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中国女排12年后重回巅峰!女排精神带给教育的反思

2020-12-21 17:50:01
相关推荐

↑最新教育资讯、科学教育理念、专业教育方法,尽在这里

北京时间今天上午9点15分,2016里约奥运会,中国女排3-1力克塞尔维亚女排,夺得本届奥运会冠军。这也是中国女排在时隔12年(2004年雅典奥运会)后,再次站上奥运最高领奖台。值得一提的是,32年前郎平作为中国女排队员赢得奥运冠军;32年后,作为主教练再一次率队夺冠。

1981年夺得首个世界杯冠军到去年世界杯再度封王,从上世纪80年代的“五连冠”到本世纪初的再度中兴。曾经燃动整个国家G点的女排,在80年代创造过“五连冠”至今无人能破的神话。期间虽然多次历经波折,但中国女排总能在逆境中迎难而上,在关键时刻屹立不倒。有人说,这个奇迹的名字叫“女排精神”。

女排精神是什么?无私奉献,团结协作,艰苦创业,自强不息。而郎平的解读是:女排精神不是赢得冠军,而是有时候知道不会赢,也竭尽全力。是你一路虽走得摇摇晃晃,但站起来抖抖身上的尘土,依旧眼中坚定。

正如56岁的郎平所说:“中国的女排精神与输赢无关,不是说赢了就有女排精神,输了就没有。要看到这些队员努力的过程。”

仅此而已吗?如果说女排精神是一个人的思想,那么数年来的培养和训练就是一个人的骨肉。就像一个人的成功,仅仅靠信念是完全不够的,更重要的是日常点滴的努力和付出。而郎平,就是这种世界最强骨肉的锻造者。

成长与举国体制下的郎平,虽然成就了自己的名气和能力,但也对培养自己的举国体制深恶痛绝。80年代退役球员出路很少,做教练要论资排辈还轮不上她,又自绝于体制安排的官位,退役后的郎平选择自谋出路。

1987年,郎平自费到美国留学,在新墨西哥州大学边读书边当校排球队助教,期间她还应聘到意大利甲A俱乐部去打职业联赛。从一开始的大学业余队,到后来的职业队,乃至美国国家队,郎平硬是靠自己的实力和能力,在国际排坛打出了一片自己的天地,成了炙手可热的国际知名教头。

2013年中国女排主教练公开竞聘,排管中心领导力邀郎平。但直到竞聘当天的凌晨,郎平还没松口,对执教中国女排充满疑虑。在国外执教这么多年,加上自己对中国体坛的体制性弊端有切肤之痛,对比十分明显。在旧的体制框架下,处处都是掣肘,郎平有心无力,知道自己很难突破。但在最后时刻,郎平还是松了口。打动她的,是包括对女排选人用人的绝对话语权、搭建复合型教练团队、打造女排大国家队模式、甚至改变国内职业联赛规则等等承诺,对与现有体制和传统模式差异极大的一整套新思路、新做法全盘接受,并全力提供人财物方面的支持。这些承诺等于给了郎平突破体制的尚方宝剑。也正是这一点,使郎平在中国女排获得了国内教练无法获得的操作空间。

郎平上任后,大刀阔斧地改组女排队伍,只留下惠若琪、魏秋月、曾春蕾少数几个老队员,而朱婷、袁心玥、张常宁等一批95前后的年轻队员被破格提拔,像最年轻也是个子最高的袁心玥,从国少队连跳三级,直接进入国家队,这在以前很难想像。对新人,郎平悉心培养,又大胆使用,使这批新秀迅速成长为国家女排的绝对主力。

举国体制下对运动员一直是半军事化管理,个人活动的空间很小。几年前,有人给女排送东西,还只能隔着栅栏给,因为女排队员禁止走出公寓大门;现在还有不少运动队,晚上9点以后还要收缴手机、ipad等电子产品。郎平则借鉴美式思维,不让队员在严格的训练比赛氛围下太过压抑自己,对女排的管理充满人情味。郎平平时鼓励队员展示个性,朋友圈中的女排队员经常靓丽出镜;在国外比赛后,允许队员们去逛街购物,整个球队气氛轻松融洽……这种改变,观众从赛场上也能感受到,每到紧要关头,队员们能迅速调整和调动起来,就像刚刚结束的对巴西的1/4决赛,这种精神面貌的不同常常会决定比赛的走向。

正是凭借全方位的突破,郎平在短短两年多时间内,就把中国女排从亚锦赛第四这样前所未有的谷底,带到了2014年世锦赛亚军、2015年世界杯冠军的巅峰,2016年奥运会冠军。

有媒体评论说,郎平之所以能够带领中国女排再创辉煌,除了她的执教能力和人格魅力,关键在于对旧体制的成功突破,而这一体制性突破,给中国竞技体育陈旧模式的改变带来了许多富有启迪性的示范。

正如当下的教育体制,应试教育像一个魔咒,无数学生和家长深恶痛绝,但又不得不勉力接受。而在这样的体制下,是应该压抑还是释放,是固守还是突破?这不仅仅是教育人的责任,也是每一位家长要考虑的事情。

很多家长为孩子报了无数的补习班,往往都是看见别人报了,自己也要报名,不明白孩子究竟需不需呀,喜不喜欢。在家里,孩子更是与所有的家务活、电视电脑等娱乐完全脱离,听到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你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话是没错,但往往空手握沙,越用力越无力。

海边直播首席教学官李睿老师认为,虽然“无规矩不成方圆”,但是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尤其是对于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生来说,充分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释放天性,用激励的教育模式教学,比每天的无数道练习题和“不准”更有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愿每一位家长都是自己孩子的伯乐。

文章来源:好未来教育研究院编辑整理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关爱300字作文 回忆朋友作文 科技的作用作文 荷叶作文400字 阳光为题的作文 作文怎么批注 三思而后行的作文 十年作文 关于爱迪生的英语作文 写中国强大的作文 我心爱的一本书作文 追忆的作文 我的家乡最美作文 妈妈有你真好作文600字 初二学生作文 关于中国的作文开头 关于自我约束的作文 书香伴我成长的作文 写给父母的话作文400字 大一英语作文万能句子 英雄王二小作文 看漫画写作文的漫画 让我铭记的一句话作文 六年级100字作文 万能作文800字 善于观察的作文 价值作文600字 初中语文作文题材 说明文作文150字 海边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