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伟大的孙中山先生是怎样度过生命中最后一段日子的

2020-12-21 06:50:01
相关推荐

孙中山进北京一共是三次,第一次是1894年7月,他写了一份万言书,想和当时的清朝重臣李鸿章探讨国家前途,可是没成功。第二次是1912年8月,刚刚当选临时大总统的袁世凯请他,希望他不要参加正式大总统的竞选,为了民主共和,孙中山答应了。这次进京是第三次,谁也没想到,这次进京之行,却是孙中山的最后一次,进京之后没多久,孙中山的病情急转直下,1925年3月12日,中华民国的国父孙中山先生在北京逝世。那么孙中山在他生命最后这段的日子,他又经历了什么呢?又究竟是什么疾病让这次北京之行,成为他生命的最后之旅?今天我们就揭秘这段波谲云诡,风云突变的岁月。

孙中山

1924年9月,中国又爆发了第二次直奉战争,直系的吴佩孚和奉系的张作霖,两大军阀又打起来了。当时的直系将领冯玉祥奉命前往古北口迎战奉军。但出人意料的是他走到半道,又杀回了北平,不仅迫使当时的北京临时政府下令停战,解除吴佩孚的军职,还监禁了总统曹锟,要他们自动离职,这件事史称“北京政变”。当时的《北京导报》上说: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一次政变,因为冯玉祥在政变之后,不仅宣布成立国民军,军队改组,还通电全国,邀请孙中山北上主持大局。这次政变完全是为了国家前途,而这也是孙中山这次进京的最初原因,应冯玉祥邀请,共商国家大计。

当时,孙中山正在南方做赣南北伐,不过当时北伐并不顺利,因为北伐军的背后,广州出现了商团叛乱,以致革命的形势很不明朗。在这种情况下,冯玉祥发出邀请,虽说让孙中山感到有点意外,但无疑又是个好消息。所以孙中山马上回电,同意北上。11月4日,当他回到广州,平息商团叛乱之后,他的打算却又遭到国民党内部一些人的反对,主要是担心孙中山到了北京以后,处在北洋军阀的包围里,会有危险。也担心孙中山去了以后,谈不出个所以然来,就是不会有什么成果,跟这些军阀打交道,很有可能谈不成什么,白费气力。而孙中山认为,这些对国家大局有利,个人的安危都不算什么,为此,把专门发表了《北上之意义与希望》的演讲,重申三民主义,呼吁召开国民会议,希望推动中国的统一和建设。就这样在他的坚持下,国民党中央委员会最终同意他北上,而都在看好孙中山背上的情况下,北京这方面又发生了形势突变。

孙中山

当时,冯玉祥邀请孙中山北上,是征求过张作霖和段祺瑞两位重量级人物的意见,他们并没有反对,可是11月10日,段祺瑞却突然把张作霖,冯玉祥和卢永祥这几位军界要人请到了天津,商量成立一个新政府,由段祺瑞执政。段祺瑞当过国务总理的,又是北洋元老,以他的资历和威望,不论是奉系还是直系,都可以接受。因为他们都是为个人利益。他们反悔了,反对孙中山北伐,而孙中山有一个主张:取缔军阀,建立国家军队。这些军阀们不愿意接受。当然,成立新政府由段祺瑞执政,这不是冯玉祥的意见,但是他也无能为力了。

当时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是和张作霖有协议:奉军不入关。而张作霖和段祺瑞密谋以后,强行占领山海关,还武力夺取了直隶省,而同时直系的吴佩孚也发出通电,支持段祺瑞执政。此时冯玉祥长叹:“差之毫厘,缪以千里”,可惜断送了政变的果实。对于北京的形式变化,孙中山非常清楚,想找他麻烦的人很多。但是他依然决定北上,他说:“余这次赴京,明知其危险,将来能否归来,尚不一定,然这次北上是为了革命,是为救国救民而奋斗,有何危险可言也。况余年已59岁,虽死也可安心矣”,这就是国父的胸襟。

孙中山

1924年12月4日,孙中山绕道日本抵达天津住在张园,因为刚来人就病倒了,什么病呢?不知道,就连孙中山作为医生,也不知道自己得了什么病,只知道难受,并日趋恶化。但是忧国忧民忙于政务,他也没时间治病,所以他的晚年一直是带病工作。为什么一到天津他的病就发作了呢?第一,到了天津当天,他的肝部就有疼痛,当时他到了天津,和群众见面时摘掉帽子挥手致意,引起了发冷发烧,引起了肝部疼痛。第二种说法,是说孙中山与张作霖会面时,罹患感冒引起的。

