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1977年恢复高考后首位女状元 语文差一分满分 她的现状如何

2020-12-17 17:50:01
相关推荐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警世贤文·勤奋篇》

古语云“时势造英雄”,每一个成功的人,或者说每一位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清晰印记的人,都一定离不开大时代的特殊背景,但有一种方式似乎是从古至今都有着高度相似的,那便是学子考试,在古代是科考,在现在是高考,年年高考,年年考,已经成为一个共同的认知,可是曾经在这片大地上,对曾经的学子们造成过不可挽回的损失,使得众多有才之士被迫放弃的心爱的课本,离开了可爱的校园。

虽然这个时间对历史来说是短暂的,但是对于学子来说那是一个漫长的十年,也就是在这样十年的沉寂中,在1977年得以恢复的时候,就有这样一位学子,在这特殊的时刻留下了自己的印记,她就是刘学红,在当年以语文差一分满分的好成绩成为恢复高考后首位女状元,如今她过得怎样?高考究竟给她的人生带去了怎样的转折与意义呢?

高考一直以来都是十分让人痛并爱着,对于学生来说,高考犹如战场一般,需要过五关斩六将,在高考这场看不见的硝烟中你需要打败的不是身边的同学,而是一国学子,根据考证据统计当时1977年与1978年的考生共计约1160万人,这个数字与如今动辄考生千万,似乎给不了太多的震撼。

但据当年山东一位负责招生的胡家俊主任回忆,当时山东招生不足2万人,而在这样的“独木桥”的近况下,还有更为深一层的数据,来自77级山东考生刘相回忆,他所在的县城在当时人口超90万,但最终能够通过各方面审查核实,进入考场的不足50人。由此可见当时高考,比起如今的“高考”有过之而无不及,刘学红便是在这样的“残酷”的环境下,考出了语文差一分满分的好成绩,恢复高考后首位女状元。

刘学红,一位生长在北京一个普通家庭中的孩子,身处首都的她,并没有因为出生地受到特殊的照拂,和当时大背景下无数的孩子成长轨迹都高度相似,高中毕业之后便投身社会,开始为生活、生计而活,相应号召主动上线下乡,将青春挥洒在这片土地上,刚开始的她作为知青,对未来还是抱有热情与希望,但在随后两年的农村生活里,她慢慢的发现,自己所学的知识并没有“用武之地”,在这里只是在慢慢消磨时间,而时间慢慢在灭她脑海中仅存的知识,肩不能扛手不能提的她,早已看不到人生的希望,似乎最好的结局就是成为一位售货员,便是不错的发展。

在这样迷茫而失望的生活中,刘学红渴望改变现状,随后在1976年与同为知青的朋友们的交流中,得知她们所在的生产队拥有一个上大学的推荐名额,原本在中学时期,成绩就十分优异的刘学红,就此确定了自己的人生目标,那就是“上大学”,在前期高考制度并未恢复的时候,如果想上学,重要的条件便是“评先进”“公分高”,于是刘学红一直十分的努力勤奋,在“公分”上一直远超众人,但即便是这样“卖力”的付出,最终这个名额并没有落在刘学红的头上,也没有在当时生产队上其他知青的头上,而是当时一位会计的女儿的头上,在当时她只能默默的看着对方带着这个唯一上大学的机会离开乡下,也就这样与上大学的机会擦肩而过。

机会永远都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失望之中的刘学红,一直没有放弃对“上大学”的渴望,当得知“恢复高考制度”之时,刘学红与队里的知青都在第一时间缴纳了5毛的报名费,再一次确定自己的奋斗目标,在这个目标激励之下,刘学红再一次将脑海中已经遗忘的差不多的知识重新捡起来,但当时上山下乡的工作并没有因此而结束,白天依旧在工作岗位上坚持,只有夜晚才能高考而挑灯夜读,在当时物资极度匮乏的情况下,没有教材就只有把曾经的书本翻出来,没有考试的试卷,就自己手抄。

曾经在理科方面十分优秀的刘学红,并未因为高考选择自己曾经的优势科目,而是实际的分析了自己在这些年的境况之下,所擅长的更多是文科,为了增加上大学的可能,于是报考了文科方面的,在这样的理智的剖析、努力准备下,刘学红与无数同样沉默已久的知识青年们就这样走进了1977年的考场。

