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朋友圈流传的8大健康谣言 官方已辟谣

2020-12-22 15:55:01
相关推荐

上半年朋友圈八大健康谣言

日前,微信辟谣中心等发布的上半年朋友圈八大谣言,包含“蒸锅水易致癌”、“大蒜鉴定地沟油”、“牙膏底部有黑条不能用”、“各种食物相克”、“自制水果酵素瘦身美容”、“‘肉丸’全是添加剂有害”、“果核煮水根治糖尿病”和“转基因有毒”。微信方面表示,用户可能也常常在朋友圈看到亲朋好友分享的各种生活健康小常识。但这些“常识”可不都是那么靠谱。以上谣言已经列入微信辟谣中心。

谣言1

蒸锅水易致癌

【流言】反复用来蒸馒头等的剩锅水,重金属和硝酸盐的浓度会增加,而硝酸盐受热分解成亚硝酸盐,对人体危害严重。

【真相】亚硝酸盐本身并无致癌性,转化为亚硝胺类物质才致癌,而转化需要很多前提条件,不是沸水就能生成。另外,水只要符合国家标准,其中硝酸盐含量很低,反复加热也不会凭空生成硝酸盐,对人体无害。

谣言2

大蒜鉴定地沟油

【流言】检测是否是地沟油的最简单方法:在炒菜时放一颗剥皮的蒜,如果蒜变红色,就是用了地沟油。另外冷冻也可方便检出地沟油。

【真相】这都是非常不可靠的方法,没有黄曲霉毒素遇大蒜会变色的科学依据,另外即使地沟油中的黄曲霉素合格,也不代表安全,而冷冻的检测方法既可能“冤枉”好油,也可能“放过”坏油。

谣言3

牙膏底部有黑条不能用

【流言】牙膏底部的彩条标识了牙膏成分:绿色表示纯天然;红色表示一半是天然成分,一半是化学成分;黑色表示全部是化学成分,使用黑色条纹的牙膏就是在吸毒。

【真相】牙膏并不是按天然或者化学成分分类的。牙膏底部的颜色只是生产线上的一个标记,是为了帮助牙膏皮裁切、图案印刷、电眼质检校对。

谣言4各种食物相克

【流言】一些常见的食物,比如柿子和蟹、虾和水果、豆浆和鸡蛋,混在一起吃会相克,轻则导致身体不适,重则使人中毒。

【真相】营养界主流意见否定“食物相克”的说法。科学家曾对常见的“食物相克”配伍进行验证,结果无一成立。所谓“相克”,多是因为不洁饮食以及极少数的特殊过敏反应所致,一般公众在生活中无需顾忌。

谣言5自制酵素瘦身美容

【流言】想瘦身美容,自己在家自制水果酵素就能做到。

【真相】要想发挥水果对健康的积极作用,把水果吃掉就是最直接、简单、有效的做法。

谣言6肉丸全是添加剂有害

【流言】现在很多肉丸价格明显低于原料肉的价格,根本没有肉,都是淀粉加一些胶类物质和香精调制而成的。

【真相】商家及企业,必须诚实地标识配料成分,绝不可没有肉却假称有肉。不过,肉丸有没有肉与是否安全没关系,没有肉的仿生肉丸多是用大豆蛋白加淀粉混合挤压而成,比较适合需要控制体重、预防三高的人群。

谣言7果核煮水根治糖尿病

【流言】糖尿病被灭了,准备木瓜子、荔枝核、元肉骨若干,煎服两大碗,中午、晚上各服一碗,连服20副,大多数病人血糖值恢复正常。

【真相】关于荔枝核“降糖活性”的研究尚处于动物药理的初步阶段,并不足以证明它能有效治疗糖尿病,况且在实验中用的粉碎萃取等操作和家里简单的煮水也有很大差别。糖尿病患者如果轻信偏方并中断正规治疗,可能加剧病情进展。

谣言8转基因有毒

【流言】美国环境医学科学研究院推出报告称:“一些动物实验表明,食用转基因食品有严重损害健康的风险”。

【真相】“美国环境医学研究院”的委员会未经美国医学专业委员会认可,该组织的合法性、权威性存在争议,且除了宣布转基因有毒以外,没有公布过其他任何信息,可信度极低。而流言中提到的其他的转基因危害也很早就被证实是谣言。

如何戳破朋友圈里的伪科学

“致癌!有毒!!身亡!!!”“转疯了!震惊了!!99%的人都该看!!!”网民对微信朋友圈里的这类文章标题一定不会陌生,动动手指将其转发,却可能在不经意间盲信和传播了伪科学。

近日,由微信官方辟谣中心发布的《2015上半年八大谣言》备受关注,“蒸锅水易致癌”“牙膏底部有黑条不能用”“转基因有毒”等被广泛转发的“健康帖”都被证实为谣言。微信朋友圈为何成谣言“重灾区”?如何戳破朋友圈里的伪科学?

