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金仲兵:读懂《私德》 理解公德 规则 法律与文明

2020-12-16 20:20:01
相关推荐

原创金仲兵企业与法律网昨天

一、推荐皮艺军教授《中国人的私德》

这是一本剖析、总结人类道德、行为和灵魂的书。个人理解,人的言行可以对私德的外在表现形式起到支撑作用,由内而外,进而产生“公德”这个显性结果。

据检索,“私德”一词好像并非皮艺军教授首倡,但肯定是首位将私德作为课题和专业述语并系统化阐述的学者。在公德(集体主义)压倒一切的语境下,私德的确立将使道德之议的逻辑性和系统性更加完整且趋于平衡。这对私德的全面认知十分重要。

从书中可知,正常的人类文明当延续从私德到公德到法治这样一条发展脉络,更可见如私德不立则公德不张,法治无从谈起的逻辑递进关系。故私德才是社会的母根,即国民性、民族性。

若将书名和现实作比,则令人悲观地发现,传统私德只与农业文明下的熟人、血缘形态为主的小型社会(圈子)相匹配。当“以德治国”的私德放之公德场景下时,传统道德必无法量化陌生人社会中的行为标准。不能量化管理和评判,即无法满足现代治理的复杂和系统要求而存在时代困境。

特别是,当百年历史巨变无果且出现“文明返祖”之后,私德溃烂更致公德遁形,法治不出意外地走上人治的悲剧。

以上观点也是我多年的总结,所以如何规范人性之私,扬善拟恶,也仍然是我国社会学领域的重要课题。

本书尚在阅读中,文字是片断式读书感,有断章取义的可能。希望在书尾能看到皮教授给出有效的救世药方,本人也会继续就读书感想与现实结合写一些文字。

二、私德是人类本性

人类的私德是天赋本性,“江山可改,本性难移”,指其中一些基本的要素,如“懒惰”与“欲望”(或称“冲动”),就是一体两面,两面合一,不论风雨,永不更改。

其中,“懒惰”引伸出随意、舒适和不劳而获。如光棍、懒汉和专事领取福利救济的群体,多数指向阴暗消沉,预示着落后和愚昧,故这一面当不足取。

但“懒惰”也催生了人类努力寻求高效和务实的生存哲学:用最少的力气(成本)实现最大收益(投入产出比),这对科学发明(自行车、汽车)、对市场经济、企业管理、金融投资有没有推动作用?

另一面“欲望”,则包括更多内容,如性欲、名利、自私等。单性欲一项,即有无数人类传说留世。而由“自私”(或称“私欲”)引伸出贪欲、侵占、少支多收等“占便宜”心理。后来发现丛林法则下的暴力争夺既无效率,也不公平,于是才越来越倾向于、最终定格于规则、契约和法律这个最大公约数,实现从野蛮到文明的转化升级。

人类是追逐名和利的动物,这个私德驱使人类不断地去追求或创造从好到坏,从坏到好的不可计数的事件和事实,形成世界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人性的阴暗面是否永远强于阳光面没有定论,但如果不受制衡则出现如我们熟知的种种邪恶,反之如果有了制衡方式,反而将人性的怪兽收于潘多拉的盒子,让人性归于理性搏弈的天平,还不失其活力与效率,更得之公平。

三、私德天赋与文明演变

世界各个文明圈子的私德差异各具特色,如同分别增高的巴别塔,积久成型,但都奠基定型于文明初创的某个标志性时代。“西方的政治文化,则是希腊的城邦民主政治和公民文化、罗马共和精神和法律传统、中世纪基督教政治价值观和教会-王权二元化权力体系,以及日耳曼传统相互迭加与融合的产物。”(引自经典网文)

中华民族一词出现不过百年,中华文明不妨以华夏文明相称更符史实,其成于周,即周礼,既为礼仪,也是制度,后来成为文明之本,至近代面临西风劲吹。因旧私德崩溃,新公德未立,救亡压倒启蒙,强国重于强民,遂引发价值混乱和道德真空,且屡试皆败,尤以暴力巨变至改开而后为甚。

