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从小偷针 长大偷金” 分清孩子“偷钱”的五种心理 很重要

2020-12-16 18:40:01
相关推荐

文章原创,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小华父母离异,和爷爷奶奶住在一起生活。一次开家长会,抽不出身来的爸爸委托姑姑去参加。会后,班主任老师单独把姑姑留了下来,说小华后座的同学最近丢了钱,能有二三十元吧,这位同学反映,丢钱的前两堂课,小华曾坐在她的座位上和同学打闹,她怀疑是小华偷的钱。

因为没有监控,老师也无从查证,由老师直接出面询问又怕伤了孩子自尊心,所以找家长问问,想知道小华在家中表现如何。姑姑马上回答说:“这孩子可能真是偷钱了,因为有一次在他奶奶家,桌子上放的钱也不见了。从小偷针,长大偷金啊。”老师听后嘱咐姑姑,一定要加强对孩子的教育。

姑姑回去后私下和奶奶反映情况,却遭到小华奶奶的一顿臭骂。奶奶气得捶胸顿足,指责姑姑不负责任,未经查证就给侄子扣上偷盗的罪名,奶奶说:“你知道偷东西的名声对一个孩子意味着什么吗?如果这是你自己的孩子,你能这样说吗?”奶奶把姑姑说的哑口无言,也意识到自己太过鲁莽了。

提到“偷”字,很多家长都非常的敏感,尤其是自家的娃跟这个字贴边的时候,更是让家长们难以接受,从小偷针,长大偷金,和三岁看到老差不多,都是在说一个人的行为习惯一旦养成,往往一生都难以逃脱这种命运的烙印。家长对孩子“偷”的行为谨慎些、敏感些是可以理解的,但千年古训也要分情况来对待,特别是对小孩子而言,他们眼里的“偷”,很多时候是和“拿”划等号的,家长妄下断言或许会让孩子一生都笼罩在“小偷”的阴影下。

有的家长疏于管教,认为孩子的“偷”是小事,翻不出大天来,不管不顾。有的家长一味护短,不肯直面孩子的问题和缺陷,这都是不对的。有时候,孩子的偷未必像大人想象的那样不堪,他们可能只是简单的需要,或者认为拿自家钱不算偷,发现孩子“偷”的行为,家长的做法对孩子的影响是很大的,需要分清情况,谨慎对待。

为什么孩子会出现这种行为?

1、 物权意识模糊的“拿”

2岁左右的小孩子,进入物权敏感期,对所有权才刚刚有了点模糊的认识,这个时候的孩子往往都是强盗逻辑,看到的、抢到的都是自己的,你的也是我的,我的更是我的,在他们的思想中,还不存在“偷”这样的概念,而只是小孩子间的抢、给、拿。

美国有一首有趣的儿歌《幼儿所有权法则》,歌词正反映幼儿对于物权的认识:如果是我喜欢的,就是我的;如果东西在我手中,那就是我的;如果能从你手中夺过来,那东西就是我的;那东西我刚拿过来,就是我的;如果东西是我的,不管怎样它永远不会看来是你的;如果我在搭积木,所有的积木都是我的;只要看来像我的,那就是我的;如果是我先看到的,那就是我的;你的玩具放回原处时,它自动变成我的;如果东西损坏了,那就是你的。

心理分析:幼儿的“强盗逻辑”

因为刚刚具备了所有权意识,又对个人和他人的界限分不清楚,所以就会出现这种“拿”的行为。

家长怎么办:培养孩子的物权意识

家长要帮助孩子区分借与偷、借与还的概念,知道个人、他人、公用的边界,培养孩子对自己的物品进行管理、维护、赠予、使用、支配等,他人物品未经允许,不能擅自使用和获得。鼓励阳光分享,培养物权意识。

2、从自家“拿”钱

有一次,妈妈发现9岁的小强从自家柜子里偷拿钱花,有一次是几元,还有一次是几十。明明每个月都给孩子零用钱,为什么还要“偷”呢?细问之下才知道,拿几元的那次是妈妈忘记了给零用钱,所以先拿点急用,而拿几十元那次,是因为同学给大家分零食吃,小强认为总吃别人的过意不去,自己也想请一回客,无奈囊中羞涩,只好去翻柜子拿钱。

