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孙中山故乡现存18座古桥

2020-12-17 18:10:01
相关推荐

桥是人类伟大的发明,有了桥,让路得以延伸,让障碍成为坦途。人类建桥的历史已经无从追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桥是众所周知的赵州桥,距今1400多年的历史,而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桥,说法颇多,距今大致已有3000年的历史。

科技发展到今天,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已经不再只是一句说辞,中国的建桥技术更是走在了世界前列,无数宏伟的大桥竣工通车。但为什么我还是喜欢去寻找那些鲜为人知的古桥,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古桥凝聚着一个时代、一片地域的建筑特征,散发着历史的气息,记载着前人的故事,无言的古桥也是一本厚重的书籍,掩卷沉思,令人回味无穷。

这些年,我寻觅了很多古桥,有的匿于荒山野岭间,有的仍然车水马龙,有的河道已然不存,有的仍然跨越江海。我把广东中山市孙中山故乡的古桥放在首篇,只是因为这是我第一座访遍所存古桥的地级市。

中山市现存古桥18座,我所谓古桥,是指1949年前即已存在的桥梁,其中17座被列入中山市第三次文物普查名单,还有一座是我在寻访中发现,个人感觉作为如此小的一个地级市,难以再有新的古桥被发现了。

从北到南数一数中山市现存的古桥吧。中山市现存年代最久远,桥形最优美的一座古桥位于小榄镇新市社区蓝田大街与永宁社区北村大街连接处,新晋第九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古桥叫做双美桥,明朝洪武初年驻榄都首任巡检陈忠所建,明嘉庆四十年(1561年)重建,清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出身小榄的进士何圣强重修,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合乡重修。

双美桥是单孔石桥,长18.5米,宽3.16米,高4.5米,保持着明代风格,已经走过了600多年的风风雨雨,至今仍可使用。

小榄有两座古桥,另一座位于新市社区跃龙街与东区社区西凌大街之间的跃龙桥是一座石梁桥,这座桥始建于清乾隆十三年( 1748 年),乡人何绍宇倡修,清道光七年(1827 年),乡人李翰书等重修。

桥面以巨型条石组成,加装了水泥栏杆,这座桥的独特之处在于它是中山市唯一一座有桥亭的古桥。

桥亭不是原来就有,而是民国期间村民为防盗贼,抵抗土匪,在桥的北面加建的一座碉楼,俗称镇东楼,所以也可以这么说,这是中山市唯一一座兼具防卫功能的桥梁。

中山市北部水网纵横,按理来说应该古桥很多,但事实并不如此,大多数北部镇区都没有古桥。在横栏镇六沙村六沙幼儿园对面,一棵大榕树的掩映下,有一座不起眼的小桥。

这是一座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建的木梁桥,桥名叫做廻澜桥,当地人称为青龙桥。

桥边有座小小的土地庙,土地神十分古朴,充满乡土气息。

这座桥实在太小,加装了铁栏杆,这座桥的看点就是木桥面,三块六、七米长的坤甸木的木板居然全是原装货,至今已有120多年历史了。

大涌镇位于横栏镇的南面,是一个以牛仔服和红木家具为主要产业的小镇。在大涌社区基尼大街5号对面,有一座民国年间的水泥拱桥。

桥貌似并没有名字,就叫做大涌拱桥,河道已经覆盖,桥拱也被覆盖,这座桥仍可通行,但并无实际渡河功能。

大涌镇东面是沙溪镇,中国休闲服装名镇,沙溪镇涌边村涌边街,有一座杜婆桥,看到这个桥名不由得想起孟婆汤,孟婆汤是姓孟的婆婆卖的,而杜婆桥最初确实也是姓杜的婆婆修的。

《香山县志》记载:“婆石桥在婆石村,宋时杜氏媪建。明崇祯间乡人高光谟、刘巽乾、汤斯汉修,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署县舒均再修。同治五年(1866年)涌头、水塘头、岗背、婆石、涌边、后山六乡重修”。

现存的杜婆桥是清代石桥,至今仍在用,只是河底的水面实在太影响观瞻。

在市中心石岐区的人民医院内停车场,还有中山仅有的两座明代古桥之一,明眼人一看这格局就知道这是一座冸水桥,属于古代文庙的一部分。

《香山县志》记载,香山学宫始建于宋绍兴二十六年 (1156年),也就是香山设县第四年,为第一任县长陈天觉始建,1949年以前保存还很完好,后来学宫被毁,只留下这座明代的古桥。

