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人物志 | 斯坦福大学终身教授 艺术家谢晓泽:瞬间与永恒

2020-12-20 19:10:01
相关推荐

谢晓泽

斯坦福大学艺术和艺术史系终身教授,执Wattis教席

1966年出生于广东

1988年清华大学建筑学士学位

1991年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装饰艺术系硕士学位

1996年北德克萨斯大学视觉艺术学院艺术硕士学位

现居美国加州和中国北京

90年代初期开始,谢晓泽便寻找到一种独特的创作方式,以书籍、报纸、档案等媒介作为切入点探索世界,在现实与文本之间的裂缝中生出一道光,释放着强劲的生命力。

随着互联网对时代的渗透,世界的信息储存方式开始从纸质媒体向数字媒体过渡,爆炸式的信息将人淹没。

作为艺术家,谢晓泽在不断迭代更新的年代,以经典的油画作为记录手段,“将稍纵即逝的信息通过更具永久性的语言转换出来”。

如同史前热辣的树脂,将森林中某一片段的古老昆虫和动物碎片凝固成琥珀,在历史长河中存在着、延续着。

易悦:了解到在过去一年中,您的展览非常多,先简单地聊聊您最近的几次作品展?

谢晓泽:过去一年左右是我特别繁忙的时间。2016年我沉寂了一年,留出时间和空间思考作品的方向和主题。因此到了2017年,展览都凑到一年,一共有6个个展和8个群展(包括四川安仁双年展),主要在中美两地开展,其中包括上海、汕头、纽约、华盛顿、旧金山等城市。

▲四川安仁双年展海报

我挑其中三个个展重点谈谈:

第一个是2017年11月3日-2018年3月31日在斯坦福大学华盛顿分校画廊的《对峙与中断:谢晓泽作品展》,展览集中展出了以“报纸”作为创作主题的一组作品。

主要分为两个系列,一个是《正反视角》系列,每张画描绘一张现成报纸的局部,展示出报纸正反面图文透叠的效果;

▲《2013年8月28日,国际先驱报》 152X229cm 布面油画 2015

另一个是《片断视角》系列,主要是一摞报纸堆叠起来,展示图文之间的碰撞组合。由于华盛顿是美国政治中心,所以我选取了政治性比较强的主题,画中的报纸都记录着近期发生的时事。

▲《2008年7月-8月 信息时报》 132x217cm 布面油画 2008

第二个是2017年12月2日在旧金山安格林-吉尔伯特画廊举办的《夜曲:谢晓泽绘画与影像作品展》,以往涉及到社会和历史主题,我都是通过图书、报纸和互联网这样的媒介来表达。

这一次的展览则直接以切身体验、亲眼所见的场景作为创作素材,所有作品都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城市华丽夜景,而是带有暗示性和戏剧性的场景,带有社会和经济的元素在里面。

▲《夜曲:谢晓泽绘画与影像作品展》旧金山安格林-吉尔伯特画廊

▲《人行道上(广州)》 183 x 300 cm 亚麻布油彩 2016

▲《期待 (布加勒斯特)》 182 x 266.7 cm 亚麻布油彩 2016

第三个是2017年12月3日至2018年7月8日在丹佛艺术博物馆展出的《注视》系列展览,我是这个展览系列的第一个艺术家,因此我的个展名称是《注视:谢晓泽》。

▲丹佛艺术博物馆外景

▲《注视:谢晓泽》丹佛艺术博物馆内景

丹佛艺术博物馆给了我两个展厅,一个是展出《图书馆》系列的近期绘画和录像投影装置《瞬息》,另一个是名为“保险丝盒子”的实验空间,展示我从2012年开始的“中国禁书史”计划。

▲《牛津大学王后学院图书馆 (K24, 新约)》92 x 132 cm 亚麻布油彩 2016

▲《瞬息》 2010-2011 数码摄像

这个以历史和文本研究为基础的创作包括了三个部分:第一是系列摄影作品《细读》,针对中国古代遭禁毁的书籍而拍摄,以原大尺寸细致入微地再现了古籍的内容和质地;

第二是大型实物装置《物证》,展示了近现代书籍包括民国时期左翼作家原版书籍、文革期间不能流通的世界文学名著和地下流行的“手抄本”;

第三是关于我整个工作过程的纪录片《禁书寻踪》,记录了我通过互联网以及在全国各地的旧书店、故纸堆淘书的过程,除此之外,纪录片还围绕着书籍出版和审查,从不同的角度对学者、作者、编辑和文学爱好者进行采访,深度挖掘禁书视角下的社会、文化背景。

