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这个时代不缺英雄 缺的是懂得敬畏的人

2020-12-23 02:35:02
相关推荐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

我相信狄更斯在《双城记》中说出这句话的时候,从没想过这振聋发聩的一言能和当下的时代如此契合。

这是一个虚弱和虚火同时旺盛的时代,也是一个口才与口号同时响亮的时代。

这个时代如同我们所处的城市,那些密密麻麻的水泥混凝土建筑吸收了艺术的空气,生活中的琐事被一点点放大,心底里那些阴暗的情愫被当做最重要的悲剧,拍成各种影视剧供人把玩。

喊口号的人原来越多,做实事的人越来越少;打满鸡血冲锋的人越来越多,静静伫立思考的人越来越少。

大家在温水中慢慢失掉了父辈的坚韧和勇气,却被浮躁的时代挑起了最奢靡的欲望,急不可耐地预支自己的野心,为自己和他人贴上这样那样的标签,却永远无法在鸡汤里找到行动的能量。

这是一个英雄遍地的时代,却又是一个英雄的真正意义被遗忘了的时代。

我们奔走着焦虑着,有一个词却越来越少得被人们提起,它叫做“敬畏”。

我们从来不缺少英雄,因为这个时代我们太擅长造“英雄”了,尤其在影视作品里。

你就会发现,中国的无差别英雄主义电影在塑造英雄的时候最擅长避重就轻。

科幻式的开挂和无解式的通关,本质上和个人英雄主义的超英没有两样,唯一不同的是没有那些炫酷的基因突变和能将人吸引到电影院的噱头罢了。

当好莱坞的电影越来越多得着墨于英雄关乎“敬畏”的主题时,中国的电影却在这个主题上愈发失语。

从热门IP到功夫片遗珠再到某中美合拍的大片,无不如此。

他们懂得英雄需要做什么,却忘记了英雄最重要的内在品质应该是什么;他们知道英雄应该完成什么,却忽略了英雄要完成这些需要经历什么或承受什么。

无可否认,个人英雄主义电影起源于好莱坞,但在众多的好莱坞电影中,我们越来越多的看到英雄片里的英雄将“敬畏”这个词体现在行动上。在这里,我们不是向好莱坞致敬,而是要看到别人的商业片逻辑,然后用在我们自已的电影上面。师夷长技以制夷,正是我们的文化传统之一。

往早一点说,《拯救大兵瑞恩》里米勒上尉冒着八个人生命的危险去拯救一个人,重重通关和牺牲下最终救出大兵,值不值得暂且不论,你无法否认这九个人都是真正的英雄。

他们不仅敬畏生命,而且敬畏国家和自己信仰的美国精神;他们不仅敬畏正义,而且敬畏瑞恩母亲将四兄弟一齐送上战场的无私。

往后一些说,《血战钢锯岭》中的英雄戴斯蒙德·道斯,甚至算不上是个战士。

他之所以能成为战争英雄,是因为他始终坚信并敬畏自己的信仰。

他上战场但不扛枪,宁背处分也不愿动摇,他用自己的行动得到了战友的认可,从刚开始被排挤,到最后所有将士要等他祷告完才发起攻击。

他救人不分敌我,这又何尝不是敬畏生命?

