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清明节 又春游又扫墓 为什么会有这样苦乐交织的节日呢?

2020-12-23 00:10:01
相关推荐

清明寒食了,又是一年春。

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5个节气。

清明节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105天。中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节作为节气又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祭祖、扫墓的日子。

“清明”―词作为节气名最早出现在西汉文献《淮南子 天文训》中 :“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物至此吋,皆以洁齐而洁明矣”,是说每年至此日,天气晴和,草木破土而出,大地一片新绿,天地间“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明净,故谓之清明。”

清明节的习俗丰富有趣,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踢鼠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习俗的体育活动。

每年一到清明节, 其实人们的感情是很复杂的。一方面,祭祖扫墓让人忧伤,另一方面,踏青寻春让人开心。为什么在这个明媚的春天,会有这样一个苦乐交织的节日呢?

其实在我国古代在清明节前还有两个与清明相连的重要节日—寒食节、上巳节。历史文献表明清明节、寒食节、上巳节虽在一定时期各自独立,代表着不同的寓意,甚至根本不相连的,但历史最终选择了把清明节与寒食、上巳相结合并以纪念先祖,伴之以踏青等活动。

寒食、祭祖、踏青,这三项主要的清明活动是怎么融合到一起的呢?

01寒食,一个被传了千年的谣言

寒食节,清明节前一两日。传说寒食节和介子推有关,说介子推“割股啖君”立了大功,却不受禄,带着母亲逃到绵山,晋文公去找没找到,放火烧山想逼他出来,结果介子推和他母亲一起“抱木焚死”。晋文公大为后悔,于是在这天不举火,来纪念介子推。

当然,这是假的。

《左传》是最早记载介子推隐居绵山的文献,《史记·晋世家》中也有介子推的记载,内容略同,但其中并无介子推“割股吱君”和被焚于绵山的记载。

那么寒食节到底是怎么来的呢?

事实上,现代学者一般认为,寒食节的由来是先民“换火”习俗的遗留。从先秦的文献记载可知,当时我国北方一些地方已有比较严格的禁火制度,从官方到民间都有改火的习俗。

《周礼》中即明确记载当时有“司炬”之官,每当仲春季节,气候干燥,不仅人类保存的火种容易引起火灾,而且春雷发生也易引起山火。古人在这个季节往往要进行隆重的祭祀活动,把上一年传下来的火种全部熄灭,即是“禁火”。然后重新钻燧取出新火,作为新一年生产与生活的起点,谓之“改火”。

据《后汉书》记载,最初的寒食节时间很长,最长的105天,最短的也要近1个月。寒食节期间不得生火,只能生食,对人的健康很不利。曹操当政时,下《明罚令》云:“令到,人不得寒食。犯者,家长半岁刑,主吏百日刑,令长夺一月傣”。曹操出于对民众身体健康的考虑,取消寒食的习俗,寒食之风才有所收敛。至晋朝,人们才开始把寒食定在清明前一日。

寒食节增加扫墓、游乐活动的准确时间目前没有明确的记载。但从《唐会要》的记载可以得知,唐朝初年民间在寒食节扫墓并郊游的习俗已经蔚然成风。

唐高宗曾经发布禁令,禁止民间在悲伤地扫墓之后又欢快地郊游,朝廷认为民间这些做法是矛盾、不可思议的行为,是对亡灵、鬼神的不恭,是不严肃的、伤风败俗的。但是,民间习俗并不因朝廷的禁令而衰减,反而越来越兴盛。

后来过了一百多年,朝廷终于妥协,承认了寒食节扫墓的合法性,设为正式节日并放假。寒食节成为唐朝隆重的全国性节日。

值得注意的是,此时寒食和清明只差一天,寒食禁火,清明换新火,清明在当时其实是成为了寒食节的一部分。

02上巳,踏青恋爱一样都不能少

上巳节,俗称三月三。在我国大约出现于春秋时期。魏晋以前称为上巳节,日期为农历三月的第一个巳日,故又称为“元巳”。这个节日的主题是迎接生命之神的复活,并开展了沐浴拔楔、招魂续魄、男女春嬉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节庆活动。

