对我慨叹,道固不同,为仁由己,不必强求;至于谁毁谁誉,何去何从,更不必介心。沉浮听任自然,修身不怒不怨。潘岳与其说是在追思友人,不如说是在自我激励。

元康二年(292年),潘岳被选为长安令。在从洛阳往长安赴任途中,作《西征赋》,通篇将写景、叙事、抒情、议论融为一体,叙述沿途所经人物山水,抚今追昔,万千感慨,行文清新,意味隽永,为汉魏以来宏篇大赋。是一篇情、景、理兼胜的作品,集中地表现了潘岳卓越的文学才能。

必须能作赋,尤其是大赋,才能称得上"大才士",是魏晋之际对文人的评判观念。而大赋的黄金时代已经过去,像司马相如、扬雄那样能写出大赋的人越来越少,每个时代被公认为大才士的人总是寥寥无几。潘岳同时期的著名文人中,左思写《三都赋》耗时十年,虽产生了洛阳纸贵的效应,但其艺术成就并不能和《西征赋》比肩。陆机写赋力求上升到哲理的高度,又要用最精警、最广博的语汇,所以写起大赋来很吃力,总是写不成。他准备了很长时间,原本要写《三都赋》,却让左思占了先,留下不小的遗憾。后来弟弟陆云不断劝他作《二京赋》,并建议他不妨参照《三都赋》,可他就是写不出来。陆机的传世大赋只有一篇《文赋》,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它"巧而碎乱",我们现在读来,确实有前后重复、逻辑不清的毛病。所以这样看还是潘岳写大赋从容不迫,如"锋发而韵流",想写什么便写得出来。

05

辞官奉母亲

潘岳事亲至孝,北宋之前的《二十四孝》里记载有潘岳"辞官奉母"的故事:潘岳任河阳县令时,父亲已过世了,他把母亲接到任所侍奉。他既把河阳治理成了"花县",当然也不错过让母亲开心的机会。每到春秋季,赶上晴天,他就陪母亲出游。到了桃李林中,亲自搀扶母亲倚在轿前赏花同乐。

一年,母亲染病思归故里。得知母亲心事,潘岳毅然辞官,奉母回乡。上级主官一再挽留,亲友们也劝阻他不该草率行事。他说:"我的母亲平日里就体弱多病,我又是独子,没有兄弟可以依靠。如果远离母亲膝下去当官,那由谁来照顾她老人家呢?所以我出任河阳县令时,是带着母亲一起赴任的。现在母亲生病了,非常想念故乡,如果因我贪恋官禄,不顺从母意,那我还算是为人子吗?因此我宁可弃官不当,也不忍离开母亲身边!"说着,竟流下泪来,上级主官被他的孝心感动,便允他辞官。

回到家乡后,母亲的病竟然痊愈了。潘岳不再担任任何官职,还写下了"高情千古"的《闲居赋》来表明自己不愿做官的决心。其中有"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此亦拙者之为政也。"家中贫穷,他就一边耕田,一边在自己住宅旁开辟出一个园圃,种了许多蔬菜,每天打水浇园。到了收获季节,把蔬菜卖了,用赚回的钱准备各种食物供养母亲。他还喂了一群羊,每天挤奶给母亲喝。在他精心护理下,母亲安度晚年。诗曰:弃官从母孝诚虔,归里牧羊兼种田;藉以承欢滋养母,复元欢乐事天年。

潘岳辞官奉母

《二十四孝》是唐宋时期在民间流传的文本,记录了远自虞舜近至魏晋的二十四个孝子故事,虽然版本众多,但都记录了潘安的弃官奉母。只是后来宋人郭居敬重新校订《二十四孝》时,才把他从中删去,代之以宋代孝子朱寿昌"弃官寻母"的故事。

06

金谷旧时友

在荆州刺史任上,以劫掠过往客商而致巨富的石崇,耗费巨资在洛阳金谷筑有别馆,号为"金谷园",一名梓泽,每外出送者倾都,帐饮于此。后来成为著名的文学典故,唐代诗人王勃在《滕王阁序》中有"兰亭已矣,梓泽丘墟"的句子,宋代词人柳永的名作《雨霖铃·寒蝉凄切》开篇就写"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金谷春晴"至今仍是洛阳八景之一。

