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左手利己 右手利他 才是完整的经济学

2020-12-18 02:30:02
相关推荐

大家好,欢迎来到小张讲经济学,每天给大家带来有用又有趣的经济学知识,喜欢的话点个关注。

这篇文章给大家讲一下经济学的基本方法论两个支柱中的第二个,掌握经济学是如何看待人性的,如何对个体的行为动机做出假设的。简言之,经济学认为人是利己的还是利他的呢?

理性自利的人就是经济人

说起经济学,人们首先想到的是经济人,认为经济学分析的个人是经济人,这个是有偏颇的。早期的经济学确实分析经济人,例如在亚当斯密《国富论》里就是如此。但是现在经济学所分析的已经是一个完整的人,不完全是经济人,也包括其他类型的人。

说起经济人和经济学,就不得不提理性、自利和利他三个概念,说明这三个概念在经济学中的重要作用。理性上一篇文章已经介绍了,就是说一个人很精明,目的明确,也知道如何实现目的,总之就是一步闲棋也不走。这篇文章重点讨论利己与利他。

经济学认为,人是理性的。但是理性的人可以做出利他的举动,当然更多时候是自利的。一个既理性又自利的人,就是刚刚说到的经济人。也就是话说:经济人=理性+自利。

那么经济人对经济社会意味着什么呢?或者粗暴简单地思考,它是好还是坏呢?

自利是魔鬼吗,会不会危害社会呢?我们从《史记》开始吧。还记得《史记》里的名言吗?没错,“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太史公在《史记》里用冷峻的笔触,精准刻画了一个商业化的盛世汉朝:熙熙攘攘,人来人往,忙忙碌碌,繁荣昌盛。

其实,这何尝不是描述了我们今天的市场经济过程呢?

如果你仔细观察,会发现周边很多勤奋的人。凌晨四点,马路上奔驰着三轮车、小货车,正从城市边缘的农副产品集散中心向市内各菜市场、农贸市场运送新鲜的蔬菜;凌晨五点,环卫工人开始清扫街道了;凌晨六点,早班的公交车正穿梭在街道上;凌晨七点,所有的早点摊都已经笼罩在一片热气腾腾中……这些场景每一天都在上演,搭建这些场景的是辛辛苦苦的菜贩、环卫工、司机和早点铺老板;他们奔波着、忙碌着,用自己的辛勤汗水营造了你我每一天生活的便利美好。

他们和我们素昧平生,为什么会如此热心快肠地为我们付出?是他们心胸高远、情怀深厚?还是他们大公无私、一心为人?或者他们是传说中的圣人,还是宣传中的雷锋?

都不是!他们和你我一样是一介芸芸众生,他们何曾主动想过他人之利?所做一切无非是为自己讨得一口饭吃,通过满足你我的需求而养活他们自己。

这个世界就是如此奇妙,在每一个人都孜孜以求自己的利益时,市场机制将他们的努力协调起来,让每个人的利益都得到实现,社会因此而繁荣。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里总结道:实际上,他一般并未想到要促进公共利益,也不知道他促进了多少的公共利益,他只会想着自己的利益。但当他这样做时,一只看不见的手牵引着他,实现了一个他本不打算实现的目的。

也就是我们上面所说的,利己在日常生活中普遍存在,利己+理性,一个理性的利己的人,就是一个经济人。

利他与效率

另一方面,人们又有很多利他的行为,利他对经济和社会意味着什么呢?

第一,从效率这个功利的角度看,一般意义上,确实利他不能替代利己。

设想你去看望一个病人,带上鲜花水果,可是你可能没有预料到,病人恰恰是吃了水果后住院的,而且他对鲜花过敏。这种利他不就是没有效率吗?又遑论天使?

这里隐藏着一个简单道理,鞋穿着是否舒适,脚知道。因此,各人寻求自己的利益要比我为人人来得好。

第二,利他也还是能起到和利己一样带有功利性质的作用。

在现实中,利他行为就是一种保险机制,在一个人靠一己之力不能生存时,慈善与公益可以助他一臂之力,给他雪中送炭。这种保险机制保证了社会的正常运行。

因为世事无常,谁能知道自己会不会落魄呢?

