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带着妈妈遗照上清华 这个湖南文科状元的故事让人唏嘘感慨

2020-12-17 15:30:01
相关推荐

我坐在小公园安静的树林里,闭上眼睛,想,上帝为什么早早地召母亲回去呢?很久很久,迷迷糊溯的我听见了回答:“她心里太苦了,上帝看她受不住了,就召她回去。“我似乎得了一点安慰,睁开眼睛,看见风正从树林里穿过。——史铁生《合欢树》

史铁生的母亲去世时,他不到三十岁,他的母亲只有49岁。他沉郁哀怨,在家里呆不住,整天整天独自跑到地坛去,走啊走,想啊想。他怎么也想不通,为什么母亲就不能再多活两年?在她儿子就快要撞开一条路时,她却忽然熬不住了。史铁生想,莫非她来此世上只是为了替儿子担忧,却不能分享儿子的一点点快乐?他一度对世界都充满了仇恨和厌恶。

若干年后,湖南常德鼎城的一个少年,也经历了类似的丧母之痛。

何润琪的妈妈只要能再撑两年多,就能见到儿子撞开命运的大门,以湖南省文科第一名的身份跨进清华园。

在四十多岁时,何则明迎来了自己的第二个儿子。他不会想到,这个呱呱哭叫的婴儿,有一天能从穷家破户走出去,成为全省“状元”。

何润琪降临的这个家庭,经济条件很差。父母都是农村人,父亲和哥哥有时打点零工,赚来的钱也只能勉强维持一家人的温饱。奶奶和妈妈身体都不好。所幸,这一家虽然日子过得艰难,但也平平静静,和和美美。

何则明,这个成年后只有农民和散工两种身份的纯草根,曾是一个多才多艺的学霸。那时他爱看书,成绩好,爱音乐,会吹口琴,会拉二胡。但家里太穷,卖米都凑不够几块钱的学费,只好辍学回家务农。

后来,何则明当过木匠、铁匠,也当过电工、钢筋工。打铁累了,休息间隙,他就拉二胡。通红的炉火旁,这个赤膊的汉子,闭上眼睛,沉浸在喑哑的二胡声中。

尽管挣的钱仅够温饱,但何则明在买书这件事上却很大方。儿子小时候,何则明经常带他去城里的书店,给他挑书买书,科普、历史、文学,什么书都买。父子俩看完以后,还经常讨论书中的内容。何则明爱看历史书,常在吃饭、洗漱时跟儿子讲讲历史故事。

这个父亲,不是汽车里的发动机的油,但却是方向盘,给了儿子精神上的引导,让他能找到前行的方向。

扣好了衣服第一粒扣子,何润琪逐渐养成了爱看书、爱学习的好习惯。在以后的很多年里,看书对何润琪来说,都像初恋一般愉悦。

父亲给儿子指明了方向,告诉他远方有诗,有风景。而母亲,则教给他生活的知识和道理。

这个女人,一辈子都泡在田间地头,没见过什么世面,但从大地中汲取了很多智慧。丈夫和大儿子要外出做工养家,女人就在家照顾家庭、侍弄庄稼,有时也做些手工活。她是个热爱生活的人,就算是织一件普普通通的毛衣,也会精心绣上精美的图案。

很小的时候,何润琪就跟着母亲下地了。有时他会喊累,母亲就告诉儿子,要爱劳动,干活时要先想到它带来的快乐,而不是先想到它的痛苦。

在这样一个妈妈的引领下,何润琪很早就分担家庭的重任,做饭、洗衣、做农活......他都能做,而且能做得很好,并且不以为苦。

能让困难的生活开出花来,学习就更不在话下了。何润琪的父母也非常开明,从没要求儿子必须考高分拿第一。他们更看重态度,简单的题目不能做错。字迹也不能潦草,否则会罚很多遍。

有时儿子没考好,父母反而会开导他,“第一名不是你的专利,你要有让别人考第一的胸怀。”

初中时,何润琪爱上了绘画。有个期末考试,他再次考了年级第一。父母咬咬牙,给他报了一个绘画培训班,作为对儿子的奖励。对于这样的家庭来说,上补习班已经算很奢侈了,何况这补习班还只是画画儿。

之后的两年,每个周末,何润琪风雨不改,都会骑半个小时电动车到镇上的素描班上课。

和父亲一样,他也对音乐有着浓厚的兴趣,会吹口琴,会弹吉他。他还主动找到音乐老师,请教一些乐理知识,老师也非常乐意教他。

对于文学,他更是酷爱。父亲给的零花钱,他全用来买书了,从名著到杂志,他来者不拒。

这样的家庭,养出来的小孩,怎么能不优秀?