▲大型实物装置《物证》

▲大型实物装置《物证》现场

这次的个展对我来说是意义最重大,原因在于,它一方面展出了大家熟知的《图书馆》系列油画;

另一方面也第一次推出了与学术研究相关的创作计划,前期需要大量的文案工作,也需要结合例如文学史、思想史、社会学、政治学和伦理学等学科的知识,为此我也向很多的专家学者进行请教和学习,这是非常有意思的一个过程。

▲《哥伦比亚大学埃维利建筑与艺术图书馆》 92 x 152 cm 布面油画 2016

易悦:您的作品中大部分都是以图书、报纸和互联网等传播媒介作为创作主体的,您为什么会将目光聚焦到“媒介”上呢?

谢晓泽:这其中有一个发展过程。初到美国的时候,我也是直接对生活环境做出反应,比如早期画的废弃车场和杂货店,这些题材作品并没有摆脱掉现存已有的风格,找不到属于自己的独特视角。

后来,这种“没有感觉”的状态持续了一段时间,一直到我看见图书馆里堆积的书籍和报纸后,新的视角被打开了。

书籍这个主题很有意思,它是将形而上的观念、思维和知识实体化之后所呈现出来的物质形态,简而言之就是化抽象为具象的物质载体。

▲《中国图书馆53号》 100 x 150 cm 亚麻布油彩 2012

当时我画了书籍的局部特写之后作,创作的感觉就来了——抽象与具象、观念与现实、记录与视角、绘画与摄影,各种内容之间的碰撞结合,形成了丰富的、可挖掘的主题。这是我第一次感觉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方向,于是从书籍、报纸等物质载体慢慢拓展到其他媒介。

2011年,我开始关注互联网。2013年,我创作了第一组《微博》系列作品,以媒介为线索的进行延伸,与过去的书籍和报纸是一以贯之的。

▲《2010年6月4日,敏感词》 46 x 61 cm 油彩、铝板 2012

易悦:怎样的画面会吸引和打动您,并让您产生创作动机呢?

谢晓泽:我觉得这个创作动机是无意之间产生的,但仔细考量起来其实也有着各种各样的原因。

第一是视觉和形式上的原因,一个画面的空间氛围和光线色彩恰到好处,并在视觉上具有强烈冲击性的画面会打动我。

以创作《图书馆》系列作品为例,书籍在图书馆中的排列堆放大部分是挺重复枯燥的,色彩之间也没有什么规律,要找到非常好的画面并不容易。

但也会有某一个瞬间,随机的光影和角度结合得十分巧妙,一个在图书馆中司空见惯的场景突然变得陌生了,那么这个场景就能吸引我,打动我,给我惊讶和喜悦,让我产生创作的动机。

▲《中国图书馆40号》 102 x 152 cm 布面油彩 2009

第二是视觉背后的内容、观念具有吸引力,比如我在创作《片断视角》系列作品的时候,在堆叠起来的报纸的侧面特写中,图与图、图与文、文与文之间的偶然碰撞特别有意思。

报纸作为新闻的载体来讲的话,几个大大小小的事件碰撞,可以折射出不同的社会问题,每个社会事件之间又存在着微妙的关系,这就非常有意思。

▲《2004年3月,比凯恩时报》 112 x 215 cm 布上油画 2004

微博这块呢,基本上都是有比较直接的图片碰撞,每个微博画面带有微博账号的水印,画在灰色的铝板上。

微博时代加速了媒体对社会的影响,在这个不断被新的信息淹没和取代的年代,我认为有必要把这种稍纵即逝的信息通过一种更具永久性的语言和载体转换出来。

▲《2012 年11 月30 日,浙江温岭(钉子户2 号)》52 x 80 cm 油彩、铝板 2013

易悦:对于艺术圈之外的人来说,您的作品可能更像是记录和写实,那么除了呈现画面本身的内容之外,作品本身的绘画性或者说创造性主要体现在什么地方?

