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狱中诗第8首《别友狱中》:王阳明从绝境到成功 秘诀都在这首诗

2020-12-19 07:15:01
相关推荐

1506年,距离龙场悟道还有两年。

这一年的12月,35岁的王阳明上疏皇帝,仗义执言,被刘瑾假传圣旨,廷杖四十后打入大牢。

狱中的王阳明,作《狱中诗十四首》,现存8首。

本文目的很简单,从解释、翻译、引申三个角度,帮助大家读懂这首诗。

第八首 别友狱中居常念朋旧,簿领成阔绝。嗟我二三友,胡然此簪盍!累累囹圄间,讲诵未能辍。桎梏敢忘罪?至道良足悦。所恨精诚眇,尚口徒自蹶。天王本明圣,旋已但中热。行藏未可期,明当与君别。愿言无诡随,努力从前哲!

一、题解

《别友狱中》,出狱前一天,王阳明和狱友告别,做此诗。

二、总论

入狱,人生进入黑暗世界;出狱,一个人开始走向新生。

在狱中,受尽严刑拷打,尝遍世态炎凉,体透孤单绝望,出狱的时候该是一种怎么样的心情,最想做的又是什么呢?是与家人团聚庆祝,与朋友把酒言欢,还是去看一看久别世界的花红柳绿,又或者决定改过自新,低调做人。

1079年12月28日,严寒的冬天刚刚开始,黄州却迎来了属于它的春天:苏轼入狱100天,出狱被贬黄州。

苏轼因此作诗《出狱次前韵二首》,第一首说:

百日归期恰及春,残生乐事最关身。此灾何必深追咎,窃禄从来岂有因。

意思是说,出来之后才知道快乐最重要,至于“乌台诗案”的事情,就让他过去吧;那些无德无才的窃禄者,居高官受厚禄,也不要去想了,都是命。

第二首说:

平生文字为吾累,此去声名不厌低。塞上纵归他日马,城中不斗少年鸡。

意思是说,这次出狱后,再不要年少轻狂,争强好胜,而是低调做人,顺其自然,一蓑烟雨任平生。

但是,入狱和处于也可能有着完全不同的含义。

对有些人来说,入狱是一种考验和磨难,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出狱则意味着心性涅槃,要向更远的远方前进。

他们要继续走未完成的路——那条在狱中就一直在走的路,只是脚止步于铁窗,而心从未停过。

1990年2月11日,因反对种族隔离制度被当局关了27年后,南非黑人领袖曼德拉终于获释。

27年啊,这是多么漫长而煎熬的岁月,然而他在离开监狱的那一刹那,说了一句话,震撼了全世界:

“当我走出囚室,迈过通往自由的监狱大门时,我已经清楚,自己若不能把悲痛与怨恨留在身后,那么我其实仍在狱中。”

随后在开普敦市政厅前大广场上发表了曼德拉演说:

“我珍视民主和自由社会的理想,在这个社会中,人人和睦相处,机会均等。我希望为这个理想而生,并希望实现这个理想。但是如果需要,我也准备为这个理想而死。”

曼德拉选择宽容过去,继续为南非的民主和平等而奋斗终生,至死不渝。

还有一个人,他的任务更加艰巨,他要光复失传1000多年的圣学,举起熊熊的火炬,照亮人们思想里的黑暗。

他就是王阳明。1507年的春天,王阳明也出狱了,这是一件大事。他即将千里奔赴贵州龙场,那更是中国思想史上的一件大事。

而在出狱前夕,他告别狱中朋友,云淡风轻地写下这首诗,既回顾过去,也展望未来。

全诗主题有两个:

一,回顾在狱中与狱友们讲习学问的生活;

二,更重要的是展望前途,写下对于自己的期望,写下王阳明的新年计划。

三、详解

第1句:居常念朋旧,簿领成阔绝。

第2句:嗟我二三友,胡然此簪盍!

1、解释:簿领,官府记事的簿册或文书。

阔绝,指长时间断绝音讯、往来。

簪盍,zān hé,《易·豫》:“勿疑,朋盍簪。”即朋友相聚。

2、翻译:在狱中经常想念朋友,没想到一纸宣判文书,彼此竟然音讯全无。还好又认识了狱中的朋友们,大家天天在一起。

3、引申:老朋友不能相见,还好认识了新朋友,给灰色的监狱生活带来了一抹亮色。

《礼记·学记》:说“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王阳明特别看重朋友之间的砥砺切磋。

他在《书中天阁勉诸生》中就郑重告诫学生,不管多忙,一个星期一定要聚一次。聚在一起可不是喝酒吃肉,唱歌洗脚,而是要“砥砺切磋,使道德仁义之习日亲日近,则世利纷华之染亦日远日疏。”

