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守候时光 文化相伴——天坛公园首推《祈年历》

2020-12-16 16:40:01
相关推荐

2019年12月11日,天坛2020年《祈年历》发行新闻发布会在天坛公园召开。《祈年历》作为天坛首发的第一本节气历,以天坛礼乐文化为核心,以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为编撰主线,集天坛建筑美学、敬天理念、天文历法、物候农事于一体,完整、系统整合礼乐文化、节气文化、祈福文化,是天坛公园为迎接天坛建坛600年而精心打造的首款文化纪念品。

01:22

请点击观看视频

天坛《祈年历》的创意、设计及其命名,源于博大精深的天坛历史文化。在天坛即将迎来建坛600年之际,天坛公园与北京国际设计周有限公司联合制作发行《祈年历》,是向文化遗产表达敬意,是对顺应自然、实现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秉持传承,是对中华民族价值认同的有力弘扬,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一次普及宣传。

天坛文创店工作人员介绍《祈年历》

一份《祈年历》在手,封面上天坛祈年殿形象便映入眼帘,朱红的底色衬托出天蓝色硕大的“福”字,喜庆吉祥的色彩和祈年祝福的寓意跃然纸上。

《祈年历》封面

天坛《祈年历》作为天坛首发的第一本节气历,以时间为轴,以节气为纲,以物候为章节,其中内容援引大量古籍经典著述,如节气、物候部分援引了《礼记·月令》、《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元 吴澄撰)等文献,农事部分援引了被编入四库全书的《王祯农书》(元 王祯撰)。此外文物部分参考了北京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著的《北京志·世界文化遗产卷·天坛志》以及北京市天坛公园管理处出版的《敬天尊祖 礼乐备和——天坛馆藏文物精品》等文献资料,彰显丰厚的文化底蕴。

天坛《祈年历》在设计上注重历史的深邃厚重的同时,运用现代设计理念和制作工艺,把天坛建筑美学、敬天文化与天文历法、物候农事、祈福文化融为一体,让人们在亲近自然中感受时间与生活的灵动,在与历史对话中体验内心的净化与崇高,让生活实用、文化价值和艺术追求实现完美统一,并具有以下特点:

1.二十四节气图设计别具匠心

在《祈年历》中,围绕二十四节气文化,在设计元素和内容形式上进行了独到运用和呈现。每一幅节气图遵循了“天人合一”的设计思想,把天坛祭天建筑、树木花草、气候特点、物候特征有机结合。节气图的圆形构图设计,彰显了“天圆地方”的宇宙观和时运更替、周行不殆的自然法则。

在二十四节气图上还统一设计祝福印章、节气标识,从而更完整、系统整合礼乐文化、节气文化、祈福文化,使文化内涵更丰富,非遗价值更提升,艺术表现力更突出。

2.礼器乐器手绘图弘扬天坛文化

《祈年历》在介绍节气物候同时,加入古朴典雅的手绘天坛礼器、乐器形象,并添加文字进行介绍,博大精深的天坛礼乐文化为天坛《祈年历》增加一份厚重。

中国古代以“礼乐”治国,在封建时代通过祭祀典礼体现敬天法祖、崇德尚贤的价值观。祭祀所用礼器、乐器属于国之重器和权力象征。

民国时期为保护文物,在当时的北平成立了坛庙管理所,将部分列入清代国家祀典的坛庙祠寺文物集中管理。新中国建立后,1951年坛庙管理事务所改组天坛管理处,统一管理天坛、先农坛、孔庙、国子监等处,很多清代坛庙文物留存于天坛。

天坛的文物为国家祀典服务特征明显,按祭祀服务功能主要分为祭器、乐器、陈设器、服装软片等,式样各异,规制严格。从材质上分有瓷、竹、木、金、银、铜、玉等。天坛现存礼器、乐器是明清两朝皇帝举行祭祀大典的实物遗存,种类多样,造型精美,是中国古代祭祀文化的见证。

3.别出心裁的设计思路和工艺

《祈年历》设计运用了立体纸雕工艺。在年历使用过程中,伴随着时间和节气前行脚步,撕掉过往岁月,华丽精美的四季天坛立体纸雕便呈现眼前,在记录了逝去的岁月同时,也让人感到时光带来的惊喜。撕下的祈年历对折就是一个书签,还可以使用背面做便签记录生活,既文化又环保。

