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影响决策的三种认知偏见:重复曝光 维持现状和眼见为实

2020-12-16 08:05:01
相关推荐

编者按:尽管我们总是愿意认为自己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但我们总会被周围的环境所影响,这比我们愿意承认的程度深多了。因而在做决策的时候,清除地认识到自己可能有的认知偏见可以辅助我们做出更好的决策。本文作者Isabel Hazan从丹尼尔·卡尼曼(Daniel Kahneman)的畅销著作《思考,快与慢》(Thinking Fast and Slow)中截取了影响我们决策的三种认知偏见,即重复曝光偏见、维持现状偏见和“眼见为实”偏见。本文发表在Medium上,原文标题How Our Environment Makes Decisions For Us。

图片来源:网络

时刻对偏见保持警惕是件累人的事——但由此便可避免一个代价高昂的错误,因此付出努力也是值得的。——丹尼尔·卡尼曼《思考,快与慢》

我们很容易被各种各样的东西影响,这比我们愿意承认的程度深多了。我们认为我们有着独立的思考过程,会根据完整的信息来做决定,会不带任何有色眼镜地观察世界,我们只运用自己的判断能力,不受其他的影响。

然而,正如卡尼曼在其著作《思考,快与慢》一书中所描述的那样,我们大错特错了。

卡尼曼为我们总结出了几种妨碍我们做出清晰、合理决策的认知偏见。这个过程的起点是,我们大脑做决策的思维被分拆成两套系统:

系统1:快速决策能力系统2:慢速决策能力我们的大脑就像一个报社卡尼曼将我们的大脑比作报社。系统1是记者,他们发现社会上的故事,把它很快写出来,并不需要核查事实,然后把文章交给编辑——系统2。编辑负责核查事实、发布文章。然而,为了追求时效,编辑往往没有足够的时间来核实事实,批判性地分析所有文章。他们盲目地、快速地发表了这些报道,一旦出了问题,他们只好为着这些事实层面有问题的文章辩护,谁让这些文章已经见报了呢。

我们就是这样做决定的。我们会快速做出判断,在没有仔细调查的情况下迅速地做出承诺,然后在不加质疑的情况下为这些观点辩护。尽管我们都很愿意把自己想象成谦逊、坚忍、思想开放的个体,承认错误是自然而然、理所应当的——但这完全不是真的。

我们经常为一些我们实际上可能并不同意的事情辩护,而其背后的原因可能仅仅是因为我们已经开始和别人争论了。

如果我们回顾自己过去做决策的经历,很快,我们就能发现影响我们决策的因素有很多,但我们之前可能根本没有发现这些因素。卡尼曼指出,导致我们略过了系统2、滑向快速决策的有三种主要偏见:

重复曝光偏见(Frequent Exposure Bias)

想让人们相信谬误有个可靠的方法,那就是不断重复,因为人们很难对熟悉感和真相加以区别。——丹尼尔·卡尼曼《思考,快与慢》

你反复看到的和听到的,你更有可能赞成,这是市场营销的入门知识。这种策略经常被有意或无意地用来操纵我们的决策。

在选举中,如果你对候选人没有特别的偏向,那么你更有可能投票给你听到或看到最多的名字。在点餐时,你点可口可乐的可能性比菜单上任何其他饮料的可能性都要高,因为我们太常听到、看到它了。我们其实很难察觉到自己正在被重复曝光偏见所控制,因为我们总是觉得我们可以自主决定自己的事情,而实际上,我们选择A而不选B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我们更熟悉A。

为了避免重复曝光偏见,我们必须问自己这个问题:

这个决定从何而来?