这也是王阳明在监狱交的朋友。

下面三句接着写和狱友们的日常生活。

第3句:累累囹圄间,讲诵未能辍。

第4句:桎梏敢忘罪,至道良足悦。

第5句:所恨精诚眇,尚口徒自蹶。

1、解释:累累,憔悴颓丧,《史记·孔子世家》:“累累若丧家之狗。”

囹圄,监狱。桎梏,镣铐,在足曰桎,在手曰梏。

眇miǎo,渺小。蹶jué,跌倒。

2、翻译:我们虽身在监狱,憔悴狼狈,但是讲习学问,朗诵诗文,一直没有停止。有时谈论天道,内心喜悦,都忘了犯下的罪过。唯一遗憾的就是自己诚意不够,立志不真,只是口说,而没有亲身践行,恐怕难免跌倒。

3、引申:在监狱中,寒风凛冽,饥肠辘辘,狱友们热情不减,互相讲习学问,你一句,我一言,你问难于我,我辩驳你,或引经据典,或引吭高歌,或仰天长啸,该是多么畅快的一件事。而谈论的是什么呢,当然是往哲先贤们的经典书籍和思想。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王阳明12岁立志做圣贤,绝对不是徒有其名,而是日日月月,时时刻刻都在思考、探索、践行,最后才得以龙场悟道。这是一个由无数量变引起质变的过程。

同时,我们也可以感受到王阳明的学问,极为注重践行,如果只是嘴上说说,最终会跌倒。他在《传习录》中也经常告诫弟子:

“今为吾所谓格物之学者,尚多流于口耳。盖有窃发而不知者,虽用力察之尚不易见,况徒口讲而可得尽知乎?”“岂徒悬空口耳讲说,而遂可以谓之学孝乎?”“但其从事于事为论说者,要皆知行合一之功,正所以致其本心之良知,而非若世之徒事口耳谈说以为知者。”

口说而不心行、身行是大罪过,六祖慧能在《坛经》中说也:

“善知识,迷人口说,智者心行。又有迷人,空心静坐,百无所思,自称为大;此一辈人,不可与语,为邪见故。”

第6句:天王本明圣,旋已但中热。

1、解释:天王,指皇帝,韩愈在《拘幽操》中说:“臣罪当诛兮,天王圣明。”中热,内心激动。

2、翻译:皇上本来就圣明(将我释放),我内心也很激动。

3、引申:这一联是转折句,因为皇上圣明,赐我不死,放我出狱。

本诗的第一个主题“和狱友讲习学问”到此句结束。

没有抱怨,只有对皇上的赤诚,王阳明在心底还是认为,上疏的做法欠妥当。

第7句:行藏未可期,明当与君别。

第8句:愿言无诡随,努力从前哲!

1、解释:行藏,《论语·述而》:“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即任用和不任用。

诡随,《朱熹集传》:“诡随,不顾是非而妄随人也。”没有原则,没有是非观念而随大流,也有欺诈虚伪的意思。

前哲,指孔孟。

2、翻译:是否任用,现在并不知道,但我明天就要和大家说再见了,希望我们正心诚意,尽我们所能,追随往哲先贤,光复圣学。

3、引申:第8句化用《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最末句“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这就是总论里说的第二个主题:王阳明对狱友,更是对自己的期望,也是他的新年计划。

不希求高官厚禄,没有消沉抱怨,没有不问世事,只有在立志做为圣贤的路上,披荆斩棘,继续前进。

四、后论

写完这首诗的第二天,王阳明离开监狱,离开北京,在白雪皑皑中,向南方进发。

那里正春寒料峭,那里正在孕育春天的希望。

然后,王阳明再由浙江转江西,进入他一生中的至暗时刻,开始他个人历经磨难的西行之旅,也开启中国思想史上的一次伟大征程。

那时候,我们再见。

我是作者陈桥,谢谢您关注我,我将继续深入解读王阳明更多作品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我有一个梦想作文老师 打屁股作文大全狠的 青春之放纵作文 关注弱势群体作文 作文素材 适用 运动会作文的结尾 欢庆六一作文 玩的作文300字 放风筝的作文怎么写 优秀作文开头初中 新时代的好少年作文 道是无情却有情作文 作文日记300字 以教育为话题的作文 暑假实践作文800字 妈妈教会我坚强作文 有关蚂蚁的作文 毕业感想作文 我的学校初中作文 三年级美丽的秋天作文 一路什么一路什么作文800字 保持一颗谦卑的心作文 三级英语考试作文 写人写事的作文500字 春天去春游的作文 珍惜水源的作文 镇江焦山作文 甩掉多余的顾虑作文 我以读书为乐作文 季羡林作文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