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青春出列——暴雨洪峰中的热血成人礼

2020-12-16 20:25:01
相关推荐

新华社记者李亚彪、杨玉华、陈诺

这是一场代际的接力。1998年洪水前后出生、成长的一代,听着英雄的故事长大,渴望成为英雄的模样。

22年后,大水再次在家门口奔流肆虐,他们挺身而出,从被守护到守护他人,在暴雨洪峰中完成了自己的成人礼。

以青春之名出列!

为青春之名担当!

7月15日,武警安徽总队合肥支队战士冯海波(下)和战友在铜陵市义安区西联镇老观圩堤处理险情。新华社发

7月19日,安徽六安市金安区皋城路消防救援站消防员马昌杰(左二)和队友在金安区双河镇救援现场。新华社发

为历史出列:“成为当年的你们”

7月中旬,万里长江大堤安徽宿松段,受洪水侵袭。防汛工棚下,皮肤黝黑的石浙安抹了一把脸上的汗,拿起竹棍跟上了巡堤队伍,青涩的脸庞在这群成年人中格外显眼。

长江干流受长时间高水位影响,江湖堤防极易发生滑坡、渗漏等险情,安徽各地持续加强堤防巡查防守,正在安徽工业大学就读的石浙安也报了名。

7月14日,在安徽省同马大堤宿松段,守堤队员为石浙安戴上袖章。新华社发(程天石摄)

这个从小长在江边的大男孩对洪水并不陌生:“听父母说,22年前,洪水从这里漫上来,无数叔叔阿姨们保护了我们家,现在轮到我来保护他们了。”

在他身后,堤下洪峰奔涌,堤上红旗猎猎。

7月9日,李健雄在湖北省武汉市蔡甸区永固堤上巡堤。新华社发

手把红旗展,青春立涛头。

溯江而上,湖北武汉。与石浙安同龄的小伙子李健雄,报名加入民兵突击队参加防汛。在蔡甸区消泗乡,他和同事从凌晨起连续奋战十多个小时,终于抢在暴雨前筑起近200米的子堤。这时,他突然感到一阵疼痛,手心已磨出颗颗水泡。

“我报名走上大堤,源于父辈们的讲述。”

1998年李健雄出生时,家就在汉江大堤附近,大人们反复对他讲:“当时堤上到处是解放军,是他们保护了我们。”

“小时候一直觉得英雄很神奇,这一次,该我们站出来了!”他说。

谁家孩儿,今为战士。

安徽六安市金安区皋城路消防救援站,1998年出生的消防员马昌杰第一次参加抗洪,大水中一次又一次背起别人的父母,托举别人的孩子。

湖南岳阳市云溪区陆城镇,22岁的镇干部郑志伟,在长江大堤上完成了预备党员转正。

7月15日,在湖南省临湘市聂市镇新长源垸值守点上,夏偲(前)和同事在巡堤。新华社记者陈思汗摄

1998年,湖北武汉市的社区工作者汪晗刚刚8岁,当年解放军叔叔在水中推着救生筏,把滞留的同学们一个个送回家。今年夏天,她主动报名,站在防汛一线。

1998年,夏偲7岁生日那天,连续值守抗洪一线的母亲赶回家为他做了一份鸡翅,匆匆离开。今年已是湖南临湘市聂市镇镇干部的他,在大堤上通宵值守后吃了两个鸡蛋,过了29岁的生日。

1998年前后出生、成长的一代,与洪水有着独特的联系。如今踏入社会,又在抗洪一线接受洗礼。

共青团武汉市委书记柳新说,新时代的年轻人正用实际行动向当年的万千抗洪英雄致敬,承接起上一辈人的英雄传统,展现出越是艰险越向前的青春担当。

“长大以后的我们,成为当年的你们!”汹涌的洪水中,他们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的最美“青春逆行”。

薪火相传,今天的中国,又怎能惧怕暴雨洪峰!

7月19日,安徽六安市金安区皋城路消防救援站消防员马昌杰在金安区双河镇曹堰村救援现场转移村民。新华社记者朱青摄

为人民出列:洪水中挺起“青春脊梁”

党旗红、迷彩绿、志愿橙、火焰蓝……越在抗洪一线,青春的色彩就越缤纷鲜亮。

红色,是炽热,是奉献。

安徽铜陵市义安区西联镇老观圩堤坝上,党旗迎风飘扬,2000年出生的武警安徽总队合肥支队战士冯海波和战友们赶到这里。不久前,这位小伙子主动向中队党支部报名参加抗洪抢险。

“圩堤有管涌!得下水封堵!”队长大喊。险情现场,出现一个直径4米多、深达1.5米的水坑。

“让我来!”不少人还没听清,冯海波就奋不顾身跳进水坑,战友紧跟其后。4小时连续作战,他们用一个个重达30公斤的沙袋填上了坑洞。

“第一脚下去没踩到底,心里还是有点害怕。”冯海波说,“我守卫第二故乡,家乡的亲人也在被我的战友守护。”

7月26日,武警安徽总队合肥支队战士冯海波和战友在铜陵市义安区老观圩堤坝扛沙包处置险情。新华社发

绿色,是和平,是安全。

1998年出生的临汾旅攻运先锋营尊干爱兵标兵连副班长卢伟是江西人,他和身着迷彩绿的战友们奔赴安徽和县,完成多地圩段子堤构筑、抢险等急难任务,最长一次连续奋战近20个小时。