通过探查我们的决定、习惯、偏好和信念的本质,我们就能察觉到这其中的微妙之处:我们在做某件事只是因为我们已经习惯于听到或看到它。只是在不经意间多次接触到某物,我们就开始认同它——这对我们的影响太大了,值得我们注意。

当我意识到这一点时,我发现我比自己意识到的更容易受到重复曝光偏见的影响,它来自我的社交媒体。几年前一段时间里,我在我的所有社交媒体上均不发言,我还删除了手机上所有的应用程序,不再登录我的账户。

几个月后,当我打开我新下载的社交媒体APP时,我发现我关注的人好多啊,我本来感觉他们或多或少跟我有关系或者与我相似,而实际上我跟他们之间毫无相似之处。我之所以之前一直浏览他们发布的内容,只有一个原因:我对此已经习惯了。只是这个原因。一旦我意识到这一点,我就彻底取关了社交媒体上的部分人,取关的标准是:我认为我依然关注他/她的唯一原因是我习惯了他们的存在或我习惯了有他们踪迹的生活。

如果我们不小心谨慎,数字化带来的压力可能会伤害到我们的个人幸福。我们必须对此保持警惕,保护自己不受那些对我们不利的事情的影响。

在购买别人的电子书或报名参加他们的课程之前,我们应该问问自己:

如果我以前完全没有见过、听说过这个产品或这个人,我真的会想要这个吗?

维持现状偏见(Status Quo Bias)

人们会选择不幸福甚或不确定性。——蒂姆·菲利斯(Tim Ferriss)

为什么我们要继续从事我们不喜欢的工作?为什么我们要继续保持对自己来说不好的恋爱关系?因为我们更倾向于认为我们已经拥有的比我们可能拥有的更好。我们把损失看得太重,把我们已经拥有的东西看得太重,以至于我们被过去困住了,注定要维持现状。

我们无法清晰地思考,无法诚实而全面地权衡选择,因为我们经常受到维持现状偏见的轰炸。

拒绝遵循现状的人会给自己带来更多的可能性、创造力、自由和新意。

如果你总是保持和别人一样的速度,你就无法取得进步。

完全抗拒受他人影响的人极为罕见。对我们大多数人来说,当我们打破维持现状偏见,完全基于自己真正的意图行事时,我们的大脑才会全速开动、积极调试。

为了创新,我们需要向前看,打破维持现状偏见,并问自己:

如果继续保持现状,我会失去什么?

这个问题会让我们独立、突破性思考,做出无偏见的决策。正是这种内省和持续的反思让我们走在积极的道路上,而不用搭理我们周围的准则。

我高中快毕业的时候,我还没有任何抵抗“维持现状偏见”的想法,我完全认可社会的规范,而不是独立地思考。我擅长数学和科学,但我并不确定自己在大学里想学什么专业,但这似乎问题不大,因为我在STEM方面有很大优势,最自然而然的决定是进入科学或工程领域。当时我没有想到的是,我在人文社科方面也很强,我在创作方面的能力可能要比数学的能力强多了(虽然当时并没有人认可或赞扬我)。我最后选择了工程专业,因为数学学得好的学生都去这个专业,这是“现状”。

每个人都对我说,文科学位不会有多大前途,也不会让我在社会上有多少声望,也许他们是对的。但他们不会告诉你的是,选择一个你不喜欢的专业甚至可以是痛苦、危险的——尽管某个专业枯燥乏味,但它对一些人来说是有趣的,或者至少是可以忍受的。我呢?对我来说,学工程专业痛苦死了,我要学习极具挑战性的课程,而我对这些课程没有什么兴趣,这使我更难拿到学分,更不用拿高分了。

我感觉自己被“现状”困住了。我能有什么选择呢?在大三换一个专业,然后重新开始?

