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清华农村生源近两成:“寒门难出贵子”不是不可撬动

2020-12-16 09:40:01
相关推荐

00:29

▲清华大学开学典礼

“嗟我多士,来自远方,气求声应,济济一堂”……8月15日,清华举办2019年开学典礼,3800多名“学霸”同上大学的第一课。

据报道,清华今年的内地学生中,农村及贫困地区生源占19.3%。这其中,共有194人通过自强计划获得了30-60分的降分认定,最终106人成功考入清华,认定人数与录取人数均创历史新高。另外,清华通过国家专项计划录取273人,比去年增加7人。

一时间,“清华新生中农村生源近两成”的话题,引发广泛关注。

倾斜机制加持下,农村生源比例有所上升

农村生源占比近两成,这个比例或许看起来不是特别高,但与前些年相比,结果已殊为不易。毕竟,早些年清华北大农村生源比例低得可怜。

调查显示,2000年至2011年,北大的农村子弟只占一成左右。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几名学生在清华2010级学生中做的抽样调查显示,农村生源占总人数的17%——要知道,那年的高考考场里,全国农村考生的比例是62%,跟现在的比例几乎是倒挂。2013年北大首次公开了新生农村生源比例14.2%,比2012年高1.7个百分点。这意味着,2012年的比例为12.5%。

正是这组数字,当年持续引发了舆论对“寒门难出贵子”的广泛讨论。农村生源比例偏低的现象,固然跟农村人口在减少有关,但跟教育资源配置均衡度等不无关系。

而今,我国城乡人口比例已从2010年的五五开,变成了2018年的六四开。农村人口比例在下降,名校中农村生源的比例反倒“逆势上扬”——去年的数据显示,2018年清华大学新生中,农村学生占17.9%,今年就直接提升到了近20%。这表明,国家专项计划以及清华的自强计划、北大的筑梦计划等着眼于教育公平的政策倾斜机制,正在发挥其作用。

农村学生有了额外的机会去上名校,这种希望本身也会形成强大的内生动力,激励农村及贫困地区坚定“教育改变命运”的信念,不放弃向上流动的努力。

农村学生适应名校生活,需要“引路人”

农村生源比例提升,是令人欣慰的现象。但对广大农村学生来说,进名校的道路仍显逼仄。而农村学生跟城市学生的资源获取能力与上升通道途径的差距,也很难一蹴而就地消除。

在高考这场竞赛中,农村孩子的“装备”会相对匮乏:后顾无忧的家境、轻车熟路的父母、高薪聘请的名师、跨洋陪练的外教,对他们来说都是奢望。

而迈过高考这道坎后,成长背景上的有些鸿沟,短时期内很难弥合。在进入清北后,有些鸿沟仍或隐或现地存在着。清华大学曾对“自强计划”学生进行调查,受访者普遍在外语和计算机方面较弱,存在学业上的挫败感和心理上的自卑感。

这提示诸如清北这样的名校,对农村及贫困地区生源的倾斜,既要体现在招生倾斜机制和费用减免上,更要在学业和心理上给其持续关注和援助,让他们通过名校真正打开视野,自信地融入新生活,完成从内而外的蜕变。也就是说,这两成农村生源进入名校,不意味着倾斜性支持的结束。

城市与农村的孩子或许家境不同、特质各异,但在高校里相遇,并不意味着就要争个你强我弱。农村孩子有时候更需要引路人,帮他们打破心中的魔障,在精英如云的名校中找到自己的定位。而高校和老师们正是最合适的引路人——平等地看待并尊重他们,发现他们的兴趣和闪光点,细心打磨和培养,他们就可能拥有一个更可期的未来。

说到底,比“接纳”更重要的是“培养”。通过精准帮扶,将面向农村学生的升学口径撑得更大,的确很有必要,但不是终点。也只有将精准帮扶也延伸到后续的培养环节,让那些艰难过关的农村学生获得平等的发展机遇,不因出身而自卑、不因迷茫而放弃、不因无助而沉沦,才能更好地助其“自强”、为其“圆梦”。

□孟然(媒体人)

编辑 孟然 校对 李铭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我家的猫作文 幸福一家人作文 四年级国庆作文 期待作文600字 一件事作文500字 幸福时刻作文 五年级作文写人 有小标题的作文 大雁塔作文 英语六年级上册作文 写物的作文怎么写 家庭生活的作文 遗憾作文600字 高中作文题 4年级下册作文 海棠花作文 写景作文冬天 夏天的雨作文 剪纸英语作文 关于奶奶的作文 友谊作文800字 写日出的作文 记事类作文 我生病了作文 难忘的生日作文 800字高考作文 道歉信英语作文 值得作文600字 作文素材是什么 思辨性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