华喦《金谷园图》

"金谷二十四友"不仅可称西晋文坛一时之领袖,在中国文学史上亦有着耀眼的光芒。

贾谧,字长渊(唐避高祖讳,作"长深"),母亲贾午,是贾充的小女儿。

本姓韩,父亲韩寿,字德真,南阳堵阳(今河南方城)人,美姿貌,善容止,在贾充府上任司空掾。贾充每宴请宾僚,小女儿贾午于门内窥视,看见韩寿便喜欢上了。问身边的人是否认得此人,有一个婢女说叫韩寿,是自己以前的主人。贾午就此犯了相思,日夜心神不宁。

婢女索性到韩寿家,说明了贾午的心事,还特意说此女光丽艳逸,端美绝伦。韩寿听了颇为心动,就让婢女为通殷勤。婢女传话给贾午,贾午暗中厚结身边人,修饰自己的妆容,唤韩寿晚上到她的住处。韩寿劲捷过人,翻墙而入,家中无人觉知。

这样过了一段时间,只有贾充察觉到小女儿欣喜欢畅异于常日。当时有西域进贡的奇香,一著人身则经月不歇,武帝都把它看得很贵重,只把它赐给了贾充和大司马陈骞。贾午暗中偷出来送给韩寿,贾充的幕僚与韩寿宴处,闻到韩寿身上那种芬馥的香气,到贾充那里称赞。自此贾充料知女儿与韩寿私通,而自己家中门閤严峻,不知韩寿是怎么进得来的。于是夜里突然故意惊叫,托言有盗贼,就安排人沿着围墙循查,以看有什么异样。回报说:"没什么其他异样,只有东北角的墙上好像有狐狸走过的痕迹。"贾充于是严厉拷问女儿身边用人,不得已都说出了实情。贾充把事隐秘下来,于是把女儿嫁给韩寿为妻。韩寿后来官至散骑常侍、河南尹。

南阳堵阳韩侍骠骑将军

《晋书》本传中并未提及贾谧生于何年,这里简单梳理一下时间,以厘清"二十四友"结于何时。贾充为司空当在晋武帝泰始八年(272年)至咸宁二年(276年)间,贾南风生于甘露二年(257年),长贾午三岁,则贾午生于景元元年(260年)。

泰始七年(271年),贾充被外任长安,心中忧虑,乃听从荀勖建议,欲嫁女于太子司马衷。本想把小女贾午嫁给太子,可是贾午还不满十二岁,身材太小,才临时决定由贾南风替妹妹出嫁。

由此看,"韩寿偷香"当在274年较为合适,时年贾午不满十五岁。那个时候如果女子到十六岁还未出嫁,就会有点奇怪了。而韩寿被辟为司空掾,至少当在二十岁,也只能是这个年龄了,因为男大当婚,再大点儿肯定是已婚了,哪还有偷香的机会啊。

这样以来,贾谧生于咸宁元年(275年),也就顺理成章了。而潘岳返回洛阳在元康六年(296年),时年贾谧二十二岁,凭靠皇后贾南风的关系已掌大权,也是合情合理的。

贾谧能够继承贾充的胤嗣,主要是贾充有一个生性妒忌的妻子郭槐,疑杀二乳母,导致二子思念成疾皆早夭。太康三年(282年),贾充去世后,郭槐便以外孙韩谧过继给贾充长子黎民为子,改为贾谧,以嗣贾充之后。

贾谧好学,有才思,自幼承袭外祖父贾充爵位。晋惠帝继位以后,被皇后贾南风玩于股掌之间,而贾谧则如鱼得水,权过人主。倚仗皇后骄宠,奢华无度,室宇宏丽,器服珍玩,歌僮舞女,皆为当时极致之选。为收人望,开阁延宾。一时"海内辐凑,贵游豪戚及浮竞之徒,莫不尽礼事之。"有人写文章称美贾谧,说其文采可比贾谊。

京师人士,莫不倾心,文人雅客,齐聚贾门。其中石崇、欧阳建、陆机、陆云、潘岳、缪征、杜斌、挚虞、诸葛诠、王粹、杜育、邹捷、左思、崔基、刘瓌、和郁、周恢、牵秀、陈眕、郭彰、许猛、刘讷、刘舆、刘琨,并称"文章二十四友"。