制造恐惧是谣言惯用伎俩

总结起来看,谣言往往会有以下几个特点:

1.围绕死亡焦虑主题。日前,中山大学大数据传播实验室推出了新一期《微信“谣言”分析报告》。报告分析了自2015年4月10日至6月5日的周举报数排名前100位谣言,共600篇公众号文章,排名靠前的谣言主题是:健康养生、疾病、金钱、人身安全、政治、政策相关、社会秩序、呼吁求救,其中以“养生食品安全”等死亡焦虑为主题的谣言占55%。

2.用数字来夸大断言。谣言喜欢用“100%”、“第一”这样夸大性词语并配大量图片来唤起大家的死亡恐惧情绪。中山大学去年的一项统计发现,有超过四分之一(27%)的谣言都有使用“100%”、“第一”等数字,这些数据看似客观,实则无权威出处,只是为了用数据方式来突出自己的准确性,以达到夸大和断言的效果。

3.假装权威。许多谣言通常都假借专家身份,如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加拿大肿瘤专家等,进而说服读者相信它们。同时,用专业术语精心包装,激素催生技术、抗生素、硫化促进剂等专业术语的使用,使这些谣言看起来头头是道。

4.配图营造“眼见为实”。统计显示,这些谣言平均每篇文章附带3.56张图片,由于受众一般认为“眼见为实”,这些图片往往给人留下强烈的印象。

5.抓住受众恐惧诉求。“毁容”“有毒”“致癌”“身亡”等相关词会被经常使用,再辅以偷梁换柱的图片支撑,随意捏造的数据,耸人听闻的说法多引发读者恐慌,人们往往会采用“宁信其有,不信其无”的保守心理,不敢轻易忽略或否定这样的消息。

微信朋友圈为何成谣言“重灾区”?

北京中日友好医院副院长王云亭将朋友圈的养生“伪科学”归为两类,“一类是善意转发的善意文章,不以欺骗为目的,但因为缺乏科学支撑,缺乏对适用人群的定位,而成为‘伪科学’;另一类是存有营销等商业目的的‘伪科学’传播”。

“造谣者往往利用公众恐惧死亡、疾病的心理来制造噱头,传播错误健康知识。”中山大学互联网与国家治理研究中心主任张志安教授指出,“实际上,造谣传谣者背后往往有着很强的商业利益驱使,不少公众号通过造谣文章博取点击率出售广告,甚至直接推销产品。”

相比造谣者“干劲”十足,辟谣者却明显缺少动力。马冠生告诉记者,由于每天的诊疗任务繁重,还有科研论文需要撰写,大多数医学专家并没有时间进行科普文章的写作。

在张志安看来,现在公众虽然关注健康,但是健康知识还比较有限,客观上影响了公众对谣言的判断,公众的传媒素养还有待提高。

由于微信用户众多,各种新的“伪科学”帖层出不穷,鉴别成本很高。而与之相对应的是,即便认定为谣言,常常仅仅是删稿了事,造谣传谣者的违规成本却非常低。“相比政治、时政谣言,健康类谣言的社会危害不是那么直接,法律上很难给予严厉制裁。”张志安说。

如何戳破微信朋友圈谣言?

中山大学联合微信推出的《“谣言”分析报告》提出两个办法,一是查看信息是否为老帖,健康谣言往往具有重复传播的特点,一些陈年旧帖往往在改头换面后被再次传播。另一个方法是查看信息来源和出处,那些证据来源不明、穿插广告、专业性不强、数据不客观的信息,基本可判定为谣言。用户可以对微信公众号的定位和所发内容进行对比,比如房地产商开始转发医学问题,显然就不如权威认证的医疗账号来得可靠。

此外,社会公众对谣言的及时举报,是微信谣言样本数据库建立的基础。据张志安介绍,如今微信每天收到用户发起的谣言举报已有3万次,谣言样本库积累的种子量达到30万个,日均谣言拦截量达到210万次。

“目前微信平台方也在逐步建立谣言数据库,这有助于平台方快速核实、及时处理谣言,从而降低健康谣言在整个平台层面的传播。”张志安介绍,随着微信谣言数据库的不断充实,谣言删选、处理也将会提速。

易观智库分析师李欣然建议,政府在对微信的监管方面,应做好微信公众账号的备案,对微信自媒体的言论以及传播内容进行监督,在出现违规行为时可以及时处理,从而推动自媒体平台的健康发展;另一方面也要制定相应的规范措施,建立处罚机制、提高违规成本,使各微信公众账号自觉杜绝谣言的传播。

(责任编辑:廖露)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我的心愿500字优秀作文免费 家乡的风俗作文600字六年级 心儿怦怦跳400字优秀作文 故事新编作文400字左右 家乡的风俗400字优秀作文 开在记忆深处的花朵作文 三年级寒假作文300字 我的成长故事作文400字 小书虫作文300字三年级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作文 2020年高考语文作文 好习惯伴我成长作文 借景抒情的作文600字 他生气了作文450字 史上最搞笑的作文 被自己感动作文 我最喜爱的老师作文 写读后感作文400字 某某我想对你说作文 打屁股作文1000字 我帮妈妈做家务作文 亲切的怀恋作文 关于洗碗的作文 漫画老师作文500字 有你真好作文400 父爱如山的作文 演讲稿作文格式 我心中的太阳作文 童话故事作文400字 难忘的教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