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独家」人民楷模高德荣:你干了 路就在脚下!

2020-12-18 07:50:02
相关推荐

导读:新中国成立70周年前夕,高德荣被授予“人民楷模”国家荣誉称号。抚摸着熠熠生辉的奖章,他激动地说:“这是至高无上的荣誉,不仅属于我个人,也属于4800多万云南人民。”不错,这份崇高荣誉的背后,是高德荣留在独龙江两岸浸透血汗的足迹,是一个个带领独龙族群众苦苦摸索脱贫之路的感人故事。

2019年4月11日,在云南省贡山县独龙江乡,带领独龙族群众脱贫发展的高德荣(右)和村民李文仕在一起聊天。摄影/新华社记者 谢宇

在祖国西南边陲横断山脉的高山峡谷地带,坐落着鲜为人知的独龙江乡,那里是我国少数民族独龙族的唯一聚居地。新中国成立后,独龙族从刀耕火种的原始社会“直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由于社会发展基础薄弱,交通极为闭塞,使得独龙江乡成为全国最贫困的地区之一。

然而,这片贫穷的土地孕育了一位伟大的民族干部。他一辈子本色不改,风风火火,苦干实干,两次请缨回到独龙江乡只为做好一件事——带领独龙族同胞尽快摆脱贫困奔向小康。新中国成立70周年前夕,这位独龙族老人被授予“人民楷模”国家荣誉称号。他就是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高德荣。

修路是脱贫之梦的起点

独龙江乡位于怒江大峡谷底端,自然条件十分恶劣。直至20世纪90年代中期,这里仍没有一寸公路。每年12月至次年6月大雪封山,独龙江就成了与世隔绝的“孤岛”。“我出门到州里读书,滑着溜索,花了三天三夜才走出独龙江。”高德荣告诉记者。

走出独龙江的高德荣始终放不下处于极度贫困状态的乡亲们。1979年,已经在怒江师范学校留校任校团总支书的他申请调回家乡,开始带领独龙族群众走上一条脱贫致富的艰苦之路。

“要致富先修路!”开山修路是脱贫致富最大的前提。然而,对于独龙江乡来说,修公路谈何容易,要钱没钱,要物没物。

“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高德荣把“铁人”王进喜的话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他上省城、进北京,使出浑身解数筹措修路资金。终于在1999年,一条简易的独龙江公路贯通,独龙江人背马驮的历史宣告结束,但这依然未能改变每年因大雪封山而交通受阻的局面。

冲破大雪封山,是独龙族人的梦想。办法就是在高山雪线下的较低海拔地区打一条长隧道,让公路避开积雪。这条“梦想隧道”也是高德荣“争取”来的。

2003年,高德荣当选为十届全国人大代表。在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期间,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温家宝参加云南代表团会议。会上,高德荣的发言简短而诚恳:“总理,请给我们修条路,请来独龙寨做客!”温家宝一下子注意到身着独龙族服饰的高德荣,与他交谈起来,仔细询问他家乡的交通情况。在第二年的全国人代会上,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的王兆国问高德荣:“你们的路修得怎么样了?”高德荣乐呵呵地说:“谢谢领导,总理牵挂的路已经在修了!”

资金有了着落,但是“开山”并非易事。每年施工前都需要先推雪通路,短则需要两个月,多则需要四个月。为了加快隧道工程进度,高德荣每年都会参与清雪工作。他自封“队长”,给工程队取名“雪山飞狐推雪队”,与交通局的职工一起睡工棚、吃干粮。2007年5月的一天,施工队要收工时突遇雪崩,一下子把高德荣和他的驾驶员埋了进去。“要不是急退了三四米,恐怕扒不出来了。”当年一起被埋的驾驶员回忆当时的情景仍心有余悸。

经历过数次泥石流险情、颠废了三辆越野车,几次与死亡擦肩而过的高德荣,只是轻描淡写地说:“领导干部就是要带领群众一起干活,干出活路来。你不干,路就在天上。你干了,路就在脚下!”

2014年4月10日,伴随着几声巨响,全长6.68公里的云南高黎贡山独龙江隧道最后一层岩石被爆破成功。这意味着,独龙江千百年来大雪封路的历史彻底结束了!“如今去一趟独龙江,一天就能跑完全乡。”说到这里,高德荣布满皱纹的脸上绽开自豪而幸福的笑容。

我是边疆少数民族的代言人

要致富先修路,要脱贫灯先明。

为了让独龙族群众告别不通电的历史,高德荣在担任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期间,提交了“关于修建独龙江孔目电站的建议”。经过一年半的努力,2006年10月,一座装机容量640千瓦的独龙江孔目电站建成投产。