怀揣着一颗忐忑而又坚定的心,在考场上的她,随着考题的“真面目”现身,准备充足的刘学红慢慢的越来越有把握,看到语文试题要求后,她联想到的是她这两年来上山下乡的生活,写就了当时轰动一时的作文《我在这战斗的一年里》,这篇作文仅扣了1分,后来无数人也是通过这篇文章认识到了一位坚强而勇敢的刘学红。

在这里还不得不提到刘学红是十分果敢而聪慧的,因为当时正式宣布恢复高考到正式考试,中间不过3个月的时间差,这样短暂的筹备期,给当时不少学子打了个措手不及。最终用汗水与辛勤浇灌出来的文字,获得了认可,努力的付出也同样获得了回报,不仅是作文仅差1分成为满分,更是成为当时的高考状元,这样的结果她是感到惊喜的,但也并不意外,刘学红知道自己为此付出了多少的努力,她知道自己值得这样的的结果。

随后以高考状元的光环刘学红成功进入北京大学就读,同时她并没有因为状元的光环就对自己有任何的懈怠,因为她知道只有学习才可以进步,知识才能改变命运,在随后的求学路上,她一直保持着“上山下乡”时对知识的敬畏,用这样一颗心去看待自己的学习生活。

也就是这样的学习劲头,在毕业之后刘学红成为了一名报社编辑,或许是曾经求学的经历,让她对中国教育十分的关注,着重对教育事业方面的报道,随后凭借自己的才干,将《中国青年》报搞得风生水起,此时的她可以说已经“小有成就”,在可以“稳坐钓鱼台”可以享受这些年付出的红利之时,她依旧在学习,在此期间她又先后创办了"教育导刊"、"电脑大屏幕"、"电脑·网络·市场"专刊等周刊。

随后二十一世纪互联网时期,一直不断学习的她,跟随时代的脚步于2000创办“中青在线”,极具战略眼光的她,凭借对教育行业的了解,结合互联网思维,将“中青在线”发展到现在已经成为中国国内最具权威的综合类青年网站。

结语

从高考恢复到如今,已经43年过去,刘学红的成功是十分特殊的,她自己曾说,她只是赶上的高考的红利,毕竟在当时国家人才紧缺的情况下,由于高考中断太久,学子水平差异非常大,因此相对的试题题目也较为简单,但我们更不能忽略当年报考人超500万,而录取仅30万,可以说真正的“十不存一”的残酷局面。

再好的红利,也是需要努力才能获得成果,如果当时刘学红没有夜以继日的学习,再简单的考题,她也是无法脱颖而出,在当时那样艰难的大环境下,能够静下心来好好备考本身就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只要努力,即便是普通的教科学,也一样能汲取知识的营养,做到知识改变命运,因为人生的“高考”从来都不只有一次,机会只留给有准备人,从现在开始学习,你一样可以。

参考资料:《中国青年》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显示评论内容(2) 收起评论内容
  1. 2021-12-21 13:13我徕自€¿地虬[台湾省网友]IP:736330012
    语文差一分满分确实有点可惜,但这并不影响她的成就,她的现状肯定会很出色!加油!
    顶4踩0
  2. 2020-12-04 22:54随性。[西藏网友]IP:3755984553
    1977年恢复高考后首位女状元,真是太不容易了!她的成就让人敬佩,真是个榜样!
    顶0踩0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信的作文 事情的作文 作文150 未来的作文 作文《梦》 奶奶作文 作文游记 我喜欢 作文 英语高中作文 信 作文 信 作文 作文 幸福 作文 梦想 作文 春节 摘抄作文素材 学校作文 作文二年级 美丽作文 100作文 中国作文 和谐之美美在友善作文600字 初中记叙文优秀作文600字 初中亲情作文800字优秀作文 令我难忘的一件事作文300字 写事的作文450字六年级 那一刻我长大了的作文600字 七年级下册语文作文600字 二年级作文200字左右 六年级下册语文书作文 二年级劳动节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