甚至我们熟知的超英科幻片《复仇者联盟》,这些动辄飞天遁地的英雄们,终归没逃脱平凡的命运。

当雷神续了胡子,当托尼打了响指,当班纳废了手臂,当美队白了黑发。

我们终于知道,自己倾心于他们,并不仅在于他们有多厉害,有多个人英雄主义,更在于他们神的躯壳里,藏着人的灵魂。

他们心存敬畏,心存感激,对伙伴、对责任、对命运、对自然,均是如此。

他们明知道自己的声音会被巨大的灾难淹没,也不会停止叫喊,这也是中国英雄和外国英雄一直以来最大的区别——

不懂敬畏,则勇猛无意义。

什么是敬畏?“敬”是严肃认真,“畏”是谨慎不懈怠,敬畏是尊敬,也是畏惧。

曾国藩说,心存敬畏,行有所止;朱熹说,君子之心,长存敬畏。一直以来,我时常因为中国电影中的英雄看不到“敬畏”而深感对中国文化被埋没的惋惜。

直到这部名叫《中国机长》的电影出现。

它是第一部将“敬畏”打造成英雄底色的电影,同时也将这个词直接了当地摆在了所有中国电影中的英雄面前,令人深思。

一方面,它像一颗炸弹,炸出了中国英雄之所以缺少“敬畏”之心的部分原因:观众。

《中国机长》自立项以来,遭遇了一些差评,而这些差评者,多来自对事件本身、对英雄们或是对民航精神丝毫无敬畏之心的观众。

有人将刘传健机长与萨伦·伯格机长的经历和事件做比较,然后觉得刘传健机长其实没有那么了不起。

进而延伸到电影《中国机长》与《萨利机长》,认为《中国机长》实不如《萨利机长》牛逼。

殊不知面对空中的灾难,倘若机长能对乘客的生命,对飞行员的责任和使命,对职业的规章制度心存敬畏,都是真正的英雄。

这样的英雄,不以网友们自以为的“厉害”作为标准,“谁更厉害论”本身的存在,也是对两位英雄机长的不敬畏。

最重要的是,他们根本就没有看过《萨利机长》背后的故事。

《萨利机长》为了抬高机长的形象,对调查员进行了编造和污辱。

本来,与机长并肩作战的调查员,反而成了恶棍。

对不起,这样的魔改,恕我不能接受。

也有观众觉得电影展现民航人员的工作生活是多此一举。

其实于所有电影来说,只要有一个好故事,并没有“多此一举”一回事,有时候一个眨眼一个回眸都能成为经典,更何况我们平时并不了解的民航领域?

正如电影里那个乘客所说“不就是端茶倒水吗?哪来的自信?”有很多像他这样的乘客并不了解空乘们的工作,总认为他们不过是“空中服务员”而已。

认知的浅薄导致他们对空乘们的职业缺乏敬畏,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总有一部分人要来黑《中国机长》了。

不出事,他们是普通的空中民航工作人员,一旦有《中国机长》中的这种意外出现,他们便是所有乘客唯一可托付生命的人。

这群人,这样的职业,不值得所有观众敬畏吗?

现在我可以来回答那位乘客的问题:这自信来自专业,来自操守,也来自电影预告中明晃晃展示给我们的那十二个字——敬畏生命,敬畏责任,敬畏规章。

观众乘客可以不敬畏他们,但他们却有一生都需要敬畏之事,这是他们职业的坚守与原则。

而在2018年5月14的清晨,帮助刘传健机长将川航3U8633安全带回地面的,也恰恰是这十二个字。

其实,关乎“敬畏”,现实可以很容易把这般“无知者无畏”的乘客及观众啪啪打脸。

因为,当他们漫天嘲讽展现敬畏精神的《中国机长》时,自己外出又不得不将旅行愉悦和安全寄托在那些“敬畏生命,敬畏责任,敬畏规章”的民航工作人员身上,岂不可笑?

但令人欣慰的是,随着《中国机长》的上映,“敬畏”二字被越来越多的观众提起。

人们在提起这部电影的时候都会自然而然地说出着十二个字,就像当年看过《红海行动》之后喊出“勇者无惧、强者无敌”,就像看过《烈火英雄》之后喊出“烈火无情、英雄无惧”。

这不仅是一句口号,更关乎一种精神。正因为有这些电影的存在,关于中国英雄“敬畏”的命题才渐渐被观众注意并重视。

我们最需要的,正是像《中国机长》这样,能够直面中国电影及英雄人物之前没有展示出来的问题和特质,最终又能展现出希望和光亮的电影。

如果一部电影能传递出这样的意义给观众,那它毫无疑问是一部优秀的电影。

优秀的电影培养优秀的观众,优秀的观众又滋养优秀的电影,这才是中国电影发展的正向循环。

希望能有越来越多《中国机长》这样的电影,也希望作为观众,我们看完电影后,能像英雄一样长存敬畏之心。

因为人和电影,其实一样,只有心存敬畏,方能行之高远。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动物世界作文400字 喜欢冬天的作文 热干面的作文 万能作文开头结尾 吸引人眼球的作文题目 遇见朋友作文 童年游戏作文100字 记一次田径运动会作文 申论作文题目没写 最美的遇见作文600字 友情的力量作文500字 小学生作文讲解 2013语文高考作文题目 调皮的同学作文 描写秋天果实的作文 2019全国1卷语文作文 长鹿旅游休博园作文 小学二年级作文我喜欢的小动物 学书法作文 写老师作文的好开头 祖国山川作文 写母亲的作文开头 值得的作文600字 献给老师的祝福作文 水上公园作文300字 感动作文记叙文 关于守纪的作文 一件小事作文300字 平凡中的伟大作文素材 学素描作文