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孙鲁威《中国的乡愁文化是我们的自信》春天走进银莲 李炜的笔端

2020-12-22 07:15:01
相关推荐

《中国的乡愁文化是我们的自信》

2020-05-13 中国农网

作者:孙鲁威

观花人都有同感,今年的春花比以往任何一年都更加灿烂。也许是去年秋冬的风调雨顺,也许就是遇上了花儿们的“大年”。但很多人面对绚烂的花季只有遗憾,疫情防控让我们忍痛冷落了春的召唤。

因为如今的我们,“赏花”已经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寄托或者是向往。今年的春天虽然没有出门赏花,可是我倒是没有太多的遗憾,因为我看到了别人眼里的花,没想到,竟然收获了异样的欢喜。

要耗费多少笔墨纸砚/才画得出眼前/这活泼动感的春天/一棵树开一千朵花/也不觉得重复/一句话听你说一千遍/也不觉得多余。

比风更煽情/油菜花在田间地头喊我/一万亩阳光砸下来/这阵仗,我招架不住/邛崃不仅仅是一座山/冉义不仅仅是一个镇/菜花令,桃花令,荷花令/令令击鼓,令令飞花。

水,不动声色/叶子颤抖是拥抱的深度/十里荷塘夜夜不眠/静听蛙声咕咚/春天横吹短笛飞来飞去/一头扎进荷叶深处/憋口气冒出水来/吐一地化不开的绿。

我们赶到乡下去/草在前面开路/树用叶子来行走/秋天已经熟透/挂上枝头的橘子/钻进地里的红薯/田野用一个季节的果实/来追忆花朵。

这些如花儿一样斑斓惊艳的诗句开在女诗人银莲的诗集《爱在成都》里。银莲来自四川一个中医世家,目前是成都的一位文化工作者,但她并不是科班出身,她从事过会计师工作,考取过药师资格。所以,她的诗既没有学院痕迹也没有载道背景,她的写作素材就是她的生活本身。

在学者向以鲜眼里是“充满质朴之气”。曹顺庆教授说她“一路吟诗,诗随心生”。作家张新泉则认为,“藕是泥中的真诗,莲是低处的高洁”。银莲是一个文化现象,虽然生活在“低处”,却散发着莲花般的芬芳。因为在她的眼里,生活本身没有“低处”,有爱的眼里只看到“高洁”。

她成长的过程凝集了来自家族、社会、国家的爱,她有志“用眼里的水骨里的盐”写下她的深情大爱。值得称道的还不是诗本身,是写纯粹“生活诗”的银莲却同时是一位文化工作管理者。近年来,她以四川省艺术产业协会主席等身份参与组织了许多的国际文化交流活动和诗歌文化学习及传播活动。每一场演出,每一次广播,都在濡养着一代人对文化的自信。

一个纯粹写生活的诗人对题材没有什么规划,能留在她心里的任何一份感动她都不会放过。而翻过银莲这部200余首诗歌的集子,却有一番乡愁留在我心头。乡愁有多大的分量我就有些知道了。

一个都市诗人,乡愁来自故乡。《月亮树下站立着回不去的故乡》、《酒杯里的故乡》、《冬眠的乡村》、《月之故乡》,她把故乡当作人生旅途的归宿;一个写生活的诗人,她的生活是乡土的。《花溪》、《在太湖》、《行走高原》、《遇见新津》、《郪江古镇》、《撩人的沐川》,她在乡土中看见了诗情画意。行走乡间的她看到了:双溪湖的水、南方的鸿雁、山里的孩子、打马走过的彝族兄弟,都给她留下了难以忘怀的神情——笑里有阳光有青草/有满山满坡的牛羊。

她灵动的笔下喷涌着一气呵成的爱:感觉春天、今夜我们逆流而上、海棠深处、安仁古镇、幸福梅林、花儿追着花儿开、蛙声为村庄关灯、我的余生不够用来爱你、我的思念今生无法靠岸、我只要跟你欢喜相伴:油菜花堵在村口/煽动一场黄色风暴/我躲闪不及//油菜花我来了。最后,她写出了《爱在成都》——让我用舌尖上麻辣川菜对你大声说爱/让我用地北天南的母语方言/喊出对你初心滚烫的痴狂/你用三千里古道打通丝绸之路/你用十万亩桃花,十万亩火焰/唤醒我生命里所有的春天。

四川女诗人银莲

四十年的改革开放,乡愁能够走进银莲的笔端,是因为乡愁文化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已经成为一种新的文化现象。农民日报社今年创刊40周年,它在坚持传播党的“三农”方针政策,宣传各地改革发展经验以及农业产业创新进步的同时,更是从未放弃文化宣传。而创办《百姓茶坊》这个版面,更是农民日报的一个重大贡献。经过了近20年几代办报人的努力,《百姓茶坊》为我国的乡愁文化留下了一笔宝贵文化遗产。那一篇篇来自天南地北的短小文章,字字玑珠,异彩纷呈。通过作者对以往乡村生活的记事、品味、感悟,表达了或赞美或留恋或遗憾的情怀。这情怀,既是乡愁,也是文化,同样是人类文化遗产。

