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清华园日记》读后感

2020-12-16 18:10:01
相关推荐

正文共:2142字

预计阅读时间: 6 分钟

《清华园日记》

最近,读了季羡林的《清华园日记》,颇为赞叹。前些日子,在图书馆中闲转,偶然读到了他的一篇关于猫的文章。没想到季老也是如此爱猫之人,甚至比我还能原谅猫的放肆。作为一个“猫友”,我认真读了他其他的文章。读起来特别有意思,不同与今天四处散播的鸡汤文,他的文章充满着生活的情趣。

我当然也不会错过,他在网上最火的《清华日记》了。这本书大概用了三个小时左右的时间,大部分的内容都是,今天读了某某书,今天又买了某某书之类,季羡林爱读书从此可见一斑。最初听说这本书是从网络上的节选,也就是此书中的惊人语录,比如,看女子篮球就是为了看大腿、想多同几个女人接触。这些语录随便拿出来一个,都可以让人重新审视一下“大师”这个形象。

看的时候总是忍不住想说:“这简直和我自己太像了。

他经常吐槽老师的讲课与考试,当时清华大学的老师随便拿出一个都可以说是如雷贯耳,教他逻辑学的金岳霖、教他西方哲学史的张申府、教文艺心理学的朱光潜以及吴宓、王文显、刘文典等人。他在日记中对这些老师的评价并不都是好的,有些老师确实博学,但也有一些老师本身并没有什么学问。“吾爱吾师,但吾更爱真理。”这也是我作为学生这么多年,明白的一个道理。

还有就是文章高产的季老,在年轻的时候也总是写不出东西来,纵使心中有千言万语,却堵在口中说不出来,写完的东西再读一遍就会感觉写的很蠢。和我简直不要太相似,这篇关于他的文章我写了一个星期,零零散散的写写改改,最后发现还是一团乱麻。

在日记中,经常会出现“妈的”、“坐的腚疼”等词汇。因为每个人写日记的初衷都是表达自己真实的心声,所以日记中不会有太多的顾忌。当时的季羡林估计也不会想到,自己写的日记会在多年后作为一本书出版。

这本日记让我对季老有了一个更加全面的评价。季老年轻的时候英俊潇洒,同时被清华与北大录取,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作为未来的社会栋梁在清华求学。

他有着对于无法拯救祖国为难的无奈与痛苦,但对于家庭他确实厌倦且痛恶。因为父亲在早年就已经病亡,母亲无力抚养他,就将他寄居在了叔父家中。毕竟是一个“吃白饭”的人,他并不喜欢这个家,但又需要他们的接济才能完成学业,所以他感到十分的痛苦与无奈。

季羡林与母亲

我对季老感到不满的一点就是,他从老家离开去济南的叔父家后,八年时间里竟然没有回家看望母亲一次!他后来专门撰文怀念母亲,也在日记中表达了自己的后悔与痛苦。这一点让我对季老颇有看法,这些痛也是他应该承受的。

不过,人们不总是这样吗:拥有的时候不知道珍惜,失去了才追悔莫及。很难想象,季羡林的母亲在死前会有多么思念他啊。他能说许多国家的语言,如果世界几十个国家,认识了很多人,研究做的很大很精,但没能见母亲最后一面,足矣让他后悔一生。

作为父亲与丈夫

季羡林作为父亲和丈夫也不够合格,这也和他所处的历史背景有关。从他早期的文章来看,他对于女性是有一定偏见的。说有偏见可能不太符合,不过他身上的大男子主义还是很明显的。但英俊博学的他,即使在现代这个时代也符合“优质男士”的标准。

儿子和女儿几乎是妻子一人抚养长大的,季羡林四处求学做研究,却冷落了妻子和孩子。季老的儿子季承与父亲首次见面是1946年,那年季承刚11岁,他是从广播电台中知道父亲要回来了。在他刚出生三个月,父亲就赴德国留学了。

而回国后不久,季羡林又经陈寅恪推荐,被聘为北京大学教授,创建东方语文系。即使几年后季承在北京上学也没有选择和父亲住在一起,选择了住校。再后来,季承喜欢上了季羡林的保姆以及关于遗产分配的问题让两人关系彻底决裂,十几年没有相见。只有在季老弥留之际,季承才去看望他,两人也基本表示和解。

季承▲

作为学者(摘自百度百科)

季羡林,中国山东省聊城市临清人,字希逋,又字齐奘。国际著名东方学大师、语言学家、文学家、国学家、佛学家、史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历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聊城大学名誉校长、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南亚研究所所长,是北京大学的终身教授,与饶宗颐并称为“南饶北季”。

早年留学国外,通英文、德文、梵文、巴利文,能阅俄文、法文,尤精于吐火罗文(当代世界上分布区域最广的语系印欧语系中的一种独立语言),是世界上仅有的精于此语言的几位学者之一。为“梵学、佛学、吐火罗文研究并举,中国文学、比较文学、文艺理论研究齐飞”,其著作汇编成《季羡林文集》,共24卷。生前曾撰文三辞桂冠: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国宝。

总结:

比起装神弄鬼,自诩为圣人的人,我更敬佩像季老这样真实的人。我信奉的原则就是每个人都不是完美的,每个人都会有自己好的一面,也会有坏的一面。中国的文化总是有一种趋向,就是人不是好人,就一定是坏人。

我不否认确实有天性恶劣之徒,也确实存在雷锋之类的好人。不过我认为大部分人,都是普通人。那些贪官污吏在被揭穿之前的形象也可能是公正廉洁的,出轨之前的明星在粉丝心中可能也是生活的楷模。这种非黑即白的逻辑观用于人性是不太妥当的,人性在很大一方面上来自于周围的环境与制度。但很多人在面临抉择时选择了善良,很多人没有控制住自己的情绪和“坏”的一面,可能就会越走越偏······

我始终愿意怀着自己最大的善意对待这个世界,即使我也不完美。

个人浅见,欢迎交流、指正。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画肖像作文 按顺序写景的作文 以忘不了为题的作文 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作文 放风筝的过程作文 温暖的作文1000字 分享快乐作文400字 三年级英语作文大全 鲸的自述作文500字 什么难忘作文 未来的地铁作文 英语作文介绍一个地方 我长大了作文指导 我是一头大象作文 2012高考优秀作文 小兔子作文500字 小猫打碎花瓶看图作文 处世之道作文 留住什么作文 描写历史的作文 狗作文 以希望为话题的作文 二年级作文找春天100字 这一天我铭记作文400字 立冬的作文 小学母爱作文 我的感动作文 作文杭州西湖 学校校规英语作文 关于八月十五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