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从《谏太宗息兵罢役疏》看大唐贤妃徐惠的忧国情怀书写

2020-12-16 20:10:02
相关推荐

唐代后妃来自社会各个阶层,由于她们的生活处境不同,作品也呈现出不同的风貌。虽然,这些后妃的作品,不一定都是超轶古今,但在中国历史上,亦应有其不容抹煞的地位。

徐惠(627-650),湖州长城(今浙江长兴)人。唐太宗李世民的妃子。幼时聪慧,四岁能诵读《论语》、《毛诗》,八岁即能文。涉猎经史,手不释卷。太宗闻之,召为人才。因其为文挥笔立就,词采华美,封为婕妤,再迁充容。贞观末年,太宗四处征伐,又大兴土木,百姓劳怨,贞观二十二年(648),徐惠上此疏以谏。太宗死后,悲哀成疾,因赋七言诗及连珠赋以抒其志。二十四岁病逝,以“贤妃”陪葬昭陵。

徐惠现存文学作品共计七篇,分为诗五首:《拟小山篇》、《长门怨》、《秋风函谷应诏》、《赋得北方有佳人》和《进太宗》。 文赋两篇《奉和御制小山赋》和《谏太宗息兵罢役疏》。

根据学者的研究统计,现存以《长门怨》为题的唐诗共计三十七首,涉及诗人三十三人,徐惠之作是唐代同题诗歌中唯一的嫔妃和女性作者。 《秋风函谷应诏》则被编入作为教导唐朝储君和皇子们如何诗作文,具有启蒙性质的皇室教材《初学记》 。《奉和御制小山赋》应作于贞观二十一年,徐惠陪伴唐太宗在翠微宫休养期间,此为和韵唐太宗《小山赋》之作。 清代王芑孙认为这两篇作品是“和赋”文学形式的起源之作。

《谏太宗息兵罢役疏》是一篇历史上罕见的杰出女性政论文章,为历代史家所重,收入多部重要的典籍,如《旧唐书》、《新唐书》、《贞观政要》、《资治通鉴》等。以下就其疏文定义及其内容要点看忧国情怀。

《谏太宗息兵罢役疏》这篇在文学史上鲜少见女性谏疏体文章,颇有“干预内政”之嫌。可从唐初时的劝谏之风加以推论:或许长孙皇后在世时,徐惠尚未入宫,或许她是在长孙皇后薨逝之前的一两年进宫,史无确载,所以无法确定她是否曾亲身感受长孙皇后的风范。但即使在她入宫时长孙皇后已去世,其遗风影响仍然十分强烈。

对此,从唐太宗夸奖太子进谏的一番话,或许有助于诠释此问题。在《旧唐书刘洎传》中提到:

自此敕洎令与岑文本同马周递日往东宫,与皇太子谈论。太宗尝怒苑西守监穆裕,命于朝堂斩之,皇太子遽进谏。太宗谓司徒长孙无忌曰:“夫人久相与处,自然染习。自朕临御天下,虚心正直,即有魏征朝夕进谏。自[南朝梁]刘勰着,范文澜注:《文心雕龙卷五章表第二十二》(北京:人民出版社,征云亡,刘洎、岑文本、马周、褚遂良等继之。皇太子幼在朕膝前,每见朕心悦谏,昔者因染以成性,固有今日之谏耳。”

“每见朕心悦谏”,又有马周等敢谏之臣的巨大影响,太子向太宗“遽进谏”,感到太宗确实具有难能可贵的“悦谏”之心。君王既有“悦谏”之心,徐惠上谏确实是环境使然、性情使然的必然之举。

徐惠美貌出众,诗书精通,文采斐然,除了文学造诣外,在政事上也颇有眼光,同时是唐太宗身边的“谏臣”。贞观二十二年(648),太宗东征高丽,多次兴兵攻打高丽,同时大建宫室,劳民伤财,民间怨声载道。此时的徐惠已经渐渐进入了贤妃的角色,胸存的是江山社稷,心念的是劝谏之言。贞观二十二年三、四月间,太宗巡幸刚落成的玉华宫,御前伴驾的徐惠认真写了一份奏疏;见《谏太宗息兵罢役疏》。

1. 感忧时政

自贞观以来,二十有二载,风雨调顺,年登岁稔,人无水旱之弊,国无饥馑之灾。昔汉武守文之常主,犹登刻玉之符;齐桓小国之庸君,尚图泥金之事。陛下推功损己,让德不居。亿兆倾心,犹阙告成之礼;云亭伫谒,未展升中之仪。此之功德,足以咀嚼百王,纲罗千代者矣。然古人有言:“虽休勿休”,良有以也。守初保末,圣哲罕兼。是知业大者易骄,愿陛下难之;善始者难终,愿陛下易之。

