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征文选登——那片崭新的安置房

2020-12-17 15:15:01
相关推荐

自“脱贫攻坚 奋进岚皋”主题征文活动以来,全县广大文学爱好者、新闻工作者,以及在岚皋工作、生活的社会各界人士积极创作、踊跃投稿,共收到散文、报告文学、小说、新闻通讯等作品30余幅。从即日起,将选择部分作品进行刊登。

《 那片崭新的安置房 》

作者:陈延安

1956平方公里、17.2万,分别是地处秦巴深处的陕西省岚皋县的国土面积和人口总和。10年,全县占三分之一还多的户数人口即20209户61218人从交通不便、房屋破烂、受自然灾害频繁、信息闭塞的深山老林,搬到交通、信息、教育、医疗都相对方便的城镇新村。其中2016年脱贫攻坚战役全面打响以来,政府累计投资15亿元,实施易地扶贫搬迁9262户30044人,建设集中安置点34个。一片片崭新的安置房成为数万群众新家园。

7月6日,在地处秦巴深处的陕西省岚皋县石门镇集镇千户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小区,邻居们听说王明成夫妇要回来了,都下了楼来迎接。实际上,王明成夫妇也并非什么“重要人物”,而是和他们一样的易地扶贫搬迁户。可是,王明成夫妇对人好,对小孩好,对老人好,大家格外谈得来,所以才走不到一周,大家都很想念。时间一久大家谁走了都念想。大家伙大多是从本镇交通不便的村组搬来的,从相识、相知,逐渐到成了好朋友、好亲戚。

王明成把载着妻子陈帮美的摩托车刚停稳,就遭到“前呼后拥”“围追堵截”了,几个小点的孩子叽叽喳喳争着要王明成夫妇抱,几个大点的孩子争着给王明成夫妇“汇报”最近小区和自己的“新鲜事”。大家都笑开了怀。其乐融融的氛围,是王明成夫妇和大家共同营造来的,实际上,也是县、镇两级党委、政府全力打造“睦邻之家”的一部分。

这里面,得先谈一个核心的事实:房子好、小区漂亮。这里原是一座百亩农场,与集镇隔大道河相望。集镇在西南角,农场在东北面。除中间间隔一条清澈明亮、波浪滔滔的大道河外,农场的南面还有一条大沟,两面的水还经常合流把这里淹成一片沼泽。

2016年脱贫攻坚战役全面打响后,岚皋县委、县政府根据石门镇境内实际情况结合群众意愿,决定在此修建一个千户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小区。以高标准、能够抵挡百年不遇特大洪水灾害为标准修建河堤,彻底规范一河一沟的水,确保两水四岸的绝对安全。

一套科学又生动的规划图展现在大家面前。安置区位于石门镇月星村一组,为全镇“十三五”移民搬迁安置规划区,总规划面积170亩,计划安置本镇及周边镇部分村搬迁户980户,其中计划安置易地扶贫户600户,概算总投资1.2亿元,分四期建设,全部为统规统建楼上安置。建设中,严格执行“三条红线”,采取农户申请、以户定建,共建设安置房19栋、608套,安置移民搬迁户608户2098人,总建筑面积10.9332万平方米。

仅仅只有住房还构不成“家”。岚皋县委、县政府及石门镇对该安置区一次性基础配套到位,结合规划布局,高标准配套建设幼儿园、农贸综合市场、社区服务活动中心、公安派出所、社区工厂、污水处理场、健身广场、卫生室、汽车站等公共设施及水、电、路、桥、讯等基础设施,有效保障搬迁群众的生产生活需要,远期规划打造河滨商业休闲一条街,着力打造功能齐全、设施完备宜居宜商宜游的山水园林特色移民搬迁安置区。

王明成夫妇上楼洗了把脸就下楼来,跟大伙儿开始从小区到对岸公路到集镇再返回小区的一个“大圈儿”散步。眼前,幢幢新楼房成排成列,自然划分出方方正正即使斜也斜得很直的街道,连同上空的蓝天白云也被划分成许多块镶嵌在楼顶间。

华灯初上,盏盏路灯高擎,高矮一致,间距相等,匀净站立,照射出温馨而灿烂的光。楼房外墙,贴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字画在灯光辉映下更加红光熠熠。绿化带顺着街道两旁、楼下延长、展开、纵深。桂树顶着新翠冠;紫薇裸露的皮肤尤其光可鉴人;海棠虽已凋谢,叶子却依然嫩绿,枝干也更加精神;红叶石兰吐着乌红的嫩叶,仔细看也能透出亮光;绿草如毯,茂密得仿佛针都插不进……