这"二十四友"皆非等闲之辈,以潘岳为首,其才名为众人所知,而陆机、左思亦为大才,刘琨更为一时雄豪,石崇为巨富,都是当时著名诗人,欧阳建、陆云、杜育、挚虞等也较有文名。

"二十四友"主要是贾谧为纂修晋史而罗致的文学之士,几乎垄断了当时西晋文坛所有"泰斗"级人物,代表了当代文学思潮,是西晋文坛的一个缩影。他们常常集聚在石崇花巨资修筑的洛阳"金谷园",游宴赏乐,吟诗作赋,当然也少不了对贾谧的歌功颂德。

文人无行,表面上看起来才堪风流,写起文章来义正辞严,可面对权利也多是一身媚骨。特别是潘岳、石崇二人,为趋世利,谄事贾谧,甚至一看到贾谧的车驾出行,便望尘而拜。这可真是把文人的节操碎了一地,严重折损了"二十四友"在文坛营造的人格魅力。

仇英《金谷园图》

元康六年(296年),也就是潘岳回归洛阳那一年,大家再次在金谷集会,玩乐赋诗,石崇亲自为之作序,曰《金谷诗序》:

余以元康六年,从太仆卿出为使持节监青、徐诸军事、征虏将军。有别庐在河南县界金谷涧中,去城十里,或高或下,有清泉茂林,众果、竹、柏、药草之属,莫不毕备。又有水碓、鱼池、土窟,其为娱目欢心之物备矣。时征西大将军祭酒王诩当还长安,余与众贤共送往涧中,昼夜游宴,屡迁其坐,或登高临下,或列坐水滨。时琴、瑟、笙、筑,合载车中,道路并作;及住,令与鼓吹递奏。遂各赋诗以叙中怀,或不能者,罚酒三斗。感性命之不永,惧凋落之无期,故具列时人官号、姓名、年纪,又写诗著后。后之好事者,其览之哉!凡三十人,吴王师、议郎关中侯、始平武功苏绍,字世嗣,年五十,为首。

此序文一出,可谓开雅集之先河,当然西汉时商丘梁苑也曾上演过司马相如、枚乘、邹阳等文人集会的好戏,但并未留下成集的作品及序文。

五十年后的东晋永和九年,书圣王羲之邀集文人雅士齐聚会籍山阴兰亭,参照"二十四友"的玩法,流觞曲水,饮宴赋诗。王羲之亲为作序并书,留下千古名作,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看过两篇文章就知道,王羲之完全是在仿写,当然其名气大是另有其因。据说,王羲之听到有人议论说《兰亭集序》可以与《金谷诗序》比美,而"甚有欣色",可见连书圣都认可石崇的文章之美。

据说贾谧的《晋书限断》也是潘岳的文笔,潘岳的母亲经常劝他不要趋附不已,他虽然口头受教,实际上却愈发不知足,始终改不掉。

元好问对潘岳的人品也是有相当质疑的,他在诗中写道:

心声心画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

高情千载《闲居赋》,争信安仁拜路尘?

07

潘才如长江

钟嵘在《诗品序》中说:"陆机为太康之英,安仁、景阳为辅。"陆机第一,潘岳第二,张协第三,但张协的影响显然不是一个量级。从南北朝开始,文学评论界就已习惯于将潘、陆并称。至于二者孰胜,颇有争论。钟嵘在《诗品》中对潘岳的评语是:

晋黄门郎潘岳诗,其源出于仲宣。《翰林》叹其翩翩奕奕,如翔禽之有羽毛,衣服之有绡縠,犹浅于陆机。谢混云:"潘诗烂若舒锦,无处不佳;陆文如排沙简金,往往见宝。"嵘谓:益寿轻华,故以潘为胜;《翰林》笃论,故叹陆为深。余常言,陆才如海,潘才如江。

钟嵘首先指出,潘岳的诗源出于王粲(仲宣)。接着引用两个前人的比喻来形容潘岳诗的华美:李充在《翰林论》中赞叹潘诗轻绮飘举,文采翩翩,只是像衣服表面的华美,就内容的深刻性而言不及陆机;谢混说潘诗就像展开的锦绣,灿烂夺目,没有一点瑕疵;而陆文繁杂,需沙中淘金,才可见宝。