第三,更重要的是,利他超越了功利心,它不关乎是否有效率,但是为人们心里最柔软的位置点亮了一盏温暖的灯。

在小说《麦琪的礼物》中,丈夫为了给妻子买梳子卖掉了自己祖上传下来的金表,妻子剪掉自己的长发给丈夫买了表链,虽然最后表链和梳子都毫无用处,可是这是功利意义上的毫无用处,但夫妻之间的相濡以沫、恩爱有加,不正是人们的永恒追求,不是更让人动容吗?

利己我无意放弃,利他我真心喜欢

如果人们过于重视个人利益,利己心太重,这个社会就过于冰冷,让人寒心。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这丑陋得让人情何以堪?但是,如果毫无根由地鼓吹利他主义,也是很荒谬的,而且不现实。

人们向往美好的生活,这种追求本身不是也很美好吗?

在很多年以前曾经看过一个小品,里面宣扬了这样一种利他行为,说是城市女青年在大年三十那一天离开自己的恋人,到乡下为独居老人送温暖。这是利他吗?这不是高尚,是扭曲和变态。

正常的天理是,先照顾好自家的家人,然后再关心亲友,关心自己的同事工友,关心几千里之外的素不相识的人,因为他们是自己的同胞,也是弱者;此外,还要关心异国他乡受苦受难的民众。

关心和帮助的人越陌生,利他也就越纯粹和高尚。

但是,我们更希望看到的是,当人们基本满足了自己的基本需求之后,再实现这种纯粹和高尚。利他应该在自利得到适当的满足基础上出现,这才是世间正道。只有自利和利他有机交融的社会才是一个既有效率又温暖的社会,才是让人留恋和热爱的社会。

如果我们从进化论的角度看,会发现,利己和利他都是人类社会进化的结果,纯粹的利己和利他都会被淘汰掉的。在原始社会,利他主义成分更多一些,因为生产力落后,相互扶助才能战胜恶劣的自然环境,让族群繁衍发展。到了资本主义社会,利己主义成分更多一些,他们在利己主义驱动下更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而到了现代,我们有能力,在社会生活中增加越来越多的利他主义成分了。

经济学基于理性,关乎利己,也关乎利他

总的来说,我们不能简单地说一个人是利己还是利他,利己和利他是共存在每一个人的行为特征中的,当然,自利的行为相对多一些。

相应地,现代经济学不只分析理性的自利者,这种人是经济人;也分析理性的利他行为,这个人是“全人”。

同时,无论是自利还是利他,如果以理性的方式进行,会更有效率,更美好。

营利性的企业就不用说了,非营利的公益机构、慈善机构要想把公益事业慈善事业做好,也是需要有效率的 CEO ,有好的运行机制的。

因此,自利和利他的结合是提高我们社会运行效率并且让它美好令人向往的最佳途径。

总结

最后我们用《国富论》和《道德情操论》来结尾吧。

我们都知道《国富论》的作者是亚当·斯密,他是经济学之父。但是要知道的是,亚当·斯密还完成了另外一个鸿篇巨著——《道德情操论》,分析了人性的另外一面,美好的同情心和同理心,这促成了利他主义。有人认为,《道德情操论》对人类社会的影响绝不亚于《国富论》,甚至还有过之。

因此可以说,亚当·斯密长了两只看不见的手,一只是市场中的利己心,一只是社会中的利他心。

两只手的和谐配合让人变得强壮而高大,强壮是效率和功利,高大是得体、优雅、高尚。

这篇文章讲的主题是经济学方法论中关于人性的理解,对人行为动机的假设。经济学假设人们是理性的,分析理性的行为。经济学认为人们既是利己的,也是利他的,经济学对这两种动机主导的行为都展开分析。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介绍电冰箱的作文 躲猫猫作文300字 担当作文议论文 亲情一直都在作文 大自然的奇妙作文400字 打女生屁眼作文 阜宁白天鹅公园作文 纸质阅读与电子阅读作文 向阳春常在作文600字 月亮牵动我的情思作文 写亲人的作文300字 林则徐虎门销烟作文 有关收藏的作文 善良的魅力作文 介绍地点的英语作文 如何安全用电作文 爱画画的她作文 笑作文500字 勇敢的一面作文 介绍长城的作文600字 华北明珠白洋淀作文 童年的作文150字 写祖国大好河山的作文 关于苹果的作文300字 关于人与动物的作文 笑的作文200字 感悟作文300字 我最想做的一件事作文 五年级下册期末考试卷作文 介绍好朋友的英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