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豆瓣9.0分《伴你高飞》:最简单的故事 讲述父母最深沉的爱

2020-12-20 17:30:01
相关推荐

老同学打电话求助:我快得抑郁症了,你把张X婷(他女儿)带到你家养去吧....追问之下,原来他又因为上网课的事,和青春期的女儿爆发了一场激战。

不写作业父慈子孝,一写作业鸡飞狗跳——在当代中国,这样的场景绝非个例。听着他的抱怨,我忽然想起前天晚上看的一部电影《伴你高飞》,同样的父女关系,却是截然不同的版本。

《伴你高飞》改编自真人真事,是一部拍摄于1996年的老片,情节简单,但豆瓣评分却高达9.0,是一部画面优美、色彩丰富,情节简单又富含哲理,同时非常适合父母和孩子一起观赏的经典电影。

13岁的单亲女孩艾米在车祸中失去了母亲,来到从未谋面的父亲家中生活。父亲外表邋遢,是个终日醉心于实验的“科学怪人”,虽然父亲尽力改善父女关系,但初来乍到的艾米和父亲之间,却仍然有一道淡淡的裂痕。

有一天艾米捡到了一些野生大雁的蛋,她把它们拿回家并孵化出来。在养育小雁的过程中,艾米变得越来越快乐,和父亲的关系也逐渐融洽。小雁逐渐长大,需要迁徙到南方越冬,艾米虽然不舍,但仍然在父亲的帮助和鼓励下,学会了驾驭滑翔机飞行,最终开着飞机,带领小雁从北越南,克服重重困难,抵达了终点。

这部电影的情节非常简单,既没有激烈的矛盾冲突,也没有刻意的煽情渲染,但却非常打动人心。今天这篇文章,我将结合电影中的情节,从亲子教育的角度,重新解析这部经典电影。

.印刻效应:孩子对父母的忠诚和爱,超过父母的想象伴你高飞:支持而不干涉,放手而不禁锢——这是父母能给孩子最好的爱自我疗愈:养育孩子的过程,本质上是一场自我疗愈

1. 印刻效应:孩子对父母的忠诚和爱,超过父母的想象

小雁一出生,就把艾米当做了自己的妈妈,艾米走到哪,它们就跟到哪。正因如此,才有了后面小雁跟随着艾米的飞机学会飞翔,迁徙到南方的故事。其实,这里面包含了一个著名的心理学效应:印刻效应。

1910年,德国行为学家海因洛特在实验中发现一个十分有趣的现象:刚刚破壳而出的小鹅,会本能地跟随在它第一眼见到的自己的母亲后面。但是,如果它第一眼见到的不是自己的母亲,而是其他活动物体,如一只狗、一只猫或者一只玩具鹅,它也会自动地跟随其后。尤为重要的是,一旦这只小鹅形成了对某个物体的跟随反应后,它就不可能再形成对其他物体的跟随反应了。这种跟随反应的形成是不可逆的,也就是说,“小鹅承认第一,无视第二。”

这就是心理学的著名实验“印刻效应”。它指的是初生动物对第一次见到的物体的依赖性效应。而这种现象不仅影响初等动物,在人类社会同样屡见不鲜,且伴随着人们各个成长时期。

我第一次听到这个实验,是在心理教授的课上。他说:你们知道么?孩子对父母的爱,远远超过父母爱孩子。这句话颠覆了我过往的认知,因为从小到大,我们听到的都是“父母是最无私的,是最爱孩子的人”,但是从来没人告诉过我们,孩子更爱父母。后来老师就讲到了这个神奇的印刻效应。

就像“印刻”这两个字一样,孩子对父母的爱、忠诚和依恋,是天生的,是印刻在孩子的天性中的东西。即使孩子长大,他们不再像小时候那样,离开父母的照顾就面临生命危险,但这份刻在骨子里的忠诚和依恋,却从不曾消失。

姜文曾经在采访时说,无论他拿到了什么国际大奖,获得了多少成就,他的母亲都没有表扬过他。在他心里,一直存在着渴望被母亲看见、被母亲承认的愿望,这是他心里永远的伤。——即使名满天下、即使富贵如云,即使人到中年,孩子渴望和父母链接的愿望,却从不曾消失。