谢晓泽:如果要谈创造性的话,主要在于我选取的角度。

第一,我一般不是直接观察或体验社会现象,而是通过媒介载体作为切入点进行创作;

第二,在图像与文字之间的任意组合中,一方面是铁铮铮的社会事实 ,另一方面是各种角度下的组合碰撞中,带着任意性的混乱随时可能产生一种诗意。

第三,从绘画的角度来说,我的绘画是比较冷静理性的,与摄影有着紧密的联系,但又并不是典型的照相写实主义画法,在每张画的色彩、构图以及氛围的处理上,我都会根据主题做一些调整,这样的调整是十分微妙的。如果以我的油画和素材照片来做比较的话,其实能看出很多不一样的地方。如果说有一点创造性的话也是体现在这上面。

▲《2010年5月13日南方周末》 152 x 191 cm 布面丙烯、油彩 2013

易悦:了解到您一开始是清华建筑系的,那么后来驱使您从建筑转向艺术的动力是什么?

谢晓泽:我小时候学习非常好,兴趣爱好很广泛,但在十几岁的年纪并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么,而当时的环境是“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也不怕”,在这样的氛围引导下,我走上了理工科的学习轨道。17岁的时候,我考上了清华大学建筑系。

在建筑系学习的过程中我渐渐发觉,横平竖直的刻板线条,以及从实用、功能、结构、经济等方面的折衷考量,创造性被压抑,棱角个性都被磨平了。

而在当时十几岁的年纪,自由和理想才是我的追求。于是,读文学作品、写诗、画画成了我大学时代最上心的事情。到了接近毕业的时候,我慢慢发现,对我来说,最有热情的事情还是画画,于是我投考了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的壁画系。

我读研究生那年是1988年,当时转专业的条件非常苛刻,不像是现在跨专业报考那么自由灵活,那时候从建筑系考到绘画专业是绝无仅有的,而我当时有动力做出这样的选择,是源于对自由表达的渴望。

▲《劫后余生(清华大学图书馆抗日战火中幸存书籍1号》 122 x 163 cm 亚麻布油彩 2017

易悦:建筑系的背景对于您进行艺术创作有没有影响?

谢晓泽:一开始我刚进入绘画领域的时候,会极力地想要摆脱建筑学在形式上的规则的限制,追求强烈的情绪表达,热衷于自我表现、自由创作的手法。

后来到了美国学习,当我的第一组成熟作品出来以后我就发现,其实过去在建筑系所受的训练在不知不觉中回到了我的作品里。

当时创作《图书馆》系列的时候,那些横平竖直的几何构图和精心推敲的结构比例,这份冷静和理性在后来也成为我在绘画上的特质和“声音”,而它早在我17岁开始学习建筑设计的时候就埋下了种子。

▲《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图书馆》 102 x 153cm 布面油画 2007

易悦:您觉得一个艺术家最高的成就是怎么样的?

谢晓泽:这个问题有点泛,于我而言,艺术家最大的奢望就是在现有的基础上,贡献一点属于自己的、跟别人都不太一样的东西,哪怕不是很多。

虽然说艺术要有创新,但如果要创造出跟以前存在过的、同时代的都完全不一样,甚至是横空出世的作品,几乎不太可能。

与其说是创新,不如说是跟已有的作品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

▲《2007年12月7日纽约时报》 114 x 173cm 布面丙烯、油彩 2013

易悦:聊一聊您最近在思考的一个问题?可以是关于个人、社会或者艺术的。

谢晓泽:我最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是:如何把学术研究和艺术创作结合起来?如何让艺术创作与其他的学科发生深层次的关系?

比如我前面谈到的在丹佛艺术博物馆展出的“中国禁书史”计划,这个艺术创作背后有这相当厚实的学术含量,涉及多个学科的交叉与融合,以此作为基础,在艺术创作中参与进来,为艺术的发展注入生命力。

▲大型实物装置《物证》现场

易悦:如果请您描述一段改变最大或者印象最深刻的经历,您会想起什么?

谢晓泽:我对刚来美国那段时间的感受还是比较强烈的。

全新的自然环境、社会制度以及生存境遇给我带来很大的冲击,当时虽然很穷,但对我来说是黄金年代——像海绵一样吸收和转化新的知识,接触当代艺术批评和理论,这些对我的影响都非常之大。

