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刘文典:身怀魏晋风骨 师者之异类 他讲《月赋》听者醉不知所往

2020-12-17 14:25:01
相关推荐

在大师辈出的民国年代,那些大师级学者,在课堂上流传下来的讲课趣闻不少,但是讲着讲着,宛若进入忘我之境,使学生听得沉醉其中的,恐怕只有刘文典了。

刘文典,字叔雅,1889年出生于安徽合肥,曾任清华大学国文系主任,在校勘学和研究《庄子》方面是顶级文史大师。他的代表作是《淮南鸿烈集解》和《庄子补正》。这两本书至今仍然是研究《淮南子》和《庄子》的必备的参考书。

刘文典不仅学术成就了得,他对我国教育的贡献也不小,课堂教学风格更是独此一家。

他可以说是同时期最具魏晋风骨的国学大师了,其人铁骨铮铮,形象邋遢,放荡形骸,上课不按规矩,不成章法,随心所欲,名士派头十足,颇有真名士自风流的气象。

今人经常引用的那句“大学不是衙门。”这句话就是刘文典任安徽大学代校长时说的。这句话的由来很有意思,是刘教授怼老蒋的官僚做派经典语录。

有人评价刘文典骨头比鲁迅还硬,这话不无道理。当年刘文典出任新组建的安徽大学文学院筹备主任,代行校长职权。

1928年,老蒋刚好到安庆巡视,为了表示对教育的重视,蒋氏先派人传话给刘文典,说是要来学校给学生“训话”。言下之意,就是先给你刘文典打声招呼,让你心里有数,好安排欢迎仪式及演讲“训话”事宜。

刘文典觉得,这种官僚做派不应该带到学校中来,所以他就以“大学不是衙门”回绝了“训话”要求。老蒋如期来校视察,那天刘文典却故意溜去打牌,一点面子也不给这位当权者,这让老蒋很是恼火,但也无可奈何!刘文典就是这么狂!

刘文典为人狂狷,教学也很随性,但是教学理念却有独到之处,他把要教授给学生的知识比喻为鲜桃,开讲前经常先说一句:“宁吃鲜桃一口,也不吃烂杏一筐。”

刘文典广学博识,对诗文常常有非凡之见解,所以平日里同为名教授的吴宓,时常拿自己的诗作给他润饰,还经常去旁听他的课。

每当有吴宓前来听课,课堂上经常出现逗趣的一幕,因为刘文典每每讲到自认为是独到之处,他便会忽然睁大眼睛,直视坐在后排的吴宓,接着问一句:“雨僧兄以为如何啊?”

这时候吴宓必定会很给面子地站起来,用佩服致极的语态,一本正经地回答:“高见甚是,高见甚是!”学生们看这两位大教授,一问一答之间犹如在讲相声,一个逗哏,一个捧哏,被逗的在下面乐不可支。

刘文典授课要看状态 ,不同状态下他讲课效果大相庭径。

他上课前通常会先让校役带一壶茶,还有捎带上他那根长两尺余的竹制旱烟杆,这样他上课的时候喝几口茶或是吸几口烟状态就容易上来。

刘教授上课状态平平的时候是这样的:他坐在椅上,讲课的时候眼睛极少睁大,但也不是眯着,样子像极了陷入沉思中的人在自言自语,波澜不惊。

渐入佳境时的状态又是另一番景象:整个人神采飞扬,一边吸烟一边讲文章中的精妙之处。

若是他进入这种状态,哪怕是下课铃响了也不理会,非要讲完才罢休,下一堂课的老师在门外侯上个二三十分钟也是常有的事。

若是他在上下午课时进入这种状态,他能连续讲三四个小时,直到下午五点多钟才勉强收工。在这过程中,他讲累了就呷几口茶或者吸几口烟,闭目养神一小会,又接着讲。

不过这还不是他的巅峰状态,他的巅峰状态出现在讲《月赋》那堂课上。有幸听过那堂课的学生,多年以后都念念不忘,遥想当年沉醉其中的情景,回味无穷。

从他们后来各自回忆的描述中,总结出的共同点是:认为自己能在有生之年,听到那样的一堂课而倍感庆幸、自豪。

根据不同版本的描述,那堂课的情形大约如下。

被学生们公推为经典的一堂课,发生在刘文典执教于西南联大时期,那时他给学生讲《昭明文选》。(这本书又称《文选》,它是由梁代昭明太子萧统主持遍选,我国现存最早编选的诗文总集,一共选录了从先秦至南朝梁代八九百年间,100多个作者700多篇人各种题材的文学作品。这本书共有60卷,分赋、诗、骚、碑文、祭文……多种类别。)