阳光洒在明代的红砂石上,人民医院是中山市人气最旺的医院,每天匆匆经过这座古桥的人少说也数以千计,但没有多少人知道这座桥的历史,当然,来这里的人,也几乎没有是为这座古桥专程而来的。

开发区位于市区的东面,张家边社区张四村尾下街涌四村河段上也有一座清代的石梁桥,叫做张四石桥。

巨大的条石依然坚固如初,只是上百年的行走,中间显得有些光滑。

张四石桥的河道也已覆盖,我就站在曾经的河中间,为这座百年石桥拍下一张照片。

在开发区联富社区濠头文阁大街27号对面,还有中山唯一一座石梁加石拱的桥梁,这座桥两头是平梁,中间是拱桥。

这座古桥叫做濠头青云桥,建于清宣统元年(1909年)。

除了铁质的栏杆有些煞风景外,青云桥桥面的花岗岩石条依旧,这是中山造型最为独特的一座古桥。

南区渡头社区渡头公园内有一座康帅桥,渡头村如今已是一座已被工厂包围的村庄,但在历史上这座小村却有光辉的一页。

鸦片战争至抗日战争期间,渡头村民奋起抗击英、葡、日等侵入者,为渡头赢得了“英雄村”的称号,村中古桥见证了那些风起云涌的光辉岁月。

不远处的南区恒美社区,还有一座建于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的单孔石拱桥,因形如新月得名步月桥。

步月桥横跨马恒河,经历170多年的风雨,桥名已经有些模糊。

步月桥就在公路旁,但很容易走过路过也错过,离步月桥几百米外,有沙涌村“宋帝遗迹”、“侍郎故里”牌坊,这座岭南小村到底发生过什么故事呢?

1277年10月,南宋王朝走向末路,8岁的宋端宗赵昰与丞相陆秀夫、抗元大将张世杰等一路南逃至香山县。11月,沙涌村民马南宝将端宗迎进家中,竭力保卫,献粮千石以饷军,倾尽所有家产。端宗敕奖其功,召拜工部侍郎。崖山之战,宋朝灭亡。马南宝泣血题诗,组织义士伺机起义,后因叛徒告密,马南宝以36岁英年壮烈殉节。

这座留下宋帝遗迹的村庄,在近代也很辉煌,村中涌现出上海南京路上“四大百货”中先施百货的创始人马应彪,创造了史努比、唐老鸭、狮子王等手模形象的世界级手模大师马乐山等等。

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山市共有四片历史文化街区,其中孙文西、西山寺、从善坊历史街区都在石岐老城区,唯有沙涌历史街区远离城区,可见沙涌村历史文化之丰富。行走古村,我无意间发现了一座古桥。

