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中堂的泪 一滴就醉 李鸿章流过多少次眼泪?

2020-12-15 20:25:02
相关推荐

文|陈卿美

在晚清的外交舞台上,悲情色彩最浓的当属李鸿章。为了清廷,他一人苦撑危局三十年,可惜独木难支,悲怆落幕,最终也没能挽救清廷的命运。他的悲情形象被后世的文学作品多次加工、演绎,已经无法得知历史本来面目。比如在描写李鸿章与列强周旋时,面对国家与民族的危难,他曾多次落泪。李鸿章真的流过泪吗,到底流过几次泪?

关于李鸿章流泪的故事大都集中在几个历史节点,一是谈判签约,所谓屈辱的泪。比如甲午战败,与日本签署《马关条约》。此条约导致中国割让了台湾,还创纪录地赔偿日本2.3亿两白银。据说李鸿章在《马关条约》文件上签字的时候,当着日本签约代表伊藤博文的面落泪。

关于这次落泪,也有两种说法。一说是在谈判现场落泪,当着伊藤博文的面。一说是回国后流泪。李鸿章回国后,遭到千夫所指、万人唾骂,全国上下愤怒声讨“卖国贼”,甚至还有人提出,不杀李鸿章不足以平民愤。清廷迫于压力,免了李鸿章的职。李鸿章为此老泪纵横。也有说是,有军机大臣帮李鸿章辩解,李鸿章闻之落泪。

一张罕见的李鸿章照片

一次落泪,多种说法,性质不同。我们来分析下。第一种现场落泪的说法,感觉不太靠谱。这种流泪是屈辱的泪,李鸿章作为外交重臣,久经沙场,而且重大外交场合,事关国家脸面与尊严,怎能轻易落泪。尽管李鸿章在日本的谈判很辛苦,且压力巨大,还差点遭枪杀,但作为一个大国外交使臣,会如此容易动情吗?且当时的李鸿章已经73岁,不可能如此冲动。

如果是在谈判现场当面落泪,那么,日本的媒体肯定会大加报道与渲染。另外,后来的日本史料,诸如伊藤博文的回忆录中应该会提到这个关键的细节。但遗憾的是,笔者没有看到这些文章。

更大可能是,李鸿章在现场签约时,心情难免不太平静。想到国家与民族遭此劫难,鼻子可能会发酸,两眼可能会微红,也可能是眼中仿佛有泪花在闪。或许真相仅仅如此,但这种场景被各种文学作品反复加工、反复演绎、各种渲染,就变成了李鸿章在签约当场落泪。

再说回国后流泪,遭唾骂又被免职,李鸿章落泪是完全可能的,这种就是委屈的泪,他的委屈无人诉说。朋友关键时候为自己说话,李鸿章落泪,也是感激加委屈。但这种流泪通常都会在私下场合,更大可能是在家里。李鸿章一人独处时,想到自己主持外交的艰辛,北洋舰队的覆灭,想到国家的危亡,难免会流泪。他既为自己哭、也为国家哭。即使他独坐家中哭,通常也不会让家人看到,尤其是家中的下人。另外,李鸿章很少写日记,流泪的事如果自己不写,就只能是依靠他的家人、仆人发现后记录下来。但在各种史料中并没有看到关于李鸿章在家中流泪的确切记载。

还有一种流泪,是老友惺惺相惜的泪。据说,李鸿章在访问欧美时,在纽约专门去美国前总统格兰特的墓前瞻仰、凭吊。格兰特曾在1879年访华,两人在天津塘沽举行亲切会见。或许是因为两人有过相同的军事统帅经历,李鸿章与格兰特一见如故,相谈甚欢。然而,时而17年后,当李鸿章踏上美国国土时,格兰特已经化作一缕尘烟。站在老友的墓前,想起往事,李鸿章不禁落泪。

关于这次落泪,确有相关的文字记载。据1899 年出版的《李傅相历聘欧美记》记载,“二十二日(西八月三十号),中堂出自纽约行台,至前民主格兰德寝园,有宿草矣,为怆然者久之。从者以鲜花环进,敬悬墓门,循西礼也。”

文中特别提到“怆然久之”,说明李鸿章是一副很悲伤的样子,至于具体是否流泪,完全可以不用深究。怆然泪下嘛,在老友的墓前肃立,流泪也很正常。美国的报纸也有相关报道,“……这位贵宾的举动非常令人感动,他很虔诚地站直了身体,用极其悲伤的声音低吟道:“别了。”这也说明,李鸿章悲伤的心情无可置疑。