2017年,何润琪以极优异的中考成绩,考入了鼎城一中的隽新班。到了高中,何润琪依然优秀,多次考试成绩名列年级前三。

但多年的辛苦劳作和贫穷的生活,让何润琪的妈妈身体一天不如一天。后来去医院一查,居然患上不治之症。这个家为了供何润琪上学,早已没什么积蓄。

农村人的命不值钱,何润琪的妈妈临走时一定会在心底这么哀叹。为了不拖累孩子,这个伟大而绝望的妈妈乘家人不注意,走上了绝路。

弥留之际,她给何润琪留下一封信,交待了身后事,尤其希望儿子能刻苦读书。

那一天,是年轻的何润琪人生中最黑暗的一天。

那一天,何润琪的表哥和表姐,突然到学校接何润琪回家。路上,两人什么话也不说。刚上高一的何润琪,哪里能想到人生这么早就对他展示了最残酷的一面。

快走到家门口了,何润琪发现家里在办丧事。

这时,才有邻居说,你的妈妈去世了。

何润琪一下子瘫倒在地,大脑一片空白。这是真的吗?妈妈你为什么要抛下我?为什么?他一直哭一直哭。

之前,无论有多难有多苦,总有母亲温暖的怀抱可以依偎。在学校无论遇到什么事,妈妈总会第一时间过来帮助解决。如果爸爸是山,妈妈就是港湾。现在,何润琪已经无法靠岸。

失去母亲的痛苦,是每个人都不可承受的。这一突如其来的重击,顿时击垮了何润琪。

回到学校后,他每天都不想吃饭,睁眼闭眼都是妈妈的身影。有时,他甚至想随妈妈一起去了。他多想亲爱的妈妈能陪他一起度过高中三年,然后看他进入大学校园。如今,却只能在梦中与妈妈相见。

接下来的一整年,何润琪都陷入在无边的抑郁痛苦中。何则明很担心儿子,隔三差五来学校看他安慰他,两人像朋友一样交流谈心。

老师们也帮了何润琪很多。

何润琪初中就读于鼎城区许家桥中学185班。因为学习优异,明理懂事,深受老师喜爱。知道何润琪家的变故之后,初中教过他的老师们,马上与他现在的班主任取得联系。

在一个周末,唐纯尧、王兰英、刘应武、吴利芬、郑梅五位女老师来到鼎城一中,安慰了何润琪,还每人捐助了500元,鼓励他努力学习,用更好的成绩告慰妈妈的在天之灵。

她们告诉何润琪,如果在经济上有什么难处,她们会想办法,绝不会让他因为家境困难而荒废学业。

何润琪泪流满面,向几位老师鞠躬致谢。

何润琪的高一班主任也很感慨,“关心学生的老师我见过很多,但做到像许家桥中学的这几位关心已经毕业的学生的老师真不多见!”

其实原因只有一个,何润琪太优秀了。教过他的老师,都对他赞不绝口。这样一个优秀的苗子,谁都不忍见他枯萎。

高中的老师们,也像妈妈一样给何润琪无微不至的关心和照顾。

冬天特别冷时,老师买了保暖裤亲自送给他。他宿舍的热水龙头坏了,只能洗冷水澡,老师知道后,每天在办公室烧好热水让他带到宿舍。

在家人、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到了高二后期,何润琪的心态慢慢好了一点。到了高三,基本调整过来了。

在鼎城一中公众号上,有一篇写于去年5月的文章,题为《何润琪:站成一棵树的姿态》。文章中,老师和同学对他评价极高。

班主任姚竞之说:“他有勤勉刻苦的习惯,有执着坚韧的品格,有缜密灵活的思维,有深刻独到的见解,有出类拔萃的成绩,有活泼开朗的性格,有乐于助人的善良。他是本年级的排头兵,是雁群中的领头雁!相信他的格局能成就他的未来!”语文老师邵译萱说:“何润琪,我们对他最深刻的印象就是,爱看书!一学期读完十多本著作不在话下,教室里经常看见他静静读书的身影,读文学、读历史、读哲学,不断地从中西先贤那里汲取智慧和思想,因为博览,所以全面,因为厚积,所以有发,在第十六届叶圣陶杯全国中学生创新作文大赛中,他的作品荣获特等奖的殊荣。然而他真正打动人的不只是优秀的成绩,也不仅是出色的领导能力,更是他对生活的热忱和爱心。“同学说:“他可谓清月,拥有令人无从嫉妒的清辉,却不是明月孤悬;亦可谓芝兰,将舒缓的幽香沁入同学心间,却不似芝兰脆弱;他是一棵古木,拥有自己的枝繁叶茂和挺立的身躯,却又以此予人阴凉,顶天立地。十分有幸能有这样一位班长,成为我们的榜样,激励同学们不断奋进! ”

梅花香自苦寒来,宝剑锋从磨砺出。这句贴满中国校园的励志诗句,放在何润琪身上,再合适不过了。

因为疫情,鼎城一中开学延迟,后改为网上教学。何润琪家只有一台年代久远的台式电脑,早已不能用了。他上网课,借用的是父亲的手机。村里信号不好,手机又经常出现故障,老掉线,严重影响线上学习。

