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与文徵明书》饱含血泪 感情真挚 明代文学史上一篇著名的散文

2020-12-17 20:00:01
相关推荐

本文由饺子破皮露了馅独家原创,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唐寅休了第二任妻子后,心情十分低落,加上他在监狱中遭了刑罚,到家后身体就一直不是太好。这时,又一个噩耗传来,令他更加伤心,那就是如父亦如知己的文林在温州去世了。弘治十二年(1499)六月七日,文林卒于温州知府任上。先前文徵明得知父亲病重,连忙带着苏州名医赶赴温州,没想到还是迟了三日,连父亲的最后一面都未见着。文林在温州颇有政声,他去世的消息令“阖郡悲思,如失父母”,百姓们自愿“敛数百金为之赙”,文徵明推辞不受,“温吏士谓‘文氏父子皆能廉,修故却金亭,以林配前守何文渊。”文徵明处理好温州的事情后,便扶柩返乡。吴中友人得知这一消息后,纷纷撰文作诗以表哀悼。唐寅也在处理完家庭事务后的第一时间登门祭奠。他在文林的灵前,读着自己所写的祭文,心情沉重至极:

维弘治十二年十一月二十七日,学生唐寅谨以修脯,致奠于故温州太守文先生之灵:

可以说,文林和他亦师亦友,如父如子,而且还是他的知己和恩人,失去这样一位长辈,怎不令唐寅如丧考妣!加上科场案和家庭变故,不幸的事情在短短的一年之内连番上演,仿佛四五年前亲人相继离世的情形,只不过那次只有亲人离世的伤心,而这次却多了对人心和世道的许多感慨。此时,新愁旧恨一起涌上心头,他再也无法按奈心中积累已久的情绪,在文林灵前放声痛哭。

唐寅绘图

曾经对唐寅有提携之恩的文林去世了,而另一位对唐寅有着顾之情的人也将离开苏州。弘治十二年(1499)年底,苏州知府曹凤将入觐考绩。这位在苏州颇有建树的知府很可能是升任他官。出于感恩,也是为了道别,唐寅参加了送别的聚会,并写下了《送曹郡侯》一诗,以感谢曹凤的提携之恩:

郡侯入觐拥鼙,旆影悠扬杂马蹄。列校参随弓虎,从官承语带横犀。漫山梓叶垂寒露,一乘汉箱载介圭。万口明朝望行幰,毗陵道远白云低。

唐寅

曹凤到了北京,“宰臣奏赐宴贤有司于庭,凤与焉。寻升山西参政,官至延绥巡抚。”此后,唐寅和他再也没有相见。随着曹凤的离开,弘治十二年(1499)也将近结束了。这一年是唐寅人生的重大转折点,他经历了由人生巅峰跌入谷底的巨变,饱受了落井下石、流言蜚语的折磨,更深刻地体会了人言可畏、世态炎凉的滋味。他的心头被无情的现实重重地刻上了一道永远无法磨灭的伤痕。他终于病倒了,这一病让他有时间和空闲重新梳理总结自己之前的人生。他从鄙薄科举,到与祝允明打赌以一年的时间攻下举人,再到成为名满南的解元,用短短两年的时间完成了许多人十年甚至更长时间才能取得的成就。

祝允明

面对突如其来和始料未及的荣誉和光环,加上各种吹嘘追捧之声,骨子里狂放的唐寅有点飘飘然,一时间,他似乎觉得自己再中个状元也不是没有可能。他满怀自信地进京,颇为自负地与人交往,又有徐经在经济上的大力支持,一时间成为赴京会试者中的另类。所谓树大招风,名高引谤,就在自己沉醉于“滥文笔之纵横,执谈论之户辙”的赞美声中和“从容宴笑”之际,便已埋下了遭人嫉妒的祸根,终于酿成了“谗舌万丈,飞章交加”“天子震赫,召捕诏狱”的苦果。细细想来,弄到现在这样的地步,他自己是要负一定的责任的。

徐经绘图

这时,他脑中忽然出现了九鲤湖祈梦的场景,当时梦到有人“遗墨一担”,第二天解梦者告诉他将来以书画谋生,当时他还觉得九仙浪得虚名根本不灵,没想到此刻的现状不就是让他操起画笔谋生度日吗?是啊,失去了仕进机会的他,只能选择以书画谋生来度过他的下半辈子了。这或许就是命吧!在休养期间,唐寅以饮酒读书度日。尽管酒精对他的健康没有多大好处,但是却能麻醉神经使他暂时远离痛苦。而读书则可以令其“寂然凝虑,思接千载”,也能帮助他忘掉生活的烦恼。当他读到《金刚经》第三十二品“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时,他猛然觉得这不就是他的人生写照吗?

