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一位历史学者创作《老年实用手册》人生终点 你准备好了吗?

2020-12-20 23:20:01
相关推荐

人生就像一列行进的列车,旅程是吸引人留恋的风景,但是面对的终点站,你准备好了吗?

近日,一本别具特色的人生整理之书《老年实用手册》由后浪推出,以温柔的方式,讨论了一个残酷话题——面对死亡,我们要做好哪些准备?

作者宗泽亚多年旅居日本,他感慨于日本流行的“终活”中人们对死亡的宽宏态度,并且热衷归纳和整理自己的人生。他也参加了终活活动,写下了一份份表格;他还曾亲身体验安葬仪式和入棺的过程。最近,他将自己对人生终点站的体悟,以表格的形式写作成书,期待给中国老人以帮助。

翻开《老年实用手册》,便可以看到这本书的重点:着重于实用,并开解人们对死亡的恐惧。不管开本、字体大小、书后附赠的密码本、遗嘱信封、都透露着一种对生命尊重感。虽然作者本意是为了人生后半程的旅客准备,不过《老年实用手册》一经出版,首先引起了许多年轻人的关注,很多年轻人拿起这本书开始总结自己的生活。

与此同时,这本《老年实用手册》也引发了一些讨论。如果子女把这本书送给家中的老年,是否合适?老年人应该如何看待《老年实用手册》?这本将死亡、遗嘱、后事、葬礼都“安排得明明白白”的手册传递了怎样的生死观?

在生前体验死亡是一种怎样的感受?

日前,本报记者专访《老年实用手册》作者宗泽亚,听一听作者在创作这本书时的真切感受。

记者:您是研究甲午战争史的学者,是什么触动您写这本《老年实用手册》?

宗泽亚:我曾长年生活在日本,对长寿国的日本和中国老人人口急剧增长所产生的社会问题一直比较关注。作为理工科工程师和中日近代史研究的学者,我注意到老人是最接近自然死亡的脆弱群体。面对“终老”,他们畏惧死亡,更加纠结于那些舍不掉、断不了、离不开、放不下的念想。

如何迎接即将到来的这一天,怎样才能不留下人生的遗憾,成为老人最关心的大事。

在死亡问题上,中国人和日本人的观念有很大的不同,从中国历史文化的传承来看,中国人有惧怕死亡的传统,“死”被视为禁忌的话题。作为一种人文关怀,于是我决意写一本冲破死亡禁忌的话题、一部能缓和死亡情绪,帮助老人得到物资上的照护和心理上的抚慰,这就是触动我有勇气写这样一部涉及死亡书的初衷。

记者:很多年轻人看到这本书也很感动。在您看来,在什么样的年龄适合翻开这本书?

宗泽亚:我注意到很多年轻人在关注自己的人生,他们想记录下自己的人生烙印,自己的念想,自己的感恩。这样的想法和尝试的意欲,的确是令人欢欣鼓舞的。

这本书的最初立意是面向老年人读者的,所以我个人认为,年轻人不太适合使用这本书,他们毕竟跨越的时代太短暂了,遥远年代的记录只能留下空白。我相信一定会有作者创作面向年轻人使用的“归纳自己的人生”的作品。

记者:这本书适合晚辈买来送给家中的长辈吗?

宗泽亚:在日本,谈死论终的书都是老人自己买来自己看,没有听说子女买来给父母看的。终末老人潜意识中,最舍不掉、断不了、离不开、放不下的是什么?那是一片属于自己的圣地,甚至像所有皇帝一样梦想带着它们去另外一个世界。虽然只是一个潜意识,明明知道生不再来、死不带走的道理,却害怕亲人去触碰它。

事实上,很多老人本身并不抵触这个作品,而是抵触“子女送这部作品是否在觊觎财产”这种念头。虽然老人死后,财产都是子女的,可是老人从子女手里得到这本书,和别人送给他这本书的效果完全不同。他们会疑惑子女是否在传递某种暗示,心里会感觉别别扭扭的。

记者:这是一本冲破死亡禁忌、缓和死亡情绪的书,其实涉及到很多普通人“避讳”的话题。比如,如何制作临终预嘱、葬礼形式、后事安排等等。这些事情很重要吗?把这些关于死亡的事项具体写下来,对老年人来说真的有帮助吗?

