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我要快乐 不必正常》:人生实苦 但希望你能勇敢逆流而上

2020-12-17 08:25:01
相关推荐

关注“笑薇读书”,每天带你一起学习和成长。

“我人生的憾事,不是什么判断失误,而是情感失陷。”

这是英国作家珍妮特·温特森写在自传《我要快乐,不必正常》中的一句话。

对于一个有血有肉,有七情六欲的人来说,也许没有什么比渴望爱,却不懂爱,也无法获得爱更痛苦的事了。

正如心理学家阿德勒曾说,

幸运的人,一生都在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

成年后的缺失和不幸福,根源往往在于童年和原生家庭。

在《我要快乐,不必正常》中,珍妮特用细腻的笔触向我们讲述了伤痕累累的生命过往,以及如何从爱与阅读中获得疗愈和新生,最终与原生家庭和解的故事。

她用自己的亲生经历,告诉所有读这本书的人:即使生活糟糕透顶,我们依然有所选择。真正的勇者,不会任由悲伤之海将自己淹没,而是努力从中趟出一条路,人生很苦,但还是要自我救赎。

01.

冰冷缺爱的家

1959年,珍妮特· 温特森出生在英国的曼彻斯特,因生母无力抚养,仅6周大的她就被阿克林顿一对姓温特森的夫妻收养。

然而,这对夫妻原本想要收养的是男孩,也就是珍妮特的弟弟。所以珍妮特并不是他们期盼的孩子,用温特森太太的话来说,“魔鬼带我们走错了婴儿床”。

一个不被欢迎的婴儿,在这个毫无血缘的领养家庭注定得不到爱。

养父温特森先生在工厂上班,除了工作,对家里的一切都漠不关心,母亲温特森太太是个性情古怪,消极厌世,且患有抑郁症的女人。

珍妮特这样描述自己的养母:

“她是一名浮夸的抑郁症患者,一个在放抹布的抽屉里藏了一把左轮手枪、把子弹装在碧丽珠罐子里的女人。一个为避免和我父亲同床而彻夜烤蛋糕的女人。还有两副假牙--亚光的那副平日里戴,珠光的泽为“重要场合”准备。”

温特森太太不仅行为怪异,而且对养女也缺乏寻常母亲的爱与温暖:

她常常把珍妮特彻夜关在门外, 珍妮特也从不曾拥有家里的钥匙,能否进门取决于是否获准。夫妻二人从不觉得这样做有什么不妥;

她有一架钢琴,可是当珍妮特和养母说,自己想要学习钢琴时,温特森太太干脆把钢琴卖掉;

当有人问珍妮特的近况时,温特森太太则会垂下目光并叹口气地说,

“她是对上天的罪戾,对死者的罪戾,也是违反人情的罪戾。”

年幼的孩子没有判断能力,往往会将父母的评判照单全收,养母的话让珍妮特觉得罪孽深重,因为她误以为自己冒犯了哪位已故亲戚 。

在这样一个非正常家庭里,珍妮特得不到爱与温暖,成长更是件难事。 但珍妮特有她自己的成长方式。

阅读就是她最大的兴趣,也是最能给她带来幸福和安全感的一件事。

珍妮特时常躲起来读书,她没有家,书就是她的精神归宿。里面有温暖,有壁炉,只要手里捧起一本书坐下,便能感觉到温暖。

如毛姆所说,阅读就是人生的避难所。

然而,温特森太太并不赞成珍妮特读书,为了阻止珍妮特阅读,温特森太太将珍妮特藏在床底下的书全部付之一炬。但这依然无法阻止珍妮特对阅读的热情和对知识的渴求。

为了能读书,珍妮特不得已只能把书上的内容背下来,记在脑子里,因为她开始意识到:外在任何东西随时都可能被夺走。只有内心的东西才是安全的。

这样,书里的一切都被安放在她的心里,然后,她带着这些书一起逃离。

尼采曾经说过:

“那些杀不死你的,终将会使你更强大 ”。

生活很糟糕,但只要你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就能越过苦难。

02.

