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李白生命中的最后一首诗 没有孤傲之气 只剩遗憾与无奈

2020-12-17 10:55:01
相关推荐

中国文学史上,诗词名家星河沙数,然而,没有一个诗人,能比拟李白的影响力和传唱度。后世之人,可以不知道盛世长安的繁荣与喧嚣,却无法不知大唐的谪仙人李白的诗与酒。

西元761年,一身疲惫李白来到了金陵,投靠了他的族叔李阳冰,此时的他已经年过花甲,不再是那位系着宝剑豪掷千金的公子侠客,他只是一个行将就木的孤独老者。数十载的豪饮与长啸,燃尽了他追梦的激情,也燃尽他的生命之火。

李白(剧照)

此刻,他犹如一只折翼的大鹏,只能找一个安静地方,等待终点的来临。可无法振翅翱翔青天的大鹏,他的终点只能是死亡。

西元762年,李白已经卧病不起,他知道自己再也不能挥墨纵情,所以他郑重地将生命中最后一首诗,交给了他的族叔李阳冰,诗名叫做《临终歌》。李阳冰沉默的看着这首诗,眼圈渐渐泛红,这首诗没有往日孤傲之气,没有豪迈狂放,只剩下遗憾与无奈。

李白(剧照)

《临终歌》李白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馀风激兮万世,游扶桑兮挂左袂。后人得之传此,仲尼亡兮谁为出涕?

诗意解读:

数千年前,庄子描绘了一只振翅青天的大鹏,它击水三千里、直上九万里,一心图南。李白,就像那只图南的大鹏。年轻的时候,他曾多次将自己比作大鹏,如《大鹏赋》、《上李邕》,这首诗也是如此。

第一句说的就是李白自己,他欲振翅八方,但是中途折翼,力有不济,前、后半句一对比,便道出了一种不甘。李白年少成名,自负才学,心中也曾有着和许多文人一样的理想:治国齐家平天下,一展胸中抱负。

李白(剧照)

李白意气风发,携盛名奔走于长安,但是时人只记住了他的诗,却忽视了他对建功立业的渴望,一个待诏翰林学士,让他成为唐玄宗的御用文人。此时的李白已经四十三岁了,半生的蹉跎努力,最后还是只能写写文章,他厌倦这种类似牢笼的生活,所以不久之后他又离开了。

第二句,便引发了李白这种壮志难酬的感慨:大鹏虽然折翼,可余下的风和精神,可以激扬万世,然而他李白,却被挂住了衣袂。扶桑是传说的中的神树,这半句的比喻,应是扶桑代指皇宫,挂住衣袂则是指李白成为翰林学士,没有实权,心中的抱负自然也难以施展。

大鹏(油画)

最后一句,读来非常悲怆,这里运用了一个典故:

鲁国曾经获得一个一头麒麟,孔子认为麒麟应该属于天地自然,而不应该被囚禁观赏,因此为之哭泣。

李白认为自己的境遇,在死后虽然会被流传,但是他们多是抱着旁观者的态度,最多发出一声感慨,不可能有像孔子哭麒麟那样的人,来哀哭他,这里也是表达李白对知音难遇的感慨。

李白的遗憾:

病榻上的李白,应当是预感到自己将不久于人世,所以才会写下这首诗,大鹏从振翅到折翼,从“力不济”、“挂左袂”到“谁为出涕”,无一不体现了李白心中的遗憾,但遗憾之后又是无奈,他还能做什么?已经没有机会了,至死,也没人能理解李白。

李白(舞台剧照)

当初,四十多岁的李白,听到唐玄宗召他进京,他开心的“仰天大笑出门去”;听闻叛乱,五十多岁的他竟然请求上阵杀敌。可见,他想要的从来不是什么诗仙之名,文章憎命达,为了得到权贵的引荐,他努力写诗;为了得到皇帝的赏识,他努力写诗。

李白的诗是流传下来了,可是他的理想和他的孤傲,最终随着他生命的消逝而远去!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北京升旗仪式的作文 描写人物表情的作文 我心目中的英雄作文450 姐姐变了作文 真情作文100字 魔方玩具作文 苏州中考作文 难忘那次掌声作文 描写江苏的作文 夏天里的什么作文 七年级英语作文范文 美味佳肴作文 我爱冬季作文600字 那年的秋天作文 参观湖北省博物馆作文 去春游的作文200字 描写活动场景的作文 又见春天真好作文600字 关于防火的作文600字 作文上学的路上 下雨了200字作文 关爱作文结尾 五年级小动物作文 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作文 生活越来越好作文 三年级下册写人的作文 我的同学作文女生 话题作文感恩 美丽的滨江长廊作文 我会骑自行车了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