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解读清明节:从寒食到清明 扫墓祭祖是不变的主题

2020-12-23 00:05:01
相关推荐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小杜这首耳熟能详的诗,在中国儿童都能传唱。清明节是中国春节之后的第一大节日,但凡有华人的地方或受华人风俗影响的地方,都要在清明节前回家扫墓祭祖,除中国内地各省以外,港澳台以及美国、印尼、新加坡等地的华人尤其重视清明节。新的时代时兴网上祭奠,但网上祭奠并不被一些上了岁数注重传统的华人接受。

清明时节雨纷纷

清明节的风俗众多,除比较庄重的扫墓祭祖外,还有踏青、植树、放风筝、插柳、拔河、荡秋千等,古代还有斗鸡、射柳、蹴鞠、蚕花会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清明节的饮食也不同,大多为寒食,如吃鸡蛋、冷饽饽、冷高粱米饭、冷煎饼卷生苦菜、凉大麦粥、吃青团、裹粽子等,很明显是脱胎于寒食节。

纪念介子推,清明节至少2500年历史

现代的清明节,实际上脱胎于三个节日,上巳节、寒食节、清明节。这三个节日合三为一了。传说清明节起源于春秋时期的晋国,春秋五霸、战国七雄,春秋五霸中的晋文公名叫重耳,他在当上晋国的国君之前,为了避免追杀曾经在外逃亡十九年。重耳不止一个人逃,跟随他逃亡十九年的忠心大臣不少,其中有一个人叫介子推。在重耳最困难的时候,连饭也吃不上了,饿的眼冒金星,跟一个农夫要饭,那个农夫给了他一块土坷垃。为了给重耳果腹,介子推偷偷将自己大腿上的肉割下一块,就着野菜做了一碗汤。重耳吃得津津有味,事后才知道是介子推身上的肉,感动的眼泪花花的。但重耳历经苦难做了晋国的国君后,大封功臣却独独忘了介子推。

介子推淡泊名利,便偷偷带着老母去深山老林隐居去了。等有大臣提醒晋文公忘了封赏介子推时,介子推已离开多时了。晋文公赶紧率众臣追赶,直追到现在的介山。有人报告说介子推就在这座深山里,但他就是不出来见晋文公。

寒食节与介之推

大山那么大,介子推与晋文公捉迷藏,晋文公是很难找到的。有个大臣出了个馊主意,放火烧山,只烧三面,留下一面,不怕介子推不出来。晋文公觉得这是个好主意,于是下旨烧山。但等山火灭了也没见介子推出来。晋文公率众臣到山里寻找,发现介子推与他的母亲被烧死在一棵树下,并给晋文公留下了血书:“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诗中有“清明”二字,这便成了“清明节”的由来。

晋文公下令每年这个时候,不得动火,只能吃寒食,于是寒食节诞生了。介子推隐居的山绵山,从这天起也改了名字,叫介山。介子推被烧死在一棵大柳树下,这棵大柳树后来又复活了,晋文公下旨叫它“清明柳”。晋文公每年到了这时候就想起介子推,前来祭拜他,民间也便把这个时间当成了扫墓祭祖的时间。

从晋文公、介子推时代到现在,有两千五百多年了,所以说中国的清明节至少有两千五百年历史。

清明节的历史其实远远早于介子推时代

上述清明节的由来传说,故事优美。但却经不住历史的考验。介子推留下的血书,完全是现代人的大白话,可以判定是后人附会而成。在一些著名的史书如《左传》、《史记》中,并没有记载介子推被烧死的事情,以左丘明和司马迁严肃的治史态度,如果有这个故事,而且在民间有这么大影响,他们不可能不记载,哪怕是用春秋笔法,可见介子推是否被烧死都存有疑问。最早记载介子推与寒食节一事的,是东汉时期的学者桓潭,但桓潭离介子推时代,已过去了六百年,就像我们记载明朝的事情一样,所以不足为证。

清明时节雨纷纷

清明节的源头,来自于中国古老的祭祖文化。如果说夏朝考古证据不足,那么早在殷商时期,就已经有了上巳节。殷商时间最注重祭祀,出土的甲骨文就是祭祀的文字。汉代有一个学者叫应劭,曾经上巳节的起源进行过考据,认为上巳节的活动在商朝和周朝就可以形成,因为国家对祭祀非常重视,所以那时候的活动是由政府主导的,有专业的女巫主持仪式。而上巳节就是清明节的源头之一。

春秋时期上巳节已相当成熟,《诗经·郑风·溱洧》、《周礼·春官》等史书都有记载。至于“清明”二字,至少在先秦古书《周书》中就有记载,《周书》和《尚书》是同时代的古文献,早于孔子时代。远古时代不像现在,窗户是没有玻璃的,在没有发明纸之前也没有窗户纸,所以窗户挡风遮雨只能用木板。在冬天,为了抵挡寒风,窗户会被木板塞严,并用泥巴糊住。这样寒风是挡住了,但屋里是一片黑暗。直到春天来临,被糊死的窗户才被“解冻”,阳光照进来,谓之“清明”。

清明节是一个演变的过程,当代更趋向于文明

最早的时候,是三节并过,上巳节、寒食节、清明节。上巳节在古代是个大节,早在先秦时代就流行,诗经里面多有记载,到唐朝时成为全年三大节之一,可见其受重视的程度。到了宋元明时期慢慢式微,现在已有很少地方过上巳节了。

清明节扫墓

提起上巳节可能人们不知道,但提起“三月三”,很多人是知道的。在一些少数民族地区,如广西壮族、苗族地区,三月三是一个必过的大节日。“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这一天还是黄帝的诞辰,所以显得格外庄重。“三月三”其实就是上巳节。只不过现在不这样称呼罢了。

清明节扫墓

寒食节在先秦到魏晋时,是一个隆重的节日,唐宋时期是一个重大的节日,元朝以后因为蒙人统治天下,寒食节开始式微,明清后寒食节与清明节合并,不再专门过这样一个流传几千年的节日。近代的清明节,实际上是明清以后整合三个节日的产物,古时的一些风俗,现代人不再遵守,而植树造林成为清明节的一个新的风俗,且由政府主导。至于清明节扫墓祭奠先祖的习俗,来源于中国古老的祭祖文化,几千年来一直未曾中断,乃至清明节演变为现代的三大“鬼节”之一。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我与书作文300字 我学会了骑自行车500字作文 过年的作文初中600字 初三随笔作文600字 关于书的作文700字 回味童年作文800字 别人帮助我的作文600字 一年级下册作文看图写话 写景物作文 描写植物的作文400字 英语作文20字 桑树作文 我的初中作文600字 最美的春天作文 五年级下册语文四单元作文 水蜜桃节海报英语作文 中考满分作文中的好句 想象作文800 英语作文开头词 南京风景作文 二年级作文新年愿望 外貌描写作文 自我介绍七年级作文 同学过生日作文 考研英语满分作文 小猫过生日作文 38妇女节作文 关于精彩的作文 烤鸡翅的作文 慈爱的奶奶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