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你可以不读这首诗 但却要知道“露从今夜白 月是故乡明”这句话

2020-12-16 02:40:01
相关推荐

公元759年九月,安禄山、史思明从范阳引兵南下,攻陷汴州,西进洛阳,山东、河南都处于战乱之中。当时,杜甫的几个弟弟正分散在这一带,由于战事阻隔,音信不通,亲人的状况引起他强烈的忧虑和思念。这年秋天,身在秦州的杜甫写了一首表达他深切思念之情的《月夜忆舍弟》一诗。

月夜忆舍弟

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月是故乡明

意思是:戍楼上的更鼓声隔断了人们的来往,边塞的秋天里,一只孤雁正在鸣叫。从今夜就进入了白露节气,月亮还是故乡的最明亮。有兄弟却都分散了,没有家无法探问生死。寄往洛阳城的家书常常不能送到,何况在这战乱频繁没有停止的时候。

这首诗的题目是“月夜忆舍弟”,作者却不从月夜写起,而是首先描绘了一幅边塞秋天的图景:“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所见所闻,耳目所及皆是一片凄凉景象。沉重单调的更鼓和天边孤雁的叫声使本来就荒凉不堪的边塞显得更加冷落沉寂。“断人行”点明社会环境,说明战事仍然频繁、激烈,道路为之阻隔。两句诗渲染了浓重悲凉的气氛,这就是“月夜忆舍弟”的背景。

露从今夜白

接下来点题。“露从今夜白”,是写景,也是点明时令。正当白露节的夜晚,凉风清露,令人顿生寒意。“月是故乡明”,也是写景,但却不完全是客观实景,而是融入了自己的主观感情。普天之下,共享一轮明月,本无差别,作者偏要说故乡的月亮最明;明明是作者自己的心理感受,却说得那么肯定,不容置疑。然而,这一点,我们每个人都不会提出质疑,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有这样的心理感受。这种以幻作真的手法深刻地表现了作者微妙的心理,突出了对故乡的感怀。这两句在炼句上很见功力,它要说的不过是“今夜露白”,“故乡月明”,只是将词序这么一换,语气便分外矫健有力。

边秋一雁声

下面由望月转入抒情。古往今来,月亮都是引人遐想,思乡怀远的媒介。此处亦不例外,由月明之夜勾起了诗人的思乡之念。诗人自身也遭逢离乱,孤身在外,颠沛流离,更易触动思乡之情。此时在这清冷的月夜,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于是,绵长的思念夹杂着生离死别的焦虑化成了一句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上句说弟兄离散,天各一方;下句说家已不存,生死难卜,写得心伤肠断,感人至深。这不仅是他们一个家庭的遭遇,而是安史之乱中千万个家庭的普遍遭遇。

安史之乱

紧承前两句,诗人进一步抒发内心的忧虑之情:“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亲人们四处流散,和平时期书信来往还常常收不到,更何况在这战事频仍,亲人流离失所的战争时期。没有了书信传消息,亲人的生死就更难预料。此句含蓄蕴藉,包藏无限深情。由此也使人想到诗人《春望》一诗中的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同样的情景,同样的感情,同样凝炼警策的诗句。这一切都来源于诗人深刻的生活体验和惨痛的生活经历。

杜甫

在安史之乱中,杜甫颠沛流离,备尝艰辛,他曾经落于叛军之手,历尽千辛万苦逃出魔掌,他既怀家愁,又忧国难,真是感慨万端。稍一触动,千头万绪便一齐从笔底流出,所以把常见的怀乡思亲的题材写得如此凄楚哀感,沉郁顿挫。这首诗层次井然,首尾照应,承转圆熟,结构严谨。其中更是留下了“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的千古名句,这首诗也成为了流传千古的名篇。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以告别为题的作文 关于春天的作文400字 你来比划我来猜作文 坚持自我作文800字 学习伴我成长作文 越来越自信的我作文 有苦也有乐作文 六上语文第一单元作文 面对挫折作文800字 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作文 生活中的一件小事作文 中考满分作文400字 责任作文600字初中 有关毕业的英语作文 写信的作文100字 激动人心的时刻作文 以告别为话题的作文 三年级写事作文300字 八上英语第一单元作文 我为家乡代言作文600字 家乡的变化800字作文 拔河比赛作文450字 国庆节游记作文 游望天湖作文 我的收藏作文500字 好的作文开头摘抄大全 惜作文600字 游西双版纳作文 全国中小学生作文大赛 高考作文题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