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我以前 也是恨极了高考

2020-12-17 21:35:01
相关推荐

照例,每年发一遍这个。

我以前,也像许多位刚高考或即将高考考生似的,恨极了高考。

我是江苏人。当年高考,所谓五年四改革。轮到我们考那年,高二升高三时,还不确认高考要怎么办。制度朝令夕改,传言纷纷。好想揍人。

最后呢,高考,我们一口气考了九门(我那届,偏科生都完了),而且是考完后,蒙着眼填志愿,分数?自己猜。

那年,我许多好朋友人仰马翻。我父母稳稳地按照我估的分数,下压了30分,给我填了所上海211,“你就不要冒险了”,结果也还好。我有几位该去南京大学的朋友,掉回无锡本地大学了……

当然,过了这么些年回头看看,恨意弥散了些。

倒不是好了疮疤忘了疼。我现在偶尔,还会做噩梦,“已经3月份了,还有一整本数学书的课本,一点知识都没学!”

只是多少见过些世面,回头看,明白了一点。

考试,原来便是为我们平民准备的福利。

汉时有考试,考察的考,试探的试。

一度是,地方郡国推举出一个人,叫做孝廉;中央再考试一下,合格便能从政。听着好,像分区选举是给民间孩子从政的机会,但后来,许多被举的孝廉,都是仕宦子弟。比如曹操就被举过孝廉。

说白了:几十万人里,保送一个人上去考试——谁有机会上去,一目了然。

魏晋之间,九品中正制,直白地说,门户世袭,天下皆知。

那时候,平民孩子,都不用考试,因为没这个上升通道。

此后唐朝兴科举,绵延千年。

科举选不出真才子,唐朝时就这么说了。

因为,本来,唐宋之间科举,主要写策论,考士子的时事政才,兼考文章。科举是公务员考试,务实为主,又不是选拔文艺创作青年,所以考场多留一条作文,算是给文艺青年们留了条路,也提倡素质教育。

历代考场作文,只有过一首好诗:钱起先生《湘灵鼓瑟诗》里,曰:

“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考场作文试不出好文章。韩愈后来回头读自己的考场作文,甚为羞臊,“颜忸怩而心不宁者数月”,几个月都羞羞答答,简直想否认那是自己写的东西,还特意搬出司马迁、孟夫子、司马相如、杨雄、屈原这些心中偶像申斥道:这五位如果蒙了名字去参加考试,估计也考不中!

实际上,韩愈在科举和户部的老师里倒霉许多次。

但如果没有考试制度,韩愈该怎么样呢?怕还是一生郁郁吧。

大家都知道考试制度很扭曲。许多孩子都在背高考题了。其实古代也如此。明清科举制度有八股,那时书商也懂教材赚钱,没事印点高考满分作文流出结集,供大家学习的;至于捐监纳贡之类就不提了。汪曾祺先生做个评估:清朝,纯花钱买国子监大学毕业文凭,而不会写文章的,全国一年可能多到八十万。

所以都说考试要改革呀。晚清,科举要改革,拿新名词显新潮,把拿破仑译做拿破轮,出了个题目叫《项羽拿破轮论》,大概想把两位旷世名将来个比较吧。于是就有腐儒写出考场名文了:

“以项羽拿破轮,是大材小用,其力难施,其效不著,非知人善用之举也! ”

是很好笑。但反过来想,国家教育出问题那么多年,考试改革,只是在让那些被教育耽误了的诸位付出代价而已。

如果是教育制度的考察,高考这制度真挺扭曲的。

但因为加上了个人出身上升通道的因素,高考制度已经算公平了。

是的,高考制度很扭曲,很不合理,可能试不出真才学(虽然很利于考察执行能力),但在如今的中国,已是最公平的选举制度之一了。

一个美好的传说:王维年少时,听说太平公主内定了位叫张九皋的做头名,于是打通关系,酒席间给公主弹了首《郁纶袍》琴曲,再献诗文。公主心醉,当场就定他为头名。

这故事听来很浪漫,但仔细想,很让人心寒。幸亏这是王维啊,他头名,大家也没话说。如果是其他人呢?比如,张佳玮是张易之的侄子,也参加那年科举,太平公主给脸面,于是张佳玮靠着张易之的关系,就轻松压倒王维,得到一个保送资格?公平吗?不公平。因为平民百姓没这路关系。

