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端午佳节将至 我来跟你讲述当年泸州精彩的龙舟竞渡往事

2020-12-21 11:30:02
相关推荐

还有三天,一年一度的端午佳节就要到来了,今年泸州有一个消息非常让人振奋,因为停滞了多年的端午节龙舟会,据说又要举办了,为了安全起见,这次盛会举办的地方定到了泸县的玉龙湖,那里六七十年代曾经是一个水库,叫三溪口水库。玉龙湖环境优美,湖周群山环抱,山脉连绵起伏,湖面宽阔幽静,湖水清澈透明,波光鳞鳞,山水相映,清幽怡人。林间白鹤等珍禽异鸟常年栖息,渔人悠闲荡舟,游艇飞奔疾驰,构成一幅人与野生动物和谐相处的自然美景。

虽然如此,不过在江阳沽酒客心目中,到底还是觉得不够尽兴。因为在我小时候的记忆里,泸州八九十年代,还曾经每年都举办了龙舟赛,我曾经由母亲带着去当时还没有建成滨江路的四中河坝那边或澄溪口一带,现场观摩了几次。可惜当时人山人海,很多人自己带着长条登,摆放在岸边,站在上面翘首观看。那时候我人小身矮,自然没办法看到。母亲把我举起来也支撑不了多久,当时小贩多卖端午的香囊、粽子、盐蛋。记得母亲给我买过一次,那个盐蛋终生难忘,不是好吃,是太咸了,做盐蛋的老太太,估计是盐业公司的,简直齁死人不偿命啊。

时间已过去二十年左右了,泸州后来也在纳溪凤凰湖水库举办过,不过再有没有当年人山人海,大江大浪,气质磅礴的感觉了。那么大家想不想知道泸州古代以及解放前后这个龙舟赛的情况呢?江阳沽酒客,到处搜集和询问当时一些一航司和二航司的老前辈们,并且参考了《泸县志》及赵永康老师的相关资料文章,终于整理完成这篇文章,现在请你跟我一起穿越时空去感受前辈先人们,端午佳节的激情岁月。

中国龙舟竞渡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老的战国时代。而我们泸州,每年定期旧历五月初五日举行,已成习俗。这种风俗的起源问题,学术界有众多不同的说法:泸州民间,则普遍认为是为了纪念旧历五月初五日投汨罗江自沉的爱国诗人屈原。这种说法,始见晋人宗懔的《荆楚岁时记》。稍后一点的《隋书地理志》更进一步记叙说:“屈原以五月望日赴汨罗,土人追至洞庭,不见。湖大船小,莫得济者。乃歌日:‘何由得济湖’,因而鼓棹争归,竞会亭上,习以相传,为竞渡之戏”。与现在民间的说法,已非常接近。

闻一多先生曾经考证说,龙舟竞渡发源于吴、越、即今江苏、浙江一带,是当地古代以龙为图腾的少数民族节日祭祀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这项活动何时传入四川,已不可考。从白居易在忠州(今忠县)任刺史时所赋:“竞渡相传为泪罗,不能止遏意无它。自经放逐来憔瘁,能校灵均死几多”一诗看,至少是在唐代,四川的龙舟竞渡已很盛行,不可止遏了。

泸州当长、沱两江汇合之口,终年可通吴、楚巨舟。汉献帝建安十八年(公元214年)三国名将赵云就曾从重庆率领水军溯江攻占这里;后来,岑彭、桓温征剿四川地方割据者的部队,也都沿水路经泸州向成都进军;后唐同光元年(公元926年),割据四川的孟知祥政权,组建左、右飞棹兵6营。共6000人,分戍包括泸州在内的沿江州县,防备可能来自下游方向的进攻,习练水上攻战。

宋元交替过程中,战争双方对于泸州“五易其手”的争夺,相当一些战役都是在江面上进行,根据专业工作者的考证,泸州城下沱江口的余甘古渡(或今天国窖大桥下往游泳基地走的大校场),就是南宋余玠在蜀时(公元1241-1249年)集结战舰和训练水军的地方。其中三十多年的蒙宋战争里,这里和泸州神臂城(即“老泸州”)下长江江心的大中坝水寨(今日弥陀镇中坝村),石盘寨,并为南宋方面的三个水军基地。这些征战和屯成水军的训练、操演,推动了泸州水上体育活动的开展。

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明王朝平定四川以后,随着社会秩序相对稳定和经济发展,泸州龙舟竞渡作为传统的民间体育竞技活动,日臻鼎盛。