小强一直和妈妈强调:“别说的那么难听,这不是偷,是拿!”看到小强理直气壮,妈妈也感到很气馁,自家娃啥时候变成这样了呢?其实,这是妈妈没有注意到孩子的实际需求,忽略了对他的照顾,从而造成了孩子“拿”钱上瘾的行为。

心理分析:自家是“拿”不是偷

因为孩子是从自己家拿的钱花,所以拿的理所当然,即使有些害怕,也用“拿”来壮胆,来怂恿自己。

家长怎么办:满足孩子的合理需求

养成定期给孩子零花钱的习惯,多和孩子沟通,关注孩子的内心需求,在合理范围内,尽量满足。既不主张奢侈、攀比,也要给孩子必要的物质保障。孩子虽小,也有不少用零用钱的地方,这关系到娃的自尊,与其斥责不如合理疏导。

3、 用偷东西来减压

在韩剧《天空之城》中,一群“品学兼优”的学生成群结队地潜入超市,用偷东西的方式来减压,他们将方便面捏碎,感到心里的重压在一点点释放。之所以没被追究,是其中一位学生的妈妈买通了超市收银员,采取事后付款、删除监控的方式来协助孩子们“减轻压力”。

大家对于这位妈妈的做法争议很大,一种认为她是在保护孩子,相信随着升学压力的解除,孩子会改掉这个习惯,另一种声音则持坚决的反对态度,认为没有认清自己错误的孩子,只会在犯罪的深渊越走越远。

心理分析:减压、侥幸心理

靠偷东西的方式来减压,心存侥幸。

家长怎么办:并不主张这种减压方式,减压的方式有很多种,如果父母在平时生活中发现孩子出现了偷东西,或者其他怪异的行为,可能预示着他正在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家长一定要找到这个压力源,并通过其他积极的、向上的方式来疏导压力,而非纵容和护短。

4、 猎奇心理作祟

如果我偷东西被发现会怎样?没被发现又怎样?越是明令禁止,越是跃跃欲试,特别是对心智还未成熟的孩子来说,他们的好奇心有时真的会害死猫。探索欲用错了地方,竟成了偷东西的理由。

心理分析:满足自己的好奇心

猎奇心理是受众心理之一种,即要求获得有关新奇事物或新奇现象的心理状态。

家长怎么办:挖掘孩子的兴趣爱好,引导孩子多参加户外活动和体育锻炼,充盈孩子的课外时间,让其将旺盛的精力投入到更多有正能量、阳光的事情中去。

5、 偷窃他人财物

盗窃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公私财物的行为。对于孩子来说,如果发现其在犯罪边缘徘徊,大是大非面前,任何理由都是借口,一定要赶紧管教了。

心理分析:贪婪、不劳而获

合理需求和欲求不满是两回事,贪得无厌和不劳而获的思想,往往成为犯罪的动机。

家长怎么办:不偏袒,不骄纵,严肃对待,追究责任,让孩子认识到做错事的代价。

总之,孩子有“偷”这样的行为先兆,一定要扼杀在摇篮里。但惩戒不是唯一办法,我们首先要去分析孩子这样做的原因,去理解孩子,然后再采取相应的措施去改变,“从小偷针,长大偷金”,其实未必,就看家长怎么做。

我是糖果妈妈,是一名高级育婴师,也是4岁宝宝的妈妈,在育儿过程中遇到的任何问题都可以来问我,希望我的一点建议能帮助你解决带娃过程中的烦恼与困惑。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英语作文手写 追 作文 拒绝 作文 传递 作文 竹林 作文 敬畏 作文 影子 作文 作文 狗 如果 作文 教师 作文 一件事给我的启示作文500字 一件难忘的事英语作文80字带翻译 这一路风光正好作文600字 记一次家务劳动作文500字 幸福在那一刻绽放作文600字 假如我有一双翅膀作文600字 我向往这样一所中学作文400字 有一种记忆叫温暖500字作文 珍爱生命安全第一作文300字 我尝到了创造的乐趣作文400字 我学会了打羽毛球作文300字 我作文上的红双圈代表着什么 感受什么的美好作文600字 史上最牛高考零分作文 如何保持健康英语作文80词初二 我需要这样的平台作文400字 以细节为话题的作文600字 六一游园活动作文300字 我生活在鼓励之中作文600字 以勇气为话题的作文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