谢晓泽部分个展

2017

《对峙与中断:谢晓泽作品展》,斯坦福大学华盛顿分校画廊,华盛顿,美国

《夜曲:谢晓泽绘画与影像作品展》,安格林-吉尔伯特画廊,旧金山,美国

《注视:谢晓泽》,丹佛艺术博物馆,丹佛,美国

《韧》,前波画廊,纽约,美国

《空场:谢晓泽作品展》艺博画廊,上海,中国

《影迹——谢晓泽作品展》汕头大学长江艺术与设计学院美术馆,汕头,中国

2015

《谢晓泽:潜台词》,Nicholas Metivier画廊,多伦多,加拿大

《谢晓泽: Excerpts》,Talley Dunn画廊,达拉斯,德州,美国

《谢晓泽: 图书馆》, Moatti Masters|Contemporary,伦敦,英国

2014

《透叠:谢晓泽新作》,前波画廊,纽约,美国

2013

《透叠:谢晓泽新作》,前波画廊,北京,中国

《瞬态》,Paule Anglim画廊,旧金山,美国

2012

《谢晓泽新作》,Paule Anglim画廊,旧金山,美国

《谢晓泽绘画》,Nicholas Metivier画廊,多伦多,加拿大

2011

《谢晓泽:抵抗的考古学》,加州大学圣克鲁斯分校Sesnon画廊,加州,美国

《易逝的记忆》,Dunn and Brown当代画廊,德州,美国

《层叠:谢晓泽近作》,前波画廊,纽约;斯坦福大学华盛顿分校,美国

《谢晓泽:权力的剧场》,西弗吉尼亚大学Mesaros画廊,美国

2010-12

《谢晓泽:放大了的瞬间(1993-2008)》,巴克乃尔大学萨梅克美术馆等,滨州,美国

2010

《时光流韵:记忆的长廊》,马达思班建筑事务所,上海,中国

2009

Nicholas Metivier画廊,多伦多,加拿大

2008

《剧幕和场景 2001-2007》,Charles Cowles画廊,纽约,美国

《引用的真实:谢晓泽绘画》,Morono Kiang画廊,洛杉矶,美国

《正反视角》,Zolla/Lieberman 画廊,芝加哥,美国

2007《谢晓泽摄影展》,Charles Cowles画廊,纽约,美国

《可遗弃的图像》,Waterworks视觉艺术中心,北卡州,美国

《遗产》,Gaain画廊,首尔,南韩

《记忆的残影:谢晓泽纸本作品》,dARTex丹麦艺术中心,北京,中国

《谢晓泽纸本作品》,中国现代艺术基金会,根特,比利时

2006

《MOMA图书馆》,Charles Cowles画廊,纽约,美国

2004

《片断2001-2003》,Charles Cowles画廊,纽约,美国

2003

《历史:微观》,艺术文件仓库,北京,中国

2000

《轶序:谢晓泽装置和油画》,斯科茨代尔当代艺术博物馆,亚里桑那州,美国

1996《傀儡/谢晓泽近期作品》,New Talent 画廊,欧文艺术中心,德州,美国

《谢晓泽:图书馆系列》,414画廊,德州,美国

1995《谢晓泽:马赛克系列》,达拉斯视觉艺术中心,德州,美国

部分群展

2017

《安仁双年展》,成都,中国

《态度》,中德当代艺术家联展,上海,中国

《字为体,书为舆》,中美艺术家联展,旧金山,美国

《Vision and Voice: 加州移民艺术家的展映》,Chandra Cerrito Contemporary, 奥克兰,美国

2016

《Seattle Art Fair 2016》,Wildwood Press,西雅图,美国《Dallas Art Fair》,Tally Dunn Gallery,达拉斯,美国

《Fragmentary Narratives》,斯丹福画廊,加州,美国

《西雅图艺术博览会2016》,Wildwood Press,西雅图,美国

《达拉斯艺术博览会》,Tally Dunn Gallery,达拉斯,美国

《片段》,斯丹福画廊,加州,美国

2015

《Liberating the Past from the Present: Contemporary Art in China》,圣之空间,北京,中国;现代美术馆,圣彼得堡,俄罗斯堡

《What can California Art be?》,奥克兰博物馆,加州,美国

《Fragmentary Narratives》,长沙市立博物馆,长沙,中国

《演变中的建筑》,第九届宋庄文化艺术节主题展,G-Dot艺术空间,北京,中国

2014

《第一届中国新疆国际艺术双年展》,乌鲁木齐国际会展中心,乌鲁木齐,中国

《Now Read This: Contemporary Art from the Collection of Driek and Michael Zirinsky》,爱达荷 图书中心,博伊西州立大学,爱达荷州,美国

