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古周人从何而来?文献学 考古学 古文字学综合证明或许源于山西

2020-12-21 19:25:01
相关推荐

今天西北的陕甘地区,有着不少和周朝有关的旅游景点。大家最熟悉的就是西周都城镐京,在西安市长安区有丰镐遗址和丰镐遗址车马坑陈列馆;再往前就是周人的宗庙所在地周原,在宝鸡市岐山县、扶风县交界处有周原遗址和周原博物馆。这些景点有考古遗址作为支撑,是货真价实的周人遗迹,没有疑问。当然还有一些景点却来自后人的发明创造。这些景点不能完全说是无中生有,但至今却没有考古证据作为支撑。

这些景点主要包括,今天西安、咸阳一带的“周王陵”,根据考古发现,实际上更多是秦陵和汉陵;还有就是咸阳市武功县的姜嫄墓、后稷祠、后稷教稼台;庆阳市庆州县的周祖陵(不窋墓);咸阳市彬州市的公刘墓,等等。虽然我们由此似乎可以得出一幅周人迁徙的路线图:后稷(有邰氏,今武功)——不窋(戎狄之间,今庆州)——公刘(豳,今彬州、旬邑),这三个地点,大概有邰氏最南,戎狄之间最北,相距200余公里,而豳正好在两点之间。

但是,这些地点的坐标,均来自汉晋以来的注疏,并非先秦文献的书写。先秦文献很大的问题,就是对于地名的语焉不详,这给后人研究带来很多不便。但是一旦有一种说法形成,后来说法就很难推翻前说。所以周人发源于陕西说,在古代一般没有质疑。但近代开始却有人提出“周人发源于山西说”,此说最早主张者是钱穆先生在《周初地理考》中,之后王玉哲先生有《先周族最早来源于山西》一文,指出西周春秋时姬姓、姜姓古国都在山西为多。

随着近现代考古学的开展,周人起源的问题似乎能得到更深的探讨。邹衡先生在《论先周文化》指出,先周文化存在两种类型明显不同的陶器,其中分为分档鬲和联档鬲两种,这两种鬲追根溯源,可以分别对应甘肃临洮的辛店寺洼文化和山西太原的光社文化。既然周人的主体是姬族和姜族,那么姬族就来自于山西,而姜族就来自于甘肃。这两支文化代表的族群在陕西岐山会合,也就是周太王时的周国建立。

但是仍然有许多学者倾向从陕西本土寻找依据。1984年,宝鸡扶风的刘家遗址与咸阳武功的郑家坡遗址被发现,参与考古的尹盛平和任周方先生,认为以上两处遗址代表姜戎文化与先周文化,他们的区别同样以分档鬲和联档鬲为标志,但郑家坡联档鬲并非来自山西光社文化,而是来自于宝鸡岐山的客省庄二期文化双庵类型,所以周人当是渭水土著。

也有学者如胡谦盈先生不认可以分档鬲和联档鬲区分姜姓与姬姓,而是认为姬姓、姜姓根本不可分,都是来自于戎狄,其将1987年发现的咸阳长武碾子坡遗址作为先周遗址之一,看重的是碾子坡遗址反映的畜牧业发达,以此认为周人来自泾水流域的长武、庆阳一带。也有学者同样不认可以分档鬲和联档鬲区分,但却又认可以长武碾子坡遗址作为姬姓周人来源,如李峰先生主张从泾水流域去寻找周人的源头。

虽然以上观点存在诸多分歧,但也蕴含着相对一致的看法,即分档鬲更多来自西边,而联档鬲更多来自东边,关键是如何对这一现象进行解释。第一个问题是,仅凭分档鬲和联档鬲这一特征是否能区分两支族群?历史学家王明珂提到,不少学者批评将器物分类与社会结群联系起来的观点,实际上在民族考古中也往往缺乏一致性;而族群更多也是以自我认同来界定,不一定与客观的语言、体质和文化类型吻合。

