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亲爱的军营 热爱的警营——记溧阳转业军人从警最难忘的一次经历

2020-12-22 13:00:01
相关推荐

如果说穿上军装是使命的召唤,那么走进警营便是对信仰的执着。从军营到警营,他们的岗位在变、身份在变,但军人本色和精神信仰没有变,心中那份对祖国、对人民、对事业执着的爱从未改变。在建军92周年来临之际,让我们听听警营里转业军人从警最难忘的一次经历,并以此文致敬从军营到警营,不忘初心,追逐梦想的老兵们。军旗,因为他们增辉!警徽,因为他们亮丽!

最难忘的一次处置

潘卫强,交通管理大队城区一中队副中队长。1975年5月出生,1995年12月入伍,2006年10月转业。

2019年1月9日上午,我在参加“两会”安保过程中收到指令“大统华门口,发生一起汽车与电瓶车相撞的交通事故,有人受伤”。我立即赶到现场,发现受伤的老人左腿骨折伤势较重,躺在地上不能动弹。因伤势不明,我不敢贸然移动老人,只能就地等待120救援。因当时天空正在下着雨夹雪,老人身上衣服已潮湿,为了防止寒气加重,我随即找来一件雨衣垫在老人身下,并在雨中蹲着为老人撑伞,直到救护车到来。当我起身那一刻,双腿因长时间的跪着已冻地麻木,一时无法行走,帽子衣服也都淋湿了,但我觉得这是我工作中最开心的一次淋雨,因为我尽到了自己做警察的责任。

最难忘的一面锦旗

韩风,社渚派出所民警,1976年6月出生,2012年11月转业。

2016年春节刚过,我像往常一样到责任区丁家村入户走访时,发现居民刘某的妻子吴某没有身份信息登记。经询问得知,吴某是在17岁的时候被人从老家贵州带到溧阳,后经人介绍与刘某生活在一起并于1993年生下一个女儿,她现在的名字还是刘某帮她取的,由于没有身份证,他们并没有办理结婚手续。今年吴某已经43岁了,由于没有合法身份,这么多年来她从未离开过社渚。由于事发久远,当事人也不记得更多的细节,查询难度非常大。回所后,我立即通过全国人口信息库条件按照吴某提供的点滴线索进行查询,在耐心的梳理了成千上百条可疑线索后,终于锁定了当事人原籍信息,不但使当事人家人得以团聚,更为其完善了现在的户口信息。

2016年3月30日上午,吴某拿着两面锦旗,带着她刚办好的临时身份证来到派出所,在把锦旗交给派出所领导和我手上时,吴某含着泪说:“感谢社渚派出所,感谢韩警官,我丢失了26年的身份,现在终于找回来了,今后,我也能像其他人一样有着自己的户口,有着一张自己的身份证了!”面对致谢锦旗,面对媒体赞誉。“群众的事没有小事,群众的利益是最高的利益,这是我现在也是今后工作的重要准则。”

最难忘的一次检查

狄建陵,出入境管理大队民警,1962年出生,1982年入伍,1995年转业。

由于部队工作的特殊经历和掌握的英语技能,转业在派出所锻炼后,我有了更加合适的用武之地,组织安排我进入了出入境部门工作,转眼一晃,我已经在出入境待了17年,虽然如今我已经年过五十,但还有很多同事,甚至一次年轻同志叫我“小翻翻”,就是小翻译的意思,我很自豪,我也从未感觉自己老过。

还记得很多年前一次清查中,我和同事一起在酒店进行查验身份,发现酒店在涉外人员用工可能存在一定手续问题,恰恰这几名外国人正在大厅,我充分发挥了自己的英语技能,沟通了解几名外国人的情况,也解除了我们的检查疑惑,最终酒店工作人员和外国友人对我们表示感谢,还为我的流利沟通竖起了大拇指。直到今日,我还坚持每日学习,不断充电,学习新业务,出入境办证、外国人管理,办“三非”案件和偷越国边境案件、电脑和英语,因为我深知,只有与时俱进,才能更好地忠诚履职,服务人民。

最难忘的一次走访

陈国平,竹箦派出所民警,1960年3月出生,1978年入伍参军,1988年转业。

怀揣着当兵梦想,作为一名社区民警,平常更多的时间都是与辖区群众在一起,用群众语言、群众方式做群众工作,把辖区百姓的事放在心上。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是在2015年,有一天我下乡走访濑阳村委直埂村,我和群众聊天时得知朱某常年瘫痪在床上,家中经济困难,小孩也都在外地,朱某虽然已经到退休年龄了,但是由于身份证上的出生年月与实际年龄相差4岁,养老保险金要再晚4年才能拿到。