范进们当然可笑。但至少进了考场,范进和无数潜在的富户子弟,是相对平等的。

一种说法是:高考之前,是我们知识最丰沛的时候。我们会做代数和几何,会做物理受力分析和化学式,背得出历史年表——而我们毕业之后,什么都不会了。

其实不是的。

高三为了备考的学生,会背诵一大堆书本提炼好的知识,读了这些,给人一种富有知识的错觉。但那些更多是索引,是入门。比如,多少人都背历史书,都知道文艺复兴三杰米开朗琪罗、拉斐尔和达芬奇,知道文艺复兴大师多。但大多数高考生,未必说得出当时意大利其他大师的名字。你提起姜波罗尼亚、里皮父子、安杰利科、马萨乔、乌切罗、提香、乔尔乔内、佩鲁吉诺,知道的怕没几个。哪怕对达芬奇等三杰,也怕是只知道几个巨作的名字而已。

如是,在高考之前,我们知道的,大多是索引,是入门,是大纲,但不是知识本身。好比周星驰版电影《鹿鼎记》里,韦小宝要练绝世武功,陈近南给韦小宝一本薄薄的书,然后一盆凉水泼下来:“这是绝世武功的目录,秘籍在那里”——指了指另一桌堆积如山的书籍。

高三给学生们的,其实是一些基本的认识世界的工具,以及一些浮光掠影的,世上知识的目录。

有些知识,因为高考存在,当时会显得很无趣。但许多年后,你会发现,那也许是你最后有时间接触某些美好的知识了。

高三不是知识的巅峰,只是你掌握了许多题目的做法、有许多索引和入门,可能还有人生中最自律的一段时光。

对大多数有一定总结和归纳能力的人而言(不排除有些一再犯同一错误的),你的知识,总会随时间慢慢增长的,虽然也许无法归纳为语言,但你所知道的,只是与日俱增。虽然也许意识不到,但这些知识,其实并不比高三那些书面凝结的知识跌份儿。只是术业有专攻,在一些门类钻得更细了,而已。

所以:别因为高考就恨知识和学习。知识是好的,只是考试制度让它们显得丑陋了。

学习,将来还要继续的,只是以不同的方式而已。

提一下,现在大学的意义所在。

高三家长们所谓“高三苦一点,大学就好了”,当然是胡扯。

理想中的古典大学精神咱们就不提了,那太美好,也指望不上,只说现实生活里的大学。

如上所述,高中生涯,其实只是给出一个通识教育的知识索引,大学则更像是对专门学问的钻研,虽然国内大学的教育质量未必有保障。

这里得多提一句的是:大学,并不只意味着学习。

如果没有大学这个缓冲地带,学生们得怎么办呢?18岁,高中毕业了;没有大学,那么,要么就直接进社会工作,或者去一个大学的替代品里学习知识。两者必居其一。

可以抱怨国内大学教育无甚意义,但大学真不只是学习。这段时间,让孩子有机会,也有合理的理由,远离故乡,至少离开父母身边,去尝试成长。国内许多学生,在大学之前,没有正常的社交和自由生活。国内大学的课业,相对不如高中紧张严密,于是有可能做出选择——做个好学生,或者多经历些,甚至创业或者当个情圣。

大多数人,人生中第一段相对自由的、模仿成年人的时光,是大学里来的。

大学未必提供更高质量的知识,但提供更多的可能性,是未成年人和社会人之间的一个缓冲带,而且基本是默认的。大学给你成长的可能性,虽然不那么多,但总会比高中多一点。

在这个相对安全的缓冲带里,你可以尝试一切可能性,也包括犯些错误。勤奋学习是其中的一种选择,虽然很好,但你依然有其他的选择,虽然未必那么美好。

等以后上了社会,自由逐渐被剥夺时,多少会明白大学这段时间的可贵了。

所以了。

高考,作为教育审查制度,不太合理;作为选拔制度,却是中国当下最公平的制度之一(地区招考当然扯淡,我身为前江苏考生,经历过所谓五年四次高考改革,知道其中的苦楚)。

但在我国,真的已经很公平了。对许多山区孩子而言,这是他们一辈子昂着头来大城市的(而非入城务工),不多的机会之一。

何况,还能有一段相对自由的时光,作为奖品呢。

所以,今天高考的、将来要高考的和已经高考过的诸位:

祝大家好运,总能遇到公平与好运。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真没想到作文四百字 校园作文350字 油灯作文 关于手机的英语作文 夏天的雨作文700字 难忘的一刻作文600字 四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五作文400字 我最喜欢的一部电视剧作文 一年级国庆节作文 什么是幸福作文800字 美丽的动物作文 作文我是一个坚强的孩子 春节作文350 我为祖国自豪作文 爱就在我身边作文700字 什么的什么的作文 作文历险记300字 给爸爸写一封信作文 菊花的作文 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作文 关于亲子关系的作文 告别懒惰作文 距离作文开头 运动会感悟600字作文 我家的小狗400字作文 有关取舍的作文 纪律作文400字 让自己美好作文500字 以争吵为题的作文300 成长的背后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