路旁花坛边,坐着三三两两歇凉的人们,摇蒲打扇,悠闲自在地拉着家常。道路上,三人一组,五人一队,或是单就一个人、两人散步,你来我往。几处夜市已经营业,有推着车的,叫卖烧烤、啤酒、饮料。贩卖桃李等水果的商贩正给客人过秤售卖。

南、北两桥飞架,南头把个集镇、北头把个松林村新村连了起来。北面出来的月星沟上,前后各安装着一座拱形步行桥。两处的水清莹洁白,哗啦啦地唱着晚歌。

超市的灯正亮,毛绒玩具厂依稀透着灯光。除了道旁偶尔一溜青玉米棒挂着红穗提醒人们这还是乡村外,其它一切都不复返了。大家伙谁也不愿说回去。

可是话还是得先说回去不是?先说回去就是穷啊。打第一眼看就是房子,你看一条街道要是摄影师来拍,都拍不出两个反光点来,还别说在农村。农村是啥过场?房子这儿一堆,那儿一撮,当地叫一间或半边偏厦子,大都是土墙石瓦房,还有少数茅草房、石墙房甚至垛木房,只有极少数砖木结构房,还不是红砖,而是水泥砌块砖。

谁要是去考证这些房子的历史,那可是五花八门。大体说,有解放前的,有解放后的。再近点,有土地承包到户前的,有土地承包到户后的。但多数是解放前的、土地承包到户前的,其中民国以前清朝时的老土墙房,都还占有不小比例。这些房子的根脚有多深呢?也就一两拃地。墙角石就暴露在外面,像房屋露出的赤裸裸的牙床。两拃深的根基,墙脚石半截栽在泥里半截露在外面。墙角石上面是墙。墙体多像皴裂的老黄瓜,在墙面上显示出爬满了的裂纹。有的干脆裂开一个明显的口子,从一根筷子宽窄到甚至拳头大小不等。有些是半裂的,尚且从外面看不到里面或者里面看不到外面。有些是全裂的,里外透亮。

墙破不说,还烂。长期经受风霜雨雪,加上自身也并不是那么牢固,有些墙筑的时候或搪的时候都不细致,时间一久,这儿掉一疙瘩,那儿掉一疙瘩,这儿窝下去一个坑,那儿人工补上一坨泥巴又补多了隆起一个包,或者是干湿不相粘,稀泥掉下时干脆把老泥也带走一部分,疤疤癞癞,遍体鳞伤。墙缝里常年住着野蜂、蚂蚁,窝坑里爬着虫。

墙又破又黑。很多地方跟锅底一样黑——本来也是出于同一物导致——多年烟熏火燎。农村做饭用的柴,取暖用的柴,烟又是直排式,熏哪算哪,袅哪算哪,落哪算哪,把个墙面和楼枕木檩料都熏得黢黑发亮,黑黢黢的扬尘成线成片地从楼枕、屋梁上垂下来。

这些烟没少熏屋,更没少熏人,熏人的眼睛。农村有几个人没有不被烟熏怕了的,熏得眼泪水长流、呛得喘不过气来,好像是哪顿饭主妇不经过这般煎熬都煮不熟。

猫、狗在家和人一起居住尚且不说,鸡进了屋也属正常,一般都在一进大门靠左或者靠右堂屋角落搁置一副鸡笼,一般为木头做的,但是猪、牛、羊大头牲口也有进屋和人一起住的。这其中尤其是猪。猪里面又尤其数幼猪和过年肥猪。幼猪主要是考虑圈里冷,屋里条件比圈里好,冬天的时候尤其是这样,幼猪可以在火塘边取暖。过年肥猪很好理解,在十冬月甚至更早一点九月,就把要过年的猪招呼出圈进屋“另过”。“另过”自然是为了给过年猪“开小灶”,吃得也好一些,都是为了一个目的:“催肥”。

人畜同屋,虽说大家都习惯了,可是打心眼里说,这也是没办法的事。稍许有点办法,也会给猪垒个结石的猪圈尤其是混凝土做的,可终究原因还不是因为穷吗?