“周礼”,确立了中国文化的基调就是以德为人治世,彼时称“礼治”,即将各种仪式化的礼节形态以制度化形式进行确认。孔子“克己复礼”欲恢复旧的周贵族范式,说明他并未找到新的救世良方。但后周的动荡促进社会的俗化和氓化,使复古之议已无可能。经后世进一步细化和俗化,周礼(孔礼)进入群氓社会,渐为孔德所代,即“德治”。礼、德者,人治也。

古代,将私德当公德,私德良则公德立;将家庭映国家,孝长者必忠国家;内儒家而外法家,弱民强君;一统与帝制捆绑,统则帝固。私、家、儒兴,则帝兴,道德上欺世盗名,组织上偷梁换柱,文化上腾笼换鸟。循规内省无他物,遭遇陌杂无所从。有德无道农家事,一切皆为帝王家。

中空社会,是传统中国的基本形态,意指只有上、下两部分,现代社会的中产阶级中间主体始终缺失,无法达至成熟的橄榄形、椭圆状社会,没有稳定基础,社会严重不公,王朝周期轮回,无法对接现代文明。

四、私德的表现与损益选择

首先以最具代表性却最显沉寂的京城限行车牌事件为例:如果限行与己有关,那么当限行无可避免地来临时,受损人群不是更早地质疑和抗议,而是选择顺应和变通并花样百出,网上还有了所谓的“攻略”:“一招解决限行”等共享文,国人的小聪明再次被激活并淋漓发挥。

这种大众表达,就是农业文明下的熟人社会中的变通术在并不成熟的现代社会场域中的表现之一。反之,如果是一项好的公共政策、法律,同样会遭遇到中国式的小聪明的彻底消解,使得有法如无法,重陷于熟人和人情困境。

这种私德对公德,即公共规则的无限消解力,是未来社会文明转型的负面拖累,将是一道需要跨越的历史性文明大山,即,“历史三峡”。

其次,当自己身为此事的受益方时,不仅是一种坐享其成的悠然心态,而且还有一种搭了贵族顺风车后唯我独尊、高高在上的伪贵族心态。

还有,当此事与己无关或无直接关系,更是一幅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看客心态,甚至不知道有此事发生。这是沉默的大多数,硬性要求其归列似不近人情,但从道义角度讲,显然不足。

另外还有一些人,得各种机遇或用各种破坏规则和公平的灰色手段挤进受益群体后,马上对那些正在努力想法得到此福利和权利的人行歧视和排外礼。如十多年前的上海外来学生占海特 因学权问题与伪土著的冲突。当然还有不少农村人成为新北京人、上海人后,对农民、外来人、无业者的怀疑、排斥、敌视往往超过几代以上的土著,也更加势利。

这就是“挤公交现象”:好不容易挤上来的人,并不希望没上来的人接着挤上车。挤公交现象的外因,则是千年惯之的弱民策导致的“资源紧缺恐惧症”所致。

在全覆盖式的共性面前没人能独善其身,但仍能以一事解百相,并有一相是相同的,即麻木和恐惧。这显然是一种文化心理,即国民性、民族性等中性表述之后的真实性格:私德中的奴性。

五、私德的边界与差序格局

将费孝通《乡土中国》之“差序格局”映射于中国城市一环环不断外扩的过程非常贴切,这是一圈圈传统文化意义上的差序格局按照权力和亲疏关系分布排列的社会生态,从熟人社会走向生人社会的过程。但这个过程我们至今没能建立符合陌生人平等、诚信交往的规则和契约共识,导致法治不彰,制约了社会发展进步。

私德是有边界和范围的,故越轨还是守矩,必须有一条标准线。私德具有相对性,从小到大:个人、家庭、亲友、家族、血缘,社团、种族、群体、阶层、国家、世界等一步步从熟人圈子到生人圈子,正比例呈现边界不断放大,旧私德不断逐渐淡化、新公德不断确立的过程。