得知这一情况后,立即打听朱某的真实出生年月,由于时间久,当时的记录都没有录入电脑,我便去翻阅原始档案,情况确实属实,于是就帮他准备材料,前前后后跑了好几趟才把材料准备齐全。大概过了10天,证件批下来我亲自送到朱某手上,他顺利的拿到了养老保险金,家里的生活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我心里的石头也总算落了地。

最难忘的一次谈话

林华标,交通管理大队民警,1968年10月出生,1986年10月入伍,2004年10月转业。

2018年9月的某天,我在值班时收到指令称“233国道上一辆轿车撞电瓶车后逃逸。”我随即赶赴现场,在对“当事人”询问简要案情、收集证据时发现其言辞闪烁,吞吞吐吐。当时,我就对他产生了怀疑,遂组织同事对事发地周边开展地毯式搜素,发现远处树林里停放了一辆轿车,“当事人”承认是他的车,但不承认是他开的。随即,我连夜调取周边所有路段的视频监控,但仍然未能找到直接证据。

在案件陷入僵局时,我凭借警察的第六感,觉得这“当事人”肯定有蹊跷。遂转变思路,和“当事人”进行了一次谈话,耐心地讲解政策、分析肇事逃逸的后果并说明我们已经通过视频监控锁定了嫌疑人,在“威逼利诱”下,“当事人”承认了其替酒驾的姐夫“顶包”的事实。这次案件的谈话让我更深刻地明白,在侦查案件时,除了重要的证据收集,也需要灵活运用人性弱点、询问技巧等,这才是新时代警察应该具备的技能。

最难忘的一枚奖章

周福清,交通管理大队民警,1961年4月出生,1979年10月入伍,1997年9月转业。

1998年7月的一天,当时我是缪派出所1名民警,接到指令称:“竹箦发生一起杀人案件。”当即我赶赴现场处警,由于当时道路监控设备有限,我只能根据上级通报的线索,对管辖区进行排摸,并采取蹲守的方式,对路过的人员和车辆进行比对。前后累计排查近百人,直至至凌晨时,一辆摩托车形迹可疑,出于警察职业的敏感性,我对该车进行拦截,最终抓获了犯罪嫌疑人史某,也因此获评公安部个人三等功。这枚奖章是我工作后的第一枚奖章,也是我最珍惜的奖章,它代表了我从军营向警营的转身,时刻提醒我作为一名警察的,一名军人的责任与担当。

最难忘的一次处警

宋志伟,清安派出所民警,1972年4月出生,1989年3月入伍,1992年10月转业。

2018年1月28日大年初一,正是全国人民欢度新春佳节之际。这天中午时分,清安派出所接到群众求助,称煤建路江南幼儿园门口有火情。我收到派单后迅速开车赶往现场,到达现场后,我发现江南幼儿园门口一垃圾车着火冒着滚滚浓烟,而且该垃圾车临近人行道,对过往的行人和电动车造成了不小的危险,消防部门还没有赶到,情况十分紧急。

我发现旁边地上有一把扫帚,我就立即捡起来,并上前用笤帚拍打灭火。本来在周围围观的群众也自发地上来帮忙,有的帮忙打水,有的负责提醒过往的车辆行人。经过大家的努力,不一会便将火势控制住,保护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从部队转业二十余年,转变的是职业,不变的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心。虽然灭火是消防部门的职责,但是我作为人民警察,在我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我一定会尽职尽责全力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最难忘的一次帮扶

彭瑞华,戴埠派出所民警,1964年出生,1982年入伍,1995年转业。

2019年6月份,在戴埠镇打工的外地人陈某在施工过程中受伤,但施工队却不愿为其赔付相应医疗款项。为此,陈某找到我求助,得知情况后我立即找到施工队的负责方并跟他们反复沟通、商谈。终于为受伤的工人争取到了合理的赔偿金额。记得当把赔偿金送到陈某家中时,陈某一个劲儿往我口袋里塞苹果,万分感激地说:“彭警官,我们都是外地人,在这里举目无亲,谢谢您像亲人一般帮助我们。”

其实外来务工人员背井离乡在我们溧阳工作,常常会遇到很多无法解决的难题,我能做到的就是尽自己最大力量给他们帮助,让他们在异乡也能感受到家的温暖。四十多年的工作历程,变得是年岁,不变的是情怀;变得是制服颜色,不变的是为国奉献的坚持;变得是从军人到社区民警的工作岗位,不变的是对工作的勤恳热忱。我觉得作为党员,就该站在群众的角度为群众考虑事情。做的事让群众满意,这也是人民警察的本分!

