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鸿门宴》:一个有杀机却无杀心的饭局 早已注定楚汉争霸结局

2020-12-22 18:00:01
相关推荐

司马迁在《史记》中以凝练的笔锋刻画了“鸿门宴”惊心动魄的场景,同时以细腻笔法勾勒出了刘邦与项羽性格的迥异。鸿门宴虽然是项羽和刘邦在灭秦后楚汉争霸的开端,但是却预示了楚汉争霸的结局。

因为鸿门宴生动地揭示了项羽的悲剧性格,同时也诉说着刘邦化解风险、消弭危机的能力。“鸿门宴”虽然是一个杀机四伏的饭局,但是项羽却早已杀心全无,鸿门宴的结局也早已注定楚汉争霸的结局。

《史记》

《鸿门宴》既然是宴,就该以“宴”为切入点来解读。按照鸿门宴上的座次顺序,就可判断项羽早已无杀刘邦之心。无论当时项羽是否真的已对刘邦没有杀心,但是至少作者司马迁认为项羽早没杀心。最有利的证据就是原文中:“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

项羽在鸿门宴上安排“沛公北向坐”,证明在项羽心里仍然认为刘邦是自己的属下,而不是宾客。从项羽的角度来讲,如果想杀刘邦,根本用不着安排刘邦“北向坐”。从项羽的给刘邦安排的座次来看,刘邦赴宴不是项羽的客人,也不是要除掉的敌人,而是他的属下。

刘邦剧照

那么项羽为什么这样安排呢?其实早有策划。在刘邦赴宴的前一天晚上,项伯曾密会刘邦张良,回来之后也曾密会项羽,如果项伯在密会项羽的时候,代替刘邦表明了忠心,那么项羽应该在当天晚上已经决定不杀刘邦了,因此才会在第二天鸿门宴上各种反常表现。

史书记载: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

在《南越列传》中,司马迁记录:(汉)使者皆东向,太后南向。(越)王北向,相嘉、大臣皆西向,侍坐饮。这里“王北向”,正是承认越对于汉的臣服。刘邦参加鸿门宴,绝不会自己给自己安排有利的座位,范增作为主陪也不可能有这个权力,只有项羽和项伯有安排座次的权力,所以在鸿门宴上刘邦的座次已经决定项羽不会杀他。

尽管项羽对刘邦已无杀心,但是刘邦能够死里逃生绝对有过人之处。试想剑拔弩张的楚汉大军,被刘邦用一场饭局轻松化解,这是多精明的买卖。因此我们不得不分析下刘邦为什么既赢了鸿门宴又赢了楚汉争霸,他到底有何高人之处?

项羽和范增剧照

(一) 接近事实的认知能力

一个人能不能化险为夷的前提就是能不能正确的认识到风险,如果刘邦参加鸿门宴就是赌运气,那么他绝对不会在楚汉争霸中胜出。也就是说,刘邦参加鸿门宴之前,已经客观的分析了风险,在万无一失的情况下才以身涉险。

项羽大怒曰:“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当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沛公兵十万,在霸上。

在《鸿门宴》原文中,刘邦面对项羽的兴师问罪,有三处表现可以看出他是实事求是的一个人,绝不像项羽那样刚愎自用。

【1】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2】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3】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刘邦面对项羽40万大军的威胁,他第一反应是默然,然后说的最多的是:“为之奈何?”,从张良的追问和刘邦的回答,可以看出刘邦是一个务实的人,不想项羽那样急躁,不可一世,轻浮狂躁。首先从性格上来讲,刘邦已经胜于项羽了。

除了他认识风险的能力之外,还有就是在和项伯密会之后,对风险的应对能力,就算刘邦料定项羽不会在鸿门宴上杀自己,但是自己也不可不防。所以刘邦为了防止在鸿门宴上出现意外,就带了一文一武来防备危险。文是张良,武是樊哙。张良和项伯导演了这场鸿门宴,樊哙是刘邦的发小和连襟,所以这二人都和自己的生死息息相关,所以可见刘邦防范风险的能力绝非一般。