另一个问题是,如果这能代表两大族群,那么是否就是姜姓与姬姓?这是考古材料本身无法解释的,仍然要回归文献资料去考察。根据《诗经·大雅·生民》,周人始祖后稷的母亲姜嫄姓“姜”,那么姬姓出于姜姓似乎没有疑问;但是在另一篇《大雅·绵》中,却说公亶父迁至岐山,才娶得姜姓之女为妻,这似乎又反映在太王时期姬姓才与姜姓合流,而且我们前文提到《生民》只能算祖先神话,那么姬姓与姜姓,似乎又是不同的两个部落。

不管是考古学或者文献学,因为本身的局限都很难走通,还有一条途径就是古文字学。

与周人族属有关的有“姬”姓和“周”氏。甲骨文提到两种不同的“姬”,一种“姬”是用来祭祀的女性人牲,一种是会呼风唤雨的女性神灵,均与族属无关,不能与周人的姬姓联系起来。实际上,虽然《史记·周本纪》说舜赐后稷为姬姓,但上文提到这并不是历史事实。周人姬姓当来自于西周建立之后,这个在下文也会提到。总之,在商代还没有姬姓族群存在的证据。

再看“周”。甲骨文也提到两种不同的“周”,一种“周”取“舟”之音,而与“琱(雕)”同义,表示的是矿石,甲骨文多次提到“凿周”并非讨伐周人,而是采集矿石;另一种“周”是地名、族属,有“周侯”“周方”“妇周”“妣庚周”等记载,这个周或许因盛产矿石而得名,具体位置却很难考证。而且“周”在商王武丁时期就常见了,但文献中却说周人是从太王亶父时期才从豳迁周,那么是否就是周人同样存在疑问。

最后一个与周人可能有关的就是“分”了。“豳”与“邠”可互通,后世常写作“邠”。今本《竹书纪年》就提到邠侯高圉、亚圉、祖绀先后被商王册封,到太王时迁都于岐。那么,在太王之前的周人,应该是“邠”而不是“周”。在甲骨文中,“汾”确实有作族属解,其中就有“汾方”“侯汾”,“汾”“邠”都从“分”,有可能就在山西汾水流域。这又回到开始的周人源于陕西还是山西的问题。

综上所述,考古学、文献学、古文字学,在探讨族源问题上,都存在本身的缺陷。我们大致能知道的是,周人发源于西北地区一带,甘肃泾水、陕西渭水、山西汾水可能都有先周活动的足迹。在这个范围里寻找出一个明确的地点,实际上非常困难。个人更加倾向山西一说,但也不敢说是不刊之论。文献传递给我们的主要信息,实际上不是周人对族群起源的追忆,而是周人对族群意识的塑造。

(本文为林屋公子《周朝八百年》系列007)

作者林屋公子,文史作家,主攻先秦秦汉史。出版著作《先秦古国志》《先秦古国志之吴越春秋》《山海经全画集》三种,作品散见于《国家人文历史》、《北京晚报》、网易历史频道等纸刊媒体。感谢阅读,欢迎关注!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成人高考专升本英语作文 我有一个梦作文600字 我爱我家作文450字 快乐春节500字作文 母亲让我自豪作文 写去哪里玩的作文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作文 什么也是一种幸福作文 今年中考的作文是什么 关于冬的作文600字 有关科学技术的作文 五一见闻作文600字 四级作文一般给多少分 一篇500字感恩作文 记得一缕花香作文 传统与创新的作文素材 读书趣事作文500字 忘不了那双眼睛作文 myday英语作文5句话 追梦路上作文500字 七年级上册英语小作文 四年级书信作文400字 关于写事的作文500字 英语作文电子邮件格式 关于端午作文400字 那温馨的一幕作文 享受过程作文600字 带着快乐出发作文 打屁股作文学校 大年初一作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