最难忘的一次调解

芮泉平,上沛派出所民警,1963年4月出生,1982年11月入伍,1986年1月转业。

1988年11月的一天,当时我是强埠派出所的一名社区民警,村干部来所里说是龙峰村上两兄弟闹的不可开交,让我们过去看看,那时候通讯方式和交通工具都单一,群众间发生了矛盾纠纷,先去村里找村干部,再由村干部来派出所通知民警,我就立马揣上公文包,跟着村干部去群众家里,那一次还下着大雨,土路变得更加泥泞,全靠步行的我们,赶到群众家的时候天黑了鞋子也湿透了。顾不得其他,我依照着自己跟前辈师父们学习到的调解技巧,有模有样的调解起来,仔细耐心的听了双方的诉求,发现李忠心和李忠国两兄弟是因房屋地界与耕地地界如何划分产生了分歧,双方各执一词,互不相让。

我首先安抚了两兄弟的情绪,并分别向双方宣传和解释土地权属的有关政策,对双方及家属疑问进行耐心细致的劝解、释疑、开导,最终两兄弟握手言和,对调解结果都表示满意。这是我第一次单独调解纠纷,看到因为我的努力,让两家人冰释前嫌,虽然肚子里空空的,但是心里的成就感是满满的。

脱下军装穿上警服,从橄榄绿到藏青蓝还真有点不习惯,但是我深知身上肩负的使命是不变的,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不变的,对党和对人民的忠诚是不变的。我要一直坚守在公安基层一线,将自己毕生的精力和心血奉献给热爱的公安事业,从军、从警亦无悔。

最难忘的一次获奖

孙江波,城中派出所民警,1982年10月出生,2000年12月入伍,2014年3月转业。

2017年8月的一天,我值完夜班准备收尾工作时,梁某来所求助想帮忙寻找失散26年的哥哥,但她只知道自己老家和哥哥名字的大概发音,加上方言的差异,我用平台查询出海量符合特征描述的人员信息,第二天晚上凌晨12点多,我就把查询僵局提出跟全体加班民警一起头脑风暴,大家一致认为查询的关键是先搞准发音。

次日一大早,我就立马联系宣汉县公安部门明确了名字的正确发音,经系统查询将人员范围缩少至50多人后,立刻通知梁某到所进行照片辨认,梁某找到了自己的哥哥。在确认以后,我立刻联系当地派出所,安排梁某和哥哥视频连线,当看到梁某哭着说:“我也终于有了娘家人了,派出所圆了我多年的心愿”,后来梁女士还专门给我发了一张他们的全家福,看着照片,我特别自豪,这件事也被评为了当年溧阳市政法系统“十件最感人的事”。从“人民卫士”到“人民公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始终扎根在我的心中。

最难忘的一次转变

陈业辉,城中派出所民警,1981年12月出生,2001年9月入伍,2014年3月转业。

由于在部队一直从事政工工作,2016年我在派出所内勤岗位工作,深知能拿出一杯水必须要有一桶水的道理,不断努力追赶,用刻苦提速,实现所里调研和信息化应用考核连续多年稳居全局第一。2019年3月,我主动跳出“舒适圈”,从内勤转到社区工作,接手溧阳市治安复杂社区唐家村,面对领导的期望、繁重的任务,我不惧转变、直面挑战,每天坚持到社区“跑一圈”,白天走家串户,掌握情况;晚上整治场所,净化风气,每天回家都是深夜,通过努力,这个原本治安重点区域面貌焕然一新社区娼赌警情同比下降68.8%。

大家都说,转业干部把热情都挥洒在了军营,但是我想说,只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扎扎实实、任劳任怨,在警营、在社区、在任何岗位我们都能展示自我,做个执着的追梦人。

在溧阳,还有许多像他们这样专业军人从警的事迹。对于所有的转业军人来说,用时下一部电视剧的名字最能概括他们的情感,那就是:亲爱的军营,热爱的警营,不变的爱民情!来源:溧阳公安微警务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寄情于物的作文600字 我的同桌作文四百字 关于中国崛起的作文 青春的作文题目 实干兴邦作文 有关落叶的作文 妈妈为我付出的作文 关于齐心协力的作文 抓螃蟹作文200字 和谐之美美在心灵作文 我成长我快乐作文600字 第一节生物课作文 初中语文优秀作文 不耻下问的作文 关于新闻的作文300字 写美丽的秋天作文 阜阳生态园一日游作文 父母之情的作文 春天二年级作文 折线图英语作文 爱心作文600字 优秀作文软件 八年级语文消息作文 和谐相处作文 美丽的平潭岛作文 关于节气的作文 端午节的作文300字优秀作文 我学会了什么作文二年级 漓江的作文 校园的风景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