每一个逐渐放大的圈子都是从私德到公德的转变。个人活动的范围越大,越要找到与生人相处的方案,公德、规则、诚信、秩序、法律、契约越容易建立和成型。不可否认,那些常年出门在外、四处游历者,往往更容易相处,显然是因为他们更加包容和豁达,即懂得生人社会的公共规则和契约。所以,走出农业文明的熟人社会,走向工业、商业和城市文明的现代社会,是转型不可缺少的一大步文明脚步,而摆脱城乡二元户籍制的束缚,则是打破阶层、群体和区域差别,实现行为自主权的前提。这个过程,也存在曲折、反复的考验。

现实则是,仍在多数场域中延续农业文明下的熟人规则,每一个圈都是一道边界,每一个圈都是一个利益共同体,每一个圈都会内外有别,每一个内圈都有资格鄙视外圈,身处不同圈中的群体,都能体验到这种差序和歧视的存在,从政策到心理到权利(福利),莫不如此。哪怕是环京形成的新群体(外国称“贫民窟”),在被京内歧视的同时,也借着环京的“仙气”认为有资格歧视更远的“守土帮”。这就是中国式的“圈子文化”,当然外国也有,但强度和烈度有质的差异,对圈子外社会契约的抵触和消解力,也截然不同。

差序格局体现也在对决策权的掌控上,对外限行就是某种私德放大后的结果,既是私德,也是公德。因为,私德随着圈子的放大而同步放大,这时私德淡化,公德彰显,然后,公德将会成为新的更大圈子中的私德。依此类推。事实是,今天不让外牌进京,明天不让远郊入三环,后天就不让外环进内环,然后,所有非公都不得入内。

在各种圈子不断自我强化的同时,也存在另一种可能。设想:当一个个圈子在运行中难免出现重叠交叉时,就面临打破边界和相互融合的机会。这种现象现实中就存在。

随着圈子与圈子的融合,从小圈子到大圈子,这本身就是一个走向共识和契约的过程。所以,也不能过度贬低圈子的积极意义。况且在当下,这是唯一有效的融合方案!

总之,两千多年因贫穷造成的资源恐惧症,在刚刚获得温饱的中国人身上仍然留有深深的精神烙印,现实的私德需要长期的引导和优化,包括在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

人们最怕失去已有的收益而重陷旧的困境,虽然这个可能如非人为造成,实际上已无限远去,这显然也成为“维护来之不易的大好局面”最好的理由和借口。到底是谁利用了这种心理变态并从中获利,需要认真反思。

顿悟者,不但读懂了《私德》,也就拥抱了公德和文明。

注:因为拜读中多有同感,似若己出,故阅一吟十在所难免,进度迟缓,稿前尚不及三分之一多。也因此,文中多为个人借题发挥,难免有失本义。有相悖处,还待皮教授及诸读友批评指正。

二〇一九年十月二十六日星期六

修改:二〇二〇年九月十三日星期日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显示评论内容(2) 收起评论内容
  1. 2021-12-03 19:06雪亦可卿[安徽省网友]IP:3401397473
    这句话简洁地表达了道德、规则、法律和文明之间的关联,值得深思。
    顶8踩0
  2. 2020-11-06 10:32安清[甘肃省网友]IP:737164054
    金仲兵的观点点明了道德和法律的关系,很有见地。
    顶2踩0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嵖岈山作文 北京环球影城作文 那个影响了我的人作文 端午节粽子作文 初中小作文 写春雨的作文 四年级关于校园的作文 你真厉害作文 作文我的新同学 保护眼睛的作文100字 满分中考作文开头结尾 介绍青海的英语作文 秋雨作文400字 初中生运动会作文 我家的冰箱作文400字 今年全国卷语文作文 改变自己作文600 小学生反思作文 描写沙漏的作文 我家的小泰迪作文 观察雨的作文200字 桂林风景作文 印象深刻的人作文250字 积极乐观作文 美好假期作文 枫叶作文200字 感恩自然作文 英雄在我心中作文 描写自己的作文300 月下遐想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