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灯树燔焰已十五 诗情画意元宵节

2020-12-19 18:15:01
相关推荐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作为中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元宵节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和其他传统节日强调“阖家团聚”不同,元宵节更强调“普天同庆”,其热闹程度堪称中华民族“狂欢节”。在这一天,人们赏花灯、猜灯谜吃元宵、逛庙会,其乐融融。

“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在我国也有悠久的历史了。早在宋代的时候,民间就流传着一种元宵节的新奇食品。这种食品最早的时候叫“浮元子”后来才叫做“元宵”。

元宵与汤圆在外形上差别不大,所以很多人会误以为元宵就是汤圆。元宵与汤圆看似都是用糯米皮包裹着白糖、芝麻、豆沙、果仁等馅制作而成。实际上,元宵在制作商比汤圆麻烦很多,首先将和好的馅凝固后切成小块,过一遍水后扔进盛满糯米面的笸箩里滚,然后再过水,再放回去滚,反复几次,直到将馅料沾满糯米滚成圆球后才算完成。而汤圆的做法更像是包饺子,先把糯米粉加水和成面团,用手揪一小块挤压成圆片形状,再挑一团馅放在糯米片上,最后用双手边转边收口做成汤圆。

元宵节这个节日与其他传统节日相比,有一点非常特殊:在几千年的封建社会,年轻女子是不能随意出门抛头露面的,唯有元宵节时能出门娱乐。那句“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说的就是这天。不少未婚男女借着赏花灯也顺便可以为自己物色心上人,因此元宵节也造就了无数良缘美眷。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因此,在古人眼里,元宵节充满诗情画意和浪漫色彩,人们往往把元宵节和青年男女的爱情连接在一起,千百年来,不仅涌现出一大批吟诵爱情的诗篇,在这一天还发生过非常浪漫的故事。

元宵节起源于汉代,据说是汉文帝时为“平吕”而设。公元前180年,大臣周勃、陈平扫除了吕氏家族的势力,拥立汉文帝刘恒登基。因为汉文帝登基的这一天正是正月十五,值得纪念,因此刘恒大赦天下,与民同乐。以后每到这一天的晚上,皇帝都要出官游玩,张灯结彩,与民同乐,以示庆贺。把夜晚叫“宵”,所以叫“元宵节”。到因为那时人们把正月还叫“元月”后来,司马迁创立《太初历》时,把元宵定为重大的节日。

“星月当空万烛烧,人间天上两元宵。”元宵之夜,大街小巷张灯结彩,人们赏花灯,猜灯谜,将从除夕开始延续的庆祝活动推向又一个高潮,成为世代相沿的习俗。

隋炀帝时,正月初一万国使节前来朝拜,滞留到正月十五,隋炀帝举行盛大的元宵晚会,戏台连绵八里之长,处处张灯结彩,歌舞升平,表演者达三万余众,奏乐者达一万八千多人,通宵达旦,尽情欢乐。隋炀帝携带着妃嫔宫女,登楼观灯,他赋诗说:“灯树千光照,花焰七枝开。月影疑流水,春风含夜梅;燔动黄金地,钟发琉璃台。”

到了唐朝,国富民强,京城长安已是当时的“国际大都市”,元宵灯节场面自然更加豪华。唐玄宗时期的开元盛世,长安的灯市规模浩大,燃灯五万盏,花灯花样繁多,皇帝命人做巨型的灯楼,广达20间,高150尺,金光璀璨,极为壮观。唐朝元宵节不仅放假三天,还取消宵禁的限制,允许人们出门赏灯,称为“放夜”。女子也予以解放,可以上街往来于熙熙攘攘的人群之中。当时唐玄宗在长安兴庆宫前举办大型元宵晚会,《明皇杂录》记载:“金吾及四军士兵,列明阵仗,盛列旗帜,皆披黄金甲,衣短绣袍,太常陈乐。”宫女数百人打扮得花枝招展,边歌边舞,太常寺乐工演奏破阵乐、太平乐、上元乐等乐曲,大象、犀牛也纷纷入场,伴随着音乐鼓点起舞,府县组织的龙灯旱船、马戏斗鸡也来助兴,彻夜灯火辉煌。