父母其实深知孩子对自己的信任、爱和依赖,但是并不是所有的父母都能善待这份忠诚。生活中,父母一言不和就威胁孩子“不要你了”,“再这样就不喜欢你了”,又或者当孩子不能顺从自己的意志时,就哭天抢地,告诉孩子“你气死我了”....这样的场景太常见了。出于对父母的爱和忠诚,每一个孩子在内心深处都非常想要满足父母,但父母却经常看不见这一点,总以为是自己做出了牺牲,满足孩子。

举个例子。家长和孩子一起定学习计划。很多家长会在开始时假意民主,但是当孩子说出的计划不是符合自己的希望时,他们就会忍不住“劝说”或者“诱导”孩子:你这样定,会不会太松啊?会不会玩的时间太长,那你的成绩还能提高吗?最后,孩子不得不按照家长的意思,“自愿”修改计划。

在执行计划的阶段,父母摇身一变,又成为最严格的的检察官,不断用“这可是你自己定的”来打脸孩子。只要没有完成,父母便马上跳出来指责孩子不遵守承诺,没有毅力......

很少有父母想过,孩子在自己说出计划的时候,其实已经是“踮着脚尖”,心里盘算着怎样定能让父母满意的结果了。但是父母却常常觉得恰恰相反,认定孩子一定是故意少说,给自己留着讨价还价的空间。

所以,常常抱怨“我的孩子学习不积极,说话不算话”的父母,很少看见孩子曾经“踮起脚尖”迎合父母的心情,读懂孩子愿意放弃自我意志,修改计划努力让父母满意的愿望,以及没有完成计划时内心的内疚和自责。

在家庭教育中,有很多误会,正是这些误会,造就了“鸡飞狗跳”的亲子关系。如果父母能够真的感受并读懂孩子对自己的爱、忠诚和依恋,这种误会就会减少很多。

孩子对父母的追随,其实还体现在很多方面,“我活成了曾经最讨厌的样子”——很多亲子关系不好的人,痛恨父母,但最后却活成了父母的翻版。这其实也是一种另一种形式的“忠诚追随”。

“印刻效应”证明了父母对孩子的示范作用,父母是原件,孩子是复印件,当复印件出了问题,父母需要思考的是,自己这份原件出了什么问题。

2、伴你高飞:支持而不干涉,放手而不禁锢——这是父母能给孩子最好的爱

这部电影的名字《伴你高飞》可谓内涵深刻。每一个父母的初心都深爱孩子,但是什么样的爱,才是高质量的爱,才是真正的爱?在这部电影中,艾米的父亲,做出了完美的示范。

① 陪伴:支持而不干涉

父母应该给孩子什么样的陪伴才算是“高质量陪伴”?我的老师,心理专家李少成曾经做过一个十分贴切的比喻:所谓父母,只不过类似于排球手,你能做的仅仅是接一下、垫一下、推一下,除此之外,均属犯规。

这个比喻,和电影中艾米父亲的做法可谓同出一辙。

艾米刚来时闷闷不乐,虽然父亲是一个邋遢的科学家,房子里乱成一团,但是他还是为艾米收拾出了干净的小屋,床上摆着可爱的玩具熊,而且“屋子的结构和你小时候一样,从未变过”。这些细节,将一个粗糙的父亲细腻的父爱,表现的淋漓尽致。

当艾米失去母亲,来到陌生的环境(她三岁时就和妈妈离开了这里),这时候,爸爸并没有马上冲上去试图给艾米过分的关注,而是默默的帮她做好一切,但是又不打扰她。这正是老师说的“接一下”——所以,孩子的安全感是什么?不是过分的同情、保护,和怜悯,而是在ta失意的时候,轻轻说一句:“别怕,妈妈(爸爸)在”。

艾米捡了一堆野雁蛋拿回家,很快孵出了小雁。在小雁的陪伴下,艾米变得越来越开心。但是根据加拿大联邦的法律,家养雁应使其无法飞翔,也就是“剪翼”。警察跑到艾米家,试图告诉艾米这个法律,结果被艾米拿不锈钢盆砸了脑袋,又被艾米的父亲赶了出去。