因禁忌之爱被驱逐

冰冷的家庭和疏离的亲情无法给予珍妮特爱与温暖,她的内心孤独亦伤痕累累,她就像是一个溺水的人,不顾一切地抓住任何可能的救命稻草。

“有一天,祈祷会过后,一个比我年长的女孩亲吻了我。那是我第一次感受到认可与欲望的瞬间。那年我十五岁。”

15岁的珍妮特和同龄女孩海伦相爱了。

这不符合信仰基督教的养父母对珍妮特成为传教士的期望,更触犯了基督教教义,他们认为珍妮特被魔鬼附身,还专门为她举行了教驱魔仪式。

然而她却因此遭到了一位传教士的猥亵,愤怒的珍妮特竟然把对方的舌头咬得鲜血淋漓。

在这之后,珍妮特和养父母关系破裂,家里已无她容身之所。16岁的珍妮特决定出走,养父母对此也并不在意。

只是临走时,温特森太太不解地问:“珍妮特,你能告诉我为什么吗?”

对于这个问题,年仅16岁的珍妮特无法回答,年少的她又何尝不是一直在为自己的性取向而困惑呢?但彼时的她还无法真正明白问题的源头究竟出在了哪里。

“我不知道为什么,但有一件事我知道:和她在一起的时候,我很快乐,就是快乐。”

温特森太太继续问:“可以正常的话,你为什么要快乐呢?”

多年以后,她写了这本自传,书名《我要快乐,不必正常》即是对养母的回答。

越是得不到爱,越会渴望爱、寻找爱。同伴的爱抚慰了珍妮特受伤的心,也让她感到自由和温暖。

对于一个极度缺爱的人来说,只要能感受到被人爱着,就足够了,无论对象是谁,也哪怕这意味着她会被父母视为叛徒和异类。

“人在幼年时有许多无力改变的事。但你可以打点行囊,准备上路........”

从此,珍妮特开始了一个人四处漂泊的生活。

没有地方住,就睡在一辆破旧的迷你车上,前座看书、吃饭,后座用来睡觉。

每周都去蔬果摊打工,在市场帮人包装针织套衫 ,赚钱买吃的、加油、去自助洗衣店。

其它的时间就在镇上的图书馆如饥似渴地阅读。不知道读什么书,就把书架上作家姓氏缩写从A-Z的文学著作都读了一遍。有书相伴,生活依然很苦,但却并不孤单。

“这些作家就是我的朋友。每一本书都是一封瓶中信。那些伟大的作家不在远方,他们就在阿克灵顿。”

阅读同样点燃了珍妮特心中的梦想,她不甘心一辈子留在阿克灵顿,她想去看更大的世界,她的心中也依然向往着爱。她渴望改变自己的生活。

“没有人觉得我会有什么出息。我内心燃烧的地方,在他们看来像是愤怒与麻烦。他们不知道我读过多少本书,也不知道漫漫长日我独自在山上写了些什么。我在山顶俯瞰小镇,希望能比任何人都看得更远。这并非傲慢。这是欲望。我满怀欲望,对生命的欲望。”

她从来都不是向现实屈服的人,十几年来,她仿佛一个赤手空拳的斗士,勇敢坚决地与生活的一切困难搏斗。

既然不能也无法停驻在原地,珍妮特决定倾尽全力前行。

03.

深陷情感之痛

珍妮特决定考牛津大学,因为这是她认为自己最不可能办到的事,在认识的人里,还没有谁上过大学。但她决定试一试。

一年后,19岁的她顺利考上牛津。大学校园让她感受到前所未有的新鲜和美好, 进入了象牙塔的珍妮特更加如饥似渴地读书。

她的见识和视野日益丰富和开阔,自我意识也开始萌发,她开始思索自己的人生意义和价值。

“作为女性,我会不会成为旁观者,而非贡献者?”

20世纪70年代,即便是在英国,女性的价值发挥依然很有限,极少有女性在重要的岗位中担任职务,男女同工不同酬更是常见现象。

直到玛格丽特·希尔达·撒切尔成为英国第一位女首相,这大大激励了珍妮特:

“她是女性--这使我觉得自己也可以成功。如果杂货商的女儿能当首相,那么像我这样的姑娘也能写一本书摆上英国文学A至Z散文部的书架。”

25岁那年,珍妮特出版了人生中的第一本书--《橘子不是唯一的水果》,这本书半虚构自传很快成为畅销书,斩获了各大奖项,还被拍成了电视剧。珍妮特实现了作家梦。

至此,珍妮特的学业和事业都获得了成功。然而,她的感情却历经波折。

因为原生家庭的伤痛,珍妮特始终无法组建家庭,也无法爱上任何一个男性,即便是和同性恋人的相处,也面临着诸多的问题。

“我教会自己独立,但我无法教会自己如何去爱。”

