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国网青海电力打造“阳光存折” 幸福笑脸的背后有个“它”

2020-12-19 18:10:01
相关推荐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电力作为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行业,是帮助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同奔小康”的重要保障之一,是实现脱贫攻坚目标至关重要的支撑力量。

青海是六盘山和四省藏区两个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全覆盖区域,是国家扶贫攻坚的主战场。近年来,国网青海电力立足行业优势,以强网扶贫、光伏扶贫、精准扶贫等措施,助推产业发展、打造“阳光存折”、精准拔除穷根,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坚强电力保障。

产业脱贫致富动力足

“我们是脱贫攻坚的真正受益者,感谢党中央的好政策,感谢国家电网公司这么快为我们拉上了大电网的稳定电,为我们脱贫奔小康提供了强大动力!”今年3月,来自青海海北州祁连县央隆乡的2886名牧民群众怀着感激之情,给国家电网公司写了一封感谢信,感谢国家电网公司为他们解决用电难题,用上了稳定电。

央隆大电网延伸工程是国家电网公司“三区三州”电网建设项目之一,工程于2019年12月28日竣工。在此之前,央隆乡主要靠独立光伏电站供电,由于电站年久失修且太阳能发电能力有限,央隆乡通常是“早供晚停、阴天连停”,供电极不稳定。工程投运后,结束了当地点蜡烛照明、看天用电的日子,牧民家的灯亮了、个体户致富的机器动起来了,被村民自嘲为“洋蜡乡”的央隆乡迎来了现代化新生活。

与央隆乡一样受益的青海藏区还有很多。位于青海黄南州尖扎县昂拉乡的德吉村,是一个移民搬迁村。2017年以前,该村的251户村民长期生活在海拔3000米以上的大山深处,生活极为不便。搬迁至德吉村后,当地以“文化旅游+精准扶贫+乡村振兴”的模式,帮助贫困村民脱贫致富,生活越过越红火……

在这红火的日子背后,离不开电力等一系列基础设施的有力支撑。实施易地搬迁项目后,国网青海电力第一时间对接用电需求,组织开展易地搬迁扶贫电网工程建设,为搬迁村民“稳得住”及后续的产业发展提供了可靠的电力保障。电足了,德吉村的旅游业渐渐火热起来,搬迁户交巴吉参加了村里办的厨艺培训,开起了农家乐,一家人的年收入翻了几番。

脱贫攻坚、电力先行,稳定可靠的电力是贫困户脱贫、乡村产业发展的动力和保障。2015年,青海也是全国的最后3.98万无电人口实现通电;2017年完成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两年攻坚任务”;2020年全面完成青海“三区三州”电网建设,惠及省内48.5万户186.3万人口,实现了由“用上电”向“用好电”的转变。

打造村民取之不尽的“阳光存折”

“现在的日子越过越好了,以前只是用电,现在拿上了‘阳光款’,吃的是‘阳光饭’,我家人均年收入从2400元增加到了10000元,日子越过越有滋味……”今年年初,拿到光伏电站收益款后,家住青海海东市乐都区杨家山村的杨金有心里乐开了花。

杨金有是村子里的老人儿了,当过村支书,回想起过去他不禁感慨:由于村子山大沟深、土地贫瘠,基本没有什么产业,乡亲们生活窘迫,村子也是集体经济“空壳村”。

2017年,国网青海电力为杨家山村捐建了300千瓦光伏扶贫电站,开启了该村“造血式”的扶贫之路。自电站并网发电以来,按照“电站同步并网、电量全额消纳、收益及时支付”原则,累计结算上网电量110.9万千瓦时,结算发电收益83.2万元,成为该村集体经济收入的重要产业支撑,也是村民一项稳定的经济来源。

