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106岁马识途封笔之作背后的故事……

2020-12-20 02:50:01
相关推荐

7月5日

106岁文坛巨匠马识途发出一纸“封笔告白”

轰动文坛

人们在为其封笔惋惜的同时

也尊重这位百岁老人的决定

他的最新小说

《夜谭续记》一时间洛阳纸贵

只是很多人

不知道这部作品背后的故事

近日

马老在接受采访中说道

“创作过程与其姊妹书《夜谭十记》近似

也经历了近四十年的曲折历程。”

能让马老下定搁笔的决心的《夜谭续记》

究竟是一部怎样的作品?

今天

↓一起来看看↓

《夜谭续记》

“潜伏”多年 川版《十日谈》横空出世

《夜谭续记》是《夜谭十记》的续写。38年前,也就是1982年,67岁的马识途在人民文学出版社当时的总编辑韦君宜的推动下,出版了《夜谭十记》。

年轻时在县政府当小科员的马识途,听过许多新鲜的故事,一直难忘,“我还在小衙门和机关里结识过一些科员之类的小人物,这些小人物,像他们自己说的,既无福上酒楼大吃大喝,又无钱去赌场吆五喝六……只好三五结伙,到人家家里去坐冷板凳,喝冷茶,扯乱谭,摆龙门阵,自寻其乐。我有幸被他们引为一流,在他们结成的冷板凳会上,听到了我难以想象的奇闻轶事。”

1942年,马识途开始创作《夜谭十记》。“《破城记》的前半部分《视察委员来了》是第一篇,《盗官记》那时已经写了一些了。”而当时的马识途,正在上演真实版《潜伏》,他就是名副其实的“余则成”。

在地下工作中诞生的《夜谭十记》,注定命运多舛,被焚毁、被收缴,直至1979年,凭借惊人的记忆力和创作力,马识途开始了《夜谭十记》的第4次写作,于1982年夏天完成。从起笔,到收尾,漫漫40年。

1982年,《夜谭十记》出版。首印20万册,随后还加印。

《夜谭十记》火了。韦君宜专门到成都来“编”马识途,“马老啊,你从事地下工作那么多年,跟三教九流都有接触,《夜谭十记》反响这么好,你不如把你脑子里还存有的那些千奇百怪的故事拿出来,就用意大利著名作家薄伽丘的《十日谈》那样的格式,搞一个‘夜谭文学系列’。”

韦君宜这一说,马识途“蹭”地一下从椅子上直起身,马上在他的记忆库里搜索,一口气说出十个故事的题目和几个故事的梗概,韦君宜很高兴,两人当场商量先出一本《夜谭续记》。“我是脑子发热!”很多年后,提起那日,马识途仍很激动。

图据 马万梅

几写几停 这回“子弹”飞得有点久

说写就写,很快马识途就动笔写了故事提纲。不幸的是,韦君宜突然中风,马识途少了这位老友的电话“监工”,再加上公务繁忙,写作就放下了。

这一放,就是三十年。前面出版的《夜谭十记》也随着岁月流逝,逐渐淡出读者的视线。

2010年,导演姜文的一声“枪响”,将《夜谭十记》中的《盗官记》改编成电影《让子弹飞》搬上银幕,一上映就燃爆,创下了当年的票房神话。“别着急,让子弹再飞一会儿!”这句片中的经典台词,仿佛也成了《夜谭十记》重归视线的精彩注脚——沉寂也好,火爆也罢,不着急,马识途从来不着急。

但经典就是经典,作为这个电影的原著小说《夜谭十记》,也附会于《让子弹飞》“飞”了起来,几个出版社争着出版,连台湾出版商也来凑热闹,出了一版繁体字的《夜谭十记》。

“我脑子又发热了!”马识途想起了他和韦君宜的约定,而此时,韦君宜已离世8年。“我要把它写出来,算对韦君宜迟到的纪念。”

还是说干就干。但刚刚提笔写了“缘起”,马识途又把笔放下了,“一是被琐事耽搁,二是我都90多岁了啊,人家那些著名的老作家早就不写了,我一个半路出家的,还写这些干啥?”这时的马识途,在女儿马万梅看来,已是老顽童的性子,“突然有了兴致,突然又没了。像小孩儿一样,要有人鼓励,有人哄。”马识途也坦白这些任性,是因为觉得自己不是神。

在准备不写时,各种奖项却接踵而至。2012年,“首届东方文豪终身成就奖”;2013年,“巴蜀文艺奖终身成就奖”……马识途突然惭愧了,于是就有了那句广为流传的获奖感言:“在文学创作上,我没有终身成就,只有终身遗憾。”马识途觉得自己浪费了好多积累下来的素材,没有写成好的作品。

后来,马识途的几位朋友都纷纷宽慰马识途,“你不写鸿篇巨制,你讲故事嘛。供大家遣闲时、消永夜。”听了朋友的话,这个老小孩又一次“脑子发热”,开始着手《夜谭续记》的写作。

图据 马万梅

笔耕不辍 病榻旁写作吓退癌魔

再执笔,已是2017年。马识途已经103岁了,这一次,他打定主意要一写到底。

但老天爷就是那么爱开玩笑,没写多少,癌症第二次入侵马识途。住进医院的那一刻,他突然惶恐,“我的书稿怎么办?”