开头先以贞观以来,二十多年来风调雨顺,五谷丰收,国家没有水旱之灾,百姓没有饥荒的祸患。来强调国泰民安,人民安乐。接着引述过去,汉武帝沿用汉文帝休养生息的制度,但后来还是到泰山封禅,把功业敬告上天;以及齐桓公,是一个小国的平庸之君,也行封禅之事,以显示他们的文治武功。希望陛下不要居功自傲,有大功而不居,有大德而能让。虽然亿万人民仰戴,仍未行告成的大典;云亭二山待谒,仍未肯亲行祭天的仪式。这样的功德,足以光辉万代,流芳永久。

这里徐惠引述前人说法:“天下虽然太平,但不可放纵情欲。”能谨小慎微,兢兢业业,古来圣哲也很少有人能做到。透过前人的先例:暗喻功业盛大的人容易骄傲,善始容易善终难,寄望太宗使之容易保持。

徐惠的此篇奏疏,在开头先肯定了过去太宗在政治上的成就,称赞他业大功伟。指出古来帝王多不能够将善政坚持到底,以致“守初保末,圣哲罕兼”,是因内忧外患之故:

窃见顷年以来,力役兼总,东有辽海之军,西有昆邱之役,士马疲于甲冑,舟车倦于转输。且召募役戍,去留怀死生之痛;因风阻浪,往来有漂溺之危。一夫力耕,卒无数十之获;一船致损,则倾数百之粮。是犹运有尽之农工,填无穷之巨浪,图未获之他众,丧已成之我军。虽除凶伐暴,有国常规,然默武玩兵,先哲所戒。

上文指出,近年来战火不断,东边有辽海之战,西边有昆丘之役,士兵、战马都苦不堪言,战船兵车也很艰难地在运转输送。并且征途迢迢,将士赴边和离开战场,都怀有生离死别的切肤之痛。并且路途坎坷,风高浪急,人员和粮米随时有葬身鱼腹的危险。一个农夫辛勤耕种,一年不过有几十担的收成,可一遇到翻船,顷刻间几百担粮食就会化为乌有。这就等于把有限的收成填入无边的大海,贪图未到手的胜利反而丢失了自己的人马。虽然铲除顽敌是国家的职责,但穷兵黩武,也是先哲们极力避免的。因此徐惠举了许多先人的例子加以验证:

昔秦王并吞六国,反速危亡之兆;晋武奄有三方,翻成覆败之业。岂非矜功恃大,弃德而倾邦;图利忘害,肆情而纵欲。遂使悠悠六合,虽广不救其亡;嗷嗷黎庶,因弊以成其祸。是知地广非常安之术,人劳乃易乱之源。愿陛下布泽流仁,矜弊恤乏,减行役之烦,增湛露之惠。

先从过去秦始皇吞并了六国,可是却加速他自身的灭亡;晋武帝拥有三方之地,却转眼败亡,难道不是因为他们居功自傲、放弃仁德、轻视国家、图谋利益、忘记祸患、放纵恣情的结果吗?所以天地虽大也不能挽救其灭亡,劳苦百姓因无法生活而群起造反。因此,国土广袤并非就是国家安宁的保证,人民劳顿是国家动乱的源头。此段陈情,希望太宗对老百姓施加恩惠,减轻他们的劳役负担,让老百姓享受到朝廷恩德的雨露。

唐太宗戒骄戒侈,慎终如始。体察民情,抚恤民生。徐惠回顾贞观二十二年以来国情的变化,肯定贞观初年与民生息、轻徭薄赋、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太宗谦虚谨慎、勤政爱民的施政方针。然后说明历代君主开头做得好的实在很多,而能够坚持到底者鲜少。接着便列举往年以来的弊政。一方面东征高丽,西征焉耆、龟兹,连年用兵,士马疲困,舟车倦输,且召寡兵役,家人离散,影响农耕,浪费无数人力物力。徐惠除上述阐明国家现况,随即语气陡转,直指内政问题:

妾又闻为政之本,贵在无为。窃见土木之功,不可兼遂。北阙初建,南营翠微,曾未逾时,玉华创制。虽复因山藉水,非无架筑之劳;损之又损,颇有工力之费。终以茅茨示约,犹兴木石之疲;假使和雇取人,不无烦扰之弊。是以卑宫菲食,圣王之所安;金屋瑶台,骄主之为丽。故有道之君,以逸逸人;无道之君,以乐乐身。愿陛下使之以时,则力无竭矣;用而息之,则人斯悦矣。

文中指出,治政的根本贵在无为。徐惠先从国家的基础建设的现象开始说起:

一方面指是大兴土木,一建北阙,再营翠微,复创玉华,接连不断,劳民伤财。下以为土木工程不可连续不断地进行。北边门楼刚建好,就在南边建翠微宫,没过多久又要建玉华宫,这不只是浪费材料,对人力也是一个很大的浪费。虽一再表示建筑要低标准力求俭约,还是需要伐木采石,即使用官费雇工,也不免烦扰百姓。

从这里先点明了大兴宫闱造成的劳民伤财,表明简陋的宫室和粗淡的茶饭是圣明的君主所安心受用的,而金碧辉煌的殿堂只有骄逸的君主才认为是美丽的。所以有道的君主是以休养生息使百姓安适;指正没有道德的君主是以淫乐享受来满足自己的情欲。奉劝太宗使用民力有所节制,那么人民的力气就不会用完了,用了力气之后给予休养生息的机会,那么民心便会心悦臣服。

2. 针砭时事

文中亦针对时局有所褒贬:

夫珍玩伎巧,乃丧国之斧斤;珠玉锦绣,实迷心之冘毒。窃见服玩纤靡,变化于自然;职贡珍奇,若神仙之所制。虽驰华于季俗,实败素于淳风。是知漆器非延叛之方,桀造之而人叛;玉杯岂招亡之术,纣用之而国亡。方验侈丽之源,不可不遏。作法于俭,犹恐其奢,作法于奢,何以制后?

指出当代社会现况,珍奇的玩物和浮华的技艺,就像是使国家败亡的刀斧,珠玉和华丽的服饰就像是使人心惑乱的毒酒。为妾发现陛下的衣服和玩物应有尽有,而且千姿百态、变化多端。别人进献的奇珍异宝玲珑剔透,犹如神仙制造的一般。

虽说竞求华丽为时俗所难免,实际上却败坏了淳朴的社会风尚。要知道漆器并不是产生叛离的东西,夏桀加以制造,却导致了民心离叛,玉杯也不是招灾惹祸的东西,商纣加以使用,却导致了国败身亡。经验证明,奢侈华丽的苗头,不可不加以遏制。再说创始时节俭,还唯恐其后流于奢侈,创始时就奢侈,那将如何制约后代?疏文以桀纣及秦皇为例,说明他们的覆亡,就是“弃德”、“图利”、“肆情”、“纵欲”的结果。点出问题之后,后提出解决方针:

伏惟陛下明鉴未形,智周无际,穷奥秘于麟阁,尽探赜于儒林。千王治乱之踪,百代安危之迹,兴衰祸福之数,得失成败之机,固亦包吞心府之中,循环目围之内,乃宸衷之久察,无假一二言焉。唯恐知之非难,行之不易,志骄于业泰,体逸于时安。伏惟抑意裁心,慎终如始,削轻过以滋重德,择后是以替前非,则鸿名与日月无穷,盛德与乾坤永大。

先放低自身的姿态,希望太宗明察秋毫,高瞻远瞩,深入钻研古代典籍,虚心征询儒林学士。千王百代治乱安危的踪迹,兴衰存亡得失成败的原因,无疑也已包含于心中,循环于眼前,早已洞察,用不着再说什么。再强调明白这个道理并不困难,但实行起来却很不容易。往往是因为功业卓著而志趣骄逸,天下太平而贪图享乐。表明希望太宗克制己欲,善始慎终,改掉毛病以光大道德,用今天的优点取代以前的过错,这样,英名就可以与日月齐辉,大业就可以与乾坤共存了!