这在我看来是不可能的。所以我继续学工程专业,现在我即将拿到我的工程学位(今天是我的最后一场考试!)。我永远也不会知道,如果我在选择本科专业的时候就能够打破现状,我现在会是什么样子。

现在,我开始在一个与工程完全不相关的领域工作,我想充分发挥我在写作上的创造性,我在社会上开始学习我真正感兴趣的专业。不过在很多方面,我的工程学位仍然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学习经历,它教给我的最重要的一课是:

不要让社会替你做生活中的重大决定。如果你讨厌维持现状的代价,那这个现状就不值得你适应。

“眼见为实”偏见(“What You See Is All There Is” Bias)

我们经常考虑不到自己有可能尚未掌握对判断起决定性作用的那份证据,却总是认为眼见即为事实。——丹尼尔·卡尼曼《思考,快与慢》

我们的大脑总是试图在做决定时节约空间和时间,因此,它倾向于使用有限的信息来做决策,然后拒绝接收其他有冲突的信息,以避免系统2渠道过载。系统1会推断原因和意图,忽略歧义,压制疑问。我们在做决策时,会有一大堆支持自己论点的小论据,但我们的判断力陷入这些细节当中了。我们拒绝更辩证地看待问题,继续做出不成熟的决定,尽管不利于该决定的论据又很多。

为了避免陷入这种狭隘的偏见,我们必须问问自己:

为什么会出现相反的情况呢?

这个问题本身就有助于让我们走出自己的舒适圈,我们可以看到争论的另一方,能够发现另一个决定,可以了解新的观点。通过质疑自己的决策,我们可以逐渐拨开笼罩在这个话题周围的迷雾,看到更全面的情况,做出更好、更慢、更明智的决定。

也不知道为啥,我哥哥特别擅长避免这种偏见,这一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每当我看到一个非常有冲击力的新闻标题,我就立即把它发给我的朋友,开始跟他/她吐槽这个新闻,我朋友们的反应大多跟我差不多。甚至在我和我的朋友们完整地阅读这篇文章之前,我们就已经开展了一场全面的讨论,我们完全相信我们刚刚读到的内容是真实的。

但我哥哥不是这样的。他总是问我:你从哪里看到这篇新闻的?你读过这篇文章吗?新闻当事人双方的相关报道你都读了吗?

我的答案总是说不三连,同时我又完全不敢相信自己居然又一次被记者的标题欺骗了——我现在也经常这样。但随着我年龄的增长,随着经历的丰富,我逐渐意识到记者就是想让你有这种反应,那是他的工作,为了避免这种反应,我需要进一步的调查,需要努力去了解事件的另一面。

信任他人是我们的天性,这也是社会顺利运转的方式。但我们需要质疑我们所接触到的信息,因为在做决定之前,我们永远都不能确定我们是否了解到我们需要了解的所有东西。如果有人在不向你展示所有证据的情况下就试图让你形成某种观点,那么他们很可能不是最值得信任的。在你决定相信什么之前,仔细考虑一下。有一整个行业试图用“眼见为实”的偏见催促我们形成意见、发表意见,而避免这种偏见的唯一方法就是拿出放大镜来,寻找更多的信息。

最后,正如丹尼尔·卡尼曼谨慎指出的那样,我们不是完美的决策者,我们甚至离完美远得很呢。我们有偏见、有缺陷、过于自信、厌恶风险,而且通常决策速度过快。然而,虽然我们不能期望自己能掌握完善决策的艺术,但我们可以武装好自己,对抗这三个隐藏的偏见,防止被我们的社会、我们的无知和我们的环境所控制。

译者:喜汤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初一半期考作文 积跬步以至千里作文 五年级作文开学了 万能的作文开头 我的个性作文 吃包子的作文 知行合一作文素材800字 龙眼作文500字 精彩的拔河比赛作文 葡萄介绍作文 枕头大战作文 作文新学期新起点 家的温暖作文 初一英语下册作文范文 九年级全一册英语作文 大学规划作文 点面结合的作文 游戏真让我着迷作文 高中作文满分多少分 三年级猜猜她是谁作文300字 七星岩的作文 妈妈送伞作文 家乡的春节六年级作文 文明的力量作文 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作文 太阳作文600字 我家的一盆花作文 作文最美的风景600字 改变 作文 作文我的班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