有一次,刘文典给学生们讲《文选》中的赋,才讲了约莫半个小时,他就宣布下课了。

学生们都有点纳闷,感觉今天刘教授的状态还不错,为何这么早就下课了呢?难道《文选》的赋就讲到今天为止,下节课要开讲其他体裁的诗文了吗?就在众人还迷惑不解的时候,刘文典又说:“今天提前下课,改在下星期三晚饭后七点半再继续上。”

下周三刚好是阴历五月十五,到了那天晚上,皓月悬空,操场上排满了一圈座位,刘大教授居中而坐,开讲时才告知学生们今晚讲《月赋》。学生们之前心中的疑惑,就在这一刻才恍然得解,原来老师是要在月下讲《月赋》啊!

别开生面的授课方式,月色溶溶的夜晚,让学生们的学习热情空前高涨,同时也充满期待。刘文典当然没有让学生失望,这堂课在多年以后,听过的同学忆及当时上课的情景,仍是念念不忘。

“白露暧空,素月流天……月以阴灵。擅扶光于东沼,……从星泽风。增华台室,扬采轩宫。……若夫气霁地表,云敛天末,……列宿掩缛,长河韬映……”

刘文典时而轻吟低唱,时而引经据典,挥洒自如,生动形象的讲解,让沐浴在月光下的学生仿佛穿越了时空,看到赋中的曹植和王璨在月下游吟。

他那独特的见解和精辟的论断,让听者生出强烈的代入感,月色旖旎,情景交融,顿时勾起种种情思,有对挚友的思念,也有羁旅者的游子愁思,还有对遥隔亲人的思念……

学生们听得如痴如醉,不知往返,不知今夕是何夕,刘文典也恍若进入忘我之境,与学生同醉于明月夜!

刘文典在状态最好的时候,能把学生讲得陷入沉醉之中,倘若是状态不好的情况下,又是怎样的光景呢?实在是一言难尽。

状态不好时,他讲不到半小时就宣布下课了, 有时干脆不来。

他的学生何兆武回忆说:“有一年讲晚唐诗人温庭筠和李商隐的诗,十堂课有七八堂课没有来。偶尔高兴才来上一堂,讲的时候又随便骂人,下一堂课他又不来了。”

有时他上课进度贼慢,慢到什么程度呢?一个学期下来只讲了《文选》一书中的半篇《海赋》!

因为刘教授在讲这篇文章的过程中,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旁征博引,而是征引极其繁富,经常一堂课下来只够讲解一句话。这么慢的讲课进度,也是一绝了!

他的学生傅来苏回忆刘大教授讲课时的情形颇具代表性,他是这样描述的:

“开宗明义,讲清课题后,即不再翻阅书本,也没有讲稿或者教案之类,即兴抒发,或作文字的训诂,或作意境的描绘。有时做哲理上的的探讨,有时作情感上的抒发,引经据典,汪洋恣肆,忽如大江之决堤,忽如神龙见首不见尾。口渴了,端起小茶壶呷上两口,润润嗓子,讲累了,点燃一支烟,猛吸几口,靠在椅背上闭目养神。兴浓时,击节而歌,无所顾忌。兴之所至,说文论诗,出口成章,左右逢源,挥洒自如,又是几乎到了忘我的境界。”

总而言之,上良师一堂课,胜听庸师十堂课,就像刘文典教授本人所说的那样:“宁吃鲜桃一口,也不吃烂杏一筐。”

这样的老师大家喜欢吗?

——END——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显示评论内容(2) 收起评论内容
  1. 2021-11-24 07:59破碎星辰[甘肃省网友]IP:1001329400
    @时空骇客他讲解真是让人如痴如醉能感受到魏晋风骨魅力。
    顶4踩0
  2. 2020-09-16 11:11时空骇客[山西省网友]IP:3406686550
    这位刘文典真是有着独特风格听他讲《月赋》简直是种享受。
    顶1踩0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小学作文300字 制作文件 作文框架 月光作文 粽子的作文 苦的作文 我的同桌的作文 手工作文 漂流作文 公园英语作文 青春作文结尾 北京英语作文 牡丹作文 小学作文400字 爱作文500字 菜园作文 成长作文题目 小猫咪作文 作文五十字 竹作文 泉州作文 妈妈作文300字 作文素材议论文 作文模版 挑战 的作文 优秀作文小学 作文儿童节 作文在线 在线作文 笑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