钟嵘认为:谢混(益寿)的创作本就轻巧浮华,所以认为潘岳更胜;李充推崇内容的充实,所以认为陆机深刻。钟嵘常常比喻说,陆机文才好比大海,潘岳文才就像长江。

刘勰的《文心雕龙》有多处论及潘、陆,每到潘岳,大抵都是好话,而至陆机,总要指出他文繁词乱的毛病,似乎刘勰更欣赏潘岳。

在《明诗》中说:晋世群才,稍入轻绮。张潘左陆,比肩诗衢,采缛于正始,力柔于建安。

在《诠赋》中说:及仲宣靡密,发篇必遒;伟长博通,时逢壮采;太冲安仁,策勋于鸿规;士衡子安,底绩于流制,景纯绮巧,缛理有馀;彦伯梗概,情韵不匮:亦魏、晋之赋首也。

在《体性》中说:安仁轻敏,故锋发而韵流;士衡矜重,故情繁而辞隐。

在《声律》中说:陈思、潘岳,吹籥之调也;陆机、左思,瑟柱之和也。

凡所举例,皆潘岳在前,陆机在后,当然这可能只是行文需要,并无排序之意。

潘岳的作品最大特色是情,读者句句能体味到他内心所想,潘岳的感情细腻,多愁善感这也融入到他的作品中,一般男性文学家的作品这样的风格不多。其主要作品有《悼亡诗》、《秋兴赋》、《闲居赋》、《哀辞》、《沧海赋》、《登虎牢山赋》、《狭室赋》、《怀旧赋》。他的作品中,无论叙事、写景或议论,都是充满感情的。

陆机偏于理性,本来应该很动感情的事,在他的笔下就显得平淡,他也曾有意大量使用直接表示感情意义的词语来加强抒情效果,仍然让人感觉不到深情。潘岳则极其偏于感性,想不让感情倾泄也控制不住。他撰写的哀悼文辞,总是充满代入感,不自觉地倾注真情,让人以为死去的是自己的亲人。

岳父杨肇死后九年,潘岳来到墓地,生发了不可遏止的怀念之情,于是写下了《怀旧赋》,其中有:

仰晞归云,俯镜泉流,前瞻太室,傍眺嵩山,东武托焉。建茔起畴,岩岩双表,列列行楸。望彼楸矣,感于予思。

余总角而获见,承戴侯之清尘。名余曰国士,眷余以嘉姻。自祖考而隆好,逮二子而世亲。欢携手以偕老,庶报德之有邻。

今九载而一来,空馆阒其无人。陈荄被于堂除,旧圃化而为薪。步庭庑以徘徊,涕泫流而沾巾。

潘岳对妻子杨氏忠诚深情,在潘岳十二岁时二人订婚,相爱终身。杨氏逝世后,潘岳终生未再续娶,在那个年代,殊为难能可贵。他们的恩爱婚姻成为千古佳话,后世称之为"潘杨之好"。他为妻子写的悼亡诗赋更是情谊真挚,缠绵无尽。悼亡之诗风,自此始也。其中《悼亡赋》如下:

伊良嬪之初降,几二纪以迄兹,遭两门之不造,备荼毒而尝之。婴生艰之至极,又薄命而早终。含芬华之芳烈,翩零落而从风。神飘忽而不反,形焉得而久安?袭时服于遗质,表铅华于馀颜。问筮宾之何期,霄过分而参阑。讵几时而见之,目眷恋以相属。听辄人之唱筹,来声叫以连续。闻冬夜之恒长,何此夕之一促!且伉俪之片合,垂明哲乎嘉礼。苟此义之不谬,乃全身之半体。吾闻丧礼之在妻,谓制重而哀轻。既履冰而知寒,吾今信其缘情。夕既昏兮朝既清,延尔族兮临后庭。人空室兮望灵座,帷飘飘兮灯荧荧。灯荧荧兮如故,帷飘飘兮若存。物未改兮人已化,馈生尘兮酒停樽。春风兮泮水,初阳兮戒温。逝遥遥兮浸远,嗟茕茕兮孤魂。