宗泽亚:大量的事实证明,人类在走向富裕的进程中,对死亡禁忌的话题就越发敏感。中国社会同样如此,对于不久前还为生存而挣扎,突然间就步入“小康”甚至“大康”阶层的人来说,财富的快速增加并不代表着生死观也迅速变得通透,反而会出现更惧怕死亡的现象——死亡话题的禁忌有可能与财富的增长成正比。

我认为,当今社会需要一些正能量的引导,帮助人们正确的从这种矛盾桎梏中解脱出来。这本书的设计思路就是寄希望以一种引导模式,帮助人们踏入禁区解决自己担心烦恼的事情。对此,我自认是背负着挺大的挑战,效果如何有待验证。

记者:您提到曾在日本亲身体验入棺的过程,这件事给您带来了怎样的思考?也就是说,了解死亡,对生者有怎样的帮助?

宗泽亚:在外人看来,亲自体验入棺似乎非常滑稽,可那次体验给我留下深刻印象。日本人参加“入棺体验”的动机,尽管理由各不相同,但是基本上都是围绕对“死亡”以及“葬仪”的深思而来,属于“终活”的一部分。

体验入棺时,我在豪华棺、普通棺、榻榻米棺(低档)中,选择了榻榻米棺——是的,最便宜的那种棺,因为我想着反正什么样的棺材最终都会消亡。

当棺盖被慢慢地合上,最后一丝亮光消失后,似乎将我和人间永远地隔离。黑暗中我嗅到了浓郁的榻榻米稻草的芬芳,周围非常安静,内心感觉非常坦然和平静,冥想着自己死后一定会这样安详。临时告别人间虽然只有3分钟,但是实际感觉却意外的长久,令我浮想幽幽。“入棺体验”让我有一种往生的虚幻,体验到生命的无常和珍贵,以后应该更加珍惜健康,尊重生命,要更爱家人。

记者:书中除了面对“死”的部分之外,还是有很多关于“生”的建议。为什么我们要在晚年梳理“自己有怎样的生平和品性?亲属和婚姻状况如何?”这种反省很重要吗?

宗泽亚:这是本书的技巧之处,诱导老人回顾自我。所以本书序中有云:手册是一部回忆录,它引导老人重温自己的陈年往事;手册是一面人生的“照我镜”,它映出了自己人生的镜像,还原了一个真实的自我;手册是一部传言书,它预嘱了对终老的照护、医疗、资产、生活费、遗嘱、继承、墓地、葬礼等事务;手册带给老人一个全新的思考,帮助他们面对自己人生的谢幕。

因此,好好地梳理自己的人生经历,好好地检讨自己的婚姻和家庭,对老人来说是过好当下的“生”非常重要的事情。

记者:您在书中提到了回忆录写作,还特别设计了一份对照国际国内大事件的记忆年表,为什么会想到这样的办法?

宗泽亚:设计《我的年表》,这是精确回顾自我的技法之一。年表构造的设计采用了三维坐标,把自己、国家、世界的三维要素一起融入到同一个时代背景下审视,就容易勾起读者的回忆,这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记者:国内目前的情况,多是子女与家中老人分居两地。在这种不得已的情况下,能否提供一些 “远程照料的实用建议”呢?

宗泽亚:子女与家中老人分居两地是社会结构的发展趋势,家庭核分裂模式无法阻挡。子女要子女的空间,老人也要老人的空间,这才体现社会的公平性。

遗憾的是,很多中国老人成为了被子女“合理榨取”的群体,从世界各国的家庭关系比较来看,这样的老人并不幸福。我忠言相告年轻人,自己的孩子自己养,自己的房子自己买,父母没有理由承担子女一生的最大债务,请让自己父母的胸膛挺起来吧。

至于分居两地的问题,如今中国的移动通讯已经很发达,很多方面超过欧美日等发达国家,所以移动通讯是远程照料最有效的手段。中国老人是有知识的一代,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寂寞,让老人回归自我,才是他们真正的幸福。

图片提供/受访人

文/北青-北京头条记者 张知依编辑/乔颖

[ 北京头条客户端 ]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摘抄作文大全 感悟大自然800字作文 关于水灾的作文 游神仙居作文 雨后景色作文 描写海豹的作文 意外的收获满分作文 脸作文 我的中秋节作文300字 坚持自己的立场作文 摘杨梅作文400字 内心的呼唤作文 朋友作文300字 感谢妈妈的英语作文 温州乐园作文 真实的自我作文 跨进十二月作文 2019年全国二卷作文 我真想笑作文 在合作中成长作文 看图写作文一年级下册 我有一个梦想高中作文 以小见大优秀作文800字 三年级语文300字作文 作文我的发现450字 新疆的四季作文300字 向青春致敬作文 作文我最喜欢的一件事 快乐的暑假作文500字 作文回忆往事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