关于李鸿章流泪,最为流行、也最广为人知的是他在临终前。1900年,义和团祸乱华北,闹得京城乌烟瘴气。八国联军侵华,烧杀抢掠,慈禧、光绪狼狈西逃。77岁高龄的李鸿章临危受命,从广东一路北上。他拖着虚弱之躯,不断与西方各国周旋,1901年七月二十五日,《辛丑条约》签订,再次创下对外赔款最高历史记录,价息合计高达9.8亿两白银。

《辛丑条约》签订后,本来就染了风寒在身的李鸿章,更是一病不起,经常大口咯血。即使在病榻前,他仍不忘为国事忧虑。李鸿章上奏朝廷:“臣等伏查近数十年内,每有一次构衅,必多一次吃亏。上年事变之来尤为仓促,创深痛剧,薄海惊心。”

根据史料记载,李鸿章在临终前是这样的。从保定接“相国病危”急电赶过来的下属周馥回忆,“比至,相国已著殓衣,呼之犹应,不能语,延至次日午刻,目犹瞠视不瞑。”随后,周馥抚之哭曰:‘老夫子,有何心思放不下,不忍去耶?公所经手未了事,我辈可以办了,请放心去罢’忽目张口动,欲语泪流。余以手抹其目,且抹且呼,遂瞑,须臾气绝。余哭之久,不能具疏稿。”

1901年11月7日,李鸿章于北京贤良寺永远合上了双眼。

周馥详细记录了李鸿章临终前的状态,“忽目张口动,欲语泪流”。李鸿章的嘴巴在动,想说但说不了话,同时伴有流泪。李鸿章这次流泪,是千真万确的。在李鸿章临终前,还留下一首诗,也提到了眼泪,“秋风宝剑孤臣泪”。这个“泪”字描写的,应该是李鸿章舍身报国的担当。

李鸿章临终前的流泪,被各种文学作品快加工烂了。有的说是,怒目圆睁,泪流不止。有的说是,一代相国,死不瞑目。还有一种说法是,俄罗斯谈判代表在李鸿章临死的那一刻还在逼他签字。总之,李鸿章为党国操劳一生,不但未能改变颓势,反而大厦将倾。但是他鞠躬尽瘁了。人们通常将李鸿章的临终流泪解读为,国难当头,不甘屈辱的一次流泪。

其实,还有一种可能是,临终前遇故友动情而哭。周馥是跟随李鸿章三十年的老部下,一直协助李鸿章办理洋务运动,陪伴李鸿章见证了帝国的兴衰荣辱。两人就如同知己。李鸿章临终前的一刻,见到周馥不动情是不可能的。因为面对全国一片骂声,李鸿章相信,只有周馥最理解自己。周馥当时已经痛哭不止,此情此景,谁能不动容。

李鸿章的流泪,有真有假。但还有一次是鲜为人知的。1873年,日本外务卿副岛种臣访问中国,李鸿章在天津会见副岛种臣,双方交换中日修好条约备忘录。在这次会见中,副岛种臣称赞李鸿章是改革英杰。李鸿章对副岛种臣也很欣赏,还称自己与副岛种臣同样忧国忧民。据《大日本外交史》第6卷记载,两人在最后一起碰杯时,李鸿章放下酒杯,握着副岛种臣的手,流下了热泪。

此次李鸿章流泪的记载,来自日本史料,相信还是真实的。但在这种场合,李鸿章为何会流泪呢?实在让人摸不清头脑。笔者分析,很可能是副岛种臣答应了李鸿章的一些条件,李鸿章出于感动、欣喜而流泪。因为在这次会见时,李鸿章向日本人透露,中国缺少开采煤矿的技术,但大力发展海运事业,又需要煤炭作为燃料。中国若从日本进口煤炭则是最优选择,李鸿章希望副岛种臣能帮助协调。显然,这个事应该是搞定了。不过,这种央求,貌似也是一种屈辱。

都说男儿有泪不轻弹,一代相国李鸿章更是如此。李鸿章的流泪史,就是半个帝国的屈辱史。在屈辱中挣扎,在屈辱中抒怀。作为大清帝国的股肱之臣,李鸿章的泪,一滴就醉。李鸿章的心,一揉就碎……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多角度看问题作文 八年级英语作文80词 我的财富作文600字 端午节吃粽子的作文 义卖作文开头 游乐山大佛作文 四年级下册期中作文 争做新时代好少年作文 舍己救人的作文 中考语文作文万能素材 身边的文化遗产作文 六年级英语作文50词 记忆深刻的一件事作文 冰雪大世界的作文 什么我想对你说作文 写事作文600字大全 国庆见闻600字作文 礼物作文600字初中 捉迷藏的作文300字 教育的力量作文 作文我的好朋友200字 中国茶文化英语作文 春节英语作文50词 老师我想对你说的作文 刷新着我的生活作文 考研英语小作文格式 上学路上作文600字 教师节作文100字 森林防火400字作文 第一次升国旗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