《悼亡诗》其一

荏苒冬春谢,寒暑忽流易。之子归穷泉,重壤永幽隔。

私怀谁克从,淹留亦何益。僶俛恭朝命,回心反初役。

望庐思其人,入室想所历。帏屏无髣髴,翰墨有馀迹。

流芳未及歇,遗挂犹在壁。怅恍如或存,周惶忡惊惕。

如彼翰林鸟,双栖一朝只。如彼游川鱼,比目中路析。

春风缘隙来,晨霤承檐滴。寝息何时忘,沉忧日盈积。

庶几有时衰,庄缶犹可击。

其二

皎皎窗中月,照我室南端。清商应秋至,溽暑随节阑。

凛凛凉风升,始觉夏衾单。岂曰无重纩,谁与同岁寒。

岁寒无与同,朗月何胧胧。展转盻枕席,长簟竟床空。

床空委清尘,室虚来悲风。独无李氏灵,髣髴覩尔容。

抚衿长叹息,不觉涕沾胸。沾胸安能已,悲怀从中起。

寝兴目存形,遗音犹在耳。上惭东门吴,下愧蒙庄子。

赋诗欲言志,此志难具纪。命也可奈何,长戚自令鄙。

其三

曜灵运天机,四节代迁逝。凄凄朝露凝,烈烈夕风厉。

奈何悼淑俪,仪容永潜翳。念此如昨日,谁知已卒岁。

改服从朝政,哀心寄私制。茵帱张故房,朔望临尔祭。

尔祭讵几时,朔望忽复尽。衾裳一毁撤,千载不复引。

亹亹朞月周,戚戚弥相愍。悲怀感物来,泣涕应情陨。

驾言陟东阜,望坟思纡轸。徘徊墟墓间,欲去复不忍。

徘徊不忍去,徙倚步踟蹰。落叶委埏侧,枯荄带坟隅。

孤魂独茕茕,安知灵与无。投心遵朝命,挥涕强就车。

谁谓帝宫远,路极悲有余。

08

白首同所归

潘岳的父亲潘芘曾任琅琊内史,潘岳随父在内史府居住,孙秀当时只是杂役小吏,被派去服侍潘岳。此人八面玲珑,极善投机钻营,多方攀附高门,像潘岳这样的贵族子弟自然是他百般讨好的对象。但潘岳很讨厌他的为人,多次羞辱并鞭打他,孙秀因此怀恨在心。终于有机会傍上了琅琊当地世族王戎、王衍兄弟,得以举荐。后谄事琅琊王司马伦,受到亲重。

司马伦攻破洛阳,诛灭贾谧,把持朝政,孙秀任中书令,专生杀之权。孙秀为人,睚眦必报。如今得志,每有杀潘岳之心,只是没找到机会。

潘岳曾在中书省见过孙秀,问他说:"孙大人还能记得琅琊之事否?"孙秀答道:"中心藏之,何日忘之!"潘岳知道自己事所难免。

石崇在任荆州刺史时,一次出使交趾,途经广西白州,遇美女绿珠,一见倾心。返回时,便用十斛明珠买下,带回洛阳。绿珠能唱歌、喜吹笛、善舞蹈,美而艳,极得石崇宠爱。石崇为绿珠自制新歌《明妃曲》:

我本良家子,将适单于庭。辞别未及终,前驱已抗旌。仆御流涕别,辕马悲且鸣。哀郁伤五内,涕泣沾珠缨。行行日已远,遂造匈奴城。延伫于穹庐,加我阏氏名。殊类非所安,虽贵非所荣。父子见凌辱,对之惭且惊。杀身良不易,默默以苟生。苟生亦何聊,积累常愤盈。愿假飞鸿翼,乘之以遐征。飞鸿不我顾,伫立以屏营。昔以匣中玉,今为粪上英。朝华不足欢,甘与秋草并。传语后世人:远嫁难为情。

石崇为人争强好胜,与皇亲国戚斗财显富,不知"匹夫无罪怀璧其罪"的道理,很快石崇"金屋藏娇"的消息传遍洛阳,贵戚大臣也无所不知。当然,不久也就传到了孙秀那儿。

时值"八王之乱",赵王司马伦专权,而石崇的外甥欧阳建与司马伦有隙。作为赵王亲信的孙秀,自然不肯放过这样的机会,既能为赵王出力,还可顺便夹带点私心。想石崇不仅掳得万贯家财,连女人都这么难得,内心满是妒意,于是便派人到石崇府上索要绿珠。

