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秦圈五周年:山河无尽 万里初心(上)

2020-12-17 23:25:01
相关推荐

来源:秦朔朋友圈

· 这是第3472篇原创首发文章 字数 5k+·

· 关注秦朔朋友圈 ID:qspyq2015 ·

8月15日,秦朔朋友圈主要的十余名专栏作者们相聚了,借着《此刻朋友圈》新书签售,举行了一场小规模的沙龙演讲,大家带着自己长期跟踪思考的话题进行分享,现场观众在笑,在共鸣,在思考。

再过两个月(10月16日)就是秦朔朋友圈成立五周年的纪念日。特别感念作者读者们一起相伴走过的这五年,所以才有了这本书。疫情期间,不知不觉整理了46.5万字。书是按作者的专栏方式出的,定义了秦圈的自产IP,这次他们也从天南海北汇聚上海。

秦老师说,山河无尽,万里初心。无论时代如何变化,秦圈“记录中国时刻,推动商业文明”的初心无恙。“此刻”是如此重要,它催促你爆炸性地阅读这个时代,更加坚定地应对未来。

现将作者们的演讲精华整理呈现,会分成上下两篇,以飨读者。

——水姐

忆湄:活在20202020年1月1日,我在秦圈写过一篇《活在2020》。当时我写道,2019年是“史上最难”,而2020年明显是一个希望,虽然我们不知道那希望是什么。当时的我把这个所谓“乌卡时代”(VUCA)所有的非分之想都算了一遍,都没算出一个月之后全世界开始悄悄大流行的新冠。我们以为2019年是“史上最难”,没料到2020简直是对2019的一次降维打击。

我们都知道,人生其实是一连串的偶然。年轻半岁的时候,你不会料到如今口罩开始和手机平起平坐,一起成为人体的外挂器官;年轻十岁的时候,你可能也不会料到今天的自己会身处某座城市,从事某项事业。但2020让我觉得,人生不是一连串的偶然,因为要叠加上这个如此偶然的时代,人生是一连串偶然的平方。

活在2020是什么感受?有人说,糟得很匀称,超越了季节和时间;有人说,每年福布斯推的30under30(30岁以下30人)榜单或许今年可以改成30under31,因为这一年大家都把“作为”放在了“活着”之后;美国的科技公司开始永久WFH(work from home),中国更多的明星企业会经历明枪暗箭,多数人的人生自由度开始折戟沉沙。当然,以上被按下暂停键的人生或许已经称得上幸运,不幸的人已经被按下了终止键。

但是,这也可能是我们最有所谓“历史感”的一年,这场全人类的灾难必定是史书上浓墨重彩的一笔,而我们真真切切地和它打过招呼。对于没有经历过战争,运动和自然灾害的这一代青年来说,这次他们终于看到了这个世界露出的獠牙,所有你以为平常的东西都可能会失去,所谓“风霜刀剑”“身不由己”都不再是历史小说里渲染气氛的词语,它们是你每天要面对的“新常态”。

面对如此“新常态”,唯一可以安慰自己的是,其实人不经历艰难困苦并非什么好事,见识会浅薄,思想会贫瘠,生命力也会受损,因为到最后你终会明白,快乐并不是人生的主旋律,人活世上都不会那么“爽”,能长久的东西也都没那么“爽”。与其徒然地去追求快乐,世人更应当认清自我,做到最好,成为能在任何危机中都可以倚靠的自己。

好消息是,2020年已经过去了三分之二,我们快把这年熬出头了;但坏消息是,2021未必真的会好起来。但又有什么关系呢,就像《肖申克的救赎》里说的,如果你已经走了这么远的路,也许你还可以再往前走一点。

刘子:乡村问题,与你有关

美国人类学家玛格丽特·米德说:永远不要怀疑一小群忠诚的有思想的公民可以改变这个世界。秦朔朋友圈的周围,也许就聚集着这样一些公民。

公民,对应的是权利和义务。该是你的权利,就应当去追寻和捍卫,该是你的义务,就应该去承担和推动。而当下中国流行的,更多是娱乐主义、键盘侠、打酱油,要什么权利?你随便拿去;有什么义务?别人的事关我什么事。

如果这么说,乡村问题,确实不关大家的事。真是这样吗?