一家六口人挤在一处老旧房子里,何润琪和父亲住一间房。房间里,光线不好,白天都要开灯,否则看不清字。

过年期间,何润琪的奶奶生病住院,父亲要去医院照顾,嫂子操持家务忙里忙外,何润琪会主动帮忙照看三岁的小侄儿。

班主任姚竞之家访后,被何润琪家的困难惊呆了。过几天,姚竞之从家里找了一台笔记本电脑和新手机,交给何润琪,鼓励他“克服困难,用知识改变命运。”

能考上清华北大的,除了碾压式的智商,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特的思维方式,都缺一不可。

何润琪特别爱思考。老师分享的每一个解题方法,他都会把它想透,然后在实践中调整。他刷题不多,只有对不会做的一些类型题目,才会选择性地刷专题,比如雅典罗马的历史题。老师分享的每个解题方法,很多同学只吸收了部分,但他是反复地思考再思考,尽量把方法都套用到解题中去。

思考的成本太高,很多人畏惧思考,但何润琪认为,思考比刷题的效率更高。

高考成绩出来后,何润琪总分707分,湖南文科状元。知道成绩这一天,他即将迎来18岁生日。

何润琪第一时间打电话把好消息告诉了父亲。听说儿子考得这么好,何则明努力让自己镇定,但他的声音和语调泄露了他真实的内心。

何则明是儿子的支柱。

他现在常德一个工地做钢筋工,每天骑电动车两头跑。夏天凌晨4点多出门,冬天稍微迟一点,晚上7点多才回家。

每当听到有人抱怨高三学习苦,何润琪都会想到父亲。只要一想到早出晚归苦撑这个家的父亲,他觉得怎么样都不辛苦。

知道分数的当晚,何润琪和父亲和学校老师们一起聚餐庆祝,何则明难得地喝了点酒。他太高兴了。儿子考上了清华,这个家庭总算熬出来了。让子女通过考学改变命运,是无数底层老百姓最大也最容易实现的希望。

看着清华的录取通知书,父亲特别欣慰

作为省文科第一名,何润琪被很多媒体追逐。在回答记者的问题时,这个十八岁的男孩不卑不亢,说话既得体,又有哲理,有着远超这个年龄的成熟。

他告诉记者,父亲曾对他说,虽然说条条大路通罗马,但很多人生来就在罗马。何润琪则觉得路还是得自己走一遍,别人到达终点的速度可能更快,但看过的风景不一定比他多。

他希望自己变成一个有价值的人,而不是一个别人看起来很成功的人。

有记者问他,如何看待“寒门难出贵子”这一观点,何润琪说,如果你的父母能满足你衣食住行及求学路上的各项基本需求,那不必把自己的家庭定义为寒门,并以此给自己的发展设限。

他也不认为自己是“寒门贵子”,他只是从普通农家走出来的一名学子。

今年9月8日,何润琪踏入清华园。当天,陪他一起报到的,除了半个行李箱的书,还有妈妈的照片。

和父亲在天安门前留影

以前,他梦想着以后上大学了,带妈妈一起到大学看看。现在,考上了中国最好的大学,妈妈却看不到了,所以把妈妈的照片带来了。

在清华,何润琪选择了新雅学院。本科第一年进行通识教育,会涉及数理通识教育,比较符合他的需求。一年后,他再确定最终专业方向。不过,他的理想是成为一名作家。

从小,他就热爱阅读和写作,高中时就在一些期刊上发表过散文,在第十六届“叶圣陶杯”全国中学生新作文大赛上,获得全国特等奖。高考前夕,他还坚持每晚看一篇短散文或者小说。

史铁生,是何润琪最喜欢的作家。史铁生写过很多对母亲的怀念,何润琪与他同病相怜。他想像史铁生那样,把生命活得像火一样,温暖他人,照亮他人,鼓舞他人。

有那么一天,那个孩子长大了。会想起童年的事,会想起那些晃动的树影儿,会想起他自己的妈妈。他会跑去看看那棵树。但他不会知道那棵树是谁种的,是怎么种的。——史铁生《合欢树》

(主要参考资料:澎湃新闻《湖南高考文科第一名何润琪:带着妈妈遗照来清华报到》、蓝橡树《寒门子弟高考707分:寒门难出贵子, 是最大的谎言》、常德日报《考出687+20分的常德文科生何润琪:想想父亲就觉得高三不辛苦 》、常德晚报《许家桥中学5位教师资助困难毕业生》)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成长作文300字 美好的回忆作文 反省作文 秋作文 景色作文 我的植物朋友作文三年级300字 那一刻我长大了免费优秀作文 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自我介绍的英语作文 高考语文满分作文 小学生写人作文 初三生活作文 童话作文400字 有关读书的作文 好习惯作文 传统节日的作文 小乌龟作文 名胜古迹作文 写花的作文 作文例文 采访作文 高三作文 春天来了作文二年级 作文《难忘的一天》 包饺子 作文 我的同学 作文 老师我想对你说作文400字 描写秋天景色的作文 我的爸爸作文300字 描写大海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