年历制作首次在国内采用激光雕刻的超细纸刀技术,七十二套刀版切割工艺让天坛完美呈现立体画面,每一本祈年历都是一件精美工艺品,彰显天坛六百年的极致之美。

4.传统文化与当代科技的结合

用手机微信功能扫一扫祈年历封底的“祈年码”,可以链接全球更多福文化场景。丰富有趣的图文视频,休闲益智的小程序,能够“动起来”的礼赠福气指南等多项互动功能,让祈年历成为2020年大家生活里的新朋友。祈年码由CubeCode技术全程创建,适配全球化浏览,内嵌“节气时钟”功能可让使用者在不同节气时日进行扫福,获得不同数字场景体验。

天坛《祈年历》目前在天坛公园祈年门西、具服台、丹陛桥西文创专卖店有售,在天猫设计部落旗舰店和京东悦舍也同时进行销售,游客可在网上购买。

延伸阅读

华夏民族赖以繁衍生息的黄河流域,孕育了伟大中华农耕文明,长期以来先人们把大自然超然的力量当做天进行崇拜,祈盼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形成中华祭天礼乐文化。

华夏先祖们一边在这块土地上辛勤劳作,一边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总结形成了二十四节气知识体系。历史上,二十四节气除了指导农业生产,还对人们的社会活动、文化观念产生巨大影响,尤其体现在祭天这样重要的活动中。

古人认为冬至日阴阳交替,之后万物随着阳气上升得以生发,在我国的商朝、周朝、秦朝,曾把冬至这天设为“岁首”。自秦代以来,中国又以立春作为孟春时节的开始,就此迎接新的一年到来。作为明清两代祭天场所的天坛,皇帝每年要在立春时节举行祈谷大典,在冬至日举行祭天大典,通过庄重严整的祭祀礼仪表达敬天法祖、顺应天时的意愿,这两次大典通常是规模最为隆重,场面宏大十分壮观。

今天,人们来到天坛,处处可以感受到古人对天的理解和认知,如:天坛的坛墙建筑格局和圜丘、祈年殿、皇穹宇的圆形造型体现了“天圆地方”宇宙观,祈年殿三重檐上的蓝瓦也象征性采用天的颜色。天坛坛域内植被广布,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的“天人合一”理念。天坛标志性建筑祈年殿殿内的28根柱子,构建了一个完整的时间体系:其中里圈的四根龙井柱、中间一圈12根金柱分别象征性地构成春夏秋冬四季和1年的12个月,最外一圈12根檐柱构成1天的12时辰,金柱、檐柱相加就象征性地构成了二十四节气……

以天坛为代表的中华礼乐文化和二十四节气文化,集中体现人们对天的理解认识,表达顺应天时、敬畏天理的生存理念,构建形成几千年来华夏民族的认知形态、价值体系和生存哲学。1998年,天坛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16年11月3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又把中国二十四节气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今天,早已由农耕时代进入现代文明的中国社会,即便人们大多已经不务农事,但灿烂的农耕文明不会仅仅成为一种历史记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仍然是社会发展的永恒命题,遵从自然规律是永远不变的法则,天坛礼乐文化和二十四节气文化以其认识指导作用和文化传承价值,在现实生活中仍焕发出璀璨光芒。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显示评论内容(3) 收起评论内容
  1. 2022-02-25 16:06丹尼尔[吉林省网友]IP:2532449366
    《祈年历》的展示让人沉浸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氛围中,感受到了历史的价值和魅力。
    顶0踩0
  2. 2021-01-10 17:25千峰随雨[火星网友]IP:1731550961
    在天坛公园,能够与如此具有历史渊源的文化相伴,真是一种难得的体验。
    顶3踩0
  3. 2019-11-26 18:43墨殊[湖北省网友]IP:1731731953
    天坛公园的《祈年历》展示了中国悠久的文化历史,让人感受到了守候时光的魅力。
    顶0踩0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写爱国的作文 语文作文300字 400字读后感作文 海洋世界作文 那段日子作文 假如什么作文 云南介绍作文 作文开头和结尾摘抄 成为自己作文 4百字作文 6年级英语作文 作文素材500字 污污作文 观后感作文600字 写日记的作文 梦想的作文800字 青春作文记叙文 文化作文600字 六年级作文考试 生态保护作文 好的作文标题 英语作文我的学校 作文一件开心的事 做蛋糕的作文 作文选择 500字叙事作文 推荐电影英语作文 象征手法作文 路作文800字 购物的英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