除了当选全国人大代表,高德荣还被多次选为乡、县、州、省人大代表。履职30多年来,高德荣充分发挥人大代表的桥梁纽带作用,在各级人代会上积极反映独龙江地区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共提交书面建议200多件,为独龙江乡、贡山县乃至怒江自治州的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争取项目资金和政策扶持。

“希望国家进一步加大对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进一步提高基础设施建设的质量和等级。”2005年,在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云南代表团会议上,轮到高德荣发言时,他急切地说道,“今年2月,贡山县遭遇百年不遇的大雪灾。由于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基础设施薄弱,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差,交通、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损毁严重,直接经济损失近亿元。请国家给予重点帮助和支持,帮助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战胜困难。”

在当年全国人代会云南代表团又一次全团会议上,高德荣抢先发言:“我的家乡独龙江生态环境优美,森林覆盖率高达97%,但是贫困程度极深,人均收入不足600元。为什么生态越好的地方越贫穷?”面对保护与发展的尴尬,高德荣在会上呼吁,“保护不能绝对化,开发不能随意性。请国家为我们这些良好生态环境下的贫困落后地区给予大力扶持!”

高德荣的这番肺腑之言表达出了广大边疆少数民族同胞的心声,赢得了与会者的热烈掌声,更得到了国家和云南省相关领导的重视,为后来国家支持云南实施独龙江乡整乡推进、独龙族整族帮扶项目起到了推动作用。

我的办公室在路上、在现场

2006年,高德荣被选为怒江州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把我调到州里工作,离开贡山和独龙江,我就相当于没有根了。天天坐办公室,我能为老百姓做什么?”于是,他向组织提出申请,把自己的办公室搬回到独龙江畔。

对于高德荣而言,县城的办公室只是用来开会和接待,他大部分时间都奔走在帮独龙族群众寻找致富方法的道路上。

高德荣告诉乡亲们,路通了,电有了,他们最需要做的就是发展产业。2007年,在综合分析独龙江的土壤、气候等要素的基础上,高德荣决定在独龙江畔试种一种经济价值高且无需开荒的作物——草果。草果育苗需要搭阴棚,为了降低成本,他在独龙江边的野生森林里开辟了一片试验田,摸索着建起草果示范基地。当时已年过五旬的高德荣天天用背篓背着三四十公斤重的东西,滑着溜索到江对岸的基地育苗,琢磨草果习性。草果示范基地俨然成了他的办公室。

经过两年时间的尝试,高德荣验证了草果能与独龙江的土壤、气候等各方面条件相适应,才决定大面积推广。对于草果这项新产业,保守的独龙江群众却觉得心里没底。高德荣便挨家挨户地动员宣传,免费给乡亲们发放种苗,用自己的积蓄建立了草果种植培训基地,手把手传授并承诺教会大家科学种植直到挂果为止。经过三年的“折腾”,乡亲们看到草果换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积极性高涨起来。

2014年,高德荣光荣退休。把家搬回独龙江乡后,他比以前更忙碌了,常常起早贪黑,带领村民在坡地里锄地种植。在草果种植成功经验的基础上,高德荣又带领村民探索出适合独龙江发展的重楼、漆树等种植项目和中蜂、独龙牛养殖等致富产业。

2018年底,云南贡山传来喜讯:独龙族宣告整族脱贫!如今,独龙江乡群众全部住进新房,特色种植养殖产业遍地开花,4G网络、广播电视信号覆盖到全乡,6个村委会全部通柏油路,大病保险全覆盖,孩子们享受从学前到高中14年的免费教育……几乎每一件事的背后都有高德荣不懈努力的身影。

“颁授奖章时,总书记问我,老乡们好吗?我说很好,请总书记放心!”带着习近平总书记这句亲切的问候,高德荣回到独龙江,继续跋涉在峡谷山水间。铺设好物质之路,教育提升、民族文化保护等精神之路正从他的脚下延伸。(赵祯祺)

来源:《中国人大》杂志2020年第6期

编校:杨菲菲、侯朝宣、王岭

责编:舒颖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练字作文800字 作文日记300字 坚持的材料作文 新闻特写作文 真情作文600字 宝石花的作文 作文我是一个好孩子 关于猫的作文结尾 委屈的作文400字 父母之爱作文 写给两年后的自己作文 作文书香伴我成长 牵手作文600字 学会欣赏自己作文 高考作文必备素材 美的力量作文 健康生活方式作文 学校的长廊作文 赞美中国的作文 我们班的同学作文500字 初中元旦晚会作文 一件烦恼的事作文400字 怎么辅导作文 明信片英语作文 暑假作文500字 清明节作文800字作文 我不再退缩作文600字 英语记叙文作文 描写黄山云海的作文 幸福很简单作文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