在和相处多年的女友德博拉爆发争吵后,爱人离开了她,珍妮特也因此出现了严重的抑郁。

坐火车门时,即便门已经打开,但无法上车;待在家里的时候,她连衣服夜穿不好,出门她却经常穿着睡衣在花园游荡;她无法讲话,茶饭不思,还出现幻听,甚至想要自我了结 。

“ 我开始在夜里醒来,发现自己匍匐着大喊”妈妈,妈妈“,大汗淋漓。”

珍妮特开始意识到,一直以来,自己在亲密关系上遇到的诸多坎坷,根源在于幼年母爱的缺失,以及被遗弃导致的对男性的憎恶。

04.

从爱与文字中寻求疗愈

和少年时一样,最艰难的时期,珍妮特从阅读和写作中找到了出路。

她大量阅读荣格和弗洛伊德的心理学著作,研究身心灵的秘密,甚至还写了一本名为“太阳之战”的童书,她把每天的工作都安排得很充实,并借由写作倾诉内心的痛苦,救赎身体里那个癫狂而迷失的幼童。

阅读和写作对于珍妮特来说,是一种精神疗愈,创作让她的身体恢复健康,她的状态逐渐好转。

新结识的女友苏茜 奥巴赫也给了珍妮特很大的支持。苏茜 奥巴赫是一位心理学家,对珍妮特的人生遭遇,她充分理解,在她的帮助下,珍妮特也终于鼓起勇气,踏上了寻找生母之路。

“ 我从不躲避爱的巨大,但我浑然不知爱可以像太阳一般可靠。日常升起的爱。”

找到了生母安后,珍妮特得知了许多不曾知道的往事,她开始理解生母,甚至当安为当年的行为自责时,珍妮特却坦然地告诉母亲:

“然而我宁愿是这个我--我现在所成为的我--而不是可能会成为的那个我,没有书读、没受教育、没有经历一路上所有的事,包括温太太。我觉得我是幸运的。”

至此,珍妮特释然了,多年的心结被打开,她与自己和解了,也与母亲达成和解,包括生母和养母。

苏茜的爱、生母的爱、以及养母那有限的爱,生活的一切都让她开始确信并确定:自己是值得被爱的。

“珍妮特,你是有人要的。”

这并不是一个令人振奋的故事,但悲伤往往比喜悦能给予人更多的力量,不是吗?

珍妮特的遭遇的确让我有点难过,但她也教会了我更多:

“无论多么贫乏,仍要爱生活,无论怎样寻找爱,也要爱自己。不是以自我为中心的方式,那将会与生活和爱背道而驰,而是以鲑鱼一般的决心逆流而上,无论水流多么汹涌,因为这是你的河流......”

即便满身伤口,即便身处阴沟,也要有一颗坚强、勇敢面对一切的强大内心,以及永远相信爱,并努力自我完善和治愈的勇气与真诚。

作者:笑薇,简书优秀作者,拆书帮一级拆书家,阅读改变了我,也希望它能照亮你未来的路。

我要快乐,不必正常¥49京东月销985购买

更多文章

《生命的不可思议》:比美丽更重要的,是活出自我

11岁被生父抛弃,31岁变身时尚女王,还有谁的人生比她更传奇?

她17岁前从未上过学,28岁成剑桥博士,却被父母视为“家庭叛徒”

从无名北漂,到自媒体博主,读书写作帮我开启了人生的另一扇窗

《82年生的金智英》:婚后女性究竟有多难?看看这本书就知道了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极简主义作文 帮助老人的作文 我有一个想法作文200 欢乐的事作文 关于精益求精的作文 写革命烈士的作文 2016江苏高考作文题 关于扬州的作文 跳绳真有趣作文400字 四年级作文指导 橘子的作文300字 尊重作文300字 作文我为祖国点赞 学包粽子的作文 关于帮助的作文400字 写打扫卫生的作文 童年的趣事作文300字 停电的夜晚作文 去环球影城作文 细节描写作文200字 小学毕业的作文600字 欣赏别人作文 自传作文六百字 以只要还在为题的作文 毅行作文 国庆叙事作文600字 以表扬为话题的作文 作文一件难忘的事情 中华魂作文800字 海边的海鸥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