同样在青海省果洛州玛多县,光伏扶贫带来的红利持续迸发。作为国家电网公司的定点扶贫县,2016年,国网青海电力采用“飞地模式”,在青海海西广袤戈壁滩上建成玛多县10兆瓦光伏电站,所得收益全部用于玛多县贫困人口脱贫。2018年,国家电网公司又为玛多县捐建一座4.4兆瓦光伏扶贫电站,两座电站共惠及玛多县11个贫困村1774名贫困人口,户均年增收达5200元以上。

“飞地模式”+村级联建,让光伏红利辐射半径有效延伸,形成了“直接精准到户、收益长期稳定、村民获得感强、可复制推广”的电力扶贫典型模式,成为电力扶贫由“输血式”转为“造血式”的生动实践。

此外,国网青海电力主动服务全省73.36万千瓦村级光伏扶贫电站并网发电,组织光伏电站配套电网建设,畅通光伏电站并网通道,优先保障光伏扶贫电站电量全额消纳;建成国内首个光伏扶贫大数据监测中心,实行集约化管理、集中式管控、专业化运维,做好光伏扶贫“后半篇文章”,确保这一德政工程、民生工程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扶志+扶智” 精准“拔穷根”

近日,青海省海东市化隆县关巴村村民马军华老人家迎来了一位特殊的“亲人”——国网青海电力结对帮扶人员何炳贤,自结对以来,他经常到马军华家走访,帮助解决脱贫路上遇到的难题。

关巴村是撒拉族聚居的山村,村里建档立卡贫困户有33户。2016年国网青海电力结对帮扶关巴村以来,坚持“志智”双扶,组织12个部门对关巴村33户贫困户结对认亲帮扶,为他们出主意、想办法,找穷根、改穷貌,并安排贫困家庭劳动力就业,已有25名贫困户加入了电网扶贫的行列,年均增收达2.25万元以上。

“现在家里的日子越过越舒心,电力公司给我们赠送了羊羔,为发展家庭养殖打好了底子,还安排儿子参加了技能培训,帮助儿子找到工作,现在家里盖了新房,生活更有奔头了。”马军华老人高兴的说道。

关巴村的故事不是个例。近日,家住青海海南同德县黄河村的牧民拉加却的养殖场里光景红火,来自海南州和西宁市的牛羊肉销售商纷至沓来,相比几年前主要以放牧为生,年收入不足1000元的日子,拉加却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近年来,国网海南供电公司响应当地政府要求,先后组织50名员工与建档立卡贫困户建立起结对帮扶关系。罗显德与拉加却确定帮扶关系后,迅速帮助其分析致贫原因、共谋致富道路。

得知拉加却有多年放牧经验,罗显德便建议开办养殖场,并多方协调申请到扶贫专项创业贷款作为启动资金,养殖场办了起来,第一年就增收40万元。第二年养殖规模进一步扩大,同村三位有经验的牧民加入养殖社,共同走上了脱贫致富路。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国网青海电力坚持“真扶贫、扶真贫”,2016年以来先后派出驻村干部15名,按照“扶志+扶智”的模式,通过联点结对帮扶、产业帮扶、教育培训等措施,在帮助贫困群众脱贫致富中发挥了示范作用。

行百里者半九十

越是接近尾声 任务越是艰巨

为了共同的目标,国网青海电力同各行各业齐行动,正在以决战决胜之势进行最后的冲刺,努力绘就一幅全面小康的美丽画卷。

来源:国网青海电力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关于教师节作文 学习方法作文500字 藏在我心中的秘密作文 他是什么样的人作文 开学啦作文100字 满分作文五百字 那一次我真高兴作文500字 形容小狗的作文 心得作文500字 关于直播的作文 天气作文100个字 作文老师我想对您说450字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设计 小毕考作文 作文今天发生的事 作文素材爱国 我的特长作文100字 表达谢意的作文 踏青作文 跳绳比赛作文350字 写作文有哪些手法 生命的意义作文800 作文题目我的 有关阅读的作文800字 与父母闹矛盾的作文 象征作文300 写动物的作文200 假如我是一条鱼作文 好一个秋作文 我心中的抗日英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