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日本留学生”晁衡:融入唐朝上流社会 被王维 李白视为知己

2020-12-17 10:45:01
相关推荐

中国和日本早在唐朝时期就有了经济和文化上的往来。日本为了能够深入了解和学习中国的文化,会选派一些优秀人才来到长安,这些遣唐使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两国的友好交流。

作为千年前的一名“留学生”,阿倍仲麻吕可以说是所有遣唐使中的佼佼者。他在唐朝的上流社会混的风生水起,先是高中进士成为唐玄宗的亲信,之后还与王维、李白等著名诗人成了至交好友。阿倍仲麻吕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

出身贵族,来到大唐求学

公元689年,阿倍仲麻吕出生于日本奈良的一个贵族家庭。在家庭的良好环境熏陶下,阿倍仲麻吕自小就聪颖好学,勤奋努力。

因为文化的传播和交流,阿倍仲麻吕对中华文化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并且开始自学汉文化。

当时中国正值大唐盛世,国家稳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很多邻国,为了促进本国的发展,纷纷掀起了来盛唐学习的热潮。日本在大化革新之后,也开始挑选本国的优秀学子和学者,派遣他们来到盛唐留学。

作为贵族中的优秀学子,19岁的阿倍仲麻吕也被选中,成为了一名“留学生”。

中国与日本隔着茫茫海域,阿倍仲麻吕一行人不顾艰难险阻,漂洋过海来到了大唐,而阿倍仲麻吕波澜壮阔的一生也就此拉开了序幕。

一举高中,入朝为官

因为成绩优异,阿倍仲麻吕在来到长安城后不久,就顺利进入了当时中央的最高学府——太学。集结了中国与各国留学生中最优秀的人才,这里可以说是当时每一位学子都十分向往的地方。

太学中人才济济,作为外国人的阿倍仲麻吕并没有因为生活的差异、激烈的竞争和艰苦的学习而沉寂。

在以优异的成绩顺利完成了太学课程后,阿倍仲麻吕报名了科举考试。当时的科举考试分为进士科和明经科,进士科的考试难度要比明经科高很多,因此民间常有"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之说。

从太学毕业的阿倍仲麻吕,带着一身才学和满心自信,参加了进士科考试。

这次考试中,年轻的阿倍仲麻吕高中进士,成为了日本两百多年遣唐使历史中,唯一一位考中进士的日本学生。

高中进士后,唐玄宗十分欣赏阿倍仲麻吕的才学,并给他在朝中安排了官职。

作为一个外国的留学生,能够得到皇帝的赏识,并且还能在朝中任职,这不仅可以看出当时盛唐开放的对外态度,还可以看出阿倍仲麻吕自身能力出众,才华过人。

中年返乡,诗坛"大佬"为其送别

因为心中仰慕“中国之风”,阿倍仲麻吕决定暂时不返日本,继续在这里深入学习。为了入乡随俗,他给自己起了个中国名字:晁衡。

或许阿倍仲麻吕没想到,他在长安城一待就待了30多年。

平日里阿倍仲麻吕常常会写诗作文,也因此结识了不少诗坛中的"大佬"。王维、李白等人都将阿倍仲麻吕视为自己的知己,当时很多诗人的作品中都提到了"晁衡"这个名字。

到了中年之后,阿倍仲麻吕的思乡之情越发浓烈。在他56岁时,日本的遣唐使又一次来到长安,阿倍仲麻吕的旧友吉备真备也在其中。

三十多年过去,曾经的翩翩少年已是两鬓斑白,看着同乡好友,阿倍仲麻吕决定向唐玄宗请辞,请求让自己重返故乡。

在得到了唐玄宗的同意后,阿倍仲麻吕就踏上了回国的征程。临行前,王维因不舍好友离去,特地写下了《送秘书晁监还日本国》一诗。

诗中“别离方异域,音信若为通”一句表达了王维对阿倍仲麻吕浓浓的不舍之情,后来王维还专门撰写了一篇很长的序文来称赞阿倍仲麻吕的美好品质。

归国的路途遥远而又凶险重重,阿倍仲麻吕所乘的客船在出发后不久就遇到了风暴触礁。

在与其他客船失联后,阿倍仲麻吕一行人漂流了很久才得以在越南附近的一个海湾登陆,他们却没想到,登陆后还有更大的危险在等着他们。

当地的土著凶狠残暴,看到阿倍仲麻吕等外乡人便痛下杀手。船上170多人,大部分都惨遭杀害,只有阿倍仲麻吕和藤原清河等十几人侥幸生还。

当时长安城中都传闻阿倍仲麻吕遭遇风暴不幸遇难,李白听后悲痛万分,写下了《哭晁卿衡》一诗来悼念好友,诗中“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更是体现出了李白的悲痛之情。

大难不死重回长安,官运亨通成为重臣

在侥幸逃生后,阿倍仲麻吕历经千辛万苦又重新回到了长安城。

他回国后不久,安史之乱爆发,作为唐玄宗的亲信,阿倍仲麻吕随玄宗一起逃到了四川。自此,他彻底打消了回国的念头,决定留在中国过完余生。

叛乱平定之后,阿倍仲麻吕的仕途可以说是一帆风顺,唐肃宗和唐代宗都十分信任他,他在长安城生活的11年,官位高至安南节度使。公元770年,73岁的阿倍仲麻吕在长安去世,他在中国生活了50多年,一共侍奉了玄宗、肃宗、代宗三位皇帝。

后来日本天皇为了褒奖阿倍仲麻吕,也给他授予了正二品的官阶。

阿倍仲麻吕的一生,丰富壮阔。他见证了大唐的富丽辉煌,与王维、李白等著名诗人结下了深厚情谊。虽然山河迢迢,他无法重返故乡,但他一直致力于推动中日两国文化的友好交流,中国已经成为了他的第二个故乡。

19岁的阿倍仲麻吕意气风发,带着对中国文化的热爱和对大唐盛世的向往,漂洋过海来到中国。他虽是一个日本人,但是有大半生都生活在中国,作为中日友好和文化交流的先驱,阿倍仲麻吕做出了累累贡献。

如今在陕西西安和日本奈良,都建有阿倍仲麻吕的纪念碑,他的不朽贡献,注定会被史书记载,被两国人民崇敬。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号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推荐一本好书作文500 开学计划作文600字 追梦路上作文600字 难忘的一天作文300字 打铁花的作文 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作文 感恩有你作文600字 可爱的小猫作文300字 追逐梦想作文600字 美好的回忆作文600字 新学期新征程作文 关于春节的作文开头 沟通作文600字 尊重作文600字 大扫除作文600字 想象作文300字三年级 印象深刻的一件事作文 被老师打屁股作文 小学生优秀作文大全 初中生活作文600字 每逢佳节作文 五年级下册同步作文 寒假作文300字 拜年作文300字 春节作文250字 突破作文600字 元宵节400字作文 春节的作文200字 春节作文五百字 舌尖上的美食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