《新唐书》对此事亦有记载:

贞观末,数调兵讨定四夷,稍稍治宫室,百姓劳怨。惠上疏极谏,且言:“东戍辽海,西讨昆丘,士马罢耗,漕饷漂没。捐有尽之农,趋无穷之壑;图未获之众,丧已成之军。故地广者,非常安之术也;人劳者,为易乱之符也。”又言:“翠微、玉华等宫,虽因山藉水,无筑构之苦,而工力和僦,不谓无烦。有道之君,以逸逸人;无道之君,以乐乐身。”又言:“伎巧为丧国斧斤,珠玉为荡心鸠毒,侈丽纤美,不可以不遏。志骄于业泰,体逸于时安。”

文中指出:“地广者,非长安之术;人劳者,为易乱之符”,“有道之君,以逸逸人,无道之君,以乐乐身”。希望太宗皇帝停止对高句丽用兵,停止大兴土木,克勤克俭,还百姓以安宁。

徐惠的难能可贵之处在于:

一是以国家兴亡为己任,虽然徐惠深居后宫,衣食无忧,但她关心的是国家大事而非个人私事。在她的这篇奏疏中全部围绕着国家兴衰存亡这一核心问题来谈,没有包含丝毫的个人情感。目光的确远大。二是在太宗统治末年几乎己听不进去大臣忠谏的情况下,徐惠仍然能够肯切陈词,晓以利害,促使太宗对自己的过失、错误有所反省,有所改正,这是需要一定的胆识和勇气的。三是她思想敏锐,言辞犀利,能够洞察社会政治的种种弊端,以史为鉴,总结历史,抨击现实。太宗阅毕,赞“善其言”,对徐惠重重奖赏了一番。这篇奏疏(即《谏太宗息兵罢役疏》)的出现,标志着徐惠已经达到了其一生中最为巅峰的时刻,因为无论是从文章的立论,还是辞藻的修饰来看,能够出自一后宫嫔妃之手实非易事。

这篇上疏全文计九百余字,充分反映了“为政之本,贵在无为”的进步思想,字里行间浸透了忧国忧民之情。且结构严谨,声情并茂,论据充实,真切感人。《旧唐书徐惠传》和《全唐文》全文收录了徐惠的这篇疏文,《新唐书徐贤妃传》和《资治通鉴》多部经典也都给这篇疏文一定的篇幅,可见这篇疏文深为重视,得到了历代史家的高度评价。

综观唐代宫廷中,十分注重后妃与宫人的文化修养,其大多饱读诗书,且由专门的女学士教导她们。唐朝几乎都有能诗能文的后妃。而徐惠《谏太宗息兵罢役疏》是一篇中国史上极其罕见女性写就的政论文,历来备受史家赞誉。

吴兢在《贞观政要》按语中有云:

人臣进谏于君,古人拟之以之批鳞,虽士夫犹以为难,况妇人女子乎?其见之史传,则邓曼论莫敖之败,成风请须句之封,班姬辞共辇之载,刘氏救元达之刑,寥寥千载,不多见也。太宗纳谏之德,冠绝古今,外之房、杜、王、魏,内之文德皇后,亦足以交修而夹辅之矣。宫妾之中,复有如徐氏者焉。观其谏疏,有老师宿儒不能远过者。呜呼贤哉!

由上述可知,徐惠扮演了后宫之中极重要的进谏者,惜太宗晚年以忘初衷。清代高宗亦评价:

元成有言,愿为良臣。流风不振,乃自宫嫔。徐妃上书,东征抗陈。惜哉唐宗,纳而弗断。外事征讨,内营宫馆。顿忘初年,如圜斯转。

徐惠贞观后期创作《谏太宗息兵罢役疏》,与她早期所创作的渗透着浪漫才女气质的诗歌,似乎在风格上截然不同。但谏疏文字间的犀利的语锋、纵横的议论,仍然烘托着才气横溢的才女气质。而早期的浪漫情怀之态,则变为批评政风时严正犀利的奇异风格。

“贞观之治”不仅是太宗个人的功劳,亦是大臣们集体智慧之结晶,且更有着长孙皇后、徐惠这样有远见卓识的后妃们一份功劳。唐人能给徐惠这样高的评价,正好反映徐惠在唐初后妃中政治上的影响力。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五年级作文小草 作文家乡的端午节450字 游泳作文600字 我眼中的高中作文 蚂蚁作文500字 以什么为乐的作文 友情作文题记 最美环卫工人作文600字 我想当老师作文600字 描写秋雨作文 断舍离 作文 老师不在时作文 有母亲陪伴的日子作文 围棋选手小柯作文800字 难忘的什么之旅作文 有关人的作文600字 一次爬山的经历作文 雅思小作文图表题 作文题目空几个格 关于学习的作文500字 五年级下册语文作文第二单元 关于重阳节的作文300字 青春恰自来作文800字 爱国事例作文 写做菜的作文 面对灾难作文 写辣椒的作文 作文我的老师三年级 小学三年级作文题目大全 我与什么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