泸州城下的龙舟竞渡,四百多年前,就曾得到过明代四川第一オ人杨慎(升庵)两次题咏一一这是关于记述四川龙舟竞渡实况的最完整之作。这样的诗作,全国并不多见。

杨升庵谪成云南,晚年流寓泸州,是明世宗嘉靖三十年到三十七年间(公元15-158年)的事。他在泸州,年复一年地同他的诗友们一起观赏龙舟竞渡,大约是嘉靖三十六年(公元1956年)左右,这位文章冠冕有名的学者,饱蘸深情的笔触,赋就了两首关于泸州龙舟竞渡的瑰丽诗章,从而让我们得以了解四百多年前泸州龙舟竞渡的若干情况,今记录其中一首《竞渡曲》。载《太史升庵遗集》卷之五,并见《总纂升庵合集》卷之五十九。诗的全文:

江阳旧俗敬端阳,龙舟竞渡江之滂。

已欣永日恣游戏,况兼积雨生微凉。

五龙青红黄白黑,昂首竖沉扬髫翼。

弃电追风跃且鸣,击汰冲波横复直。

仿佛湖州张水嬉,想象习战昆明池。

长年三老夸好手,观者两岸忘其疲。

露阶文身凫雁浴,千桡百桨蚣蝟足。

蚁穴南柯檀伐槐,蜗庐左角蛮攻触。

君不见!

争名争利在市朝,相倾相夺不相饶。

收旗罢鼓各归去,急流勇退同道遥。

诗中反映出四五百年前,泸州龙舟竞渡的规模已经很大。从日出到日落,恣情游戏。参的龙舟众多,至少有青红、黄、白、黑五色,煞是壮观。参赛的运动员,有被称为长年三老的船工驾长和水手,还有露阶文身的各民族健儿。

藉助于这位杨状元的生花妙笔,我们仿佛听到了龙舟上的锣鼓声和号子声,看到了诸色龙船你追我赶。在两岸人山人海的观众震天价呐喝彩声中,击浪冲波,你追我抢,逐电追风驶向目的地。诗的末尾,杨升庵盛赞竞渡秩序井然,人们乘兴而来尽欢而散,体育道德是颇高尚的。这一点,直到今天,也仍然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而另一首则叫《竞渡浪系三言》见《总纂升庵合集》卷之二十五。又见《泸州市体育志》。遣词古雅,多有僻典。有兴趣的朋友可以上网自信搜索。这里就不再赘述了。

有趣的是两首诗歌里反应了杨状元在泸州城下看的龙舟赛的龙船,诗中反映出杨升庵在泸州城下看到的龙舟,船头船尾高高翘起,刻为龙头,龙尾形状,须鳞毕现;船舷低矮,狭窄而修长,可以容納众多的划手侧身坐在船舱里,用双手划动短桨,象百足船那样行进;这种木质龙舟的建造法式,规格和装饰色彩,沿袭至今,没有什么大的变化。

这项盛大的民间体育竞赛活动,到了清末民初称为“龙舟会”,上个世纪四十年代以后改称“水上运动会”,例由各码头(袍哥堂口或行业公会)联合主办,会首(筹办负责人)由各码头袍哥舵把子轮流充当,有时也由地方官亲自主持,但更多的是聘请地方官为挂名的会长解

新中国成立前的几届水上运动会龙舟竞渡,都是由泸县水上警察局出面牵头,各码头联合筹办,并聘请地方长官为会长。当时,进行这项活动的经费来源,除了私人捐助款项和出资在竞渡终点陈设实物奖品“摆兆”等外,还由地方财政拨款资助。

在当年的袍哥风云人物中,佘英佘大爷可是划龙船的一把好久,据说当年抢兆,每人能比的过佘大爷,他老人家艺高人胆大,有一次大腿被划了一块肉,丝毫没有惧色,照样拿到头彩。这份威猛至今被人传颂。

民国年间,泸州城下的龙舟,主要有14艘,年年使用过后,拖上岸存放室内,涂刷桐油;整旧如新。如今一些老一辈的人还记得它们的名字,并且都属于各个旧时公会和帮派的。

新白鹤龙ー一属小市上码头袍哥义字堂口。划手白衣白裤,头戴白帽,划白桨,船身白鳞白甲,阳光之下,特别耀眼。当年佘英没有就义之前,就是以佘大爷为首,当年他也是义字堂口的舵把子(老大)

其他还有小市回龙湾篾帮公会(估计是编制篾筐之类的买卖的吧)的小青龙,一片青色,这个青色应该是绿色,泸州人也这样叫绿色,因为篾筐是竹子来做的,竹子就是青色,所以看来也是匹配自己的行业吧。

喳口巴龙则属于小市王爷庙码头的,还有个绰号叫“九道箍”。

而小北门捻匠帮(就是造船行业)的是叫小墨龙,而大墨龙则属于大北门码头袍哥礼字堂口的。其他还有如:铁板龙、青龙,烟杆斗斗,金鸡老龙、靖江龙、金龙、老白鹤龙、苋菜龙等。