谁也没想到当时孙中山的病非常严重,当时的一个德国医生也是给他当成重感冒,对他治疗,对肝脏疼痛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孙中山

孙中山心忧国家,精神压力非常大,他带着病,立即会见了各界人士,比如张作霖,为了争取他的支持,他们之间就讨论过多次,还有冯玉祥,段祺瑞的代表,更是一一接待,他满心希望,通过政治协商,把国家统一起来,可效果一直不理想,这也让孙中山为之忧心忡忡,食寝难安。

另外一条原因,就是段祺瑞要召开的国民会议,参加的人选是代表军阀利益的,而孙中山提议让工农商学兵代表参加,他没有达到目的。

另一个原因是直接加重孙中山病情的原因。孙中山到达天津之后,各国的时节就向就任的临时政府执政的段祺瑞递交了一份照会,请求新的临时政府承认各国与中国签订的所有现存条约的合法性,而段祺瑞居然承认了。而孙中山主政意见就是希望废除旧政权和外国签订的所有的不平等条约。而段祺瑞的这种行为,对他无疑是个巨大的打击。等孙中山知道段祺瑞和各国的使团进行交易的时候,气得是暴跳如雷,并且给严词痛斥。这时候他心情非常激动,实际这时候孙中山已经是个危及生命的重病人了。

孙中山

这时候他一病不起,身体虚弱,他还要坚持到北京。原因有两个,第一是他的病情越来越重,当时给他治病的医生建议,让他应该尽快地转到北京治疗,医疗条件会更好一些些。另外就孙中山本人来说,虽然时局的发展,离他的希望是越来越远,但是他还是不愿意放弃,他希望到北京再做最后的努力。可是他自己也没有想到,12月31日,当两万多人在北京火车站迎接的时候,他却因为病情太严重,再也没有力气演讲,而只得以书面形式,散发了他的《入京宣言》:“十三年前,余负推倒满清政府,使国民得享自由平等之责任。而国民自由平等,早被其售于各国,故吾人今日仍处帝国主义,各国殖民地之地位,因而救国之责,尤不容缓。”这就是孙中山的伟大,重疾缠身,依然不忘国民。

当然,他最终也不得不面对现实,他必须治病,谁给他治病呢?孙中山做出了两个决定,第一是北京协和医院的医生为他治病。第二,治疗的费用完全自理,不花政府一分钱。很快协和医院的德国医生为他进行了汇诊,诊断的结果是严重的肝病,并向他提出了应当手术治疗的建议。但孙中山不同意,他仍然希望内科治疗。

孙中山

就这样,从1925年1月5日开始,协和医院为孙中山进行了注射治疗,起初也有了一定的效果,这样持续了半个月。可是一件意想不到的事,再次刺激加重了他的病情。他仍然关系政治,他口述给段祺瑞写了一封信,对段祺瑞执政提出了一些修改意见,但他的这个希望很快就落空了,段祺瑞拒绝了他的要求。通过这些行动,孙中山的声望达到了前未所有的高度,但同时也给了孙中山致命的一击。1月20日,孙中山的病情开始恶化。20日,医生发现他的眼球变黄,这是肝病病情恶化的先兆,26日外科手术实施了打开腹腔,医生们大吃一惊,孙中山的肝脏表面布满了大大小小的黄白色结节。

当时有德国,俄国,日本三国的医生鉴定,认为是肝癌的晚期。手术缝合之后,一度有了好转,孙中山甚至还提出了想吃点东西。但是,这之后病情再度急转直下,就这样在最后的日子里,孙中山基本就是在病痛的折磨中度过的。在他的病情极度恶化的时候,3月11日在孙中山生命垂危之际立下了遗嘱:“余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国之自由平等,积四十年之经验,深知欲达到此目的,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

这就是孙中山在弥留之际,他用微细的声音,轻轻吐出的字音,依然是和平、奋斗,救中国!3月12日上午九点30分,孙中山先生与世长辞,终年59岁。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孙中山画像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假如时间可以倒流作文500字 我喜欢玫瑰花作文400字 蛋炒饭作文600字 爱国作文800字高中 梅花的作文托物言志 高中英语作文模板套用 忘不了的那件事作文 生命的色彩作文800字 我学英语的方法作文 介绍说明文作文 上海卷高考作文 写文字的作文 花果山游记作文400字 童年住事作文 冰雪王国作文 暑假生活作文350 防疫作文素材 陌生人的善意作文800字 有你真好的作文 亲子运动会作文600字 我和谁聊天作文400字 预防传染病作文400字 作文写人300字 关爱作文350 奋斗作文高中 高考作文书 桃树作文200字 写蜻蜓的作文400字 秋的作文600字初一 当我面对挫折的时候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