有段时间老鼠成灾,充斥在屋中各个角落,一窝接一窝下崽。晚上一熄灯,只听幼鼠叽叽呀呀、成鼠狂奔乱窜直至撞了头的惨叫声。野猪时常出没,从高山逐渐转移到河边。蛇也可怕,有时见晴天,突然发现一条蛇横在屋梁甚至床上,吐着猩红的舌头。

来自大自然的危险无处不在。尤其是下雨天,连阴雨天,夏天下暴雨连阴雨天。雨排山倒海从东南西北不知哪一头压来,以横扫千军万马之势,瓢泼一般往下浇、往下倒,一时间,瓦片上从开始响成一片到后来直接听不出“点”只听得到“唿唿”“耍耍”声。雨是从砸到想把整个屋顶给抬起来的。后来的雨势不屑开始探路的那些小雨点的小打小闹,以势如破竹、席卷千里之势,不给人们任何警告和讨价还价的余地。

雨即使这样大,也没有迅速打扫战场走人的意思,还要猛烈地欺负人一会儿。地上成了沼泽,那些被太阳晒蔫了的玉米又被雨水给浇醒了又浇晕了打疼了打折了打翻了,被风摁倒在地上。茄子、辣椒等蔬菜被吹得枝叶翻白,遍地都是,一片狼藉。

阴沟里的水盛不下,就翻了“堤”,涌进过道,连同院子里的水一起涌上街沿,阶沿的水自然往墙根脚灌,朝屋里灌,穿过那大缺小眼的木门槛。在风的助威下,雨是乱来的。从不正正地下,从西面八方同时袭来,斜着甚至横着向墙面砸来。“哗啦”一阵过去,墙面就被雨泼湿一片。天地整个被一片烟雨笼罩。雨是赶趟儿的,风是赶趟儿的,地上的水汽也是赶趟儿的,来不及升腾就堆在半空中、屋顶上、院子里,像刚放过炮仗。

雨在瓦上走不及,扑朔开来,漫溢进瓦缝,屋里就到处都漏起来。本来,石瓦房十间就有十间漏,只是分漏得程度大小、处数多少。这样一来,就连这个规律都没有了。屋里干脆就漏成了“一锅粥”。人们拖罐挪盆、揭锅搬缸、甚至半边碗也接雨。床上漏湿,屋里成河,人们搭列石踩着进进出出。最最担心的,还是屋外洪水、泥石流灾害。

这些,王明成和绝大多数搬迁户都经见过。以前,王明成夫妇老家原有三间正屋加个偏厦伙房,虽说只是土墙,不是楼房,可在在村里已经算是很“牛”了。只是,临近河边,一下大雨、一涨洪水,就提心吊胆,半夜三更搂起被子携妻扶幼去它家搭铺,王明成没少干过。好在,多是有惊无险,第二天,天晴了,雨住了,就又跟啥事没有样,搬回去住。

可,2010年“7.18”和2017年“9.25”两场百年不遇特大洪水泥石流自然灾害,彻底把王明成夫妇浇醒了。土做的房屋,在特大洪水泥石流自然灾害面前犹如纸糊的一般。先是“7.18”被洪水扫去那间偏厦,再是“9.25”墙角根被河水掏空,险到极致。

盖新房?盖楼房?王成明夫妇不是没想过。可那个年月,两个孩子还没步入社会,家里还有两个智障的叔叔和一个哥哥。搬迁盖楼房,对于王成明夫妇来说无异于登天。

脱贫攻坚的全面铺开,把积压在王明成夫妇心底多年的困扰从根根上解除了。他家被确定为易地扶贫搬迁户。地点选在了石门镇集镇千户安置小区。面积,100平方米。

三室两厅一厨一厕,王明成和大伙一样,自己只掏了1万元,两年前的7月,夫妻俩和儿子、儿媳妇、小儿子、孙子一起搬进了新家,住上了明晃晃的“城里屋”:坚硬而雪白的墙壁,明亮的玻璃窗,沉甸甸的不锈钢门,光滑的油漆门,漂亮的客厅、沙发、茶几、液晶电视,雪白的瓷砖,漂亮的厕所,宽大、舒服的席梦思床,宽敞明亮的阳台……

“再也不用为下雨提心吊胆了!”这是王明成也是所有搬迁户的共同心声!