樊哙剧照

(二) 判断复杂局势的能力

刘邦面对项羽的武力威胁,虽然能正确认识到双方的实力悬殊,但是如何应对仍然心里没底,所以在张良追问的情况下,表现出了不知奈何的无奈。

尽管自己表现的无奈,但是刘邦仍然对张良和项伯这两个关键人物分析和揣摩的入木三分。《鸿门宴》中有一句话可见刘邦对张良并不是完全信任,而是既用又防。

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

从这句原文可以看出张良对项羽的兴师问罪不知缘故,只是项伯来叫他一起逃生才追问刘邦真相。同时张良对刘邦的军事行动也不是完全掌握。

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

项羽剧照

从张良和刘邦的一问一答中可以看出,刘邦不仅仅是对张良有防备,而且还怀疑他私通敌国。当刘邦得知张良面临危险没有选择背弃他,从新对张良的忠诚度有了新的认识,因此才有带张良参加鸿门宴的举动。

刘邦另一个分析的人物就是项伯,项伯是如何从楚营来到汉营的?他冒着生命危险来汉营难道就是为了叫走张良吗?项伯作为楚营的核心人物,在大战在即之时,私自来到敌军阵营,如果没有项羽的幕后指使,那么这个举动就太反常了。

因此刘邦对张良和项伯的行为分析,最后得出一个结论,就是项羽并不想两军交战,项羽也不想杀他,而是想让他臣服,所以第二天参加鸿门宴只不过是一场自导自演的作秀。

范增剧照

(三) 应变复杂形势的能力

刘邦不但能在短时间内分析每个人复杂的心理,而且还能做出超强的应对策略。在项伯私见张良的紧急时刻, 刘邦对张良的追问,只会以“为之奈何”来回答,但是当他见到项伯后,却表现出另一种娴熟老练的应变之术。

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

项羽剧照

刘邦在一前一后应变上极大的反差,可以看出刘邦才是一个深谙韬略,善于伪装,手段老辣的权谋高手。张良和项伯根本不能和他相提并论,只能被他玩于肱骨之间,项羽就更不是对手了。在第二天鸿门宴中,刘邦逃走时候对张良的一番话,更显示出他心机之深。

沛公谓张良曰:“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从这句话我们可以看出,刘邦对鸿门宴整个过程早已经在心里路演无数遍,从怎么参加到怎么逃走,两军之间具体距离等等细节都把握的细微精准。

张良剧照

结语

在鸿门宴上刘邦的唯一对手就是范增,但是范增谏杀刘邦搁浅,暗杀刘邦受阻,为刘邦逃生而愤怒,我们看出了他对项羽的一片忠心,同时也可以看出他对刘邦的了解仅次于刘邦对自己的了解。

通过对这次宴会全程的解读,我们可以看出刘邦是一个卑鄙狡诈而又极其机变的成功人物,项羽则是一个粗豪自恃、浅听轻信的失败英雄。鸿门宴只是楚汉争霸的一个缩影,鸿门宴的结局早已注定了楚汉争霸的结局。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显示评论内容(5) 收起评论内容
  1. 2023-09-03 01:24小耳朵[北京市网友]IP:736511471
    《鸿门宴》:虽表面起是场平和饭局但谁又能想到中蕴含着楚汉争霸命运转折?]
    顶2踩0
  2. 2023-01-22 01:50依木[贵州省网友]IP:3407818470
    《鸿门宴》:这场饭局就像是张精心设计陷阱参与者们在中左右逢源却早已注定了局不可逆转。,
    顶5踩0
  3. 2022-06-12 02:17小瓶子[江苏省网友]IP:738118050
    [《鸿门宴》:像是场心思缜密象棋对弈每步都暗藏杀机却又不出直接杀意。,
    顶0踩0
  4. 2021-10-31 02:43[湖南省网友]IP:456563384
    电影虽预设了大局但还是让我感受到了楚汉争霸悲壮。
    顶0踩0
  5. 2020-08-09 03:36如淉噯[上海市网友]IP:3407565064
    完《鸿门宴》觉得宴席那些人真太阴险了。
    顶0踩0
相关内容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不一样的幸福作文 爱眼作文 我开心的一天作文 难忘的友谊作文500字 对于高考的看法作文 红枫古道作文 第八单元作文 一件有趣的事作文600 有关国家安全的作文 换巾仪式作文 童年的趣事作文800字 九年级语文作文 写一个人的作文300字 我的对手作文450字 小学生军训的感受作文 童话作文批改评语 母亲节帮妈妈做家务作文 写给父母的话作文400字 我的好朋友小狗作文 作文爱国 国庆趣事作文开头 花园一角作文 50米短跑作文 弟子规作文 溺水安全作文500字 我的梦想怎么写作文 化妆与本色作文600字 伴我前行半命题作文 大学生诚信作文 有关家国情怀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