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旅美华侨作家章珺《此岸 彼岸》《电影之外的美国》发布会举办

2020-12-20 01:00:01
相关推荐

新书发布会会场

5月17日下午,由人民出版社、东方出版社和作家出版社联合主办的章珺长篇小说《此岸,彼岸》、散文随笔集《电影之外的美国》的新书发布会在北京举行。

此次发布会由东方出版社总编辑孙涵主持,人民出版社原副总编辑于青代表出版方致辞;文学评论家、作家出版社创意合作部主任兴安,《此岸,彼岸》项目负责人、人民出版社《清史》编辑部主任王萍及中国国际电视台CGTN英语频道编辑部李响,《光明日报》文艺部副主任李春利,北京语言大学教师丁险峰,著名编剧和导演胡坤,CCTV-6央视电影频道《佳片有约》制片人,《流金岁月》创始人、制片人和主持人潘奕霖,9岁开始出版作品的小作家蔡亦青等嘉宾出席了发布会。

作家章珺

于青副总编辑在致辞中说:

旅美作家章珺这次同时推出一部长篇小说和一部散文集。章珺(Jun Miller),原籍江苏苏州,生于山东曲阜,曾在央视电影频道工作七年,后移民美国,在纽约州立大学获得传媒学硕士学位,曾任教于纽约州立大学和乔治华盛顿大学,现定居华盛顿特区。章珺从中学时代开始发表作品,1996年加入中国作协,已出版四部长篇小说和一本散文随笔集,还发表过上百篇的短篇小说、散文、随笔、影评等。由章珺编剧的电影《家园》获得中国首届电视电影百合奖。章珺在创作上属于多面手,携两部长篇小说进入文坛后,又在央视电影频道工作七年,跟影视作品的创作有着得天独厚的亲密接触,同时她创作的散文随笔也得到大量的好评。章珺尤其擅长情感类题材的创作,无论是跨文化的大情感还是与每个人休戚相关的亲情友情爱情,在情感方面的创作和处理上细腻而饱满。在中国做过媒体,在美国当过教师,千山万水之后,章珺带着丰富的阅历和成熟的心境重新回到写作的状态中。章珺的创作已进入厚积薄发的成熟期,正在创作和即将创作的另外几部书稿将陆续出版。

人民出版社原副总编辑于青

《此岸,彼岸》以跌宕起伏的故事和激烈的情感冲突细腻地展示了中国社会的巨大变迁,特别是社会转型对中国人的精神追求、价值观和道德观的深层冲击和影响。小说的主人公韩希因为个人的情感归宿和对彼岸美国的向往远走他乡。可当她身在美国时,彼岸的中国,无论是个人发展的机会,还是与生俱来的情感认同,都不断搅动着她的心绪。在美国生活了多年的韩希决定重回北京。当她回到中国后,她又发现她跟美国有了割舍不断的牵连。

文学评论家、作家出版社创意部主任兴安

中国的发展吸引了大批的韩希们从海外归来,但他们回到中国后,除了要承受第二次的文化冲击,还要适应中国的巨大变迁。曾经的故乡成了彼岸,他们该如何选择?韩希们既是中国人又是外来人,他们的双重角色和特殊体验也更丰富地折射出中国深层次的变化。他们经历过随波逐流的无奈,有过徘徊、挣扎和反思,曾经拥有和未曾失去的梦想、激情和执着,又让他们坚守着最后的底线。几个主人公最终殊途同归,此岸的中国不仅是他们地理位置上的家园,更是他们精神上的家园。在欲望的尽头,人们看到的是对灵魂的拯救,对简单纯真生活的渴望和对未来的希望。

中国国际电视台CGTN英语频道李响

韩希也在此岸彼岸之间停止了摇摆,真正完成了自己的回归。她终于在她的故土,在此岸的祖国安顿下来。她在这里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可以安放她的梦想、情怀和生活方式的位置。很多中国人有彼岸情结,容易被彼岸的东西所吸引,也会对彼岸的生活寄予很高的期望。“出国”和“海归”一直是一个热点话题,美国在“彼岸”中又是一个最具话题的国家。随着中国与世界越来越接轨,成千上万而且是越来越多的中国家庭跟国外(“彼岸”)有着各种各样的不同程度的牵连。很多中国人在“此岸”和“彼岸”之间的选择也能很好地折射出中国的发展变化和中国人的生活态度。韩希等人的挣扎和回归,充分地诠释了很多中国人在“彼岸”情结中的纠结,也充分地表现出了中美两种文化在冲突后的融合。中国和美国的交集已远远超过了经济上的合作或利益纷争,这部更侧重于两种文化的融合的作品,将以一个新的视角拓宽读者的视野,而作品所展现的对“他乡”的向往和对“故乡”的回归也将吸引大量纠结于此的读者的关注。

