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一句话能说明白的事儿 为啥要写成一本书?

2020-12-17 13:15:01
相关推荐

最近司令也算是读了几本书,发现一个现象):就是基本上(不是所有,但概率很大)一本关于自我提升、知识类的书,大体上只为了说明一个问题、原理、观念。读一本十几万字的书,(就算读得快的话)怎么也要2、3个小时,你可以想像得到,连篇累牍地从各个方面叙述和说明一个道理的书,基本上就和一个老太婆在你耳朵边儿上唠唠叨叨也差不多了。我用微信读书用得比较多,在微信读书上面有一个功能就是你可以看到不同的读者在书的各个章节段落进行的标注和评论。

然后你就会看到,每一章都有很多(十几条)阅读评论是关于作者为啥要反复论证这一个观点的……有的说,一句话能说明白的事儿为啥要写本书?有的说,作者从反面论证的还是这样一个观点,已经说了六章了,还没看到新鲜的内容。当然也有直接写书评:一句话总结本书观点,然后下面一堆评论说:看完你的评论我感觉没必要看书啦,谢谢谢谢。

其实就我个人的感觉,每本书的出版都要经历很漫长的过程,这个过程是非常严苛的(比起司令写公众号文章肯定是要严苛得多),出版一本书的机会很难得,所以如果作者写一本书用这样反复论证的方式来写,是肯定有他的原因的。

怎样衡量一本书是否有价值?

衡量一本书是不是有价值,是不是用它给我们提供了多少个新鲜的观点?如果是这样,那最畅销的应该是百科全书和新华字典吧。

我在不同的场合都反复提到一本给我改变巨大的书《这书能让你戒烟》。我在2015年用大约两周的时间读完了这本书,然后就不再吸烟,一直到今天。 这本书给我带来的身体和心灵上的影响是实实在在的,我到现在都非常感激这本书。

但我在写这篇文章之前还是去网上搜索了一下关于这本书的评论,其中不乏很多读了好多书的人给出这样的评价:写得非常啰嗦,反复论证一个道理,车轱辘话来回地说,只要看第一章就可以了之类之类的。

我不知道这样的评价会对没读过这本书的人产生怎样的影响,但无论如何,读过这类评论的人是不会因此戒烟的。

怎样才算把知识学到手?

我们从对一个观点的不熟悉,到了解,再到理解,最后把它运用到我们的实际工作生活当中去,这一共是4件事。

实现的难度由简单到困难是逐级递增的。而我们大多数的读者只是希望了解到第一个层次就够了,他们的阅读就是在想:给我多一些,我还要了解更多!是的,刚开始,也就是今年年初的时候我还是报着这种心态在读各种书。

当然,这也和我们的知识积累程度有关系。在不断的成长过程中,我发现了这种只求数量不求质量阅读的缺陷:这种阅读只会给我们带来获得知识的快感,驱赶我们去追逐下一个知识而已。就好像一只掰苞米的小狗熊,捡起来这个忘记了那个,努力并不比别人少,但收获永远只是怀里那一颗苞米……

这读书的4个层次我也是刚刚认识到,可能也有不对的地方,但据我所知,我掌握知识的过程基本上就是这个样子的,我是一个普通人,由我扩展到各位应该不会差太多。从不熟悉到了解,我们只需要读一本书中的一个章节,或者关键片断,或者某些书评甚至一些文章中的言论即可。

但如果我们想详细了解这个知识的来龙去脉,如何应用,从而真正地理解这个知识,就得系统地全面地掌握这个知识的各个方面,就像作者写给我们的书,单单靠着一个大框的『干货』书评是不能够做到详细理解这个知识的。

而如果想要应用这个知识,就需要我们在理解的基础上把知识内化到自己的行动中,从而影响和改变自己的生活,这是更加困难的部分,不仅需要全面理解知识的各个方面和层次,还需要我们对其中的一些事情做出自己的改变和反应,让学到的知识跟『我自己』产生关联。

就算知识同『我自己』产生了关联,已经到了实际运用的层面上,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还会遇到比书本上所描述的更加复杂的情况,这都需要我们根据具体情况来区分操作。

如果没有真正理解就进行贸然行动,很容易导致实践受挫,从而影响到我们的信心,进而产生『这本书根本没用』的想法。

能够对你产生影响的书才是好书

这也是我看《这书能让你戒烟》对我产生影响之后我的思考。

我看这本书的时候大约是一天抽两盒烟,当时也没有想过读完《这书能让你戒烟》就真的能戒掉,就是想买了快两年了,赶紧读完了它吧。读前面的时候真的就是为了赶进度,没怎么看得进去,其实读到第一章就知道了全书的大概,算是『了解』。