《捉鳝小忆》,发表在5月12日农民日报第7版《百姓茶坊》。作者李炜,农民日报社副总编辑。捉鳝这样一件小事让他“永志难忘”,这值得么?“日子回转到20世纪70年代,地处湖北中部的孝感乡间,记录了我们那代人的童年趣事,铭心刻骨。”“鳝鱼通身滑溜溜,要想在乡野田间随意逮住它,那可是个‘技术活’,然而,乡下的孩子们往往能做到无师自通。”嗯,这个有意思,怎么个无师自通?

“惊蛰刚过,春雷滚过天空,一场雷雨之后,是钓黄鳝的时候了。哥哥带着我走进油菜地,沿着田坡,在湿滑的沟边,低着头边走边侦察,‘有了’,这是发现有鳝鱼洞了。于是轻轻蹲下,撩开周边的遮挡物,一个清亮的洞口映入眼帘。我们开始兴奋起来,拿出准备好的钓钩。说是钓钩,其实是用自行车的轮毂钢丝磨制而成,在弯勾上穿上一截鲜活的红蚯蚓,这便是完整的钓具。油菜地的田坡边,鳝鱼在这里度过了冬眠期,正在被春雨春雷唤醒。”

短短的介绍,读者的兴趣被“唤醒”了。帅气的哥哥引诱与擒获黄鳝的过程描写得细致入微,惟妙惟肖,细致就如一个非遗传承人的技术脚本。黄鳝的狡猾与哥哥的威武跃然纸上,令人叫绝。“待早稻秧苗插进稻田十来天,田里水清如镜。放学路上,走在田埂上,两眼瞟一瞟稻田边,偶尔就会有新发现。”“我”便会放下书包,卷起裤腿,一只脚踩进田里,左手……右手……,向前,再向前……一把扣住。

走过几块稻田后,五六条大大小小的鳝鱼便挂满了早已折好的树枝丫了,回家交给奶奶,晚餐便会有一道地道鲜美的‘大菜’了。”不能不承认,“我”成长进步得也忒快了。“及至晚稻在田里伸直了腰,该是捉泡泡鳝的时候了。”“我”逮泡泡鳝的成功率能达到50%。后来,鳝鱼泥鳅没被孩子捉去,被“除草剂”灭了。而去年初夏回乡,姐夫说:现在种粮不打农药了,野生鳝鱼又回来了。“我”拉着姐夫在地里寻摸半天,儿时的“技术活”又派上了用场。

捉!有鳝可捉!这确实是令人“永志难忘”的。人类在与自然界相处中,任何一个小小的发现、获得,都是值得铭记的。儿时具有这样的经历,更是对他的人格和志向有重要的影响。如果美好的经历来自乡村,那就让他天生有一种对和谐生活的追求。没有美好,就没有乡愁;没有乡愁,也就没有追求美好的动力。这美好,也许很微小,但是别以善小而不为,人本身不也是很微小的吗?一朵小花,让一个人成为诗人;一条鳝鱼,让一个孩子走进农业大学。事物很小,文化很大。多一些微小,长一份自信。我们要努力,让乡村有鱼有花。

习近平5月12日在山西考察时强调,“坚持不懈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深入挖掘优秀传统文化,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提升道德情操,树立良好风尚,增强文化自信。”有出版社还在坚持出版银莲这样的诗集,有报社还在坚持出版《百姓茶坊》这样的版面,这就表明了我们在一直坚守文化自信,一直在提升文化建设能力。

我们还要继续努力。

作者简介:孙鲁威,《农民日报》原编委、高级记者,《中国农网》观察员、“威”观察专栏影响力专家。

原创文学驿站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四川文艺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争做好少年作文 生活需要微笑作文 什么使我快乐作文 保护地球的英语作文 什么让我着迷作文 mytrip作文 成长作文500字初中 看电影作文400字 哥哥打屁股作文 学打羽毛球作文 含泪的微笑作文 埋下一颗种子作文 最熟悉的陌生人作文 课间10分钟作文 厦门植物园作文 把握当下作文 香港迪士尼作文 中秋有感作文 辞旧迎新的作文 什么温暖了我作文 成长需要挫折作文 生活需要勇气作文 我渴望成功作文 描写汤圆的作文 我眼中的色彩作文 写妈妈的作文600字 三年级写景作文300字 坚持的作文400字 快乐的春游作文 初一优秀作文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