警察解释道:这是为它们好,大雁长大后会迁徙南飞,它们是人工喂养的,没有大雁领队,迁徙会变得危险重重,比如它们会被高压电线电死,被高速公路的车撞死,所以最好的方法就是帮它们剪断翅膀。否则,一旦长大开始飞翔,它们就要被皇家没收。

也许大部分家长都会选择劝说孩子给大雁剪翼,但是艾米的父亲却没有这么做。一方面,他深知艾米不愿意伤害小雁——虽然剪翼没什么痛苦,但艾米也不肯这样做。更为重要的是,艾米的爸爸希望艾米明白,如果她真的爱小雁,不是把它们留在身边,而是顺应它们的自然规律,让它们做自己该做的事情。

所以,艾米的爸爸不辞辛苦,设计飞机,试图教小雁飞翔,同时又咨询动物保护专家,为小雁设计南飞迁徙的路线。

艾米爸爸所做的事,正是“垫一垫”,在孩子遇到困难时,父母提供切实的帮助和心理的支持,但是又不越俎代庖,剥夺孩子自己的发展。艾米在爸爸的帮助下,学会了滑翔机的驾驶,为带领小雁迁徙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在飞行的过程最后一程,艾米的爸爸滑翔机出了事故,他自己也受伤了。这意味着艾米必须独自驾驶飞机,带小雁来到最后的目的地。艾米此时有些胆怯。爸爸给艾米详细讲述了最后的路线,同时鼓励艾米,相信她能够完成。最终艾米成功的独自驾驶飞机,带小雁来到终点。

——这正是父母对孩子的“推一推”。

孩子离开舒适区,冲向非舒适区的时候,有可能会有犹豫和恐惧,父母要做的,是鼓励、支撑,适当的推一下,这样,孩子才能一次又一次的在冲击非舒适区的过程中,获得正向体验,为战胜挫折、锻炼逆商提供心理支持。

② 高飞:放手而不禁锢

英国的心理学女博士西尔维娅·克莱尔曾经说过一句经典的话:“这个世界上所有的爱都以聚合为最终目的,只有一种爱以分离为目的,那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父母真正成功的爱,就是让孩子尽早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从你的生命中分离出去,这种分离越早,你就越成功”。事实上,这句话说出了父母对于子女之爱的真谛。

电影中,其实有两条线索是一直交织的。它们分别是艾米和爸爸的关系,以及艾米和小雁之间的关系。艾米在爸爸面前是“孩子”的角色,在小雁面前,则充当了“雁妈妈”的角色。

艾米最初对小雁,就像老母鸡对小鸡仔一样,是呵护的,不想放手的。她既不愿意伤害小雁剪断翅膀,也不愿意放小雁南飞,离开自己。但是爸爸让艾米明白,只有放手,让“小雁成为小雁”,才是对它们真正的爱。

所以,艾米最终决定割舍掉自己的不舍,带着小雁勇敢的南飞。

著名心理学家曾奇峰曾经说过:心智越成熟的父母,越能够忍受孩子“背叛”自己带来的“伤”。日常生活中,很多父母的问题不是管的太少,而恰恰是管的太多。他们常常看不到这样做的真相——是因为他们自己的心智不够成熟、人格不够完整,无法接受孩子成长带来的“分离创伤”,反而会坚持认为是孩子太弱,离不开他们的庇护。

实际上,这是一种典型而常见的“有毒的爱”。

父母都爱孩子,但是只有人格相对健全的父母,才能真正给到孩子高质量的爱。所以,我们才会说:育儿先育己。

3. 自我疗愈:养育孩子的过程,本质上是一场自我疗愈

很多人在学习心理和家庭教育之后,会懊恼自己对孩子的“伤害”。但事实上,没有完美的父母,所以我们每个人都会带着各自的伤生活,也会不可避免的因为自己的不完整,而对孩子有一些伤害。

如果学习的目的仅仅是自责,那这种学习就毫无意义。事实上,我们养育孩子的过程,同时也是疗愈自我的过程。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原生家庭是我们的第一次成长,而养育孩子,则是我们第二次成长的机会。

① 养育孩子本身,就是一种疗愈。

这得益于孩子对我们无条件的信赖和忠诚。几乎所有的伤,都来自于缺爱,而孩子对父母那种饱满的、不掺杂任何杂质的爱,足以让我们缺爱的心,因为被爱而得到滋养。

抖音上有一个视频,一个一岁多的小女孩,她抵着门框和妈妈生气,这时妈妈说:我的腰疼病又犯了。小女孩听见后马上离开门框,跌跌撞撞的走到屋里,拿着一片膏药,递给妈妈,面色焦急,说:贴、贴。