这书读得有一搭没一搭的,却勾起了我边读边思考的兴趣,甚至读到后面还有两章的时候抓紧时间买几包最贵的烟来抽,这个时候我知道,我真正地理解了这本书的意义,买几包烟尝尝味道吧,以后戒烟了就抽不到了。

这就是在试着『理解』这本书。

读完之后,我开始真正地践行书中的行动。因为真正理解了书中的内容,从内心里是抗拒香烟的,做得就很果断坚决。同事的眼光也从『哦?又戒烟啦,这是第几次了?』渐渐增加了惊奇:『真戒了?』

再到后来尝试着复吸一根,并不会影响到我是一个不吸烟者的自我认同,让大家终于明白:这小子是真的不抽了……不是『忍着不抽』,是真的不想抽烟了……

就算是这样,书里也没有讲到真正实践之后的很多个场景,但我灵活地应对过来了,这就是一本成功的书能够做到的:作者让你理解了他的想法,作为读者,你承载着作者的想法在现实中不断实践,验证他的知识。

如果一本书能够让你有所触动,这就是一本好书了。再如果这本书竟然能让你有所行动改变自己,竟然能让你有所收获,这书简直不可多得。

反过来看,还有另外一些书,号称是可以改造你的工作和生活的,非常全面地从社交、时间管理、领导能力、理财家庭到身体健康洋洋洒洒说了一大片,每一个方面都说到了,但看完之后也就是看完了,观点的堆砌根本无法产生让人行动的动力,几个月之后,基本上对整本书的印象就是一片迷茫。

如果你的观点有力,有理,有据,可以实行,那么你需要把这个观点的来龙去脉完完整整地告诉我,如何操作实施啥的。这样子可以让我做事情有迹可循,书籍如果不作为生活的指导存在,我看它来浪费时间嘛?

啊,对了,我们在这里讨论的是知识类的书籍,对应的分类是:非虚构类、致用类书籍。这类书籍本身就是一类说理类的书籍,如果这类书籍不能说明道理,只是观点堆砌,那真是一件大大不幸的事。

转变观念,需要长时间多方面的耐心

再过一个月就是父亲节了。回到家,又要跟老爸讨论关于养生的相关话题了。在同老人讨论养生之道时,请记住知识的了解、理解与运用规律,别上来就否定老人的朋友圈文章,想让老人转变固有的养生观念,咱们就得像所有唠叨的作者一样,耐心地把一个道理从反到正,从不同人的口中(比如专家、电视讲座、科普书籍),不同的角度(受害者、科学界、新鲜事、我同事),不断地重复,从各个场景让老人了解到,这个知识『真的』好像是这么回事,原来我的观念是不是应该改一改了呢?

通过从各个方面各个角度不断重复、复述这个知识,就可以让老人逐渐地了解、进而慢慢理解到正确的科普知识啦。而上升到生活层次的运用,那是可遇不可求的事情,这是需要我们用耐心和爱心慢慢灌溉的,一个水到渠成的过程。

恩,对亲人多一点耐心,多一点细心,像一个墨迹的作者一样,把我们小时候受到的各种观念灌输再反过来用上,你一定能行的。

对于亲人我们有无尽的爱,尚且存在这么多不耐心,作者对于无亲无故的读者想要做到这一点就更加困难。所以,如果在读书的过程中,遇到了这样的好作者、好书,请不要放过,让作者说服你,让知识不再是你丢掉的苞米。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三年级我的作文怎么写 难忘的一刻600字作文 文明之花处处开作文 七年级下英语作文 陀螺玩具作文 五彩田园作文 怎么在手机上制作文档 生活中的小确幸作文 有关项羽的作文 陶罐和铁罐作文 秋天的晚霞作文 自强自立作文600字 作文单词 与英雄有关的作文 开卷有益600字作文 2016高考作文题 蚂蚁觅食作文 给老师的一封信作文400 对父母说作文 什么伴我成长的作文 让我愤怒的一件事作文 秋天的景色作文200字 作文我明白了 我和书交朋友作文400字 秋天的园子作文 我的修正带作文 不会叫的狗作文 大扫除的作文 皇帝的新装作文600 推开一扇窗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