这座桥未曾出现在中山市第三次文物普查名单中,但看结构,明显也是一座古桥。

仔细观看桥两侧,果然发现了“公益桥”和“民国十年”字样,这也是一座近百年历史的古桥。如今桥已弃用,桥面有加装栏杆,总体保存完好。

市区南面的五桂山是中山的“市肺”,美丽的小山村旗溪隐藏于五桂山腹地,著名的矿泉水“粤山泉”就出自于此。

村中小河上有一座古朴的石桥太和桥,这也是一座建于清代的石梁桥。

初见太和桥时还是有几分惊喜的,倒不是桥有多漂亮,而是周边的环境自然协调。

可以想象这座位于山区的古桥,曾经也担负过重要的作用,只是时过境迁,如今桥的一头已经无路,太和桥也已失去了作为桥的实用功能。

来到南部的南朗镇,这里是孙中山先生的故乡,也是中山的文物大镇,分布着三座古桥,首先看看南朗镇南朗村西村河上的西村桥。

西村桥中

间有一个主桥墩,两旁辅以两座简单支架。

南朗三座古桥造型大同小异,都是纯石构造的简支石梁桥。

南朗镇的另外两座古桥都位于榄边村,一座在茶东公园内,叫做茶东五渡桥,五渡的名字可能是因为有四个桥墩,把桥分成了五段。

桥前有块牌子,写着石桥已有500多年历史,实际上这只是一座清朝石桥,并没有500年历史。

虽说没有500年历史,但这么一座结构简单的石桥一两百年后依然完好如初,不得不说也十分了得了。

离茶东村不远的茶西村九渡桥农庄内,有一座和五渡桥结构一模一样的九渡桥,不同的是它有八个桥墩。

也许是九渡桥更长一些,它的现状就明显不如五渡桥,桥面已经扭曲,成为了一座危桥。

什么是简支桥,从九渡桥的桥墩可以很明显的看出,桥墩与桥面之间完全没有任何粘合,就是靠着重力的作用把整座桥支撑起来,所以一两百年不倒,确实也不容易了。

紧挨着珠海斗门区的神湾镇有两座古桥,一座就位于主干道路边的神溪村冲口市场对面,周边环境实在惨不忍睹,要不是专程来找桥,估计难以发现这里居然还有一座古桥。

神湾墟石桥也是一座清代石桥,算来也有百年以上历史,虽然环境改变很大,但桥梁基本没什么变化。

相对神湾墟石桥周边环境的杂乱,柚埔新桥其实本是一幅美丽的田园风光,你可以想象去掉桥面的水泥栏杆和水管,再去掉河岸的水泥岸沿,河中流水潺潺,有远山,有近亭,有古树,有古桥,很美的田园风光画啊!

柚埔新桥也是清代石桥,有四个桥墩,相对比较大型,如今加装了水泥栏杆,桥面铺了水泥。

桥旁有柚埔亭和神湾祖庙,以及“柚埔通衢”牌坊,可以想象,这座桥自古以来就是交通要道,乡人在亭中休憩,在祖庙中拜神。

桥边的街道名也挺有意思,在并不爱吃馒头的广东,居然有条馒头街。

中山市最南边的一座古桥位于与珠海交界处的坦洲镇新前进村枝埔,这座桥是中山古桥中最不好找的一座,哪怕是到了枝埔村也没几个人知道这座桥,必须问当地老者,桥离得比较近的一个地方叫做荔枝埔。

离开荔枝埔后,车还要沿着田边小路开进一段路程,桥旁有座小电站。令人惊喜的是,桥边居然有完整的文物保护牌,文物保护制度牌,还有永济桥的简介,看来这座古桥还没有被遗忘。

永济桥所在地也是水泥路的尽头,旁边全是农田和丘陵,除了附近村民,鲜有外人来到。

取名永济桥的古桥很多,而这座我见过规模最小的永济桥建于1911年,封建王朝的最后一年。桥长9.7米,桥拱东侧刻有“永济桥”三字。

桥已弃用,桥面铺满了枯枝落叶,我在想,一年之中,很可能都不会再有一位像我这样专为寻访这座古桥而来的人。

看完所有的18座古桥,中山还有一座近现代桥梁也不得不提,这就是经常被作为中山市标志之一的岐江桥。

说来这座桥梁的历史也可以追溯到1949年前,民国20年(1931年),中山县长杨子毅,下决心在岐江上修桥,并向全县征收建桥费,每亩耕地征收二元,并为此事专门设立“民众实业银行”。

但工程仅进行了几个月,只在天字码头(现中垦广场与富华酒店两岸)立了四个桥柱,后来因暴雨,洪水把桥墩冲歪了,就因资金不足,又以“工程阻塞河道交通”为由停工。

尽管后来修建岐江桥的事也一再被提及,但直到1951年1月1日,耗资2.17亿元旧币的岐江桥才首次建成通车。1976年,岐江桥第一次改建成钢筋混凝土和钢结构结合的桥。

1984年,为解决岐江桥交通堵塞问题,市政府实施了扩宽工程,将桥面扩宽到19米,其中机动车道7米,两侧非机动车道各4米,人行道两边各2米,岐江桥变成了今天这幅模样。2013年5月27日,岐江桥拆除重建,2014年7月5日,按原貌重建完成。

直至今日,岐江桥每天凌晨2时至4时都开桥一次,据说也是广东全省唯一仍在使用的开合式铁桥。

世界上有很多著名的古桥,中国仍存数以千计的百年以上古桥,自古以来,修桥补路都是行善积德,不少古人以毕生精力和财富修成一座桥,桥的故事也是人的故事。古桥觅迹将会继续,在水网纵横的长三角和珠三角,还有数不尽的古桥,在闽北浙南、桂北湘南的群山中,还散落着数以百计的精美廊桥,有机会继续我的寻桥之旅,也欢迎有兴趣的朋友继续关注,一起去发现古桥的故事。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写人的优秀作文 我最喜欢的人作文 一篇写事的作文 母爱作文800字 做馒头作文 十篇英语作文 英语作文五年级上册 推荐信英语作文 四季作文400字 春节作文100 我家的故事作文 如何制作文件 互相帮助 作文 三年级作文一百字 写物品的作文 关于数学的作文 春天200字作文 低头族 作文 旅游作文500字 臭豆腐作文 我的心事作文 作文批改软件 关于篮球的作文 100字优秀作文 雪的作文怎么写 优美作文开头 挑战自我 作文 舍得 作文 难忘的旅行作文 写大海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