《金刚经》

所谓“世间好物不坚牢”“琉璃瓶薄珊瑚脆”,从此开始,唐寅以“六如居士”自号,而佛教也成了他躲避现实的精神之窟。他从佛教的禅理中寻找到了解脱的法门,也在禅思中慢慢地自我修复,试图摆脱科场案的阴影。佛教令他放下了先前的执著和苦痛,也给他灌输了人生虚无、世事无常、得过且过的消极思想:

这些诗中,已然没有了当初铮然的“乘时之志”,有的只是看破世事、人生如戏的感慨。唐寅虽然取了一个“六如居士”的号,但是真正的破除我执、超然物外又谈何容易呢?对于唐寅取号的事情,文徵明和徐祯卿都有所耳闻,在他们而言,自然不希望看到唐寅如此消沉,却又苦于无力扭转局面,他们能做的也就只能是以诗代简,安慰一下罢了:

从徐祯卿和文徵明的诗中来看,此时的唐寅似乎想要置办避世之所,不过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么也仅仅只是一种设想,因为依照他此时的经济情况来看,是无力经营的。两人诗中“谁与高人办草廛”“谋身未办买山钱”,说的也正是他当下的窘境。对于朋友的关心,唐寅除了心存感激外,也让他有了一吐牢骚的机会:

书籍不如钱一囊,少年何苦擅文章十年掩骭青衫敝,八口啼饥白稻荒。草阁续经冰满砚,布衾栖梦月登床。三千好献东方牍,来伴山人赞法王。

徐祯卿绘图

儒家常说“三不朽”,唐寅虽然与立德、立功无缘,但是立言这条路还是畅通的,他愿效法司马迁“隐括旧闻,总疏百氏,叙述十经,翱翔蕴奥,以成一家之言”。打定主意后,他那颗自科场案以来悬而未决的心终于沉静了下来。不过,随即而来的生计问题却成了他最为头疼的麻烦事。因为赎徒,他花掉了家中仅有的积蓄,此时和弟弟尚未分家,一家人都为他过起了苦日子,他的侄儿目前只有三岁,所以他觉得特别对不起弟弟一家人。而科场案不久后的那段日子,前来求画和求文的人也不多,对于一个有“污点”的人来说,那正是他最艰难的时刻。

司马迁绘图

此时,唐寅想到了一个人,觉得只有他有能力也有心能够帮其渡过难关,这个人就是一直支持并关心他的密友文徵明。于是,唐寅给文徵明写了一封求助信,在这封信里他将自己早年的经历、文氏对自己的帮助以及科场案前后的状况、今后的打算,娓娓道来,并在最后将自己对好友的请求和盘托出:“但吾弟弱不任门户,傍无伯叔,衣食空绝,必为流莩。仆素论交者,皆负节义。幸捐狗马余食,使不绝唐氏之祀。则区区之怀,安矣乐矣,尚复何哉!唯吾卿察之。”这封题为《与文徵明书》的求助信,饱含血泪,感情真挚,是明代文学史上一篇著名的散文。

参考资料

·《与文徵明书》

·《金刚经》

·《送曹郡侯》

图片来源于网络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写母亲作文 作文议论文素材 作文600字初三 作文我的同桌 美好的生活作文 积累的作文 蝴蝶的作文 古诗词作文 成长作文800 行动作文 作文素材亲情 英语作文主题 作文亲情素材 三年级作文日记 仪式作文 共享作文 550字的作文 为了作文 善作文 亮作文 夜作文 科学家作文 公园作文400字 四篇作文 老虎的作文 记录生活作文 英雄作文素材 描写外貌的作文 故事作文300 长篇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