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你知道吗?明清时期的山西 名人辈出 还有四大名著的他!

2020-12-16 16:15:01
相关推荐

你晓得吗

明清时期,三晋大地人才辈出

小说、歌舞、戏曲等各类民间文艺

得到了极大发展

从咱们三晋出去的就不少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专门从事小说创作的作家——罗贯中。

罗贯中(约1330年-约1400年),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小说家,《三国志通俗演义》的作者。山西并州太原府人,其它主要作品有小说:《隋唐两朝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水浒全传》。《三国志通俗演义》(简称《三国演义》)是罗贯中的力作,这部长篇小说对后世文学创作影响深远。除小说创作外,尚存杂剧《宋太祖龙虎风云会》。

除了罗贯中先生

当时山西的戏曲艺术也很有名

山西是中国北方戏曲艺术的发祥地之一。明代以后,山西地区在元杂剧的基础上,先后出现了以蒲剧、晋剧、北路梆子、上党梆子等“四大梆子戏”为主的各种地方剧种。

蒲剧

蒲剧因兴于山西南部的蒲州(今运城永济),故称蒲州梆子、“乱弹”等,流布于山西、陕西、河南、甘肃、青海等地区。其特点是“满口疾呼很奔放,河曲野啸起回浪,生旦净丑有区别,悲壮激越音流畅”。在蒲剧艺术发展过程中,曾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剧目和演员,如临猗人郭宝臣(1856—1918),世人赞其“声满天地”“无字不响”,有“慷慨悲壮之雄风”。

晋剧

晋剧产生并活跃于山西中部地区,人称“中路梆子”,也称“山西梆子”。晋剧是蒲剧北上后吸收了中部地区祁太秧歌和汾孝干板秧歌等艺术形式的腔调和打击乐等表演元素而形成的,在语音、唱腔等方面都进行了改良,变成了既高亢激越又清新委婉的风格。清中后期,晋商的发展壮大使晋剧沿着商路向外发展,在蒙冀陕甘宁青等地均有广泛的传播。

北路梆子

北路梆子因形成和主要活动于山西北部地区而得名,省内称“北路戏”或“上路调”。早期的北路梆子和晋剧一样,是蒲剧北上与当地语言和民间艺术融合起来发展形成的新剧种,舒展刚健的风格是其特色。北路梆子形成时间约在明末,流布于晋北、内蒙古以及河北张家口、蔚县等地。清咸丰年间至20世纪30年代,是北路梆子的鼎盛时期,班社众多,名家辈出。

上党梆子

上党梆子因产生和主要流布于晋东南古上党地区而得名,当地人称之为“大戏”,晋南人称之为“东府戏”,河北邯郸一带称之为“泽州调”,或“上党宫调”。关于上党梆子的起源,一般认为它也是受到蒲剧的影响,形成于清初泽州(今晋城市)。虽为梆子,实则是合昆曲、梆子、罗罗腔、卷戏、皮黄等五种声腔为一体的新剧种。上党梆子兴盛于清咸丰、同治年间,影响流布于河北、山东等地。在其发展过程中,上党梆子在晋城形成了委婉细腻、潇洒秀丽的“州底”派,在长治形成了孔武有力、刚强豪迈的“潞府”派。

品种繁多的其他民间艺术

山西地域南北狭长,各地语言千腔百调,民间艺术品种繁多。其中流传至今的较古老的锣鼓杂戏、晋北的“赛戏”和“耍孩儿”等,成为早期中国戏曲艺术原生形态的代表。此外还有十几种地方说唱和地方道情及上党落子、晋南眉户等各种民间小戏种。广泛流布于山西各地的秧歌戏是地域性极强、种类最多的戏曲家族。它们皆是清中叶以来由农村传唱的小曲儿、歌舞等踩街秧歌演变为的戏曲剧种。如晋中秧歌、太原秧歌、沁源秧歌、壶关秧歌、襄垣秧歌、武乡秧歌、繁峙秧歌、介休干板秧歌等,种类繁多。山西还有众多的民间舞蹈。它们同样源远流长,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其中鼓类舞有花鼓、转身鼓、扇鼓、威风锣鼓、牙鼓,以及狮子舞、龙舞等等。戏曲、歌舞艺术,是山西传统文化中最有特色的、乡土气息最浓郁、表达寓意最丰富的形式,因与生产、生活结合极为紧密,是人民群众在长期的农业生产生活过程中摸索和创造出来的。

咱们山西这么厉害

真的是让人好骄傲!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山茶花的作文 写黄山的作文 假期感受作文 我的妈妈600字作文 有关学习的作文 端午节作文开头 我的英雄英语作文 开心的一件事作文 小学生获奖作文 什么的爱作文 桂花糕作文 春天的植物作文 五年级作文200字 英语作文假期生活 五百字优秀作文 描写龙的作文 学校的操场作文 六年级写事作文 题目自拟作文 潮汕美食作文 想象作文六年级 印象深刻的事作文 读书的作文400字 三年级过年的作文 太阳花的作文 游上海作文 发现春天作文 四级作文结尾 周末作文600字 有趣的一天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