时间有限,我只说两个问题:

经过多年发展,从数字上来说,人们变得比以前更富有,但环顾社会,看看自己,又都发现自己和生活好像并没有变得更好。为什么?

如果只有一些人这么认为,那还是他们自己的事儿,但当许多人都这么觉得的时候,就是这个社会和时代出了问题。

总体来说,中国的近现代史,本质上是学习西方的历史,学习西方文明模式下的城市化、工业化、商品经济、民主、法治、科学、生活方式等等。经过好几代人的努力,今天我们在很多方面都超过了西方,一方面自豪满满,但有点太满,比如心里装的东西太满了,就有点乱了;另一方面,回头一看,别人的东西是学到手了,但原本属于自己的东西又都丢得差不多了。

所以人们越往前走,越觉得心里不踏实。我们开始怀念以前,比如以前的东西看起来没这么花里胡哨,但是好用耐用,以前的人们没这么聪明,但是重感情、信得过,以前我们虽然没现在有钱,但一想,以前很多地方根本就不用钱……

这么多“以前”加起来,就是传统。这些传统去哪里找?城市肯定不行,城市即使还有一点传统的东西,也被商业包装成现代的东西而且卖出了好价格。

像这样,当你思而不得,也就有了“乡愁”。显然,这份乡愁,不仅是关于地理上的故乡,也是这个时代导致的“时代乡愁”。

所以“乡愁”其实是每个人都有,只有尊重、化解这份骨子里的“乡愁”,人们和整个社会,才能心安理得地继续前进,否则,迟早要精神分裂,“合久必分”。

那么这份“乡愁”如何化解?自然,只能将目光投向传统,以及还传承着传统的乡土社会。

第二个问题是个很实在的问题。这两年形势不好,很多朋友经常有事没事凑在一起想出路、谈出路,但大多数人,都没找到好出路。

怎么办?

个人的出路靠个人,但群体的出路,只能靠时代和国家。

八十年代的民营化,九十年代的制造业,新世纪开启的房地产和大基建,二零一零年代的移动互联网,都是面向大众开放的时代风口和国家风口。那么,下一个大规模的、普通老百姓能参与的“时代风口”在哪里?

制造业、房地产产能过剩,大基建拉动越来越难,高端制造、高科技又不是普通老百姓能参与的……那么,既能承载时代使命,又能惠及众多普通老百姓的下一个点在哪里?

我觉得,是时候将目光转向乡村了。

一方面,时代发展到今天,城市的、工业的、市场的东西已经走在前面,而要走得更踏实,必须回过头去补乡村短板;另一方面,乡下人口多、空间大、资源多、起点低,一旦找到好办法,把乡村这把火烧起来,投入产出比会很高,而且能烧很多年!

事实上,国家层面这几年也在将很多政策的、财力的、人力物力的重心慢慢转向乡村,从扶贫攻坚、乡村振兴的国家战略,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到近期对粮食问题的关注,一直在高举高打。同时,我们在实际业务操作过程中,也发现很多城市债台高筑,要再举债、融资也很难,真正有钱而且肯花钱的,是一些发达地区的乡镇政府乃至村级政府,尤其是涉及三农的领域,政府还是很舍得花钱的。

乡村的问题,在于当前政府、市场、社会都还没找到像城市一样发展的好模式,但这也正是机会所在。当然,这很复杂,以后有机会再与各位探讨。

所以,不仅是从人文上还是现实中,乡村问题都值得大家好好关注。

梁云风:内循环与楼市

2015年11月,我到上海第一次和秦老师见面,到现在差不多四年半的时间了,我一直都和大家在一起。

今天我的主题是“内循环与楼市”。我在最近的一年半时间,写的最多的题材一直是房地产。其实我以前在秦圈的写作面非常广,时评、科技、社会、经济、房产,只要是读者需要的,我都能写,而且写得很快。

这一方面和我之前的职业有关,我以前在报纸做了三年的采编,那个时候出快稿,经常是采访后回去一两个小时就交稿。但今天回想起来,当年还是年轻。今天和大家说当初是多面手,其实并不自豪。一个人得自大到什么程度才会觉得自己什么样的题材都能把握呢?