光明日报文艺部副主任李春利

《此岸,彼岸》也引起影视界的关注,已有多家影视公司对这部作品表现出极大的兴趣,正在与作者洽谈电影和电视剧的改编事宜。在过去的二十年里,章珺一直生活在中美两种文化中,中美两种文化的碰撞和融合,为作者提供了特殊的视角;丰富的生活体验和切身的感受也让作者在掌控跨文化题材的作品时独树一帜游刃有余。心在其中身在其外的特殊位置,帮助作者更敏锐地捕捉到中国的发展和变化,也帮助作者更好地展现出当代中国最受世界关注的层面。《此岸,彼岸》来自于作者一二十年的亲身体验、观察、沉淀和感悟,这给这部作品的电影和电视剧改编奠定下厚重扎实和独一无二的基础。

北京语言大学丁险峰

《电影之外的美国》是作者在美国生活了近二十年后呈现出的完全来自于真实生活的作品,讲述了美国老百姓的家长里短,喜怒哀乐,是一个中国人亲身体验的美国人的日子和情感。作者通过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亲身体验的真实故事,生动地展示了美国生活的不同层面。一个简单朴素的美国,会颠覆很多中国人对美国的理解和想象,却有着我们更愿意走近和亲近的风采。美国的一些学者、外交官、媒体人等为这本书做了推荐,充分肯定这本书真实地反映了美国的生活,并且很好地融合了中国人和美国人共同的情感。美国外交官Tom Cooney(俞天睦)在序言中写道:“最优秀的社会故事讲述者往往来自异域,章珺在美国已生活了二十年之久,很少有人能像她这样深入洞察美国生活的核心。”

著名编剧、导演胡坤

《此岸,彼岸》中有三分之一的故事发生在美国,用小说的形式展现了美国的生活,特别是中国人在美国的生活。两本书都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上展现出中美两种文化在冲突后的相互理解和融合,中美两国人民在情感上的共同诉求,这是章珺作品的一个显著的特色。大部分文学作品和影视作品在表现两种文化时展现的多是文化冲突,章珺作品的重点却在冲突后的融合上,她的丰厚的生活体验为她展现这种融合提供了坚实可信的基础。《电影之外的美国》将帮助中国读者更好地了解太平洋彼岸的邻居美国人的生活;《此岸,彼岸》的英译本在进行中,也将帮助英文读者更好地了解当代中国的发展和变化。

电影频道《佳片有约》制片人潘奕霖

发布会上,章珺讲述了长篇小说《此岸,彼岸》和散文随笔集《电影之外的美国》的创作动机和创作过程,并对人民出版社、东方出版社、作家出版社以及参加发布会的嘉宾和媒体表示诚挚的感谢。

与会人员和嘉宾们从不同角度出发,高度评价了《此岸,彼岸》和《电影之外的美国》的文化价值和文学成就,充分肯定了章珺在文学创作上的实力,对她今后的创作和作品寄予期望,并对章珺的作品改编影视寄予厚望。章珺是一位很好地融合了东西方文化、中美文化的作家,大家期待在她今后的作品中更多地看到和了解当代中国人在美国的生活,以及在跨文化的大框架下中国人和美国人共同演绎的丰富精彩的情感故事。

儿童作家蔡亦青

新华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华读书报、中国文化报、北京日报、北京晨报、新闻出版广电网、中国网、新浪网、社科网、百道网等多家媒体记者对会议进行了报道。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书迷作文 成长作文开头结尾 难忘的作文400字 春季的作文 奶奶作文600字 童年的作文怎么写 阳光作文800 观察日记的作文 快乐童年的作文 优秀的作文题目 编童话作文 作文第二次 人物的故事作文 作文400字写人 开心作文400字 中考作文主题 猫的作文300 观后感作文500字 纪念日作文 500字作文写人 写作文100字 全国作文大赛 小鸭子的作文 我的闺蜜作文 我明白了作文 雨 作文600字 作文照片的故事 300字想象作文 作文开头好句 感谢作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