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端午文化传承家国情怀与民族情感

2020-12-20 10:00:01
相关推荐

粽叶飘香,雄黄酒浓,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又一次在时序更替中来临。已走过2300年历史岁月的国家非物质类文化遗产端午节,如今迎来纳入国家法定节假日体系的第13个年头。作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端午节不仅是历史的传承、文化的盛宴,更是源远流长的家国情怀和始终如一的民族情感。

“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农耕文明的发展,儒家文化的承袭,历史岁月的沉积,让端午节拥有着旺盛且强大的生命力。就端午节而言,各地由于地域文化、自然环境、民情风俗以及植物种类等的不同,举办的过节活动和采取的纪念方式也有所差异,有龙舟竞逐、吟诗折柳,有插艾条、菖蒲辟邪,也有带铜钱、肚兜祈福,等等,这些独具特色的端午标识呈现出传统生活最集中、最丰富的节日物语,浓缩着传统节日“美美与共”的文明风采。从历史深处深情回望,端午节延续数千年,一直都在不断丰富和发展,从“独写菖蒲竹叶杯,蓬城芳草踏初回”到“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从“虎符缠臂,佳节又端午”到“门前青翠,天淡纸鸢舞”,从“碧艾香蒲处处忙”到“小符斜挂绿云鬟”……虽然过节形式始终变化,但却都承载着中华民族世世代代相同的“乡愁”,共同构成端午文化的多重景深,联通和熨帖一代代人的精神世界,为人们提供心灵滋养和精神慰藉。实际上,端午和春节、中秋一样,都是中国文化的重要标识之一,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祝愿、向往与追求,充满着浓厚的伦理观念和人情味,积淀着亲情、和善的中华传统文化,充盈着和谐、统一的核心价值,塑造着一个民族共同的心灵认同。若要在广袤博大的中华文明海洋上,找寻一艘可以搭载我们中华民族心理情感的诺亚方舟,端午节无疑是最好的上选。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端午节的起源,一般认为发轫于忧国忧民、投江而死的著名爱国诗人屈原,端午节也因此被视为屈原投江的受难日、缅怀屈原的纪念日。2300年前,屈原发出了那声著名的长叹:“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是流淌在中华民族血脉中的精神追求,是以天下为己任的家国情怀。屈原曾经立德、立功、立言,是一位伟大而又不朽的往圣先贤,世人称颂屈原“志洁行廉”“仁至义尽”,他身上“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爱国情怀、“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民本为怀、“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执着刚毅、“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的高尚品格,如同黄钟大吕在世世代代人民大众心间激起巨大回响。端午节发于屈原,始于战国,盛于隋唐,传之后世,形成了包粽子、戴香包、挂菖蒲、赛龙舟等系列民俗习惯,至今仍然绵延不断、历久弥新,沉淀着炎黄子孙的共同记忆,成为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生动写照。屈原精神和与之形成的端午文化,也早已在千百年的岁月里与华夏文明血浓于水,与民族精神、民族气节交相辉映。

端午节带给我们的不只是浓重的历史文化,还有影响至深的家国情怀。当楚国都城被攻破,屈原悲愤交加,毅然投江殉国。正是屈子“上下求索”蕴纳的家国忧思,正是其“行吟泽畔”饱含着对家国的一片赤子之心,后世才在五月初五这天纪念和缅怀屈原。同时,注入家国情怀的端午节,也蕴含着中华民族正直磊落、忧国恤民、浪漫诗意的人文理念,凝聚起了中国人的文化底色和集体认同。这样的民族精神和情怀,更是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滋养着人们的心灵。抚今追昔,纪念先贤,弘扬华夏古礼,传承屈子精神,需要我们不断延续端午文化蕴藏着的浓厚家国底色,从文化源头找寻根脉和认同,在新时代增强文化自信,凝聚起更为广泛的民族共识和复兴伟力,汇聚起同心实现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端午节是中国文化的醒目符号,承载着融入民族血脉的家国情怀,蕴含着深入民族风骨的集体意识,描绘的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色,是形塑文化自信的重要载体。以节载道、以节承志,从端午文化中洞看历史,从传统节日中走向未来,努力形成最持久、最深沉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这才是中华传统节日的真正意义所在。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材料作文 关于幸福的作文 关于亲情的作文500字 我想对你说作文400字 以劳动为主题的作文 关于宽容的作文 运动会作文600字 关于大自然的作文 我和我的祖国作文 关于冬天的作文 清洁工作文 状物作文 优秀作文开头 春的作文 感恩父母作文300字 三年级植物作文300字 我的家乡作文200字 六年级第一单元作文 榜样的力量作文 关于雨的作文 写猫的作文 植树作文 作文书 关于爱的作文400字 我的好朋友英语作文 借物抒情的作文 童年的回忆作文 托物言志作文 超越作文 英语作文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