2016年9月,秦老师带我参加腾讯在福州举办的全球合作伙伴大会,途中秦老师给过我两条建议,一是要有敬畏之心;二是要找到适合自己的赛道。我开始梳理自己的写作边界,恰好2017年秦老师推荐我参加一个房地产行业非常有影响力的高级研修班,我跟班学习了近一年时间,也结识了很多地产圈的朋友,这之后,我逐渐将自己的兴趣转向地产行业。

深入了解中国房地产行业的发展之后,我对秦老师提出来的敬畏之心更加笃定——我们需要敬畏市场,敬畏规律,更需要敬畏不确定性。

今天提经济内循环,在一年前是很不可思议的,经济内循环,意味着传统的出口大门已经柴扉半掩。虽然中美关系磕碰早已有之,但谁也无法预测,疫情与国际环境的变化如此之快。

这就是市场和不确定性。

从2017年初开始,我每年都会在开年的时候写今年的房地产行情大概会怎么走,上半年会怎么样;年中的时候,又会写下半年会怎么样。回过头来看,大方向可能不会差太远,但具体来看,真正实现的很少。预测都是基于现有的信息与逻辑,但逻辑的推演永远无法超越不确定性。别看有些大咖在年底演讲中说自己预测得多准,其实大趋势大家都看得到,至于具体的细节大多是马后炮。

现在提经济内循环,我在最近的文章中也提出,按照逻辑,内循环与房价的上涨绝对是相悖的,因为内循环需要激活消费,而房价的上涨绝对是对消费有挤压效应的,所以如果中央要提内循环,就必须抑制房价,至少不能让房价继续上涨。而如果房价没有了上涨的预期,投资就失去了意义。

这个时候,房地产行业还值得投资吗?

所以还是回到以前秦老师谈到的两点,一是要有敬畏之心,二是要找到适合自己的赛道。如果我们在今天这个时间点进入楼市,一定要问清楚自己几个问题,你对这个市场了不了解?你是投资还是刚需?楼市是不是最适合你的投资赛道,很多人曾经加杠杆买房获得巨额财富,适不适合你?

当然,我们相信中国的经济必将向上,这是国运走向。但具体来看,还有没有螺旋式上升呢?

如果你对市场有敬畏之心,如果你对自己买房的需求定位清晰,那么你就会明白,买房不是赌,我们可以赌国运,但不应该赌自己的命运。

睿愚:观察世界,记录思考,保持谦卑

首先要感谢秦老师打造了秦朔朋友圈这个思想平台,让我们有幸与百万读者一起交流一起进步。

秦老师在一财的时候,我时有投稿,作为总编辑,秦老师竟然每信必复。但我们第一次见面是在2017年4月,在浦东机场,我幸运地邂逅了秦老师,当时我正要离开上海,要回老家山东日照发展。从一线城市到四线城市,从南方到北方,不同的世界不同的生活,我没有沉沦没有低迷,灵魂没有无处安放,这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我有做自媒体。

一方面,我要以主人翁的心态、奋斗者的姿态建设我的家乡;另一方面,我作为一名泛财经自媒体创作者,又有着观察家乡风土人情、经济社会运行的观察者心态,家乡的一切对我这个归乡的游子而言,又充满了重新认知的喜悦和好奇,我在观察,在比较,在思考,在记述。

