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军营调查:“微时代” 最熟悉的陌生人

2020-12-19 12:55:01
相关推荐

来源:解放军生活·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融媒体 作者:向勇 许地理 安阳

随着智能手机在军营放开使用,越来越多的官兵进入了“微时代”。在微信朋友圈晒晒生活感悟,用微博、微信给战友和家人送上祝福……

在采访中了解到,部分官兵对着微友比对着战友的时间长得多,对各种账号的密码比对身边战友的喜怒哀乐更熟悉,微信、网游俨然成了疏远官兵关系的“第三者”。我们一起走进第78集团军某合成旅,同带兵骨干一起探索问题的答案。

数数:有多少人在群里心在外

熄灯号响过了许久,该旅装步三连班长周鹏,还望着天花板,琢磨一件事:晚饭后,他打开微信朋友圈中一名战士的“个人相册”,看到的却是一道“细黑杠”。“难道我被拉黑了?”周鹏顿感“扎心”。原来这名战士设置了“朋友圈”期限,为了给自己留一点隐私空间。

这些天,眼前这些兵和10多年前那些兵,重重叠叠出现在周鹏脑海里。他当兵时,兵龄层次界限明显,比自己多一年兵的就是“班长”,能见个“四期老炮”那简直比见个团长、政委都稀奇。现在的兵“没大没小”,当了五六年的兵还是“新兵”,10年以上的兵在连队一抓一大把!那时,军营的通信工具多数是写信,偶尔打个IC卡电话也得排老长的队。现在,每周都能用上智能手机,和父母家人视频面对面……

“军营还是那座军营,可战士却不是从前的战士了。”周鹏不由发出感叹:睡在我上铺的兄弟,如今你怎么了?

一线带兵人有叹息,战士们也有感慨:班长骨干,如今咋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

周鹏还了解到,一些战友对微信好友进行分类编组,设置新兵、士官、班长等几大类。他们说:“总有一些倾诉,不方便公开袒露……”

“网络信息时代的‘五同’,落实到班排宿舍、阵地哨位、任务一线倒不难,但要走进心里不容易。”该旅装步五连指导员杨松桥颇为感慨。

刚当指导员时,他接连遭遇“尴尬事”:一次组织问卷调查,他找战士挨个谈心,大家都说没啥事,可机关进行网上测评,各种“花式吐槽”冒了出来;战士自发建起一个“英雄联盟”微信群,文书把杨松桥拉进了群,本来聊得挺热闹,可他一现身,刚一分钟就冷了场,成了“话题终结者”;周末,官兵们用手机微信与千里之外的陌生人聊得不亦乐乎,可杨松桥在微信群里发表的讨论话题却少有问津;有的战士在微信朋友圈发表动态,独独屏蔽了干部骨干……

杨松桥直犯嘀咕:“吃在一张桌、住在一个连、练在一台车,看似天天在一起,战士为啥把我们隔在了‘圈’外。”

其实,不仅是网络空间,在现实生活中,战友间的关系也在发生悄然变化,“学历圈”“年龄圈”“经历圈”等新现象、新问题也在影响战友情。战友之间,看起来“面对面”、实际上“圈对圈”,“有事不对班长讲、无话不在圈内谈”等现象并不鲜见。

“战友,战友,这亲切的称呼,这崇高的友谊”,咋也被套了“圈子”、设置了“权限”?

该旅合成四营教导员金大为说,部队有两个十分亲切的比喻:一是把部队比作温暖的大家庭,一是把战友比作情同手足的兄弟。家庭也好,兄弟也好,都以感情来维系。“感情淡了,部队的凝聚力、战斗力就差了!”采访中,一些带兵人有着深深的忧思。

疑惑:咋就成了熟悉的陌生人

对于当前官兵关系,笔者调查发现,无论是入伍一年的列兵,还是从军几十年的老兵,大家心中都有自己的思考。

“不是官兵使用微信有问题,而是带兵人与官兵的沟通方式出了问题。”该旅作战支援营教导员洪超感到,如今,简单粗暴的“硬暴力”带兵方式已难觅踪影,用非暴力的方式让人在精神上受到打击和漠视的不当带兵之道不在少数。有的带兵骨干对战士“不远不近也不亲,不打不骂也不爱”,平时缺少谈心交心和沟通交流;有的戴着有色眼镜看待战士,把不喜欢的战士“晾”在一边,干得好不表扬,犯了错不帮助,甚至冷嘲热讽……

“这种冷漠隔阂的‘另眼相看’,对战友情伤害更大。”该旅装步三连上士景阳对此感触颇深,无论网上还是网下,官兵之间不恰当的沟通方式,都可能让官兵感受不到温暖,进而在网络空间寻找逃避官兵之间交往的“世外桃源”。

调查中,官兵们道出的“三怕三盼”:

——怕用比较去挖苦,盼用鼓劲来激励。调查中,43%的战士感到,拿表现优秀的战士跟表现较差的战士比较着说事,期望表现较差的战士能够受触动受激励,进而知耻后勇奋发进取,是不少带兵人惯用的交流方式。特别是,当这种“比较挖苦”式的语言一旦被带兵人放到微信群等公开平台上,对战士们的伤害更大。

一次连队组织5公里长跑考核,战士小谢成绩垫了底,连长在微信群里对成绩优异的战士进行了表扬,却“不咸不淡”地刺激了一下“后进群体”:“都是一个班长带的,差距咋就这么大?”一句话让小谢感觉自己和身边战友有了区别,心里十分郁闷,比被人狠狠揍了一顿还难受。此后,小谢屏蔽了连队的微信群,不仅没有因为连长的“刺激”而变得努力,反而产生了破罐子破摔的心态,成绩越来越差。

