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中国最顶尖诗人 写下了历史上最广为人知的一轮明月 流传千古

2020-12-22 05:00:01
相关推荐

一轮明月,照彻古今。

中国人对明月,似乎有着一种格外的情怀。

相比太阳的光华璀璨,明月是温柔的、多情的。多少个寂静的夜晚,它皎洁的月华轻轻抚慰着无眠人的心。

于是有了杜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的游子的愁绪;

有了苏轼“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美好祝愿;

有了张若虚“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的人生思索;

......

文人骚客们的笔下,明月是那样地千姿百态,有着无限摇曳的风情。

但若要说到中国历史上流传最广、最为脍炙人口的一轮明月,却还得是大诗人李白的这首——《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是一首五绝小诗,大约作于开元十三年左右(一说开元十五年)。

开元十二年秋李白出蜀,开元十三年李白往返于江陵、夔州之间。在一个秋日的夜晚,诗人抬头望着明月,不由思念起了远方的故乡。

整首诗语言极为清新朴素,而韵味含蓄无穷,千百年来传诵不绝。

别看这首《静夜思》只有短短20字,在千百年的流传中,却至少有50种不同版本。

诸如:“床前看月光”、“举头望山月”......我们现在看到的版本,是在明代确立下来的,也是最为大家所熟知的一个版本。

诗词君知道大家对这首诗都非常熟悉,甚至它是许多人儿时的第一首启蒙诗,觉得太简单了,没有讲解的必要。

但是请大家想想,这首小诗能够历经千年岁月的变迁,始终熠熠生辉,这寥寥20字该是蕴含着多大的情感容量?寄托着多么无穷的韵味?打动过多少人的心?

所谓“一字千金”,诗歌尤其。一字之间,尺幅万里。

下面就让诗词君带着大家一起,来细细地赏析这首小诗,带大家看看这首诗的包揽宇宙、内里乾坤吧!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首先,这个“床”字的解释,就在后世引发了巨大的争议。比较有代表性的几种解释分别是:

第一种,取床的本义,坐卧的器具。这也是最为通行的一种解释,诗人躺在床上,望着窗外的一轮明月。

第二种,马未都等认为,床应解释为“胡床”。胡床,又叫做“交床”、“交椅”,它是古代一种可以折叠的轻便坐具,有点像我们现在的小板凳,但是人所坐的面并非木板,而是可以卷折的布之类,两边腿可以合起来。

第三种,认为“床”是“窗”的通假字,诗人站在窗户前面望着月亮。

第四种,指井栏,即井台上的围栏。中国最早的水井是木结构水井,古代的井栏有数米高,成方框形围住井口,防止人失足跌入井内。

这高高的井栏就像是四堵墙,又像是古代的床,因此古代的井栏又被叫作“银床”。

诗词君更加倾向于第四种解释(欢迎大家有不同意见,在留言区讨论吧!):

其一,“床”为“井栏”的解释可以在李白别的诗歌里得到验证。

在李白的歌行体诗《长干行》里,开篇“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差”,这里的“床”很明显指的不是房间里供人睡卧的家具,而应该是井台上的围栏。

一对青梅竹马的小孩,绕着井栏相互追逐嬉戏,该是怎样生动的一幕风景。

其二,在空间和意境上,站在室外的井栏旁,视野更加开阔。

如果是躺在室内的床上,从窗外看到的也只是一隅月光,又如何能深刻体味到月光洒满大地如一层清霜的寥远景象。

试想想:

诗人在寂静的夜里,无法入眠,于是披衣起床,步出户外,在门前的水井旁缓缓踱着步子。

庭院是寂寥的,一阵夜风拂来,寒气侵入单薄的衣衫。四野月光朦胧,清辉遍洒大地。

在迷离恍惚的心绪中,诗人望去,地上好似铺了一层白皑皑的浓霜。他再定神去看,方晓得,这不是霜痕,而是月色。

这月色很自然地便吸引着诗人抬起头来,望着天上那一轮皎皎的明月。

这便有了后两句: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诗人的手轻轻抚着井栏,秋夜的天空是明净的,净到只剩下这一轮娟娟素魄孤立中天。

那月色是如此光明,又是如此清冷,冰雕玉琢般,带来森森寒意。

诗人望着那明月,不由自主地陷入了遐想,头便慢慢低了下去,思绪却如长了翅膀般,飞到了山遥水远的故乡。

他想着,此时故乡是否也正被这同一轮月华笼罩?

离开家乡许久了,不知那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是否还是我离去时的样子?

父母兄弟安康否?亲朋好友平安否?

他们也会在这样的月夜里,忆起我这个远行的游子吗?

那看似平淡的“思故乡”三字,其实蕴含了多少人间刻骨的至情。

苏轼在《水调歌头》里写: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其实,哪里是明月有情呢?

明月的阴晴圆缺不过是自然规律,人的悲欢离合却是源于爱,根于情,造化于这延绵不绝的聚与散、分与合。

月本无情,有情的是人。

我对着明月思念着故乡,故乡的人望着明月便能感受到来自我的惦念。这便是中国人自古至今最美好的愿望。

树高千丈,叶落归根。中国人无论走到哪里,流淌在骨子里的对故乡的执念,始终不曾消逝。

伟大如李白,平凡如你我,故乡二字永刻心头,寸心不灭。

可是“故乡”又究竟是什么呢?

“落其实者思其树,引其流者怀其源”,故乡是每个人的源头,是我们生于斯、长于斯乃至死于斯的地方。

“如今白首乡心尽,万里归程在梦中”,故乡是我们小的时候拼命想要逃离的地方,是我们长大后永远牵念的地方,也是我们年老后夜夜梦回、想要归来的地方。

“走遍天下的路,最美的还是故乡;喝遍天下的水,最甜的还是故乡”,山河踏遍,风光看尽,故乡永远是我们心头的朱砂痣、白月光。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你若问我:这首诗为什么好?

我便回答:说不出哪里好,但就是怎么也忘不了。

只是读到了这首诗,就想去看看天上的明月,就会去想想我的故乡。

【版权声明】本文由诗词世界原创发布,作者:叶寒。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100字写人作文 背影作文700 介绍亲人的作文 老师改变了我作文 樱桃树的作文 做个文明的人作文 去姥姥家作文 四千字作文 七年级英语作文下册 蚂蚁采食的作文 广东卷作文 苹果树的作文 河源万绿湖作文 想象作文四百字左右 围绕成长写一篇作文 一份爱心的作文 中考满分作文500字大全 感恩作文四年级 作文 味道 高考押题作文 六年级写老师的作文 描写小草的作文150字 巧遇作文800字 有一种美丽作文400字 我和我最好的朋友英语作文 作文有趣的小狗 四川大地震的作文 高考语文作文开头结尾 武宁湿地公园作文 小动物作文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