由于这个节日具有过分强烈的性放纵的色彩,秦汉以来,这个节日在汉族中仅以水滨拔楔、流水泛筋、士民踏青招魂续魄等形式继续传承了几百年。

《诗经·郑风·溱洧》云:

溱与洧,方涣涣兮。士与女,方秉蕑兮。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洧之外,洵訏且乐。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

溱与洧,浏其清矣。士与女,殷其盈兮。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洧之外,洵訏且乐。维士与女,伊其将谑,赠之以勺药。

大概意思就是,女生问男生约吗?男生说已经约过啦,但不妨再约一下!由此可见,上巳节的气氛有两种:一是肃穆的拔楔和招魂,二是欢快的嬉戏和交往。当然人们的重点还是快乐地春游和交往。

到唐朝时,三月三仍然是一个全国性的重要节日,连皇帝都要在曲江边大宴群臣,也就是所谓的“流觞曲水”。由于时间与清明临近,上巳节重郊游踏青的特点也被整合到清明节习俗之中。(这不就是没玩够吗!)可以说,清明节盛行春游的习俗主要是继承了上巳节的传统。

唐以后,清明节逐渐成了一个融合寒食节与上巳节习俗的重要民俗节日,王维在《寒食城东即事》一诗中说:“少年分日作遨游,不用清明兼上巳。”这是上巳、寒食、清明三者融合一体的有力佐证。

到宋代以至明清,清明节发展到最盛行的时期,之后绵延不绝。

03清明,放假什么的最开心了

如今的清明节,已经成为我国重要的法定节假日。经过千年的演变,清明节的习俗也越来越丰富。

1/踏青

清明期间正是春风得意、春意盎然的时节,万物萌动之时,迎春郊游于野外早就已成为风俗。

2/扫墓祭祀

白居易《寒食野望吟》诗云:“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垒垒春草绿。”今天,人们在清明节前后仍有上坟扫墓祭祖的习俗:铲除杂草,放上供品,于坟前上香祷祝,燃纸钱金锭,或简单地献上一束鲜花,以寄托对先人的怀念。

3/放风筝

古人相信若某人生病可将其病况写或者画于扎制的风筝上,用线系着风筝在空中放飞,让它飞至高空就拉线剪断,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疾病灾难便会随着风筝一起飞走。

4/植树

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雨飞洒,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清明节植树的习俗,据说发端于清明戴柳插柳的风俗。

5/插柳

唐人认为三月三在河边祭祀时,头戴柳枝可以摆脱毒虫的伤害。宋元以后,清明节插柳的习俗非常盛行,人们踏青玩游回来,在家门口插柳以避免虫疫。

6/拔河

发明于春秋后期,开始盛行于军中,后来流传于民间。唐玄宗时曾在清明节举行大规模的拔河比赛。从那时起,拔河成为清明习俗的一部分。

7/荡秋千

秋千,谐音“揪着迁移”,最早的秋千多以树丫为架,然后拴上彩带即可,而后发展成两根绳索加踏板的秋千。“荡秋千”以唐代最为普遍,也正是在这一时期发展成清明节的重要习俗。

说着说着,清明节的假期就要开始了,大家准备好了吗?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作文 坚持就是力量作文 奋斗的青春作文 人文情怀的作文 作文高中生活 小草的启示作文 一场风波作文 高中语文作文标题 小学生作文植树 立德树人的作文 旅游的作文 家作文350字 作文编故事 端午节的味道作文500字 秋天的一角作文 关于感恩的作文高中 帮父母打扫卫生作文 雅思大作文多少字 我的老师作文200字左右 读书之乐作文300字 写老师的作文题目唯美 我是一个小学生作文 写人的作文350字 四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二作文 游北山公园作文400字 夜游西湖作文400字 我终于迈出那一步作文600字 英雄故事作文300字 书作文结尾 回忆性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