其中这个靖江龙值得一提,属会津门外小沙湾。由泸州山货都同业公会出资修建,延聘选手。其中主要选手为罗汉场的渡船工人,实力雄厚。由于“艺高人胆大”,曾经几次发生翻殁,死人事故。另外还有一件事情,值得我们记录,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抗战胜利后,从事轮船运输的实业人士出资打建成一支“胜利龙”,于民国三十六年起参加竞赛。也算是当时抗战胜利后,泸州人扬眉吐气的一次比赛了。

当年泸州城下大江风高浪急,水流似箭。为避免飞速划进时龙舟船身湮没酿成事故,船头船尾必须高高翘起,与静水中使用的那种船头船尾低而平的龙舟,区别较大。这些龙舟,形式大同小异,用上等杉木或楠木板建造,有32个桨手的舱位。龙舟横截面呈球面三角形,尖底。船底是一条通首尾的圆木,直径约16厘米,叫做“龙筋”也就是现代造船学上所说的“龙骨”。船头、船尾略呈流线型。进行时阻力小,适应急流中快速行驶的需要。文化大革命期间,这些龙舟先后朽坏废弃,或被目为“四旧”砸毁了。一艘的没有保持下来留着纪念,不能不说是一件非常遗憾的事情。

由于笔者祖辈都是船上的人士,听老一辈人回忆,解放以前,龙舟分属各码头所有,每年各自选拨健儿(大多是渔民,船工和码头搬运工人)充任选手,尤其注意其中梢水,锣、鼓手和踩龙头等主力队员的选拨。

何为梢水、锣、鼓手和踩龙头?

梢水——首先这个梢是木质,长约5米,末端而扁平。架设在船尾,用以拨正,扭转航向。梢水即掌梢。负责用梢操纵龙舟航向,选择最佳航线,避开它船的掩翳和干扰等等。是整个龙舟队中最重要,技术性最强的队员。据长辈说当年我祖父就是此中高手。

锣、鼓手一一撞锣击鼓,摇旗呐喊以发号令,指挥满船桨手整齐动作,调整划桨的快慢(单位时间内划桨次数),不停地为桨手们加油打气。节奏感必须非常强。

而踩龙头的则是——要求精明强悍,头脑特别灵活,反映快,还要身手矫健,善于腾跃奔跑,能够迅速果断地应付上岸奔跑夺标过程中意想不到的种种突发事件,是竞渡能否获得胜利的关键人物,例须袍哥大爷充任。称为“龙头大爷”。据说四十年代泸州城最有名的踩龙头选手,首推小北门的余海清,能在龙船距岸5米开外飞身腾越上岸,夺标摇旗获胜。还有一个外号叫余射襟襟(这个绰号我至今没搞明白啥子意思,是说他动作很快吗?)的也很出色。

民国年间,泸州的划龙舟运动,除了划龙舟表演和“抢兆”等两种主要形式外,为了增加龙舟竞渡的欢乐气氛,投若干鲜活鹅、鸭和“猪尿泡”(充气的猪膀胱)于江中,任人泅水逮捉,叫做“抢采”。还有些人在龙舟竞渡时租货船舟,泛游波心,以观赏取乐,叫做“飄江”。我觉得就是找最近观看位置,相当有现在的VIP专区了。(关于抢兆我将另附文进行讲述)

新中国成了后,各码头袍哥堂口和行业帮会虽然不复存在,但是龙舟竞渡并不少衰。改由市人民政府、市体育运动委员会主持,市公安局和共青团市委等单位大力协助,分系统各自建造龙舟,届期报名参加比赛。一般只“抢兆”一次,并且不再划到终点以后跳跃上岸夺标抢采,只按划完全程时间多少计算名次。主要是为了安全起见。

这种龙舟竞渡,文化大革命以前,曾举行多次。罗文鹤老师告诉我,1965年后停办,后到1985年才在纳溪马庙水库(风凰湖)恢复举行,并指派合江县组建龙舟队,代表州市参加了在乐山市五通桥举行的首届“川江杯龙舟竞赛”荣获第三名。到九十年代中期以后,泸州龙舟赛则彻底消失了。

不管因为出于什么原因考虑,我觉得这项盛会都应该延续保留,今天恢复我个人还是表示支持的,在端午节来临之前对过去做一次回忆,真心希望从今次开始,泸州每年都能举办,恢复这全城百姓喜闻乐见的盛会。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不一样的幸福作文 爱眼作文 我开心的一天作文 难忘的友谊作文500字 对于高考的看法作文 红枫古道作文 第八单元作文 一件有趣的事作文600 有关国家安全的作文 换巾仪式作文 童年的趣事作文800字 九年级语文作文 写一个人的作文300字 我的对手作文450字 小学生军训的感受作文 童话作文批改评语 母亲节帮妈妈做家务作文 写给父母的话作文400字 我的好朋友小狗作文 作文爱国 国庆趣事作文开头 花园一角作文 50米短跑作文 弟子规作文 溺水安全作文500字 我的梦想怎么写作文 化妆与本色作文600字 伴我前行半命题作文 大学生诚信作文 有关家国情怀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