——怕用霸道去堵嘴,盼用倾听表尊重。“有些带兵人习惯了以上级自居,不论网上还是网下,都习惯我讲你听,不大考虑战士的感受,抓住机会就是一通说服教导。”该旅坦克六连指导员张光轩告诉笔者,“可是蛮横霸道的话语,往往不能与官兵有效地沟通,甚至还会伤害战士的自尊。”

列兵小叶是个大学生士兵,来到班里后经常会对一些部队的制度规定提出疑问,平时总爱问个“为什么”,对答案不满意时还会跟干部骨干争得面红耳赤。一次,小叶在班务会上又和班长争论起来,班长一脸不耐烦:“哪来那么多‘为什么’?跟着大家干不就完了吗?”自从在班务会上顶撞了班长后,同班的战友也纷纷躲着小叶走,小叶觉得自己就像空气一样被人无视,课余时间也不愿与班里同志一起娱乐,反而跑到其他班的老乡那里“串门”,或者抱着手机和网友聊天解闷。

——怕用大话来许诺,盼用实话去取信。该旅合成一营教导员王金龙坦言,有的带兵人兴致来了,会随口做些承诺,然而时过境迁,这些承诺往往被忘得一干二净;还有的带兵人急不择言或不完全了解情况,就做出绝对判断,最终与事实不符。这些都会影响官兵间的有效交流。

“成长于‘微时代’,年轻战士内心大都比较敏感,基层带兵人与他们相处交流时,稍有不慎就可能伤害到他们的感情。”调查中,该旅勤务保障营教导员郭太波谈到,心灵的沟通才能拉近官兵的距离,如果战士时常能从干部骨干的话语中体味感动,从他们的眼神中读到关爱,从他们的指点中收获成长,那么,身边的干部骨干无疑比千里之外的网友更可亲可敬,这种信赖必将使官兵更具凝聚力,让官兵之间的交流畅通无阻。

释然:唯有真情可与时代同行

在该旅领导眼中,有一个怪圈儿许多人走不出来,那就是“现在的兵不如我们那时候好带”。10年前的新兵班长这样说,10年后的新兵班长还这样说,“一代不如一代”的观念仿佛成了一个“死结”。

“‘90后’‘95后’已经成为基层战斗力的主体,现如今‘00后’也来了,我们为啥还老喊‘一代不如一代’?”带兵骨干会上,旅领导的话引发了大家的反思。

如何打开这个死结?该旅党委明确:密切兵兵关系,骨干是关键,感情是基础,根本在态度。他们大力实施“四心”关爱工程,讲“入心理”、办“暖心事”、做“贴心人”、抓“向心力”,提出“战友情就是战斗力”“入伍即是亲兄弟,当兵不分你我他”等口号。

增强部队内部团结,必须搞好兵兵关系,这既是当务之急,更是长期任务。去年8月份,一场“心与心的交流”在该旅野外驻训场悄然走俏。这次“千人大谈心”活动,不以次数为限、不以时间为限。条件只有一个,打开战士心扉,说出心里话,做到领导真知部属,做到基本情况、现实需求、思想变化等“6个熟知”,干部真知战士,做到个人经历、生活习惯、愿望需求等“12个清楚”。

“本以为就是机关下个通知,班长例行性问几句,没想到这次谈心是认真的!”班长刚开始找列兵李晓勇谈了10分钟,后来时间逐渐延长,最长一次达1个多小时。小李说:“班长跟我交了心,我也向班长交了底。”

“融洽兵兵关系,得注重矛盾疏导释放。”这是该旅装步四连指导员季军的带兵体会。他们每月开展一次兵兵“互赞会”、互说“对不起”,有意识地让有过小摩擦、闹过小别扭、工作上受过批评、发生过冲突的同志登台发言,彼此互赞优点,祛除心中“雾霾”。

“基层‘微腐败’是对战友关系最大的危害!”这是上等兵张庆丰在参加全旅违规违纪处理大会后的感想。为纠治“微腐败”,该旅从严从快向不良风气开刀。

一面对“蝇贪”“蚁噬”行为“零容忍”,一面密切战友情组织“微关爱”。他们针对部分官兵发生家庭变故、身患顽疾等情况,竭力帮助渡过难关,让战士切身感受部队大家庭的温暖。

组织关爱无处不在,内部环境拴心留人。该旅装步一连是全旅训练最苦的连队,然而,去年底老兵复退时,满服役年限的23名战士却全部主动要求留下来。而即将退役的战友,虽然依依不舍,但依旧在留言簿上留言:“革命军人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无论条件多么艰苦,有了心贴心的战友,就有了挑战一切困难的信心!”

(解放军生活·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融媒体出品)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大年初一作文500字 描写植物的作文100字 成长类作文中考满分作文 我因什么而自豪作文 回顾过去 展望未来作文 最美的风景作文300字 回顾过去展望未来作文 春节的作文400字左右 美在身边作文600字 幸福的滋味作文600字 家乡的冬天作文300字 告诉你一件新鲜事作文 走亲戚作文500字 未来的汽车作文400字 过年作文500字左右 美好的一天作文300字 最美的相遇作文600字 这也是一种美丽作文 我的妈妈作文300字三年级 桃花300字优秀作文 带一本书去旅行作文 找春天作文200字 捕捉幸福作文600字 近三年高考满分作文 窗外的风景作文600字 成长的快乐作文400字 挠妈妈脚心作文 哈尔滨之旅作文 写景的作文400字左右 写物的作文4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