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我的扶贫日记|“一个都不能少!”主动请缨回家乡帮扶 让知识改变大凉山深处的命运

2020-12-19 21:40:01
相关推荐

“我是凉山人!”两年前,四川内江选派186人赴凉山州开展为期3年的脱贫攻坚综合帮扶工作时,内江市公安局民警曲莫伍且毫不犹豫报了名,选择为家乡脱贫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考上大学,走出大山,6年前通过招考成为内江市公安局的一名民警,曲莫伍且深知“知识就是力量”。再回凉山,他希望家乡的弟弟、妹妹们能像他一样,通过知识改变命运,走出大山,去更广阔的天地展翅翱翔。

曲莫伍且在耐心听群众诉说

为此,两年来,他用自己的成长故事告诉家乡群众“一定要让孩子多读书”,在大凉山深处上演了“一个都不能少”——帮扶乡的40多名失辍学适龄儿童被全部劝返,回到校园。

9月24日,他向红星新闻记者讲述了自己回家乡帮扶“一个都不能少”的故事,以及在彝乡见证的翻天覆地变化。他说,作为家乡巨变的见证者和参与者,他替家乡和家乡人感到高兴和自豪。

一个都不能少不惜“翻脸”多登门七八次40多名失辍学儿童全部劝返至校园

“我生在凉山,长在凉山,我是凉山人!”2018年6月,有机会回报家乡时,我毫不犹豫地报了名。

再回家乡,我被派往凉山州越西县瓦曲觉乡河西村,任村里的“四治专员”,即从事治愚、治毒、治病、治超生相关工作。瓦曲觉乡离县城90多公里,是越西的偏远乡镇,在我看来,“四治”是为了改变那里的贫穷现状,让彝乡群众过上更好的日子。

扶贫必扶智,治贫先治愚。来到瓦曲觉乡,我还被任命为瓦曲觉乡中心小学“控辍保学”副校长,负责失辍学适龄儿童的劝返工作,让他们“一个不少”地回到校园。这些失辍学儿童,年龄最大的近18岁,有的跟随父母,有的已外出,至凉山州西昌市甚至更远的广东等地打工。

曲莫伍且去劝返适龄儿童路上

为了让这些孩子及其家长信服,深知“知识改变命运”的我在“控辍保学”宣讲会上,用自己的成长故事告诉他们:“一定要让孩子多读书,否则孩子们只会重复父辈的老路,一辈子‘困’在大山中。”

除了集中宣讲,我和分管领导还走村入户,在全乡6个村开展劝返工作。有的村民搬去了西昌、喜德等地,有的年龄稍大一点的孩子去了外地打工,只要户籍还在乡上,我们都要找到他们积极劝返,向他们讲解国家政策和多读书的好处。跑得多的,有的村民家,我们得登门七八次,才能做通工作,让他们安心把孩子送到学校读书。

对于坚持不送子女入学的家长,多次劝说仍无果的,我们也不惜与之“翻脸”。今年5月,一户村民因坚持不让已外出打工的13岁女儿返校读书,我们最终以乡政府的名义起诉家长。在法院判决后,家长让女儿从广东返回凉山,我们去西昌将她接回,让她回到了学校。

曲莫伍且向拒绝送子女入学的监护人进行法律宣讲

通过两年多的工作,瓦曲觉乡40多名失辍学适龄儿童全部被劝返至校园。劝返后,我们也随时关注着这些孩子的动向,如放假后有孩子又不回学校,我们都会再次进行劝返。对于年龄较大的失辍学孩子,我们也根据政策,安排他们至职业技术学院进行相对期限更短的“补偿教育”,学习电工等技术,以便他们走出校园后更好就业。

让孩子们回到学校,我也积极争取社会爱心人士捐赠,给予彝乡儿童更多的鼓励。此外,当地政府发起的雨露计划也拿出专项资金资助贫困家庭学生上学,并向新考上中专以上的孩子发放每年3000元助学金和生活费,确保无一人因贫辍学。