“小时候,母亲常常讲述1998年抗洪的故事。我长大后立志参军报效国家和人民,如今圆了自己的梦想。”卢伟说。

橙色,是温暖,是热情。

从长江两岸到洞庭之畔,从鄱阳湖到王家坝,大堤上,总能看到一批批橙色的马甲在草丛间移动,地毯式地进行查险堵漏。

受连续强降雨影响,安徽省南陵县籍山镇新建村临河圩堤吃紧。

关键时刻,一支由大学生组成的青年志愿突击队挺身而出,20岁的刘银辉是其中一员。

“我们年轻,体能好、反应快,村里缺人手,就报了名。”刘银辉说。巡堤晴天日晒蒸烤,雨天浑身淋透,他从不叫苦;防汛人手不足,他总是值完白班抢着继续值晚班。

7月14日,刘银辉(左二)在安徽省南陵县籍山镇新建村临河圩堤处理险情。新华社发

蓝色,是纯净,是永恒。

面对最高温度时的蓝色火焰,消防员们从不惧怕对手的强大;面对汹涌的洪水,火焰蓝依然是千家万户的保护色。

在安徽阜南王家坝保庄圩大堤上,26岁的阜阳消防救援支队战士李帅和同事们把一箱箱矿泉水、方便食品等生活物资搬上冲锋舟,运往蓄洪区内的村庄。

“我原来所在的部队参加过1998年抗洪,听到最多的是老兵们的事迹。现在,我要把英雄的精神展现出来。”李帅说。

近日,共青团安徽省委号召青年“出列”,逆水而行,要求各级团组织组建青年突击队、青年志愿服务队,在党委政府领导下,有序开展防汛值班、险情排查、群众转移、心理疏导等工作。

浊浪滚滚,检验了青春的成色,挺立起青春的脊梁。

7月15日,家住安徽省佐坝乡振昌村的尹梦兴在同马大堤宿松县汇口镇曹湖村段巡查。新华社记者刘军喜摄

为成长出列:“非常经历”磨砺灿烂人生

庚子年,18岁,足以让尹梦兴铭记一辈子。

在汛情下艰难完成了考试,此时此刻,他正站在安徽省离家百里的长江同马大堤上,与年长好几旬的战友巡堤查险。

7月中旬,长江北岸的安庆市启动防汛应急一级响应,同马大堤形势严峻。家住佐坝乡振昌村的尹梦兴和10位村民主动报名,支援同马大堤汇口镇曹湖村段,住在大堤旁的学校里,三餐自己动手做,睡觉在课桌上。

第一次直面洪水,第一次集体生活,第一次夜间巡防……他发现自己从未走过那么长的夜路,也曾因战友的鼾声彻夜难眠。

7月15日,家住安徽省佐坝乡振昌村的尹梦兴(前)和志愿者在同马大堤宿松县汇口镇曹湖村段查看水情。新华社记者刘军喜摄

体会更多的是成长。朝夕相处中,尹梦兴也重新认识了身边这些前辈。“有的爷爷参加过三次抗洪,是为民出征的老英雄。”

这个夏天,他开始关注天气和新闻,关注别人的衣食冷暖。

几个月前,新冠肺炎疫情肆虐的时候,尹梦兴也第一个报名参加防控值勤,在村卡口坚守了近一个月。

“灾难面前,感觉村里的娃娃们一下子都长大了。”振昌村村委会副主任尹丙艳说。

这场洪水,是尹梦兴的成人礼,更是无数同龄人的成人礼。

半个月前,安徽宣城中学高三毕业生张驰的称呼还是张同学。现在,人们叫他“小张老师”。

张驰在沈村镇中心小学安置点拥有了一方讲台,指导受灾转移来的孩子们完成暑假作业,带着他们去跑步锻炼。父亲惊讶而又自豪:曾经腼腆的儿子,已成为独当一面的男子汉。

疫情停课、高考推迟……张驰一度抱怨2020年最大的不变就是变化,而在抗洪一线,他愈发相信有一点是永远不变的:“那就是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我们拥有的自信与顽强。”

烈火下青春的血,洪峰中年轻的脸,让一代人因磨难而傲立。

这个夏天,每一朵“后浪”都凝聚着奔腾的力量。

在湖北武汉洪山区,18岁小伙子周亮宇报名参加抗洪,高考一结束,就马不停蹄奔赴长江武金堤;即将大三的学生曾欢俊得知新洲区招募防汛志愿者,毫不犹豫辞掉暑期打工来应征。

在合肥滨湖世纪社区,一支由团员青年组成的战“疫”先锋队重整旗鼓,第一批志愿者正活跃在防汛一线……

这个夏天,江河湖海都将终归于平静,但似乎每个人都相信,一波巨浪正在不断增长。(参与记者:朱青、王自宸、阮周围、明星)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显示评论内容(2) 收起评论内容
  1. 2021-12-01 18:21渃水之遥[辽宁省网友]IP:1743475228
    @wlz真的太感人了,这些青年人面对困难,依然坚定前行,我深受感动。
    顶7踩0
  2. 2020-11-03 03:37wlz[海南省网友]IP:3406954401
    这个节目太励志了,看完让人充满正能量!
    顶5踩0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山茶花的作文 写黄山的作文 假期感受作文 我的妈妈600字作文 有关学习的作文 端午节作文开头 我的英雄英语作文 开心的一件事作文 小学生获奖作文 什么的爱作文 桂花糕作文 春天的植物作文 五年级作文200字 英语作文假期生活 五百字优秀作文 描写龙的作文 学校的操场作文 六年级写事作文 题目自拟作文 潮汕美食作文 想象作文六年级 印象深刻的事作文 读书的作文400字 三年级过年的作文 太阳花的作文 游上海作文 发现春天作文 四级作文结尾 周末作文600字 有趣的一天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