上一次患癌,是2001年。“那次是肾癌,割了一个肾才好。”马识途一边自嘲“孤圣(肾)人”,一边对自己能战胜病魔拍手称快。

万万没想到的是,肺癌又来了。在医院,马识途每日接受各种检查,看着各种液体,一点一点滴入自己的身体,他感觉冷的同时,创作的热情似乎也被浇灭。

“他那个时候一直问医生,是不是不行了?医生和我们给他说没得事,没得大问题,他就是不信,就觉得人都躺下了,你们还在瞒我。”马老的女儿马万梅明显感到了父亲的猜忌,“怎么劝,他都听不进去,可总得阻止他胡思乱想。”

一天,在跟父亲又一次说不通讲不明之后,马万梅的倔强劲儿也上来了,冲回家,把马识途入院前写的《夜谭续记》书稿全部抱进医院,“你说了要把这本书写完的,你倒是把它写完啊!”激将法真管用!马识途一看到那些书稿,顿时振作起来,“对,我说了要写完的。”

从那以后,马识途的病房画风就是这样的:他趴在病榻的小桌上,左手缠着纱布,右手握着钢笔,在稿纸上拼命地写。“他当时的感觉就是时日不多,所以随时都在写,生怕写不完就走了。”提及父亲病中创作之事,马万梅很是敬佩。

“医生护士看到我,都觉得这个人干啥哦,生了病不休息,还一天写写写。”马识途说他当时经常想起司马迁发愤写《史记》的故事,“有什么好奇怪的嘛?我就是要发愤而作,就是要和病魔战斗到底,正像当年我做地下革命斗争不畏死一样。”“战士”马识途分分钟上线,马万梅觉得:“这事儿稳了。”

住院半年,马识途写了半年。2018年1月24日,马识途出院,《夜谭续记》初稿写成。更令人惊喜的是,医生告诉马识途,经过治疗,肺上那个肿瘤阴影竟然看不到了。马识途有些小得意,逢人便说:“咋个,癌魔和我斗,落荒而逃了吗?”

原汁原味 四川方言“难倒”外省编辑

初稿出来了。《夜谭续记》延续了《夜谭十记》四川人用四川话讲四川故事的风格,因为写得急,马识途没有在第一时间送往出版社,他要女儿马万梅录入电脑,检查并修改。

而这个过程中,一些有趣的故事发生了。

“我当时已经104岁了,虽然还不是气息奄奄,却也是日薄西山,人命危浅,且和病魔战斗时也消耗了大量精力,已无力对初稿进行再加工再修改了。”马识途找来了帮手,女儿马万梅和作家高虹。

高虹曾是《四川文学》的主编,听说马识途要请她帮忙修改文稿,欣然前往,并拒绝报酬。为这事儿,马识途还特别在《夜谭续记》的后记中致谢:“幸得有两个人出手为我解难,才得真正完稿。”

作家的书稿不是可以直接交出版社,由专职编辑修改和编校吗?“哎哟,你不晓得,这个书把出版社的编辑‘折磨’惨了!”马万梅笑言,《夜谭续记》是用四川方言写的,马识途特别希望能原汁原味地将四川龙门阵的精髓体现在文中,对四川人而言,读起来自然是小事,但摆到外地的编辑面前,就尴尬了。

“都是几校的书稿了,他们读起都恼火。有编辑问我,书里面写了一句‘那个大爷多对的’,啥子叫多对?是不是掉了字没写全?我说,没掉,就是这样表述的,意思是‘那个大爷很好’。”马万梅笑言,这种情况多了去了。但是,别说外省编辑,就连著名作家阿来都直言:“从这本书中,我学到了好些多年来一直没搞清楚的四川话中的字。”

正因为如此,马识途坚持要马万梅和高虹来作最初的修改和把关。“她们怎么进行,无须我过问,她们都是四川人,对四川的风土人情、语言俚俗都很熟悉,能做到我提出的四川人说四川话讲四川故事的修改要求。”

最终,高虹对文稿某些篇章段落进行了结构性的调整和文字处理,而马万梅,则让马识途大吃一惊。“这个书中,有一篇风格有点不一样哦!”书出版后,马识途常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脸上满是骄傲的神情。

“不一样”的那篇,叫《方圆记》,是其中一个讲故事的人“水月庵姑”摆出来的龙门阵,讲的是知青时代,孪生姐妹谢圆圆和谢方方所遭遇的一段嫌贫爱富、姐妹易嫁的故事。“这个水月庵姑就是我女儿啊,这篇是她写的呢!”马识途边说边夸,而马万梅在一旁则连连说:“没有没有,都是按到马老的思路走的,算不得我自己的。”惊喜和宽慰之余,马识途直言:“我女儿似乎带有我的文学基因,但是她却拒绝当作家,我有点失望,却也能理解。”

◎ 来源:四川日报

◎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家庭分波作文 文学类作文 付出总会有回报作文 以满足为题写一篇作文 以波折为话题的作文 改变的作文素材 关于九月份的作文 难忘的那一刻作文350字 开学第一天作文600 小学三年级作文关爱 推荐一篇文章作文 传统文化的作文好标题 浮生若梦作文 黄冈优秀作文 运动员作文 茉莉作文 海滩之旅作文 我的朋友乐于助人作文 作文春游 观影感作文 军训团结作文 中考常考作文 她感动了我作文500字 六级作文要写题目吗 那件事感动了我作文 青春的味道作文800字 我敬佩的人500字作文 不虚此行作文 关于旅游的英语作文 写大自然的作文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