一线城市跟四线城市大不同,体制外跟体制内大不同,南方文化跟北方文化大不同,漂泊在外打工跟在家乡干事创业也大不同,回家乡这三年,对我的影响和触动特别大。

在家乡身处其中的经历和观察,跟我在上海的时候对家乡的想象完全不一样。

所以我常常想起毕淑敏的一句话,我们出生的时候都是小蝌蚪,长大了都变成了井底之蛙。

我理解的井,既有地域的局限,又有时代的局限,还有信息和资源的局限。

不同国度不同城市的群体有着不同的文化和行为模式,不同时代的人们有着不同的物质和精神生活,掌握不同信息和资源的人们也难以真正做到互相理解彼此认同。

鲁迅在《而已集-小杂感》里说,“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我只觉得他们吵闹。”你看这场疫情,就引发了不少割席事件。

所以世界不是平的,而是遍布“深井”。

人类社会的隔阂一直有,以前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俗,大家交流、交往、交易很少;后来有了公路铁路,有了汽车飞机,但隔阂没有消除,所以有了一战二战和冷战;现在有了互联网,即时通讯,随时交流,然而依然消除不了人与人的隔阂,种族与种族的隔阂。只因为一切隔阂的根源是我们人人都在自己的井里。风月并不同天,身受却无同感。

因为在井里,有约束,有限制,信息不可能对称,所以我们的认知都是片面的,都是局限的。

《了不起的盖茨比》开篇写到,在我年纪尚轻、阅历尚浅的那些年里,父亲曾给过我一句忠告:每当你想批评别人的时候,要记住,这世上并非所有人,都有你拥有的那些优势。

二十年前,我们想象不到现在的社会,是因为我们年少无知,现在,我们也很难想象出二十年后的社会,是因为我们有了成见和偏见,知识、经验和阅历既成就了我们,也制约了我们。

别说对未来的预判了,就是对当下,对于当事人,还有那么多罗生门事件。

美国著名历史学家杜兰特夫妇花了50年时间,写了1500万字,完成了一部气势恢宏的《世界文明史》。然而1968年的时候,杜兰特夫妇又出了一本小书,叫《历史的教训》。出乎意料的是,他们对历史学的评价并不高。杜兰特夫妇写道:“绝大部分历史是猜测,其余的部分则是偏见。”

他们这种坦诚的态度让人倒吸一口凉气。一个学者的视野越是开阔,他的观点就越会谦卑。

牛顿晚年时说过,在科学面前,我只是一个在岸边捡石子的小孩。

他并非是在假装谦虚,而是在感叹自己的一生。牛顿穷尽毕生之力,终于看到了宇宙的浩瀚无际,同时也看到了自己的局限。

今天早上在朋友圈里看到美国经济学家托马斯·索维尔的一句话,深以为然,他说,认识到自己的无知程度,需要有相当程度的知识。

我的笔名睿愚,取自《孔子家语》:聪明睿智,守之以愚。乔布斯也说过,Stay hungry,Stay foolish.

永保谦卑之心,是我这三年学到的最重要的一点,谨以此与大家共勉。祝愿我们都能成为睿智又谦卑的智者。

预告:还有下一篇

「 图片 | 视觉中国 」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模仿北京的春节写一篇作文 令我感动的一件事作文400字 六一见闻作文500字 劳动的颜色作文范文 假期里的一件事作文400字 我的年度汉字作文800字 快乐的寒假作文600字 有真好半命题作文600字 我被表扬了作文300字 有意义的一件事作文400字 暖作文600字六年级优秀作文 朝着阳光奔跑作文600字 端午见闻作文400字 七年级上册英语第一单元作文 端午节作文400字以上 挫折伴我成长作文600字 爱在细微处600字作文 我的假期生活作文800字 我的课余生活作文600字 从那以后作文600字 关于过年的作文200字 我懂得了感恩作文500字 征文和作文有什么区别 新时代新青年作文800字 学会忘记作文600字 高二英语作文范文10篇 打女生阴部作文 我懂得了珍惜作文400字 我学会了炒菜作文400 今年高考四川作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