石崇不敢得罪孙秀,选了数十名绝色美女在金谷园中等候,哪想来人说孙秀点名只要绿珠。石崇勃然大怒,说:"绿珠乃我所爱,怎能以礼相赠?不可得也!"使者说:"君侯博古通今,察远照迩,孙大人之暴,想必您已知道,还请三思,别等到后悔无及。"石崇说:"不必多言矣!"使者往返数次,石崇都没答应。回报孙秀,说石崇不肯。

孙秀大怒,乃入见赵王司马伦说:"昨天我听说石崇与潘岳二人密谋,要与淮南王司马允等报仇。如果不早点除掉他们,恐怕乱将至矣!"司马伦说:"潘岳、石崇若有异心,卿可诛之。"

孙秀既得命,立即出丞相府,矫诏使甲士二百人,收石崇和潘岳二家。

当时石崇正与绿珠宴于楼上,孙秀带人包围金谷园。甲士说:"奉诏收二人,速下楼!"石崇大惊,对绿珠说:"我今天为你获罪,不知你以后能到谁家?"绿珠哭泣着说:"君侯为妾得罪,妾当效死于君前,岂敢奉事二姓,为君羞耶?"说罢,自投于楼下而死。

甲士逼石崇急行,石崇说:"我不过流徙交广,何必如此相逼呢?"说完也只能跟着走了。

直到执至东市,才知将被处斩,石崇大哭,叹道:"奴辈利吾家财耳!"收他的人说:"知道财能为祸,何不早散之?"石崇默然不语。

这时,潘岳也被押到了,石崇对他说:"安仁,卿亦复尔邪?"潘岳说:"可谓白首同所归矣!"当初,金谷集会时,潘岳作《金谷诗》结尾为:"春荣谁不慕,岁寒良独希。投分寄石友,白首同所归。"不想竟一语成谶。

随后二人被害,夷三族。时年,石崇五十二,潘岳五十四,欧阳建三十余。

石崇死后十日,赵王司马伦败。左卫将军赵泉斩孙秀于中书省,军士赵骏剖孙秀心以祭之。司马伦被囚金塘城,赐金屑酒。司马伦惭,以巾覆面曰:"孙秀误我!"饮金屑而卒。皆夷家族。

后有唐人杜牧《金谷园》诗: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春。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坠楼人。

谁知后世竟有同样的悲情重演,据唐人张鷟《朝野佥载》记:

周补阙乔知之有婢碧玉,姝艳能歌舞,有文华,知之特幸,为之不婚。伪魏王武承嗣暂借教姬人妆梳,纳之,更不放还知之。知之作《绿珠怨》以寄之,其词曰:

石家金谷重新声,明珠十斛买娉婷。

此日可怜偏自许,此时歌舞得人情。

君家闺阁不曾观,好将歌舞借人看。

意气雄豪非分理,骄矜势力横相干。

辞君去君终不忍,徒劳掩袂伤铅粉。

百年离恨在高楼,一代容颜为君尽。

碧玉读诗,饮泪不食三日,投井而死。承嗣撩出尸,于裙带上得诗,大怒,乃讽罗织人告之。遂斩知之于南市,破家籍没。

此正是:自古英雄多磨难,佳人薄命亦堪叹。无心伤尽前朝事,悲情重演绿珠怨。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英语作文初中 总会想起那张照片作文600字 值得珍藏的财富作文600字 劳动作文600字初中 冬日美景作文 夏天 作文 家 作文 读西游记有感450字作文 四年级写作文的技巧和方法 读什么有感作文400字 关于春节的作文100字 我们都是一家人作文 关于元宵节的英语作文 快乐的一天作文500字 给某某的一封信作文 我最喜欢的动物英语作文 乡村美景作文400字 四年级英语作文大全 告别作文600字初中 挠美女脚心作文 写物作文500字 找春天的作文 寒假作文怎么写 榜样作文500字 介绍春节英语作文 故事新编作文 挫折的作文素材 我的家乡作文怎么写 友谊作文600字 老物件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