很多人都评论小女孩太暖心了。爱是最好的治愈药品。这个世界上最无私的爱在哪里?其实就来自于孩子对我们的爱。

② 学习用正确的方式养育孩子,也就学会了用正确的方式养育自己。

很多父母说:看来我以前对孩子接纳不够,以后我要更多的接纳孩子。每当这时,我都会跟他们说:你只有先接纳了自己,才能真正接纳孩子。

也许在养育孩子之前,我们虽然痛苦,但从未思考过应该如何改变。但是养育孩子的责任感和在养育过程中遇到的困难,给了我们重新反思自己的机会。这同时也意味着自我疗愈的开始。

正因为如此,很多人都因为养育孩子而获得了恰当的方式,重新养育自己的“内在小孩”,最终实现了和自我的和解,和世界的和解,以及人格的成长。

艾米也是一样,她在养育小雁的过程中,越来越能够体谅他人、学会放弃自我的感受,成就小雁的成长,所以,她在这个过程中,也越来越理解了父亲,和父亲也达成了和解。

在电影的后半段,有一个细节,艾米和爸爸一起躺在宾馆里,艾米和爸爸之间有一段对话。

艾米:“我想问你件事,你和妈妈之间发生了什么事?”爸爸:“她怎么告诉你的?”艾米:“她说你们都是艺术家,这就很不容易。因为艺术家有时候很自私”爸爸:“这倒是真的”艾米:“她说你们都有错”爸爸:“我们也不可能全错,我们有了你”艾米:“但你几乎没来看过我”爸爸:“新西兰很远啊,艾米”艾米:“这个借口真烂,爸爸”爸爸:“过了很久,我才承认,让你们走是个错误。有段时间,我一直让自己忙着,我怕了,艾米。我感到害怕....生气,大部分是对我自己。我真的很抱歉”

艾米的爸爸曾经也受过伤,也伤害过艾米,但是他最终通过自我反省,完成了成长,从一个不羁的艺术家,成为一个负责、温暖的爸爸。而他真诚的向女儿的道歉,也疗愈了艾米内心的伤。

不管是爸爸之于艾米,还是艾米之于小雁,他们都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放下了过去,疗愈了自己。

【写在最后】

这部电影非常简单,又非常温馨。很多时候,越简单的故事,往往越能打动人心,正如养育孩子其实只需要遵循最简单的道理:尊重孩子的自然节律,父母只做在一旁恰当陪伴、适时支持的人。

所有美好的事物都一定是简单的,大道若简、大音希声、大象无形....越简单,越丰富。这部电影,是一部真正能够洗涤心灵、疗愈心灵的故事。推荐给所有的父母和孩子观看。从这个简单的故事里,也许,我们能获得很多、很多。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显示评论内容(2) 收起评论内容
  1. 2021-12-19 12:07梦是千尘[湖北省网友]IP:1701213316
    @Jens这部电影让我重新审视了父母的爱和牺牲。
    顶41踩0
  2. 2020-10-26 19:27Jens[青海省网友]IP:1966142083
    《伴你高飞》情节平淡但真情流露,感动了我。
    顶25踩0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我的梦想作文600字老师 写作文听什么歌写得快 与书为伴作文500字 成考作文大全600字 我的烦恼800字初一作文 让我牵着你的手作文 我懂得了感恩作文600字 感谢生命中的美意作文 守望花开作文600字 小黄车作文600字 首尾呼应的作文开头和结尾 我想对妈妈说作文300字 我最尊敬的人作文600字 我读懂了什么作文600字 番茄炒鸡蛋作文300字 街头见闻作文500字 我生病了妈妈照顾我的作文 寒假的趣事作文400字 生命的色彩作文800字 除夕之夜作文500字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作文 菊花优秀作文300字 以遇见为题的作文600字 我真想什么作文400字 当我面对挫折的时候作文 myfamily英语作文5句 开学第一课作文200字 互联网的利与弊英语作文 关于友情的作文500字 有朋友真好作文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