一户都不能落用彝语宣传扶贫政策对症施策让每户贫困户有稳定收入

河西村海拔近3000米,建档立卡贫困户共106户,到了村里,我负责其中9户。

刚到村里,为了摸清他们的情况,我必须一户一户摸底调查,以便对症施策。但村民居住分散,走访基本靠步行,经常一走就是一天。9户贫困户走完,花了近一周时间。此后4个多月,我又花时间走访了其他97户贫困户,将每户的实际情况记录在册。

曲莫伍且入户摸底调查

走访后,我发现村子里基础设施极度薄弱,唯一一条通往乡上的公路修建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路面早已损毁严重,坑洼不平。许多村民分散居住在山上,出行全靠一双腿爬坡上坎,除了去镇上采购一些生活必需品外,许多村民常年不曾下山,不少村民去过的最远地方便是县城。此外,贫困户所住房屋不少存在安全隐患。

曲莫伍且入户调查

改变这一状况,必须大力宣传国家的扶贫政策。在这个村民均为彝族的河西村,大部分村民不识汉字、不谙汉语,但这对于我来说,根本不是问题。为了让扶贫政策宣传“一户都不落下”,每次宣讲,我都会提前做好文案,将汉语的政策、法规翻译成彝语进行宣传。两年来,在农民夜校和村民大会上开展的30多场彝语宣讲既有禁毒防艾、控辍保学等方面的,也包括国家精准扶贫推出的贷款政策、公益性岗位等方面。

曲莫伍且用彝语宣讲

宣传了扶贫政策,对于每一户贫困户,我们也是对症施策。愿意走出大山打工的,我们动员他们外出打工,或申请公益性岗位,有需要的还可参加技能培训。不愿下山的,我们也鼓励他利用国家扶贫贷款政策,发展产业。

两年来,我负责的9户贫困户中,有8户下山打工,其中2户在越西县城,另一户也通过贷款发展了养牛、养羊产业。通过对症施策进行帮扶,9户贫困户都有了比较稳定的收入来源。

家乡巨变的见证者和参与者贫困户异地搬迁住新居出门就是学校卫生院

去年,村里的贫困户海来质子被诊断为胃癌,一家人陷入难关。我在了解情况后,不仅帮他们收集整理资料报销医保,还积极对接民政等部门,根据国家政策申请临时生活困难救助等。此外,我还替他们家申请了公益性岗位,协调子女的读书问题,让一家人度过了难关。

曲莫伍且向孩子们发放爱心衣物

如今,海来质子等村里的贫困户都从离县城90多公里的村子下山,搬迁到了离县城几公里的新村集中居住区,住进了宽敞明亮的新房。相比原来山上不通电、全是泥巴路、手机信号弱,集中居住区有学校、卫生院,村民们出门就可以送孩子上学,看病,到街上买菜也十分方便。

曲莫伍且和同事动员村民们入住新房

在这里,村民们不仅生活设施齐全,还可在就业培训后就近找到工作。去年,河西村家庭人均纯收入均达到4500元以上,目前已全部实现脱贫。因此,他们也切身感受到了彝乡翻天覆地的变化。村子里,我们也建了一个村史馆,把村民们以前在山上生活的照片和现在对比,让他们随时能看到这些变化。

新村风貌

彝乡的巨变看在眼里,甜在心里,作为一名见证者和扶贫攻坚的参与者,我也替家乡和家乡人感到高兴和自豪。

红星新闻记者 姚永忠

受访者供图

编辑 成序

点击阅读专题:翻越最后一座高山——红星新闻脱贫攻坚特别报道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有你真好的作文 童年作文300字 日记作文400字 北京故宫作文 给闺蜜的小作文 关于新年作文 高考满分英语作文 写人500字作文 读书作文400字 成长类的作文 过年作文300 高中作文素材积累 抗美援朝作文 满分作文800 幸福作文400字 关于爱情的作文 难忘的经历 作文 五年级上册的作文 喜欢的食物作文 真了不起作文 做好自己作文 饺子英语作文 牵牛花作文 春天作文500字 我的书包作文 好的作文素材 路600字作文 追赶作文 二年级作文200字 看日出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