岚皋还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以“红色”引领、“绿色”服务、“金色”增收、“橙色”管理为主要板块的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管理工作,打造管理顺畅、服务周到、增收有力、邻里和睦的“睦邻之家”。王明成夫妇和邻里和谐的关系,正是这一结果的体现。

好是好,就是干啥呢?住在这吃啥、喝啥呢?过一阵子,王明成夫妻俩才发现,自己的操心多余。小区北头,建有能容纳300多人的工厂;王明成也被聘为生态护林员,因为他租住老家别人房屋仍在林下养鸡,“一脚两便”,最近把鸡交给了他人养自己去了林场疏林挣钱;儿子在山西搞建筑,月工资五六千元;儿媳进了毛绒玩具厂月入三四千元。

王明成的妻子陈邦美,则在家人一再“拥护”下成了家里的“总后勤”,负责一家人吃喝拉撒、收拾屋子,兼带孙子。王明成和陈邦美都是好心人,“热情好客”,不多久,一楼上下左左右右的邻居都喜欢跟他家来往,熟得像一家人一样,没有了生分感。

老家的两个智障叔叔和一个哥哥虽说有国家管,“兜底”,王明成夫妇还是隔三差五都要回去看。王明成给他们带一些手头要用的东西、常用药品,陈帮美总要帮他们做两顿饭,洗一轮子衣服。“解决了房子这个大件,其它的都好说。”王明成笑着说。

这不,王明成去千层河国营林场180元一天疏林了5天,妻子陈邦美则回老家给智障的叔叔、哥哥“改善伙食”。你还真别说,这5天,他们又怪想“新家”的。

就业是群众能够稳得住的关键,是脱贫能够长久的根本,这一切都在党委、政府规划中。石门镇党委书记柯玉侠告诉笔者,在解决搬迁群众增收问题上,围绕“山上建园区,山下建社区,社区建工厂,农民变工人”总体思路,依托月星生态茶叶园区和秦盛中药材等园区,按照“公司+园区+贫困户”的模式,将新型农村社区与精准扶贫、移民搬迁工程有效对接,通过土地流转发展现代农业示范园,落实园区与搬迁对象签订聘用协议,逐步使搬迁农户就地顺利转化为产业工人,努力实现土地有偿流转和产业工人务工两方面收入。

石门镇镇长刘波告诉笔者,目前已建成社区工厂及附属设施2000㎡,与招商引进腾飞鞋面鞋业、富祥岚毛绒玩具厂投入运营,提供就业岗位200余个,搬迁群众就近务工增收。同时强化劳动力转移就业,在易地搬迁对象中,转移就业979人,其中:外出务工500人、县城务工265人、镇内务工115人、园区务工42人、公益性岗位57人。

一户一台账、一人一施策,岚皋把搬迁群众就业问题放在首位,全县共培育农业园区159个、集体经济合作社134个,通过林地耕地入股、流转方式累计种植魔芋、猕猴桃等特色产业11万亩,带动贫困户33680人稳定增收;建成标准化厂房10万平方米,引进新社区工厂44家,提供就业岗位2598个,组织技术培训5308人次,3000余名搬迁群众就近到园区和工厂务工,转移就业9021人,一人就业整户脱贫局面正在形成。

岚皋县委副书记张永斌表示,新社区工厂是岚皋实施易地扶贫搬迁的“标配”,只有抓好这个‘标配’,才能实现搬迁户长治久安!安康市政协副主席、岚皋县委书记周康成表示:“搬迁是一时的事,而居住是一辈子的事,我们将继续不离不弃,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做群众之所需,努力为群众打造安居乐业安心的美好新家园!”

晚风习习,月华如练,花香馥郁,王明成和大伙儿笑声更朗了!

总编:陈洪海,责编:唐军,编辑:王攀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爱的作文400字 保护环境作文 科幻作文 五年级上册语文作文 六年级下册作文 我和你作文 人物描写作文 放风筝作文400字 我的乐园作文400字 我的老师作文600字 垃圾分类作文 关于植物的作文 写读后感作文 记叙文作文 月亮作文 秋天作文 寒假趣事作文400字 冰心作文奖 优秀作文大全 描写植物的作文 我长大了作文500字 作文题材 我长大了作文600字 收获作文 我学会了作文 小标题作文 温暖 作文 爱的作文 介绍春节的英语作文 我的假期英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