《Deep Reading》,优佛瑞艺术博物馆,德安扎学院,加州,美国

《袁运甫和清华艺术小组》,东展厅,国家表演艺术中心,北京,中国

《Chroma》,Nicholas Metivier画廊,多伦多,加拿大

2013

《零界:2013首届中国装置艺术双年展》,北京当代美术馆;香山美术馆;天津美术馆,中国

《直觉苏醒:2013第13届中国平遥国际摄影节大展》,平遥,山西,中国

《我们:1994-2013中国宋庄艺术家集群二十周年纪念特展》,宋庄美术馆,北京,中国

《图书馆》,Talley Dunn画廊,德州,美国

《说出真相的谎言:当代艺术中的魔幻现实主义》,印第安纳州立大学画廊,印州,美国

《水墨时刻》,亚洲艺术中心,旧金山中华文化中心,旧金山州立大学,硅谷艺术中心,加利福尼亚州旧 金山市和圣荷西市,美国

2012

《观察》,前波画廊艺田,纽约上州,美国

《新现实主义》,Roger Arthur画廊,新奥尔良市,路易斯安那州,美国

2011-12

《图书馆科学》,纽黑文市艺术空间,康涅狄格州,美国

2011

《与书有关》,圣荷西美术馆,加州,美国

《我信》,宋庄美术馆,北京,美国

2007

《只是文字:徐冰,洪浩,谢晓泽》,Morono Kiang画廊,洛杉矶,加州,美国

2006-08

《书:中国当代艺术中书籍的再创造》,纽约华美协进社美术馆等(巡展),美国

2006

《为什么Lee毙了C:Buzz,她离开他们,Vernon!》,Zolla/Lieberman画廊,芝加哥,美国

2004-06

《歧途》,北京艺术文件仓库等(巡展),北京,中国

2005-06

《每日新闻》,盐湖艺术中心等(巡展),犹他州,美国

2004

《德克萨斯视野:巴雷特收藏》,达拉斯市南卫理公会大学Meadows博物馆,德州,美国

2003《1550-2003素描大展》,Michael Kohn画廊,洛杉矶,加州,美国

《跨越分割线》,加利福尼亚州州立大学长滩分校Max L.Gatov 和Werby美术馆,美国

2001

《Sally Packard 和谢晓泽》,休斯顿艺术联盟,德州,美国

2000

《2000年广东当代油画展》,广东美术馆,广州,中国

《Rosalyn Richards与谢晓泽》,路易斯堡市巴克乃尔大学美术馆,宾州,美国

1998

《为新千年而建:近期收藏》,当代艺术馆,亚利桑那州,美国

1997

《George Segal和谢晓泽》,爱丁堡大学Bruce美术馆,宾州,美国

1996

《首届德克萨斯年度大型群展》,Fort Worth当代艺术中心,德州,美国

1995

《Scott Barber和谢晓泽》,500X画廊,德州,美国

1994

《统一和差异》,北德克萨斯大学Cora Stafford美术馆,德州,美国

1991《四个年轻艺术家》,汕头画院,广州,中国

部分收藏

美国俄亥俄州奥柏林学院艾伦纪念美术馆

美国亚利桑那州潭蓓谷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美术馆

美国缅因州路易斯顿贝兹学院

美术馆美国宾夕法利亚州路易斯堡巴克尼尔大学Samek艺术画廊

美国德克萨斯州达拉斯伊斯特费尔德学院

美国纽约大通银行艺术收藏

美国华盛顿雷德蒙微软艺术收藏

美国德克萨斯州休士顿美术馆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圣若泽圣若泽艺术博物馆

美国亚利桑那州斯科茨代尔斯科茨代尔当代艺术博物馆

美国华盛顿西雅图大学

美国奥克兰加州美术馆

图片 | 嘉宾提供

采访·编排| 刘林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我的梦想作文600字老师 写作文听什么歌写得快 与书为伴作文500字 成考作文大全600字 我的烦恼800字初一作文 让我牵着你的手作文 我懂得了感恩作文600字 感谢生命中的美意作文 守望花开作文600字 小黄车作文600字 首尾呼应的作文开头和结尾 我想对妈妈说作文300字 我最尊敬的人作文600字 我读懂了什么作文600字 番茄炒鸡蛋作文300字 街头见闻作文500字 我生病了妈妈照顾我的作文 寒假的趣事作文400字 生命的色彩作文800字 除夕之夜作文500字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作文 菊花优秀作文300字 以遇见为题的作文600字 我真想什么作文400字 当我面对挫折的时候作文 myfamily英语作文5句 开学第一课作文200字 互联网的利与弊英语作文 关于友情的作文500字 有朋友真好作文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