宋代的元宵节,比前朝还要繁华热闹,假期也比唐朝延长了两天。据《东京梦华录》记载,为庆祝元宵节,皇宫前面从年前的冬至日以后,就开始搭建山棚。搭建的山棚正对着宣德楼。从那时起,游人已开始聚集到御街。御街两廊下汇集了表演各种奇特技艺的人,歌舞百戏,乐声喧闹,声闻十余里。

苏轼曾在杭州度过三个元宵节,对元宵节有很深的感情。熙宁八年(1075),苏轼在密州过元宵节,思念在杭州时的元宵节盛况,写下了《蝶恋花·密州上元》:“灯火钱塘三五夜,明月如霜,照见人如画。帐底吹笙香吐麝,更无一点尘随马。寂寞山城人老也!击鼓吹箫,却入农桑社。火冷灯稀霜露下,昏昏雪意云垂野。”

南宋李嵩《观灯图》

明朝时规定正月初八上灯,十七落灯,张灯十夜,京城内家家户户悬挂五色彩灯,其上绘有翩翩起舞的各色人物,花鸟鱼虫,竞相争艳。“今夕何夕春灯明,燕京女儿踏月行。灯摇珠衫张华屋,月散瑶光满禁城。”明代名臣张居正的《元夕行》描绘了北京城元宵夜姑娘们赏月观灯的盛况。

不仅京城里的青年女子观灯幽会,而且乡村女子也穿戴一新,描眉点唇,走出家门踏月夜游,在元宵夜浪漫走一回。唐寅的《元宵》诗曰:“满街珠翠游村女,沸地笙歌赛社神。不展芳尊开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这首诗描写了乡村的元宵节,灯月映照下的村女更加美丽。

元宵佳节,良辰美景,五彩斑斓的花灯,营造了温馨浪漫的气氛,待字闺中的女子得以走出深闺,提供了谈情说爱的机会,古代的青年男女借观灯之机,相约幽会,成就了无数的良缘美眷。传统戏曲《陈三五娘》就是以元宵节为背景,叙述泉州人陈三邂逅黄五娘的浪漫爱情故事。明朝文人阮大铖创作的幽默戏曲《春灯谜》也讲述了韦节度之女影娘与宇文彦在元宵灯会一见钟情定终身的故事。

除了文学戏曲表现的元宵结缘的故事外,历史上真有浪漫的故事发生在元宵节。南朝后主陈叔宝的妹妹乐昌公主陈贞看上了江南才子徐德言,召为驸马。不久,南朝陈国被隋文帝杨坚所灭,乐昌公主被虏押往长安。乐昌公主将一面铜镜摔成两半,与夫君各执一半,相约元宵节在长安以卖铜镜寻找对方下落。到长安后,乐昌公主被赐给丞相杨素做妾。每年正月十五,乐昌公主命贴身的年老女仆拿着自己珍藏的半面铜镜沿街售卖,以求找到另一半,可是连续两年都杳无音信。第三年元宵节终于找到了另一半铜镜。后来,杨素得知实情后,动了恻隐之心,把徐德言请到相府里让二人相见。最终把乐昌公主送还给徐德言,并赠资让他们回归故里养老。

相传,北宋宰相王安石也因元宵节成就了一桩美好姻缘。宋仁宗庆历二年(1042),王安石赴京赶考,元宵节路过一地,正遇上一大户人家高悬走马灯,征联招亲。上联是“走马灯,灯走马,灯熄马停步”。王安石将此联牢记心中。到了京城后,主考官出的联竟然是“飞虎旗,旗飞虎,旗卷虎藏身”,王安石即以招亲联应对,高中进士。放榜后王安石回乡又路过那户人家,闻知招亲联仍无人对出,便以主考官的出联作对,竟被招为乘龙快婿。一副元宵对联,竟使王安石双喜临门,真乃人生快事。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挑战自我作文 高中英语作文模板 纸飞机 作文 元宵英语作文 为你点赞作文 我爱什么作文 英语作文40词 作文的拼音 我的理想英语作文 家风故事作文 发现美的作文 美的瞬间 作文 状物的作文 垃圾分类的作文 冬天美景作文 关于诗歌的作文 力量作文600字 关于手机的作文 作文的格式怎么写 影评英语作文 兔子作文300字 螺蛳粉作文 大明湖作文 童年作文400字 写云的作文 平凡英雄作文 追求梦想作文 写记事的作文 路上的风景作文 高考语文作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